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与音乐疗法
在音乐治疗中用于助眠的方法是什么 填空题

在音乐治疗中用于助眠的方法是什么填空题近年来全球掀起一阵莫扎特风潮,有研究指出听他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商、改善老年痴呆症,甚至能唤醒昏迷的中风病人、让葡萄更快成熟,而美国也在1998年将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每20 ~ 30秒重复一次的特性,能放慢理智的左脑的运作!原来任何单调重复的事都会令左脑“厌烦透顶”而投降,这时感性和右脑就占上风了,运用让左脑变“白痴”的原理让人体得到彻底的放松。
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得以确立,传统的音乐治疗概念为:以心理救治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的人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专门设计的音乐,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加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给人们巨大的精神享受,但音乐治疗却与音乐欣赏不同,它的目的是调节人体身心状态,通过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音乐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存在身心症状的亚健康状态者和临床病人,当然也会有一些健康人为了维护健康的目的借助音乐对人身心两方面的整体调节。
强调改善症状,而不是针对病原体和病灶,因此音乐治疗作为综合疗法的一部分或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病人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音乐治疗主要用于功能失调和身心疾病患者如功能性高血压、功能性胃肠病、睡眠障碍、心境障碍(如抑郁焦虑性障碍)和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
音乐治疗起源于“二战”期间,当时美国军队医生发现,聆听音乐不仅能改善伤病人员的情绪,同时也降低了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一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最初音乐家和临床医生们尝试将音乐用于临床治疗中,并通过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和有效之后,随着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声学等多学科专家的综合研究,从音乐情绪情感反应到音乐引发人体各系统生物学效应,从音乐心理学到音乐神经生物学研究,使音乐逐渐成为疗法。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音乐可以改善心情,心情好了,对睡眠有很好的帮助,特别是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使人能够心情平静。
音乐疗法资料整理 by汤

现代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以音乐活动作为治疗的媒介,增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一种辅助治疗身心疾病的自然保健疗法。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心理治疗家认为,音乐能改善心理状态。
音乐通过艺术感染力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以情导理,调理情志,恢复心理平衡;音乐对人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了镇静、兴奋、镇痛、降压、怡情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声响、节奏、旋律的物质媒介,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与把握外在世界的感性方式。
音乐在医学中,一是能多方面刺激大脑皮层,使病人对外界的感觉减弱;二是能唤起病人愉快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暂时忘却置身的环境;三是音乐对中枢神经有直接抑制作用。
因此,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振作精神,驱散忧愁与烦恼,使人恢复精力与体力,起到对疾病物理治疗的作用。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2个方面来治疗疾病的。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反应。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认为,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流量和神经传导。
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人心理上的反应。
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人消除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其应激能力。
中国音乐的音调变化、高低宽窄、音色清浊、音量强弱、层次疏密、节奏快慢、结构繁简等无不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古人根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规律,把自然界中的声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并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乐治疗方案

音乐治疗方案音乐治疗是一种通过音乐刺激人的身心和精神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改善心情、增强免疫力、提高思维能力等。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音乐治疗方案。
音乐治疗方案1. 音乐选择:根据受治疗者的需求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音乐。
可以选择悦耳的旋律、舒缓的音乐、快节奏的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
2. 环境创设: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
可以调暗灯光、点燃香薰或蜡烛,为受治疗者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空间。
3. 触觉刺激:为受治疗者准备一些乐器,如木琴、钢琴、小提琴等,让他们用手指触摸乐器以感受音乐的震动和共鸣。
4. 声音疗法:让受治疗者用声音表达情感。
可以让他们大声唱歌、吹口琴或者跟着音乐节拍声不断发出“呼啦”等声音。
5. 舞动身体:引导受治疗者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
可以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让他们自由地扭动身体。
6. 集体音乐:组织受治疗者一起演奏音乐。
可以为他们分发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木琴等,让他们一起合奏。
7. 音乐放松:为受治疗者提供一个放松的时刻。
可以播放舒缓、缓慢的音乐,让他们放松身心,闭上眼睛享受音乐。
8. 音乐创作:鼓励受治疗者进行音乐创作。
可以让他们编写歌词、创作旋律,或者用乐器进行即兴演奏,以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9. 情绪疏导:通过音乐引导受治疗者表达情绪。
可以根据受治疗者的情绪选择相应的音乐,帮助他们宣泄情感,减轻压力。
10. 角色扮演:组织受治疗者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为他们分发音乐剧的剧本,让他们用音乐和表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
通过以上的音乐治疗方案,可以帮助受治疗者改善身心健康,减轻症状,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音乐治疗既可以在医院或康复机构进行,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
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能从音乐治疗中受益。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带来愉悦和治愈。
通过正确的音乐治疗方案,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健康。
体感音乐疗法(VAT)-音乐医学处方库介绍

