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变形记陈巨飞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

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

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

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

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

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

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

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

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

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

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

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

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

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

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

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还打我,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

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

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

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

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作者这样写,并非要突出 作者这样写, 南北的纠纷争斗, 南北的纠纷争斗,而在于强调 南北关系密切,密不可分, 南北关系密切,汕头一模第17题: 汕头一模第17 17题 ②、③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 的景和物, 断桥”“桃花”“ ”“桃花”“斗 的景和物,如“断桥”“桃花”“斗 ”“墓草 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 墓草” 篷”“墓草”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推敲每一个要点,明确下一步目标: 推敲每一个要点,明确下一步目标: 例1、广州二模第16题:请从修辞的 广州二模第16 16题 角度, 角度,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对 进行描写的, “雨”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 么作用? 么作用?
目标:找出第一段写雨的文字所 目标: 用的修辞手法,不是一种, 用的修辞手法,不是一种,而是 全部! 全部!
_
目标:扣住感情概述“因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 休假前后的风,常使“ 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意思对即可 忽喜忽憎。(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 苦恼、 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 厌恶,又让“ 欢悦、自豪( 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 动)
(2)方法 联系语境;尝试改写; 联系语境;尝试改写;
例6、汕头一模第18题: 汕头一模第18 18题
第⑤段写南北气候,寒风暖气来来回 段写南北气候, 反攻”“打入”“占领” ”“打入”“占领 回“反攻”“打入”“占领”。联系 全文, 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目标:书和人生的关系! 目标:书和人生的关系!
《春从心出》第五段 春从心出》 书中毕竟有人生,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 书林杂芜, 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 本精品,人生诡谲, 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 活着的真谛。 活着的真谛

高考备考:现代文主观阅读题解析

高考备考:现代文主观阅读题解析

高考备考:现代文主观阅读题解析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

(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语段信息】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句子理解型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答题方略】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高考回放】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总结词:检查答案
详细描述:在完成答案后,务必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查看答案是否有遗 漏或错误,确保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03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答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以及词语在 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率和准确性。
注重积累,丰富词汇和句型表达
总结词
提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注重词汇和句型的积累,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丰富语 言表达,有助于在答题时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感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 题技巧归纳
目录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步骤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错误分析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备考策略
01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主观题的定义和特点
主观题的定义
主观题是一种以文字表述为主要形式 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对 给定的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阐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总结词
明确答题要求
详细描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和要点。注意题目的细节和关键词,确 保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
筛选关键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总结词
筛选关键信息
详细描述
在理解文章主旨和明确答题要求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作文题
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材料,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主要考 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关键词 写短评思路(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关键词 写短评思路(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精讲精练系列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第二节:写文学短评,题型——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01理论指导(精讲)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6分)答题思路:【真题试卷示例】例(多个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试卷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 (6分)甲组答案示例:(1)本文采用时空重叠的交错叙事,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以此旅行。

(2)实际上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3)交叠未来与回忆,指向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并期待儿子也能从中找到自我。

甲组:(1)(2)小点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未来”“回忆”的内容,(3)小点从“成长”主题的角度,分析时空重叠叙事的原因。

例(单一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试卷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乙组答案示例:(1)河流是文章最重要的抒情意象之一。

(2)表现在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

(3)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乙组:(1)(2)小点指出“河流”是意象,以及在文中的具体表现,(3)小点分析“河流”作为意象的内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写文学短评:列短评要点(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写文学短评:列短评要点(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一:写文学短评+列短评要点文学短评知识点普及一、什么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在300-400字(300-800字)。

评:既然是“点评”性质的文章,自然文学短评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即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二、考教结合【教材链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范例1:(观点+叙述+分析)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

(观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

(自己的分析评论)//范例2:(观点+叙述+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评论观点 理解分析(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评论观点 理解分析(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评论观点理解分析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第三节:写文学短评题型——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01理论指导(精讲)【认识题型】☆【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东南亚餐厅的歌手》)】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4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看菜》)】9. 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6分)☆【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苦恼》)】9.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湖北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送灯》)】9.“个性化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富有意蕴的主题”是高军小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6分)这类文评类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中也有:☆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本诗的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第一步:读评论、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内涵。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题,找到题目评论观点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想一想这些关键词的内涵是什么。

关键词往往不是一个,可能是两个或三个,这就意味着得分点有两个或三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一直是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一直是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的阅读普遍较弱,不知这样的题该怎样入手。

而且,尽管介绍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很多,但大多是从考点要求的角度阐述的,很少有从临场应考的实用角度来阐述,所以,学生并没有从这些中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经验,反而养成了对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畏惧。

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的。

因此,我们打算收集学生的现场考试经验,结合现代汉语阅读题(主观题)的命题要求,总结以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以便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够遵循和做到。

一、解题思路: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都可以用相同的问题解决理念来解决。

这个想法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表达:①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一个话题通常包含诸如解决问题的范围、提出的问题和回答要求等信息。

回答什么和如何回答,命题者的想法已经在标题中陈述。

例如:2021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

如果学生能明了题目就是要告诉他这三个信息,他就应该懂得: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 确定问题解决的范围:有的题目解题范围是很明确的,如2021年试题的第20小题、第21小题。

但也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是不够清楚的,如2021年试题的第19小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么,就应该从题目所指的相关的原文内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选的解题范围。

此外,有时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有些问题的范围非常明确,而另一些问题则不明确?目前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高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

