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临床康复介入流程
介入疗法工作规范与程序

介入疗法工作规范与程序前言介入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但是,介入疗法必须被严格地规范和程序化,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介入疗法的工作规范和程序。
工作规范* 保密:治疗师必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
治疗师必须确保在处理患者信息的过程中不会泄露任何患者隐私信息。
* 遵循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治疗师必须遵循他们所属的行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确保他们的专业行为得到充分的监管和监督。
* 疗效优先:治疗师的首要责任是确保患者最大化的治疗效益。
治疗师必须确保其使用的介入疗法是有效的,并能够针对患者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 安全性:治疗师必须确保运用的任何技术或器材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
工作程序1. 评估:治疗师必须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
2. 制定计划:治疗师必须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3. 实施治疗计划:治疗师必须按照制定的治疗计划实施治疗程序。
4. 监督:治疗师必须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治疗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评估治疗结果:治疗师必须对治疗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6. 治疗终止:在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或患者提出终止治疗的要求时,治疗师必须宣告治疗的正式结束,并向患者说明后续的跟进和咨询流程。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介入疗法的一些工作规范和程序,治疗师必须遵循这些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疗师还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康复的早期介入

1、股骨干骨折 2天 2、膝关节韧带损伤 1天 3、髌骨骨折 1周 4、胫骨平台骨折 1周 5、胫腓骨骨折 1周 6、人工关节置换 1天 7、跟腱断裂 1周 8、肱骨骨折 1周 9、尺骨鹰嘴骨折 4周 10、手部骨折脱位 4周
1、病情允许下,尽早进行关节主动活动。 2、疼痛可耐受 3、范围尽可能接近正常 4、各活动轴位需活动 5、速度缓慢,动作轻柔
1、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速度: 2、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3、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康复积极性 。 4、树立正确的康复方法,避免异常运动模式 的产生。
1、病情过于严重:深昏迷、颅内压过高、严重 重精神障碍、血压过高。 2、伴有严重的合并症: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 毒、急性心肌梗死。 3、严重系统性合并症:心绞痛、心房颤动、急 性肾功能衰竭、风湿病。
简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康复早期介入是指患者疾病发生后康复医生 从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心理等各方面对患者进 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尽早的给予患者康 复治疗以及康复护理。
1、神经系统疾病术后、骨折术后 、关节脱位、截肢、手外伤、骨关节病、运 动创伤、脊柱、脊髓损伤等。 3、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等
1、康复评定:通过评定患者的身体,心理情 况制定其相适应的康复治疗方法。 2、康复宣教:通过教授患者及其家属良肢体 位摆放等康复知识、简单的关节活动等康复 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其后并发症。 3、康复治疗:有康复治疗师根据康复评定得 出的治疗计划对其进行关节活动、平衡训练 、肌力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康 复治疗
根据who提出的标准: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 系统症状不再进展以后48小时开始介入康复治疗。 在一项对969例患者观察的列队研究中发现,脑卒中 中发病以后开始康复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这 种现象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变得非常显著。而 中度功能障碍者次之,同时发现脑卒中以后7天内 开始会康复的患者其远期预后比15天后开始康复治 疗效果要更好。 推荐意见:脑卒中患者应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 在病情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评价和康复护理,治疗措 施,以期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 摘自《中国脑卒中治疗指南2011版》
介入诊疗操作工作流程和要求