体感音乐疗法(VAT)、美洋体感音波系统音乐医学处方库介绍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简称VAT),就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赫兹的低频信号经过放大和物理换能转换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尤其大脑古皮质和旧皮质层),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并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体感音乐疗法通过“骨传导”作用,使其生理作用更加显著。
譬如:血压下降,心率、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变缓,疼痛减轻,紧张、痉挛、头痛、恶心、沮丧症状得到缓解,等等。
根据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可广泛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状态,功能性高血压,胃肠功能障碍,各类疼痛,脑损伤所致的运动、语言和认知障碍,预防骨质疏松、老年痴呆、褥疮、便秘,以及用于临终关怀等方面。
鉴于该疗法感受音乐的方式主要靠振动(而不仅仅是聆听),因而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波形要素。
具体来说,此类音乐除了要求节奏适中(与人体的生理节律比较接近)、旋律优美、音色柔和、音乐的结构与层次分明等之外,还要有比较丰富的低频成分,并配备良好的波形(譬如“1/f波动”),能与人体产生良好的和谐共振作用。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本音乐库从海量音乐库中,遴选出符合体感音乐振动的音乐波形,使人的神经肌肉等得到振动放松的同时,脏腑气血功能也得到有效调整,符合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生物共振原理。
一、放松减压系列全部为符合「1/f波动」的自然谐和律音乐,或特别萃取聪明海洋动物——海豚之声……借助体感音乐振动,可带来深度的放松和身心恢复效果,迅速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痉挛、疼痛和运动障碍,有效改善焦虑、紧张、抑郁等状态。
可用于各类人群(包括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恢复期)的镇痛放松、纾解紧张、焦虑以及产后恢复调理等;还可用于特殊儿童的体感音乐治疗。
曲目:自然谐和律处方-《四季》,《像海豚一样放松》,《α脑波放松处方》……纯自然的「1/f 波动」形式,舒适安稳的节奏,以及持续不断的超低频音带来的精密振动,就像音乐喷泉般的烘托,让人有漂浮在海面上的感觉……这些都是极好的纾解紧张和镇痛放松等要素!二、改善睡眠系列专门针对睡眠不好、失眠或睡眠障碍人群而设。
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目的觀察音樂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2例。
对照组针灸并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联合柏子仁耳穴贴压垂前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诸穴治疗4周。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梭形慢波次数、区域性脑血流、睡眠相关参数、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各种治疗方法。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参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来拟定病例纳入标准[6]:①患者主诉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正常睡眠;②每周至少发生3次睡眠紊乱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③日夜思考和专注失眠,过分担心失眠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④患者因入睡困难,出现明显的焦虑心理,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到社会及职业功能。
排除标准:①有躯体及精神性疾病者;②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和精神疾病等;③近期服用药物治疗且疗效不佳者。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以低脂、低糖饮食为原则,蔬菜占进食总量的50%左右,多食白菜、木耳、黄瓜、芹菜、苹果、草莓、香蕉、粗纤维和热量含量低的饮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睡前3 h不进食,不喝碳酸及其他兴奋性饮料,同时进行适量体育运动(如深呼吸、冥想、太极拳或瑜伽)、平静心灵、舒缓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主诉入睡困难患者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 mg/片,批号:H20070069)1 mg,必要时可增加到2 mg,睡眠维持障碍患者3 mg。
康复医学科普内容汇报材料

康复医学科普内容汇报材料康复医学是指通过采用物理、心理和社会康复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改善或提高生活功能的一门学科。
康复医学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损伤的康复过程中,包括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等。
在康复医学中,物理康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物理康复方法有热疗、冷疗、电疗、按摩、运动疗法等。
热疗可以通过加热患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冷疗则可以通过降低患部温度来减少组织肿胀和炎症反应。
电疗是指利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来促进康复,常用于神经损伤和肌肉功能障碍的康复。
按摩则通过手法的运用来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
运动疗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活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除了物理康复,心理康复也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康复主要是指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康复过程。
常见的心理康复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催眠疗法可以通过催眠状态下的建议来影响患者的思维和情绪。
音乐疗法则通过音乐的听觉和情感体验来促进患者的情绪调节和康复。
社会康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康复过程中,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康复主要是指通过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来促进患者康复。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群支持等,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社会参与是指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方面的康复方法。
通过物理、心理和社会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康复医学中,各种康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康复医学也需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因为每个患者的需要和康复目标都可能有所不同。
音乐疗法用旋律治愈心灵

