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期末试题及答案

社会期末试题及答案

社会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化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特征,其主要体现在()A. 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相对相B. 文化的多样性和整合性之间的统一C. 文化的差异和社会一致性之间的统一D. 文化的传统和创新之间的相对稳定答案:D2. 多元文化主要体现在()A. 文化的时空差异性和师资差异性B. 文化的种族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C. 文化的政治差异性和历史差异性D.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冲突的统一答案:D3. 各文明发展的基础是()A. 社会关系的建构B. 经济发展的速度C. 科技的进步D. 各民族的特色答案:A4. 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A. 种族的多样性B. 语言的多样性C. 宗教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5. 文化冲突的特点是()A. 多维度性B. 一致性C. 单一性D. 完全性答案:A二、判断题1. 文化冲突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正确2. 文化冲突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答案:正确3. 文化的流动性是指文化相对稳定的特征。

()答案:错误4.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所有文化都应当相对平等对待。

()答案:正确5. 文化融合是文化冲突的最终目标。

()答案:错误三、论述题1.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请简要说明文化差异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文化差异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重要特征,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偏见、甚至敌对行为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文化冲突,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改善双方的相互理解。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其次,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平等与尊重,避免文化优越感的产生,让不同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存。

这需要建立起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最后,政府在引导社会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史研究导论》单选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单选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单选题1.1946年,《经济社会史年鉴》更名为《(B )年鉴》。

A、经济、社会、政治B、经济、社会、文明C、经济、历史、政治D、经济、历史、文明2.20世纪(D )以后,社会史学者提出“自下而上”的问题意识。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3.20世纪的年鉴派学者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C )。

A、北欧B、西欧C、地中海D、东欧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学者关注人民群众的作用集中在(C )上。

A、科技进步和物质丰富B、精神需求和经济进步C、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D、王朝战争和朝代更替5.20世纪前期史学的两种新路向是(C )。

A、社会稳定和眼光向下B、社会稳定和眼光向上C、社会变迁和眼光向下D、社会变迁和眼光向上6.按照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方法论,(B )算得上是一个中时段。

A、五年B、十年C、五十年D、一百年7.北京地区大量宦官修建寺庙主要是为了(C )。

A、建立良好的形象B、消除现世的罪孽C、寻找死后的归宿D、收敛信徒的钱财8.彼得·伯克的观点不包括(D )。

A、作者和作品是可以相分离的B、对出版后的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应该来自作者以及所有读者C、读者有权判断作者的作品D、作者无权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某一个流派9.彼得·伯克认为后现代主义史学可以让历史学家不会过于漠视(C )。

A、普通人和一般事件B、英雄人物和一般事件C、普通人和个别事件D、英雄人物和个别事件10.不属于20世纪中叶以后的西方社会是研究的是(A )。

A、现代主义B、边缘群体研究C、叙事史的复兴D、都市史与乡村史研究11.传统的都市研究主要集中于(A )方面。

A、沿革地理与近现代变迁B、沿革地理与人口变化C、个人生活与近现代变迁D、个人生活与人口变化12.传统的角度研究中世纪史学是以(D )的方式进行的。

A、微观B、阶段C、渐进D、倒推13.传统的社会结构研究一般被简化为(C )。

A、政治制度史B、经济制度史C、阶级关系史D、社会演变史14.传统的史学研究对于死亡表现出的态度是(C )。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史概念演化成了社会发展史。

(√)2.20世纪上半叶开始,社会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就是多学科方法。

(√)3.20世纪中叶以后,宏观史学开始重视对不掌握文字书写的、霸权的、被排斥在历史研究主流以外的人群进行研究,从而转向了微观史学。

(×)4.彼得·伯克赞同后现代主义彻底的怀疑论。

(×)5.勃罗代尔认为把历史归结于偶然性的可能性会因为段时段的研究而减小。

(×)6.不同于佛经,壁画这种材料尚没有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利用。

(×)7.不同于其他流派,后现代史学强调史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客观的,非人为的。

(×)8.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的界限在不同时代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9.布洛赫与费弗尔同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

(√)10.陈寅榷认为,只有完全脱离与古人同样的境界,才能批评古人的得失和说法。

(×)11.从传统角度看,政治史就是政治制度史。

(√)12.从微观尺度上看,中世纪的社会矛盾并不明显。

(×)13.从微观的角度看,受限于妇女的地位,古代历史研究中女性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14.大多数极力倡导后现代史学的学者大多数只局限于具体研究,不重视理论。

(×)15.帝国研究无法脱离边缘研究,但是边缘对帝国影响不大,可以独立进行研究。

(×)16.东欧国家的市民社会主要发源于中世纪早期。

(×)17.都市研究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可能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学科。

