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
1. 轻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密度相对较低,比传统混凝土轻很多。
这使得使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结构更加轻便,适用于对重量要求较小的场合。
2. 高强度: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强度高于传统混凝土。
这是由于地质聚合物的特殊结构和化学成分造成的。
高强度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压、抗折等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工程。
3. 耐久性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够抵御酸、碱、盐等化学介质的侵蚀。
还能够抵御冻融循环、紫外线照射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寿命更长。
4. 良好的隔热性和隔声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隔声性能。
这使得使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建筑在保温、隔音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效果。
5. 可塑性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模性,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建筑需求。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更容易施工,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制造,如楼板、墙体、梁柱等。
其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性使得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
2. 道路和桥梁: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用于道路和桥梁的修建。
由于其耐久性强和抗压强度高的特性,使得道路和桥梁更加耐久和安全。
4. 隔音隔热材料: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因其较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隔声性能,可用作隔音隔热材料。
可以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场所的隔音隔热装饰。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于水泥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
但是,由于石灰石的储量有限,水泥的生产技术进步的不足,目前供需矛盾增加。
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水泥的生产和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作为一种替代水泥的建筑材料,具有固化的时间短、抗压能力强,耐火性高的特点。
基于此,本文根据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发展,阐述了固化兴趣、粘结强度等内容,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丰富了相关理论。
关键词:混凝土;地质聚合物;耐火性近年来,地质聚合物由于凝固期短、抗压强度高、渗透性低、阻燃性强,已成为普通抛光水泥的优良替代品,并用于建筑材料、阻燃涂料、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处理各类化学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
地质聚合物的处理原理是基于碱性溶液中份子反应以此来激活和聚合铝硅酸盐,因此,聚合物混凝土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硅酸铝的基型和资源。
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或石灰水泥不同,地质聚合物采用高碱性冷凝法获得抗压强度。
1.地质聚合物的硬化性能首先,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非常好,弹性等力学的性能相比活化剂强度、固化时间等等都会对其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表明了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在30-80帕之间,粘结强度为100--250mm。
其次,如果是在900度左右的高温背景下,液体的固化时间在0.18h左右。
此时的地质聚合物混凝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保温的温度在24小时左右。
针对地质聚合物的混凝土而言,抗压的强度是能够根据寿命的使用情况来进行判定的。
综合各类的强度目标,一般都是在80mpa以内。
再次,粉煤聚合物的断裂强度高于OPS水泥,因为聚合物填料和泥形成紧密界面,弹性模量随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2.地质聚合物界面过渡带一般来说,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中,填料与基质之间的过渡带最小,在荷载作用下通常会出现微裂缝,因此有必要对过渡区进行检查。
地质聚合物的显微结构与固化污泥不同.普通混凝土边界过渡区的高孔隙度有利于氯化物、氧、硫酸盐等物质渗入其结构。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材料,它以地质聚合物为主要成分,通过添加适量的水泥和骨料来形成。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得它在一些特殊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由于地质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粘度,混凝土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施工和成型。
在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坍落性能优于传统混凝土,可以减少坍落度的损失。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地质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酸碱和耐盐蚀性能,使得混凝土在潮湿、酸碱等恶劣环境下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
地质聚合物能够通过填充混凝土内部微孔,形成致密的结构,减少渗透介质的渗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这种特性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水工、地下综合管廊等防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性能、较低的热收缩性能和良好的抗裂性能。
这些特性使得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和高温地区均能够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和形状稳定性。
在水工工程中,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应用于防渗帷幕、护坡防浪、堤坝和港口码头等建筑物的施工。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耐盐蚀性能能够保障水利设施的长期稳定性。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可应用于道路和桥梁的建设。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低的热收缩性能,能够减少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缝和损坏,提高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具有独特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混凝土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更大的潜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
将其分为 3 类ꎬ 分别为: 具有 R - A - S - H ( R = Na 或
+
K ) 的铝硅酸盐基体系ꎬ 具有 R - C - A - S - H 的碱活化
矿渣以及碱性硅酸盐水泥ꎮ 近年来ꎬ 地质聚合物因其
