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突水的富水优势断裂

合集下载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其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矿井作为地下资源开采的主要场所,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深部裂隙岩溶富水问题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并建立有效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矿井安全、预防突水事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深部裂隙岩溶富水的关键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矿井的深入调查和资料收集,揭示了深部裂隙岩溶富水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随后,本文重点研究了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开采扰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底板突水的危险性等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矿井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区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的认识,也为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矿井深部地质环境分析矿井深部的地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应力、地温、水压等多个方面。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这些环境因素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

矿井深部的构造应力环境是影响裂隙发育和岩溶富水规律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深部岩层往往发育有大量的断裂和褶皱,这些构造形态为地下水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三、岩溶地貌的工程处理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内,是一个以住宅为主,集商业、娱乐 综合建设的小区。有多幢单层、低层及多层建筑物,最高为十层住宅 楼。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位于广花高速公路庆丰收费站附近,地处丘陵-洪冲 积地带。从初步地质钻探资料反映,场地内基岩以石炭系灰岩为主, 局部为炭质页岩,并存在溶洞等不良现象。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人工填土层,耕植土,第四系冲积层(由淤泥、中砂、淤泥质土、粉 砂、砾砂、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构成),全风化、强风化炭质页 岩、中风化、微风化灰岩。其中全风化岩带厚度变化较大,从2m5.5m。 强风化岩层厚1.9m-12.8m。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 层、溶洞及基岩裂隙中。粉质粘土及粘土层为弱透水层,连续性较差, 大部分地区阻隔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的联系。有部分砂层直接与 基岩接触,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
c.若溶洞顶板不完整,裂隙、节理发育,则可按裂隙节理分布特征采用受 力的梁(板)计算弯矩,根据弯矩和岩体应力求洞顶板的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渗漏和突水问题
(1)、库区的选择 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而下 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 谷大河。如果发现库底有渗漏,可采用堵、铺、截、围、引等方法进 行处理。多数情况下,由于渗漏形式和通道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处 理。 堵:是处理集中渗漏通道的主要办法。可利用不同的材料堵塞空洞, 堵塞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块石、砂、混凝土或粘土等。 截:系指在地下管道的集中渗水出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库区有个别大溶洞或反复泉 ,采用简单的堵法不能见效,可以修 筑高烟筒圆形围墙,将其与水库隔离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铺:是处理地表呈面状或带状的分散渗漏带的常用办法。库岸斜坡常 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斜墙。库底则常用粘土铺盖。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并使经过灌浆的地带连成一帷幕,以 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这是防止坝基和绕坝防渗最常用的办法。

突水

突水

1.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1]。

地下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操作难度高、实施工期长,灾害事故发生频繁。

研究表明,地下工程施工灾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与构造、地层与岩性、地应力、地下水、工程环境、工程体结构、开挖方法与工艺以及安全与支护等方面[2],而地下水因其难以控制和预测、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2.涌水,是在地下面以下岩土体中采矿、开挖基坑或地下硐室时,地下水不断流入场地的现象;量大、势猛、突发的涌水,称为突水。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突水主要是由先期赋存在隧道围岩中地下水,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通过构造裂隙、施工钻孔、爆破孔等涌入隧道形成的[3],相当普遍且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灾害。

它不仅影响正常施工,且会波及到隧道建成后的安全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1996年前已建成的4800余座隧道中,约三分之一发生过涌(突)水问题,其中30余座属大型涌(突)水,每座隧道的涌(突)水量均超过1.0×104m3/d,最大的达20.6×104m3/d。

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隧道涌(突)水,则严重危及隧道施工的安全,影响隧道施工的进度,且可能引起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枯竭,甚至引起地面塌陷等伴生的环境地质问题[4]。

3.对于地下工程隧道施工中的突水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工程界的研究处理方法大致有:3.1理论分析3.1.1突水灾变条件与演化特征研究国际上,煤矿突水的构造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研究相对其它地下工程领域起步较早:20世纪40~50年代,匈牙利韦格弗伦斯第一次提出隔水层厚度同水压之比的底板相对隔水层的概念。

前苏联学者 B.斯列萨列夫最早提出安全水头概念和预测突水的简支梁理论公式;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则利用相对隔水层厚度进行突水判断。

20世纪60~70年代,匈牙利国家矿业技术鉴定委员会将相对隔水层厚度的概念列入矿业安全规程中。

富水地层突泥突水安全防控技术

富水地层突泥突水安全防控技术

富水地层突泥突水安全防控技术发布时间:2022-04-10T04:20:13.123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上作者:黄星昊[导读] 长大隧道富水地层,突泥突水几率高、突水量大、水压高,又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同时难以精准确定出突水位置,无法对其动力特点与规模大小实施预判。