介入诊疗操作工作流程和要求一、术前准备(一)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伴有全身严重疾病(如严重的冠心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和血液疾病、近期发生脑中风等)患者拟行动脉支架置入术时要特别慎重。
凡预期效果不佳,风险性大者均应组织相关介入专业医生集体会诊后确定,必要时报医务部(院区业务部、市北院区管理部)或业务部审批,其他适应症、禁忌症遵照诊疗规范执行。
(二)术前检查:除急诊手术外,择期患者均应完善各项检查。
必查项目有心电图,血、尿常规及出、凝血常规、肝炎病毒学指标及相关病变部位的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三)术前用药:应针对存在的合并症和身体异常指标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如降血压,降糖,降血脂,停止和或应用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对症处理等。
(四)术前讨论与术前小结:所有介入治疗方案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病例应请相关专业的介入操作医师参加,必要时应组织全院会诊并报医务部(院区业务部、市北院区管理部)。
讨论应对患者相关检查和血管造影所见及拟实施的介入治疗方案,对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要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因病施治,合理治疗。
病历讨论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最终由科主任或主持人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及手术方案,讨论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
(五)加强科室间协作。
凡拟请其它科室协助实施介入诊疗操作,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或以上的人员签署会诊单并提前送达受邀科室,被邀科室应安排专人负责会诊(不超过24 小时完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会诊单的要求予以安排。
预计风险很大的手术应提前和心外科、ICU、麻醉等科室沟通好,以便随时取得支援。
(六)术前谈话与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主管医师应对手术的基本情况向患者或代理人预先进行沟通谈话,经过会诊确定手术后,由手术医师亲自谈话。
预计风险较大的治疗性介入手术应由手术者和科主任共同向患者全体家属交待手术的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和相关费用等。
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多年来介入科得到众多兄弟科室得支持与帮助,其面向全院提供各种介入治疗技术服务,同时也独立收治患者,此外还担负血管造影诊断工作、为能更好地为患者与其她相关科室提供良好得服务与加强沟通,避免不必要得医疗纠纷、科室间工作脱节与可能发生得误解,特制订本工作流程。
一、介入科已开展得介入治疗技术与应用范围ﻫ以下表内就是本院介入科已经成功开展得介入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范围、二、介入手术工作流程1.择期介入手术流程ﻫ流程1主管医生确认为介入治疗适应证得病例,可直接从院内网下载并填写《介入治疗申请单》。
由支持中心递交至介入手术室,并取回《介入治疗预约单》。
对不能确定就是否为介入治疗适应证者,可先填写会诊单,由介入科会诊医生提供专业意见、ﻫ危重患者、疑难病例与重大手术(3、4级手术,如各种支架置入术、球囊成形术、动静脉血栓抽吸术与溶栓术等)须由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在案。
对于一般患者,术者或助手应预先在院内网上阅读患者得电子病历与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与主管医生联系或到床边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流程2主管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谈话、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急诊介入治疗得必要性。
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介入治疗预约单》得要求完成术前准备与尽可能完善病历。
携带介入手术预约单,如约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ﻫ流程3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接到患者后应进行三查七对。
术者本人或委托助手与患者家属谈话。
主要内容为:患者病情、介入治疗得必要性、手术方式、可能发生得并发症,必要时应说明可能发生得费用并了解其经济承受能力与预交住院费余额。
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
ﻫ流程4ﻫ介入治疗过程中可有主管医生或其下级医生陪同、若不能陪同请留下联络方法随时保持联系。
一般情况下,术毕应由术者或助手向患者家属简要通报治疗经过、初步结果与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由支持中心护送回原科室。
情况危重者应由术者或其助手陪护返回并交待有关事项、特殊情况下,介入医生应直接或通过电话向主管医生通报简要治疗经过、初步结果、术后注意事项与建议进行得下一步有关治疗。
康复的早期介入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1. 疼痛管理:通过药 物、物理治疗、心理 疏导等多种手段,帮 助患者缓解疼痛。
2. 运动疗法: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如水中运动、瑜伽等 。
3. 职业疗法:针对患 者的工作需要,进行 技能训练和环境调整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 岗位。
04
康复早期介入的挑战与对策
康复意识与认知误区
康复效果评估
过程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康复进展和治疗 效果等,以便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结果评估
在康复结束后,对患者的整体功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 定康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03
康复早期介入实践案例
案例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早期介入
详细描述
2. 恢复期康复:根据患者的恢复 情况,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和日常 生活能力训练,如步行、穿衣、 进食等。
康复早期介入的团队构成与合作
团队构成
康复早期介入团队通常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组成。团队成员需要具备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合作
在康复早期介入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康复计划。他们需要与医生、护士等其他医疗 团队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协调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团队成员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 通,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康复计划的顺利进行。
未来康复早期介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未来,康复早期介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成 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科 技的不断进步,康复治疗技术也将不断更新 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康复 服务。
展望
康复医学的临床介入ppt课件