音乐疗法用旋律治愈心灵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有着无穷的力量,能够触动人心,治愈心灵。
音乐疗法便是运用音乐的力量,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恢复精神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它如何通过旋律来治愈心灵。
一、音乐疗法的原理音乐疗法,是一种以音乐为媒介来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
它基于以下原理:1. 节奏与心理状态的关联:音乐的节奏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快节奏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活力和兴奋感,而慢节奏音乐则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和安定情绪。
2. 调性和情绪的关系:音乐的调性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
例如,高亢的大调音乐能够让人感到欢快和兴奋,而低沉的小调音乐则能够引发人们的悲伤和沉思。
3. 音乐和记忆的联结:音乐与人们的回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听到熟悉的音乐,人们能够唤起过去的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音乐疗法的方式音乐疗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旋律来治愈心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音乐疗法方式:1. 放松音乐疗法:选择柔和、舒缓的音乐,让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专注于音乐的旋律。
通过深呼吸和身体放松,人们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缓解压力和焦虑。
2. 情绪释放音乐疗法:根据人们的具体情绪状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表达与释放情绪。
例如,当人们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可以选择激烈的摇滚音乐或抒情的悲伤音乐,让他们通过音乐来宣泄情绪,达到情绪平衡。
3. 探索自我音乐疗法:通过自由演奏乐器或创作音乐,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寻找到心灵的平衡和宁静。
4. 社交音乐疗法:通过集体合唱或合奏的方式,人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音乐的共同创造和分享过程,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促进情感交流,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
三、音乐疗法的效益音乐疗法对心灵的治愈效果是显著的。
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以下益处:1. 缓解焦虑和压力:音乐疗法能够刺激人体内产生内啡肽等内源性化学物质,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的感受。
音乐疗法的神奇作用