(√)18.杜赞奇否定了发现历史的可能性。

(×)19.法国年鉴学派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史学的代表。

(√)20.费尔南·勃罗代尔认为影响历史的时间因素不是单纯的一个,而是存在双重的因素。

(×)21.费尔南·勃罗代尔三个时间段理论中,短时段被称为结构的历史。

2023年社会学概论考试习题(附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考试习题(附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考试习题(附答案)1.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发展和变化。

" 请解释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建立的互动关系,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

2. 解释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理论框架。

答案: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和验证社会学理论。

理论研究基于已有的社会学理论,通过对概念和观念的整理和归纳,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常用的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互动主义等。

3. 解释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

答案: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和原因,社会学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参考和方向。

社会学研究可以揭示社会不平等、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等问题,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 请列举三个社会学领域的经典研究课题,并简要介绍其研究内容。

答案:- 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研究社会中的组织结构,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层级关系。

例如,研究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迁、社会流动等。

-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研究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等。

-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政策。

例如,研究贫困、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政策。

5.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案:社会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和问题,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与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相比,社会学更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与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相比,社会学更关注社会文化、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社会史研究导论2019

社会史研究导论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一)1基督教在唐朝时传入中国的名称是(A)。

A、大秦景教B、尊经C、西仪东正教D、奥思定教2当使用近代社会史这个概念时,往往还牵扯到了(D)的相关内容。

A、民族B、文化C、经济D、政治3中国的宗法制度定型于(B)。

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4现阶段中国近代史主要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

(√)5基督教传教士大规模在两广地区登陆主要是从明朝初年开始的。

(×)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二)1对于历史学来讲,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关系是(D)。

A、求真和求善是求美的基础B、求美和求善是求真的基础C、求美是求真和求善的基础D、求真是求善和求美的基础2历史研究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现状相对于历史学家(C)还存在局限性与缺陷。

A、当前认识和研究目标B、研究传统和研究目标C、当前的认识和终极追求D、研究传统和终极追求3西方文化史研究是指对历史所进行的(C)。

A、文化分析B、文化分析、文化批评C、文化分析、文化批评、文化解释D、文化分析、文化批评、文化解释、文化重构4中国现阶段大量的文化史研究其实质是在研究思想史或学术史。

(√)5《魏书》因为参杂了大量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为“秽史”。

(√)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三)1()是还原历史唯一的中介与桥梁。

(B)A、文物B、史料C、遗址D、文学2下列事件中,不可能记载在《资治通鉴》中的是(A)。

A、牧野之战B、秦朝一统天下C、张骞出使西域D、开凿隋唐大运河3下列史书中,从形式角度来说,更易于理解的是(C)。

A、《三国志》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4不同于其他流派,后现代史学强调史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客观的,非人为的。

(×)5历史学家只能永远位于求真的道路中,无法达到求真的目标。

(√)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四)1孔子由于鲁哀公狩猎过程中家臣打伤了(B)视为乱世将要开始的标志。

2023年社会学测试题库(含答案)

2023年社会学测试题库(含答案)

2023年社会学测试题库(含答案) 1. 社会学基础知识1.1 什么是社会学?A.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B. 社会学是一种经济学分支学科。

C. 社会学是关于政治体系的研究。

D. 社会学是研究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的学科。

答案:A1.2 社会学起源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美国C. 中国D. 法国答案:D2. 社会学理论2.1 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几种?A. 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B. 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C. 自然科学理论、艺术理论和文学理论D. 社会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心理学理论答案:A2.2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什么?A. 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B. 个人行为的自由和选择C. 社会结构的相互依存和和谐D. 符号的交流和解释答案:C3. 社会学研究方法3.1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A. 实地观察B. 访谈调查C. 实验研究D. 数学建模答案:D3.2 社会学研究中,样本数量越大越好,是否正确?A. 正确B. 不正确答案:B4. 社会问题分析4.1 以下哪个不是一个社会问题?A. 贫富差距B. 教育水平提高C. 犯罪率上升D. 环境污染答案:B4.2 社会问题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去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B. 发现和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C.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D. 评估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答案:A5.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1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在于?A. 社会学研究人类的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而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

B. 社会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而人类学研究人类的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

C.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完全相同。

D. 社会学更注重理论建构,而人类学更注重实证研究。

答案:B5.2 社会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A. 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中的货币和金融问题。