养护时间需求短、 抗压强度高、 渗透性低、 耐火性高
粘ꎬ 进而降低了糊剂与骨料间的界面粘结强度ꎮ 另
基金项目: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 ( 项目编号: DJNY2019-24)
1 3 0 2019ꎬ Vol 39ꎬ No 23
农业与技术 ※资源环境
耐火性高等优点ꎬ 其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等多种力学特性与固液比、 碱活化剂浓度、
固化时间及温度等制备条件密切相关ꎮ 本文从地质聚合物的发展展开ꎬ 主要阐述了地质聚合物硬化特点、 粘结
力、 界面过渡带和耐火性等特点ꎬ 总结了地质聚合物与传统混凝土的优势所在ꎬ 并从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ꎮ
外ꎬ 他们也发现在活化溶液 ( 10M NaOH 和 2 5M 硅
加ꎬ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降低ꎮ 地质聚合
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高温下固化 24h 后可以随使用
年限而保持不变ꎬ 经各种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地质聚合
物混凝 土 的 目 标 强 度 可 高 达 80MPaꎮ 另 外ꎬ 还 有 学
者 [2] 在液 / 固比为 0 55 的条件下ꎬ 并于 85℃ 固化 20 h
化时间、 固化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ꎮ 有学者 [1] 以粉煤
灰为基础材料ꎬ 设置活化剂强度为 8 ~ 14M 时ꎬ 所制
成的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可达 30 ~ 80MPaꎬ 坍落度为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采用了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环保性和力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本文将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一、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的混凝土材料,具有以下特性:1.优异的耐久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硫酸盐侵蚀、氯离子渗透和碱性侵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2.环保性地质聚合物是一种天然无机物,采用地质聚合物作为混凝土掺合材料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良好的力学性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满足各类工程对混凝土材料强度的要求。
4.优异的渗透性能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对水的渗透性能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水分的渗透,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渗漏风险。
以上特性使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搅拌和养护等步骤。
1.材料选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骨料和地质聚合物。
其中地质聚合物作为掺合材料,可取代部分水泥,起到优化混凝土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2.配合比设计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地质聚合物掺合量、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3.搅拌搅拌是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搅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在搅拌过程中,需保证地质聚合物与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充分混合,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养护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抗渗性能。
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泥水化速率,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聚合物混凝土特点及用途

聚合物混凝土特点及用途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聚合物改性剂等原料混合而成的混凝土材料。
它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聚合物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由于聚合物改性剂的添加,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和化学物质的侵入,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
聚合物改性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这对于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变形或受到温度影响较大的结构来说尤为重要,如大型水利工程、高速公路等。
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较高的抗冻性。
在寒冷地区,由于冻融循环的影响,普通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和破损。
而聚合物混凝土通过添加聚合物改性剂,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减少冻融损伤。
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
由于聚合物改性剂的添加,聚合物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得到了提高,便于施工操作。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更加简便、高效。
除了以上特点,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在生产过程中,聚合物改性剂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聚合物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较长,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
根据聚合物混凝土的特点,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聚合物混凝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构件,如楼板、梁柱、墙体等。
由于其耐久性好、抗裂性能强,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交通领域,聚合物混凝土可用于修建各类道路、桥梁和隧道。
由于其抗冻性好、耐久性强,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在水利领域,聚合物混凝土可用于修建水库、渠道、堤坝等水利工程。
由于其抗渗性好,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聚合物混凝土还可以应用于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电力工程等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能够满足特殊工程的需求。
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抗裂性能强、抗冻性好、施工性能好、环保性能好等特点,并且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材料,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和广泛的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比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的耐久性更好,能够抵抗化学侵蚀和物理磨损。
由于聚合物的特殊结构,它们能够与水泥
颗粒形成更紧密的结合,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疲劳性能。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低的热收缩性。
聚合物在水泥基体中起着填充和包裹作用,