音乐疗法的神奇作用作者:艾山来源:《记者观察》2010年第22期用“音乐疗法”让情绪出走早在远古时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就应经意识到音乐对健康的作用。
楚国时期有位太子因“宅居”深宫太久,患上了抑郁症,于是请御医用音乐配合针灸疗法求得健康。
在埃及,人们把音乐称作“灵魂的医学”,传说中所罗门王患上神经衰弱,不是请名医开药,而是坐下来聆听宫廷音乐师的竖琴声。
在希腊神话中,缪斯是九位古老的女神,它们代表通过传统的音乐和流传的歌所表达出来的传说。
这九位女神不仅精通音乐,还会给人治病。
这些古老的传说正是人类对“音乐疗法”的意识体现。
“音乐疗法”的治疗原理很多人也许不相信,音乐对我们的健康真的那么重要吗?它为什么能舒缓情绪,治疗疾病呢?在音乐的世界中,每一段旋律都不是简单的音乐堆积,它是在表达创作者的一种情绪,或喜悦、或哀伤、或激情、或沉默。
事实上,真正好的音乐都是从情绪中来的,这种情绪可以去影响听音乐的人。
有专家观察并证实,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震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声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
此外,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给自己的“音乐疗法”清单用音乐调节心理也是需要对症下药的,以下是相关专家针对不同人群的性格特点,设计推出的几款音乐疗法。
安神镇静疗法:应选择节奏轻柔,有舒缓、低慢、婉转、幽雅等特点的乐曲,来达到安神定志、镇静安眠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与音乐疗法
催眠与音乐疗法,这两种疗法各自有各自的技术,各自有各自
的长处,但对于一个进行催眠技术的催眠师或音乐技术的音
乐疗法师,如果能够了解彼此的技术与方法,绝对可以获得非
常不错的成效,在临床进行当中,催眠与音乐疗法的技术也绝
对可以取得非常好的互补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催眠,催眠在心理学与大脑神经学理已有定
义,我们以简单的方式来谈谈催眠在心理学与大脑神经学中
的解释.在心理学中,催眠简单来说就是意识的转换,也就是从
主意识转换到潜意识,这种意识的转换称之为催眠,而在大脑
神经学里,催眠是将人的脑波转换至α或θ波.人的脑波在国
际医学领域已经被定义分成四个脑波,而这四个频率的脑波
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与功能,催眠就是利用脑波中α或θ波的
特色与功能来达到催眠的效果.
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人在正常时候与催眠状下,以及刚刚从
催眠状态中回到正常状态下的脑波情况,这个过程也就是催
眠的整个过程,我们利用脑波仪做一个纪录,以方便观察与研
究.
图一: 催眠前的脑波情况,
图一是催眠前个案处于精神清醒状态,红色部分是β波,蓝色
部分是α波,绿色部分是θ波,粉红色部分是δ波,我们看到图
一中的红色脑波部分,可以看出红色部分(β波)占了很大部
分,而且总量也很大.
图二: 催眠状态下的脑波情况
图二是个案进入到催眠状态下的脑波,可以看出图中的α波
(蓝色部分)与θ波(绿色部分)占了主要部分,而β波相对性就
比清醒时的量少多了,并且相对性的比α与θ小与少.
图三: 刚从催眠状态回到意识状态的脑波
图三是个案从催眠状态中回到意识状态时的脑波,可以从图
中看出,β波又回到量大值大的情况.
就如之前所言,催眠师是要利用α或θ波来达到催眠的效果,
因此,将个案的大脑运作由平时的β波带至以α或θ波为主
的基本技术,就显的非常重要,然而,要让一个人的脑波由β波
转换至以α或θ波为主的技术真的那么难吗?我们接下来来
探讨这个问题.
要让一个人由β波转换至以α波为主的大脑脑波频率,其实
技术一点都不难,只要一个人眼睛闭上,加上平缓呼吸约3至
5分钟,通常大脑脑波就会出现以α波为主的大脑脑波频率,
照这样解说,那根本不需要催眠师来帮忙,我们就可以进行催
眠,确实,其实所有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师只是起到引导作
用,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让脑波进入以α波为主的频率
是不难,但是,要让脑波稳定在α或θ波的频率是要有技术的,
而催眠师就是拥有这种能力,另外一项更重要而且难度较高
的
技术,也是催眠师所具有的特色与实力,要让一个人进入到催
眠状态,对于催眠师而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让人进入
催眠状态之后所要进行的问题处理,才是真正技术难度所在.
接下来我们谈谈音乐疗法,音乐在我们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
相关,但大部分人认为音乐是陶冶性情或者是娱乐自己的一
种方式,目前人们把音乐视为是一种疗法毕竟相对是少数,而
国内堪称为音乐疗法的技术,有名的是共振音乐与双脑同步
技术,在临床上都有其特色.共振音乐是以共振医学为基础所
研发出的一种音乐疗法,而双脑同步技术是以双耳声波进入
大脑所产生的音差所研发出的音乐疗法.
在临床上,催眠疗法与音乐疗法是可以紧密结合,甚至可以相
辅相成.之前我们曾提到,催眠的基本技术与原理是将一个人
的脑波带至α波或θ波,然后利用α波或θ波的特色与功能
来进行问题咨询与处理,而如何让一个人的脑波改变到以α
波或θ波为主的频率,其实方法是非常非常多,而其中一种方
法就是利用音乐,当然,市面上有许多音乐标榜是α波的音乐,
而这些音乐并不是直些播放α波的音频,而是播放的音乐能
够让你舒缓或放松等等,使的你自行进入到α波的频段.一般
人耳多能够听到的最低频率是40Hz,而α波的频率是
8Hz~13Hz,所以如果有一某种音乐真正直接播放出α波的音
频,相信一般人是听不到的,也因此达不到它的效果,话又说回
来,如果能够好好利用正确的音乐,那将会给人莫大帮助,因为
音乐是可以用来与心灵沟通,催眠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引
导让个案进入到催眠状态,催眠师或音乐疗法师也可以利用
音乐来让个案进入到催眠状态,许多时候,我会遇到一些难以
稳定的个案,为了达到催眠效果与节省催眠过程的时间,我经
常会使用音乐来进行,效果好、速度快又能让我不耗费精力.
现在我们以另外一种观察的形式来看看,当我利用音乐来引
导个案进入到催眠状态的脑波变化情况.
图三是一位记者尝试的真实脑波情况,这张图是我还未进行
音乐引导前的脑波情况,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该名记者的脑波
是呈现α、β、θ与δ波都有的脑波,而且β波占大多数时间.
图四是我使用正确的音乐来进行约10分钟引导,整个引导进
入到催眠状态的过程单纯只使用音乐,催眠师并未使用语言
引导,很明显可以看出,图四中所显示的脑波是非常平稳的维
持在α与θ波中.
从图三与图四的显示结果,正确的使用一些方法是可以达到
以催眠师为主要的催眠引导方法,当然我还是必须再说明,许
多种方法可以使人进入到催眠状态,但是,进入催眠状态的过
程、时间与突发事件,以及进入催眠状态后的相关一连串的问
题咨询,都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催眠师来进行,此次的经验分
享是以音乐来进行催眠引导,但整个过程的步骤与时间控制,
还是需要仰赖催眠师的技术与经验来进行.
另外,还有一个催眠与音乐疗法很好结合的经验,当催眠师在
结束催眠咨询后,可以根据个案情况,除了教导个案回家后可
以自行利用自我催眠来改善情况外,还可以结合音乐疗法来
自我进行问题改善,如此将会大大增加其问题改善的效果.
图三: 音乐引导前的脑波
图四: 音乐引导中的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