需要解决的主要功能障碍问题
• 肢体瘫痪问题 • 面瘫问题 • 失语问题 • 吞咽障碍问题 • 肌肉痉挛问题 • 大小便问题 • 关节功能障碍问题
物理治疗
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
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介入
• 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
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涉及学科广泛
性功能障碍
大便失禁
盆底痛 盆腔脏器脱垂
PFD
便秘
产后 尿失禁 外伤
手术后 神经系统疾病
• 康复科
神经内科 脑外科
• 妇产科
• 泌尿科
神经源性膀胱 盆底肌痛
神经源性膀胱
尿失禁 子宫脱垂 阴道脱垂 膀胱脱垂
便秘 直肠脱垂 肛门松弛 粪失禁
• COPD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 心脏搭桥术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康复训练
• 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提 高呼吸的效率
• 缓解或控制COPD的急性症 状及并发症。
• 消除疾病遗留的功能障碍 和心理影响,开展积极的 呼吸和运动训练,发掘呼 吸功能潜能。
• 缩唇呼气 • 腹式呼吸 • 强化呼吸肌 • 体位引流 • 拍背排痰 • 有效咳嗽 • 有氧运动
排粪造影
199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 以妇科为主导
尿流动力
七、内分泌科的康复介入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处理
八、普外科的康复介入
ERAS
DVT预防
九、肿瘤内外科、放疗科的康复介入
• 淋巴水肿问题 • 关节功能障碍问题
淋巴水肿问题的康复治疗
关节功能障碍问题的康复治疗
康复医师的核心技能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介入演示文稿

平衡障碍(大脑皮质水平) 感觉障碍
第二十五页,共54页。
训练原则:
(1)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 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2)患侧的功能恢复,健侧的功能代偿
第二十六页,共54页。
早期康复治疗项目
1.良肢位摆放 2.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3.床上运动
第二十七页,共54页。
上肢的下方放置枕头,使肩关节向前抬起,同时抬高 上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在患侧臀外侧、大腿下方放置一个枕头,使患侧 骨盆向前向上抬起,防止患腿外旋。
为了避免伸肌张力增高,在膝下至足跟部放置枕头, 亦有助于抬高患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足跟部压 疮的发生。
疾病早期,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预防正性支撑
第三十八页,共54页。
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偏瘫患者在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 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或完全丧失运动功能 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因长时间的关节不 活动,导致关节挛缩。
第三十九页,共54页。
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1.肩关节:外展90°,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挤压增强本体感
觉,肩胛带运动。
其特点如下:
第十六页,共54页。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提、后缩 肩∶外展,外旋(内旋) 肘∶屈 前臂∶旋后(前) 腕∶屈 指∶屈,内收 拇指∶屈,内收
第十七页,共54页。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
骨盆∶下降,后缩; 髋∶伸,内收,内旋; 膝∶伸; 踝∶跖屈,内翻; 趾∶屈曲,内收。
1.房屋改造; 2.对家庭的教育与指导
3.职业康复; 4.社会康复
体验的障碍:患者对疾病与障碍的承受水平。康复采取“心理”治疗。
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康复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早期康复介入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早期康复介入,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早期康复介入的概念、重要性和现状入手,探讨制定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内容和建议。
一、早期康复介入的概念和重要性早期康复介入,是指在患者受伤或患病后,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其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周期,提高康复效果。
它不仅仅是康复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更是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关心和关爱,是医疗服务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康复效果:早期康复介入可以避免病情的恶化,及时纠正姿势异常,减少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肌力的恢复和身体功能的正常发展。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康复介入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比如,对于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介入能够减少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3. 缩短康复周期: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从病程的开始阶段就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使康复进程更为顺利,缩短康复过程的时间,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二、制定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早期康复介入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康复质量和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制定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早期康复介入的治疗流程涉及到康复评估、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统一规范,遵循科学、无创的原则,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保障康复治疗的连续性:早期康复介入需要在住院期间进行,但也涉及到出院后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