春江花月夜800字读后感(一)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6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6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6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
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
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
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
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
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假期里,我背完了这首诗,反复诵读,静心体味,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她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空灵奇丽的景色,抒发诚挚微忧的思乡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她的美醉人心脾,如梦如幻,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杰作。
首先,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五种景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吸引着我们置身其中去闻,去摸,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浓郁的诗情画意,去探寻那奇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诗篇韵脚分明,节奏清晰。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转韵,共九段,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另外,诗人还给我们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象,勾勒出一幅绚烂美丽的画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浩浩荡荡,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同时又立体展开一一轮明月从海上缓缓升起,景象壮观。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闪耀千万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地照耀之中。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800字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800字《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读春江花月夜有感,希望大家喜欢!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篇一春江花月夜,中国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潮生明月。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
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
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
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
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
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
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
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
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
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
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
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
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1《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最着名的咏月诗之一。
张若虚作品不多,却以此诗一举成名,流芳千古。
这里,我且不谈张若虚,就谈谈这首诗。
我想,写此诗的时候,一定是个月素风清的夜晚,文弱却骨硬的诗人来到江畔。
春夜,寒气袭人,游人稀少。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于是诗性大盎然,吟咏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果细细品味此诗,我绝对是狗尾续貂。
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论此文?所以,我只谈自己肤浅的感受——仅仅是自己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异曲同工。
但“何处春江无月明”,似乎有些沧桑或有更深远的含义。
我又从“何处”句,联想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是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怎么过,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殚精竭虑,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抛却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
你无论怎样,都可以过得很不错,只是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多么让人喟叹的句子。
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们的上一代去了,我们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们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当年的我们。
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无尽的死与生的交替。
人类的死的悲哀,在不变的宇宙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于我说来,死则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
实际上,当诗人写这句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许多悲凉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诗也是颇耐寻味的。
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
可她苦苦地等,等来的大概是一场春梦。
美好的青春年华倏然而过,唯镜中双鬓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啊!几多苦泪,几多追悔,几多顿足!然而,皆是无用,长江送流水,即是无奈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6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
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
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
)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
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
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
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
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
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盖全唐”。
假期里,我背完了这首诗,反复诵读,静心体味,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她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空灵奇丽的景色,抒发诚挚微忧的思乡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她的美醉人心脾,如梦如幻,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作文800字篇1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读《春江花月夜》时心里有一片旷然天地。
我不知道到底领悟了几分“以孤篇盖全唐”的气势,只是品着张若虚笔下消失不见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潋滟,花在夜色中悄然而开。
我以为这是中国千年诗歌史上最华美的一章,你看这些一切组成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它们仿佛等着我的到来。
这时候,盛唐气象就这样在面前铺展开来。
唐人似乎永远有我们不可及的风度,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隐现在他们的笔下。
以后没有一个朝代像唐人一样满篇壮丽山河,也没有谁像唐人一样不著一字“我”,却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的边上是不是站着志气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长安高楼一声长笛是不是有赵嘏相倚?你听见那浣衣女子划舟拨开莲丛的笑声里有王摩诘的兴致了吗?……自然与“我”的存在,几乎可称是唐诗最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
唐人仿佛生来有一种自信,似乎山河众多美景,从冥冥远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来,这也许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这种关乎宇宙意识的美学认知,其实也是源于与自然灵契相合。
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川湖海,从一开始便能触发人心中最隐秘的震动。
我与自然同在,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令人抛弃社会与世俗寻归自我的真实。
山林与岁月同寿,我在山林,便与时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与日月同辉……我实在是羡慕极了唐人与山水这样紧密的关系。
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经快成了盛唐的代号——海上生明月,阳春召烟景……这样的亲密与自豪,实在是久违了。
我记得玄武湖人满为患的呻吟,也听过钟山不堪重负的叹息。
自然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阴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
现代人仿佛从山水画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沦为景点,到处有我在,却再没有那一颗颗与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没有了那独笙幽篁的身影,没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迈,连柳子厚恐怕也无法对现今的西山讲一句“皆我有了”吧。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三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三篇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下面是店铺为您准备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三篇,供您参阅。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名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并在景物中蕴含了细腻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词句优美,发人深思,被誉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也仅凭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于语文课上老师布置给我们小组的作业是“谈谈《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认真的看了几遍《春江花月夜》,并上网找了它的译文及其评析,甚至听了几遍这一首古典音乐。
理解过后,真算得上是感触良多。
我觉得,用我肤浅的文笔实在没法评论这一首绝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来形容这首诗的词语却觉得他们无法表达我心里的意思。
很难想象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在当时的背景下,以长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写流传多年的乐府诗,又用传统思妇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内涵和形制上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性,可谓空前绝后。
张若虚先生在感受美丽月色的同时,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
确实,人生苦短,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
我们只是大自然里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就像若虚先生所说的“人生代代物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满了离愁别恨,这源于我们对生命的追求,我们若不甘于平凡,就得为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去奋斗。
在奋斗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是把亲人带在身边,这样就出现了别离。
虽然别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痛,但这种痛我们又必须去忍受。
带着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我们含着泪上路。
生命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我们不得已上路。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1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
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
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
——引子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
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
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
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
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
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2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
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
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
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800字读后感(一)
春江花月夜800字读后感(一)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
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春江花月夜800字读后感(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内容上来分析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
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
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
)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
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
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
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
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
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
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800字读后感(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
歌行体诗歌最重要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有一个大致的格律。
与后来的词不同,东汉以来流行的歌行体诗的格律规定不很严格,诗人还有很多自由空间。
事实上,张若虚的这首诗的形式离开传统的“春江花月夜”体就差距比较大。
歌行体诗歌的第二个特征是:题目具有提示性。
这类诗歌常常有一篇前人的著名诗歌作为榜样,那首前人的诗歌采用什么题目,后人作诗也要采用这个题目,而且,题目基本上限制了内容的范围。
第三个特点是:后人的诗歌中的情调——快乐或者悲伤——要与前人的范文平行,前人的范文是忧伤的,后人的作品就不应该太明快。
鉴于这些成文的与不成文的规矩、习惯,张若虚这首诗从内容、形式、情调上都获得了很明确的“框架”。
《春江花月夜》开头的八联极端精彩,写景宏伟瑰丽,抒情深远沉痛,思绪有着明显的历史感,而且有创意,语言也很精当,
可见作者的确是一位大手笔,很有一点盛唐的味道。
但是接下来的部分直到结尾,虽然偶尔有些精彩的语言,但总地来讲意象陈旧,没有真情实感,不能感动人。
结尾潦草收场,是明显的败笔。
总的来说,这首是通过使用七言的形式,通过有规律地换韵,给人婉转优美、回肠荡气的感受,在唐初的诗歌中有不可争辩的地位。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