减少了水泥水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这种特性能够降低混凝土的热应力,从而减少开裂和
变形的风险。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能。
聚合物的非晶态结构和高分子量使得地质
聚合物混凝土能够更好地抵抗冻融循环引起的损伤。
这种材料能够吸收和释放冻结的水分,并通过其柔韧的性能来减少冻融应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由于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韧性和与水泥基体
的相容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的渗透。
它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利工
程和地下管道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可用于隔热和隔音。
该材料能够通过减少热传导和声波传播来提
供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这使其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包括良好的耐久性、较低的热收缩性、较高
的抗冻融性能、良好的抗渗性能以及优异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这些特性使得地质聚合物混
凝土在建筑、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和聚合物化合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具有很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材料结合了聚合物和混凝土的优点,显示出了先进的机械和化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加固、岩土工程、建筑结构加固等领域。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不同于传统的混凝土,其灵活性高,因此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
同时,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节约成本和减少施工时间。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主要由水泥、常规混凝土骨料、聚合物纤维增强材料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聚合物纤维增加材料可以帮助混凝土抵御裂缝的形成,并增加其强度和韧性。
其他添加剂可以按照需要调整混凝土的附着力和硬度等特性。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船舶、地基加固等领域。
其应用可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还能在恶劣的海洋环境和钢筋混凝土爆炸下保持稳定。
总之,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可应用于多个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先进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特性及应用作者:王璐瑶姚丝思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23期摘要:地质聚合物是目前可以替代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具有养护时间需求短、抗压强度高、渗透性低、耐火性高等优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多种力学特性与固液比、碱活化剂浓度、固化时间及温度等制备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从地质聚合物的发展展开,主要阐述了地质聚合物硬化特点、粘结力、界面过渡带和耐火性等特点,总结了地质聚合物与传统混凝土的优势所在,并从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混凝土;地质聚合物;粘结力;耐火性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5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基础设施的增加,水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石灰石储量有限,水泥生产技术提升缓慢造成的产能有限以及碳税的增加,混凝土行业开始面临着重要挑战。
据报道,印度的水泥需求量到2020年可能达到5.5亿t,缺口为2.3亿t,约58%。
因此,开发可以替代水泥的粘合剂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如碱活化水泥、硫铝酸钙水泥、碳酸氧镁水泥(负碳水泥)、超硫酸盐水泥等。
随着对碱活化水泥研究的深入,可根据水合产物的相组成将其分为3类,分别为:具有R-A-S-H(R=Na+或K+)的铝硅酸盐基体系,具有R-C-A-S-H的碱活化矿渣以及碱性硅酸盐水泥。
近年来,地质聚合物因其养护时间需求短、抗压强度高、渗透性低、耐火性高等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普通波兰特水泥优秀的替代品,被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混凝土、耐火涂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化学和工业废料资源化处置等诸多方面。
地质聚合物也可以被称为无定形碱性铝硅酸盐或碱活化的水泥,可以通过使铝硅酸盐如粉煤灰(FA)、偏高岭土(MK)、矿渣(SG)、稻壳灰(RHA)和高钙木灰(HCWA)等,在碱性溶液中活化、聚合來生产地聚合物混凝土。
因此,生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效率高度依赖于活化剂以及铝硅酸盐资源的类型。
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或火山灰水泥不同,地质聚合物利用SIO2和AL2O3的缩聚反应以及高碱含量来获得抗压强度,掺有OPC的地质聚合物会形成水合硅酸钙(C-S-H)以及SIO2和AL2O3和高碱含量的缩聚反应,从而获得抗压强度。
1地质聚合物的硬化性能相关研究发现,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与其在制备期间的固液含量比、活化剂强度、H2O/Na2O比、固化时间、固化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
有学者[1]以粉煤灰为基础材料,设置活化剂强度为8 ~14M时,所制成的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可达30~80MPa,坍落度为100~250mm。
当温度为90℃,液固比为0.18时,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强度最高,而随着液固含量比的增加,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降低。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高温下固化24h后可以随使用年限而保持不变,经各种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目标强度可高达80MPa。
另外,还有学者[2]在液/固比为0.55的条件下,并于85℃固化20 h后制备了得到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为45 MPa,且其弹性模量(18.4GPa)远远低于OPC混凝土(30.3GPa)。
另外,有研究证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实验劈裂抗拉强度高于OPC水泥,这是由于骨料和地质聚合物浆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密的界面区域,而弹性模量会随着地质聚合物压缩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
2地质聚合物界面过渡带一般而言,骨料和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域是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中最薄弱的,通常在载荷作用下会出现微裂纹,因此,对该区域的研究非常关键。
地质聚合物与硬化浆料的微观结构不同,普通混凝土界面过渡带的高孔隙率会使氯化物、氧气、硫酸盐等物质更容易渗透到其结构中,但研究结果发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界面过渡带是非常致密的,因此,其断裂拉伸强度、粘结强度和耐久性能均高于普通混凝土[4]。
有学者[5]以高岭土和钠长石为例,研究了地质聚合物中天然硅质骨料与糊剂之间的界面,结果发现糊剂与天然硅质骨料间的结合能力随着活化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氯盐可能在骨料表面发生凝胶结晶导致脱粘,进而降低了糊剂与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