B. 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中的企业和产业组织。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社会学概论是一门探讨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准备社会学概论考试,下面列举了一些必备试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一、选择题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经济学B. 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C. 心理学D. 政治学答案:B. 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2.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社会心理学B. 社会研究方法C. 社会理论D. 社会历史答案:A. 社会心理学、B. 社会研究方法、C. 社会理论3. 社会学研究社会行为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层面?A. 个体层面B. 家庭层面C. 地区层面D. 全球层面答案:A. 个体层面、B. 家庭层面、C. 地区层面、D. 全球层面4.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实地观察B. 访谈调查C. 统计分析D. 实验研究答案:A. 实地观察、B. 访谈调查、C. 统计分析二、填空题1. 社会学概念“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_______。

答案:组织、制度、角色和地位的总和2. 社会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实地观察、访谈调查三、解答题1. 请解释社会学中的“社会变迁”概念。

答案: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演变、技术革新以及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转变等方面的变化。

2. 请列举并解释社会学中的三个基本理论途径。

答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互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是主要的社会学理论途径。

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会交互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冲突理论则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考试的必备试题及其答案。

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历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记忆,还要求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理论的运用。

以下是一份历史理论考试题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一、选择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方式D. 文化传统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 历史是由伟人推动的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C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

A. 循环往复的B. 直线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随机无序的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由人的意志、思想或超自然力量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历史唯心主义则忽视或否认这一点。

2. 描述一下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社会分裂为不同的阶级。

这些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历史的前进。

例如,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三、论述题1. 论述历史发展中的革命与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革命与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式。

革命通常指的是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它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而改革则是指在现有社会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和改善,它不涉及根本性的社会制度更迭,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革命和改革在形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史概念演化成了社会发展史。

(√)2.20世纪上半叶开始,社会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就是多学科方法。

(√)3.20世纪中叶以后,宏观史学开始重视对不掌握文字书写的、霸权的、被排斥在历史研究主流以外的人群进行研究,从而转向了微观史学。

(×)4.彼得·伯克赞同后现代主义彻底的怀疑论。

(×)5.勃罗代尔认为把历史归结于偶然性的可能性会因为段时段的研究而减小。

(×)6.不同于佛经,壁画这种材料尚没有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利用。

(×)7.不同于其他流派,后现代史学强调史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客观的,非人为的。

(×)8.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的界限在不同时代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9.布洛赫与费弗尔同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

(√)10.陈寅榷认为,只有完全脱离与古人同样的境界,才能批评古人的得失和说法。

(×)11.从传统角度看,政治史就是政治制度史。

(√)12.从微观尺度上看,中世纪的社会矛盾并不明显。

(×)13.从微观的角度看,受限于妇女的地位,古代历史研究中女性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14.大多数极力倡导后现代史学的学者大多数只局限于具体研究,不重视理论。

(×)15.帝国研究无法脱离边缘研究,但是边缘对帝国影响不大,可以独立进行研究。

(×)16.东欧国家的市民社会主要发源于中世纪早期。

(×)17.都市研究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可能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学科。

(√)18.杜赞奇否定了发现历史的可能性。

(×)19.法国年鉴学派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史学的代表。

(√)20.费尔南·勃罗代尔认为影响历史的时间因素不是单纯的一个,而是存在双重的因素。

(×)21.费尔南·勃罗代尔三个时间段理论中,短时段被称为结构的历史。

(×)22.费尔南·勃罗代尔属于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23.费弗尔通过其著作证明拉伯雷是一位无神论者。

(×)24.葛剑雄认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时期。

(√)25.根据国外传统习惯的界定,中国的义和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是一个社会。

(√)26.根据杨念群的理论,一般而言,宏大的理论对具体的历史研究实践的指导性更强。

(×)27.顾颉刚认为传统史学中倾向于将上古时代无法完全解释的东西或现象人化。

(√)28.顾颉刚认为中国历史上地域变化是以中原王朝为核心一步一步向外扩张。

(×)29.顾颉刚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30.郭沫若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原始的共产主义。

(√)31.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学家面对的过去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

(√)32.宏观区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层理论的正确性。

(√)33.后现代史学和现代史学实际上并没有连续性,而只是完全对立的。

(×)34.基督教传教士大规模在两广地区登陆主要是从明朝初年开始的。

(×)35.即使是前人做过深入研究的题目,受到新材料的影响,依然有可能可以做出很多新的成果。

(√)36.翦伯赞认为对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性质讨论的社会大论战双方都忘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单一性。

(×)37.江绍原的作品《发须爪》和郑振铎的《汤祷篇》都提到了商汤祭祀过程中焚烧自己毛发、指甲等现象并进行了讨论。

(√)38.克里斯托弗·希尔之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不同于传统的解释,主要是由于其关注于领导地位的精英人士于下层阶级的交流。