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一、从整体阅读来看阅读的本质是吸收,从现实情况看,所读也不可能不讲主次巨细地统统吸收。

我们平时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就算是非常实用,或有较高的审美意义,通常也是用它最富有价值或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完善自己的知识以及审美建构。

那么,高考时怎样使这种“充实”和“完善”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呢?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时确立要点意识,学会博观约取、删繁就简,培养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有“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我们需要明白“归纳”与“概括”的语义,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总结其方法。

归纳,即归并、集纳的意思。

“归纳文章要点”,是指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经过分析、综合后,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作表达,从而理出文章的全部或是部分内容的要点。

概括,即总括、提炼的意思。

“概括段落大意”,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一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和综合的思维活动,然后用简明的文字表达出它的主要意思。

“概括段落大意”无疑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直至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

怎样形成这种“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呢?第一,要知道归纳与概括所依据的文字;第二,要掌握归纳与概括常用的方法。

说到依据,大致有下列三种:1.依据位置重要的语句有的议论文会在开篇提出作者的观点,譬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文章的思想要点在文中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丰富发展的,论述也是多层面的,因此,还要注意把握文中发展了的或派生出的看法、主张。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关注文章中承上启下的文字,文章收束时辨证说理或补充说理的文字。

2.依据文中重要的材料作者的见解主张是靠材料支撑的,是运用材料阐发的,出色的文章总是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因而文中的重要材料也是归纳思想要点的依据。

即使是散文作品,也可验证。

3.依据作者分散的论说有的文章,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集中表示自己的见解主张,也没有提出现成的结论,而是把自己的看法寓于散论的文句中。

这就需要读者总览全文,从作者的散论中辨别筛选出最关键的句子。

“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还有具体操作方法值得总结一下。

1.直接摘引法。

即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

2.提取合并法。

读者面对繁冗的文字材料,要能分清主次、确定重点,该舍则舍,该留则留,再将提取出来的要素组合连贯的语言。

3.提炼归结法。

指在全面了解一段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够用读者自己的语言扼要地揭示相关事情的本质性的东西。

这方面要切记,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曲解原文,更不能凭空想象。

思考要着眼整体,措词要涵盖全貌。

阅读文章有时有点像拾级而上,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最终是为弄清文章主旨。

对文章段落大意的概括方法也可以借鉴到概括全文主旨的方面去。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或作品中提出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

在一般文章中,通常对叙述描写以及抒情性文章所表达的基本思想称为“主题思想”。

在论说性文章中,作者表明的对事情的评价及态度就称之为“中心思想”。

从议论性文章中概括出来的主旨一般是这样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论述了什么问题(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其二是揭示文章的价值、意义。

从叙述描写及抒情性作品中概括出来的主旨一般是也是两部分组成:一是叙写了(描述了)什么过程(事件),抒发了(讴歌了、揭示了)有现实意义的情怀(精神风尚、问题)。

[ 在此要特别强一下,概括文章主旨时要防止概括不完整和任意“拔高”的毛病。

]二、阅读中的难点来看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阅读中的评价和鉴赏。

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

它分两方面: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前者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

从写作原理来说,不管什么文体,都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观点正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材料典型,内容具体,详略得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通顺、简洁、准确、生动。

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作用的分析。

要答好这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认真理解原文,把握文章宗旨,再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内容的理解,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回答了。

三、近年高考情况来看2009年各省卷有论述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全国各地高考课改区文学作品阅读篇目统计多为散文。

辽宁卷《遗璞》贾平凹、天津卷《老屋》楚岩、广东卷《耕作的诗人》张炜、上海卷《春声和春深》、安徽卷小说《董师傅游湖》宗璞、浙江卷小说《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福建卷人物散文《阿庆》丰子恺、江苏卷《上善若水》张笑天、宁夏卷《孕妇和牛》铁凝、全国卷2哲理散文《岳桦》任林举。

11份试卷9份散文,所以重点讲讲散文。

讲解散文的题型解析:(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问:“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 1、词语含义及其特殊用法2、所在句子的含义 (注: 往往和词语的修辞义有关) 3、词句蕴含的情感【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

(释词)这里用通感(或夸张)的手法(修辞)表达了在冬末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句意+情感)(二)、句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答题模式:(分四步)1、表面意思 2、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3、深层含义 4、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三)、作用型“结构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从三个方面)1、结构上的作用2.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简析具体内容)3.作者情感态度(如果能表现)“人称使用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或作用)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选材上的作用”的答题模式问: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试题类型: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①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②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2、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①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的作用。

②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前后照应等方面的作用。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②.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①.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

②.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③.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四)、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其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请赏析“……”这句话。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五)、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其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六)、“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模式1、整体把握,高度概括主要内容(人、事、物)2、深入研读,全面理解写作意图(观点、感情)肯定、否定,该、不该,表现体现-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人生现实、感慨呼吁、爱与恨、忧虑与无奈、坚信和憧憬,歌颂赞美、批判揭露……3.关注标题、首尾和背景答题模式:主要内容(写什么)+写作意图(为什么写)(七)、作品的思路结构结构特点或方式-----08年问: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1、指明结构特点或方式;2、具体分析;3、作用或效果行文思路----08年问: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题模式:(如果没有指出线索的,需要指出“线索是什么”)1、如何开头2、中间是如何展开的;3、如何乡结尾的。

(八)、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