另外,他们也发现在活化溶液(10M NaOH和2.5M硅酸钠)中添加0.5M可溶性硅酸盐后,可以通过加速高岭土或钠长石中硅的溶解来促进富铝的硅铝酸盐表面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硅铝酸盐表面的Si/Al比与粉煤灰/偏高岭和10M NaOH溶液活化后形成的地质聚合物中的真实界面相同。
若无可溶性硅酸盐添加,则不会形成沉积的硅铝酸盐界面。
这表明,高浓度的碱金属和可溶性硅酸盐对于在硅质骨料和地质聚合物之间形成牢固的界面至关重要。
3地质聚合物与钢筋的粘结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结构性能取决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结合力,其中结合力的机制会影响钢筋的埋入长度,进而影响结构元件的承载能力,裂缝的开度和间距。
因此,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界面传递力在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围绕钢筋的混凝土的厚度、钢筋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相关。
有研究表明,钢筋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钢筋直径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自身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比普通OPC混凝土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这是因为骨料和地质聚合物之间的抗拉强度更高,界面过渡区更致密[2]。
有学者[6]还进行了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在梁端试样中钢筋之间的粘结行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在10.6~19.4MPa之间,具体取决于覆盖层与钢筋的直径比。
尽管在地质聚合物和水泥混凝土中都观察到了类似的分裂破坏模式,但在覆盖层/钢筋直径比相同的条件下,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仍要高于水泥混凝土。
也有学者[7]证实,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粘结强度随着混凝土顶杆直径比(1.71~3.62)和混凝土抗压强度(25~29MPa)的增加而增加。
还观察到,地质聚合物比OPC混凝土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这是因为骨料和地质聚合物糊料之间的抗拉强度更高,界面过渡区更致密。
4地质聚合物耐火性普通OPC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火性,但是,在800~1000℃条件下,由于其内部结晶水合物的脱水,骨料类型及渗透性受到破坏,其残余强度一般不会超过20%~30%。
而研究表明,地质聚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耐火性。
这是因为在陶瓷状微结构中存在着高度分布的纳米孔,这些纳米孔允许物理和化学键合的水迁移和蒸发,但不会破坏硅铝酸盐网络[8,9]。
有学者[10]研究发现,经过800℃煅烧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浆料的残余强度提高了6%,而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浆料的强度降低了34%。
在加热过程中,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高渗透性为其基质中的水分提供了逃逸路径,从而减少了强度的损害。
另外,强度增加也可能是未反应的粉煤灰颗粒的烧结反应造成的。
与偏高岭土和钠基活化剂体系相比,用偏高岭土和钾基活化剂制成的地聚合物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后升高温度性能。
其强度的降低程度随着Si/Al比(>1.5)的增加而降低,当骨料尺寸大于10mm,在环境温度和高温(800℃)下均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
当抗压强度为40~100MPa时,温度为850℃时,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表面并未出现剥落现象,而在相同的抗压强度和温度条件下,由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孔隙率增加,因此其耐火裂性比OPC混凝土高[11]。
5结语实践证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用途,如短期和长期机械性能以及整体耐久性等来设计具体的固化反应。
对于如何增强材料与地聚合物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如何增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以及如何降低材料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中的腐蚀作用等方面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同时,地质聚合物粘合剂需要热固化,高pH值条件,但在现场处理操作还存在较多困难。
因此,今后仍需开发操作简单的固体活化剂来取代目前碱激发溶液。
参考文献[1] Hardijito D, Wallah SE, Sumajouw DMJ, et 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Fly Ash-Based GeopolymerConcrete[J]. ACI Mater. J., 2004, 101(6): 467-472.[2]Fernandez-Jiminez AM, Palomo A, Lopez-Hombrados C. Engineering propertiesof alkali-activated fly ash concrete[J]. ACI Mater J .2006(103):106-112.[3]Ryu GS, Lee YB, Koh KT, et 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y ash-based geopolymer concrete with alkaline activators[J]. Constr. Build Mater.,2013(47):409-418.[4]Sarker PK, Haque R, Ramgolam KV. Fracture properties of heat cured fly ashbasedgeopolymerconcrete[J]. Mater.Des., 2013(44):580-586.[5]Lee WKW, Van Deventure JSJ. The interface between natural siliceous aggregates and geopolymers.Cem[J].Concr. Res., 2004(34):195-206.[6];P.K. Sarker, Bond strength of reinforcing steel embedded in fly ash-based geopolymerconcrete[J], Mater. Struct. 2011(44):1021-1030.[7]Sarker PK. Bond strength of reinforcing steel embedded in fly ash-based geopolymerconcrete[J]. Mater.Struct., 2011(44):1021-1030.[8];Neville AM. Properties of concrete. 4th ed[M]. India: Dorling KindersleyPublishing,Inc., 1997.[9];Kong DLY, Sanjayan JG. Effect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on geopolymerpaste,mortar and concrete[J].Cem.Concr. Res., 2010(40):334-339.[10];Kong DLK, Sanjayan JG, Crentsil KS.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geopolymers made with metakaolin and fly ash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J]. Cem.Concr. Res., 2007(37):1583-1589.[11];Zhao R, Sanjayan JG. Geopolymer and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s in simulated fire.Mag[J].Concr. Res., 2011(63):163-173.作者簡介:王璐瑶(1993-),女,硕士,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