(×)39.劳伦斯·斯通在提倡叙事史复兴时收到了后现代史学的极大影响,其研究和后现代史学界限并不明显。

(×)40.勒华·拉迪里从根本上否认了整体史的概念。

(×)41.历史不是一门求真的学问,因为绝对的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能求得的。

(×)42.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不等于社会史。

(√)43.历史学家只能永远位于求真的道路中,无法达到求真的目标。

(√)44.历史著作与文学著作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历史著作中的事件不存在作者的主观思想。

(×)45.梁启超的四弊二病中的二病指的是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主要是针对方法论提出的。

(√)46.罗伯特·达恩顿认为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证据是极其重要的。

(√)47.马克思将社会主要阶级之间的相互冲突的矛盾看成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48.马克思认为历史科学独立于其他任何科学而存在。

(×)49.每个人对于历史真实的认识都是绝对的。

(×)50.《蒙塔尤》主要通过对小村庄的宗教裁判所审讯过程中的对话的分析反射出当时该地区人们整体的生活面貌。

(√)51.孟姜女这个名称被提出最早是在宋代。

(×)52.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包括雅克·勒高夫、马克·费罗以及马克·布洛赫。

(×)53.潘光旦的著作《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从历史学角度讨论了当时成功的商人家庭。

(×)54.清朝设立厘局意味着中国乡镇一级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地方财政。

(×)55.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开始繁荣于19世纪中期。

(×)56.社会经济史范式的萌芽起源于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57.社会史是取代以政治史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史学研究的新的历史研究范式。

(√)58.社会形态的分期是史学研究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59.时间尺度古今有所不同,朝代规定不一。

(√)60.史学作品的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

(√)61.首届中国社会史年会召开时社会是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提社会变迁。

(×)62.受北京大学开展征集歌谣运动的影响,顾颉刚开始了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

(√)63.束世澂认为中国早在唐末就已经存在了资本主义萌芽。

(×)64.随着越来越多考古材料的发现,针对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的质疑已经越来越少了。

(×)65.汤普森比以往作家更加强调阶级构成的重要性。

(×)66.汤普森的研究主要是针对workingclass,即下层阶级。

(×)67.陶希圣最早针对中国的行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68.瓦尔特·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宏观区系理论强调从宏观层面进行分区,从而解释大型的历史事件。

(×)69.微观史学主要是围绕个人的一系列经历进行研究,重点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情况。

(×)70.为了保证历史的客观性,历史著作一般不会由作者主观设定开头和结尾。

(×)71.《魏书》因为参杂了大量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为“秽史”。

(√)72.西方近代兴起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古典时代的城市延续下来的。

(×)73.现阶段对于历史悠久的大企业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方面的研究。

(√)74.现阶段对于社会史的研究更加强调把握其中的关系,而非二元对立。

(√)75.现阶段社会史关于农民战争研究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改革开放前研究的数量。

(×)76.现阶段中国近代史主要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

(√)77.相较于内容层面,社会史研究更加应当重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78.学科本位的缺失可以导致学科融合的消失。

(×)79.雅克·勒高夫描写战争的材料决定了其作品更多关注于个体而非整体。

(√)80.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即便是相同的材料,也存在不同的利用方式。

(√)81.眼光乡下但立场不变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研究带有猎奇、猎艳的色彩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反思和解释有所忽略等方面。

(√)82.眼光向下进行研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站在下层阶级的立场。

(√)83.杨念群认为,一个共同的讨论平台能够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升。

(√)84.一般来说,技术的进步并不一定即刻带来整个社会的时代变化。

(√)85.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随着文人开始记载某一地区的盗匪情况,朝廷会逐步重视该地区,人口也会逐渐流入该地区。

(×)86.以现代性为特征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是以牺牲人和人的个性为代价来实现的。

(√)87.意识形态是不能用于指导具体研究的。

(√)88.由于整体史不等同于通史,从而决定整体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对立性。

(×)89.与美国类似,中国研究历史的人更多集中于研究近现代时期。

(√)90.早期的劳工史的研究主要是遵循工人运动的路径进行的。

(√)91.中国传统户籍主要是为了区分人口的地域性,并不重视民族上的区分。

(×)92.中国传统历史教科书中,在描述个人的具体行为时,基本上不会对性别做出区分,对于男女性的处理基本是一样的。

(√)93.中国现阶段大量的文化史研究其实质是在研究思想史或学术史。

(√)94.中国现阶段对关于生活体验的历史研究得较少。

(√)95.中国学术界关于近代史的开端年限基本上没有争论,但是近代史的结束年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96.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的评价主要源于年鉴学派的研究。

(√)97.《资治通鉴》属于结构功能型的史学范式,主要为统治者提供借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