受地下工程空间范围的限制,突水突泥通常会对工程作业产生干扰,使得稳定性下降,隧道受堵,本文针对涌水碎屑流、突泥突水等灾害状况,提出整套处治方法和治理措施,应用于现场实践,指导施工。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天津)工程有限公司黄星昊摘要:长大隧道富水地层,突泥突水几率高、突水量大、水压高,又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同时难以精准确定出突水位置,无法对其动力特点与规模大小实施预判。

受地下工程空间范围的限制,突水突泥通常会对工程作业产生干扰,使得稳定性下降,隧道受堵,本文针对涌水碎屑流、突泥突水等灾害状况,提出整套处治方法和治理措施,应用于现场实践,指导施工。

一、概述(一)涌水碎屑流在开挖隧道时,如若出现因为堆积体、结构破碎松散体以及富水断层破碎带而出现的突涌,如滑坡、碎屑流或是隧道泥石流等都会严重破坏到隧道工程。

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仔细剖析可能会出现突涌的特征,把握其规律,找出其发生原理,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选择最佳的隧道开挖与支护工艺,合理制定管控隧道穿越碎屑流地层作业稳定性的有效方式。

这几年,各个领域专业在对隧道碎屑流的概念、规律以及特征等研究方向都有所差别。

宋卫东等在基于调查与研究碎屑流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结合层次分析华以及问卷调查法等方式来深层次探究影响形成碎屑流的具体因素,并且构建起了相关的指标体系;王越在《碎屑流物理模拟研究》认为影响碎屑流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情况、固体物质状态以及地形地质情况等;陈天宇研究碎屑流地层赋存环境,掌握了出现碎屑流的条件,还有相关干扰因素,归纳出其发生过程主要包括了孕育以及发生两个阶段;杨新安等认为隧道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断层的地质构造、岩体物理性质、水因素和施工方法,隧道碎屑流的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孕育期、潜伏期和发生3个阶段,且在孕育阶段会有多次塌方,最终导致碎屑流的发生;张志强制作出“碎屑流发生”的模拟试验装置,对其规律以及干扰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掌子面稳定性判别指标,通过结合试验所得数据信息来综合分析了出现洞室碎屑流的条件、构成、隧道开挖断面以及地下水等情况;柴聚奎对碎屑流出现的诱因、力学特点还有其变形特征等情况实施剖析,并制定了隧道掌子面、开挖支护与涌水等有效处置策略。

富水断裂带优势劈裂注浆机制及注浆控制方法研究_李术才

富水断裂带优势劈裂注浆机制及注浆控制方法研究_李术才

收稿日期:2013-07-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No.2013CB036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72385);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No.2012GN011);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51209128)。 第一作者简介: 李术才, 男, 1965 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 : lishucai@ 通信作者:张伟杰,男,1984 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工程水害预报及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sduzhangweijie@
(1. 山东大学 岩土与工程结构研究中心,济南 250061;2. 江西省嘉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南昌 330046)

要:注浆是处治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岩体结构多样、结构面发育的富水断裂带,注浆理
论及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基于富水断裂带内部岩体结构,建立了注浆概念模型,提出了优势劈裂注浆概念。基于广义宾汉流 体本构方程,建立单一平板优势劈裂注浆扩散模型,推导了考虑浆液流变特征的优势劈裂注浆扩散控制方程。由方程可知, 注浆速率、注浆压力及浆液黏度是影响注浆扩散的 3 个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了优势劈裂注浆过程中 3 个主控因素对注浆扩散 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提出优势劈裂注浆控制方法,形成了注浆压力差异控制、控制液动态调节及注浆速率梯度控制 3 项关键 技术, 促使浆液在优势结构面内控制性扩散。 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江西省某隧道断裂带塌方处治工程中, 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对隧道断裂带地质灾害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富水断裂带;广义宾汉体浆液;优势劈裂注浆机制;注浆控制方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 457.5

断层导水性判断

断层导水性判断

影响断裂富水性、导水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断裂的时间性、断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断裂的力学性质、断裂两盘的岩性等。

(1)断裂的时间性优势面理论把断裂按形成年代分为“老”、“新”、“活”3类,所谓“老”断裂是指燕山期 (J--K)及燕山期以前所产生的,且近期无明显再活动的断裂;“新”断裂是喜马拉雅期 (E~Q)形成和活动的断裂;“活”断裂是影响到全新世(Q4)的断裂。

断裂有其自身的演变历史,在不同阶段,其活动特点不同。

断裂形成愈早,其断裂面胶结愈好;而断裂形成愈新,断裂的切割性与连通性愈好,充填物少,断裂带胶结差,富水及导水性强。

断裂的走向与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

(2)断裂的规模及空间结构新构造断裂控水,但不一定富水,只有在断裂长度、深度具有一定规模时,方可具有地下水运动和储集的空间,这时才可能富水。

当断裂既是含水层又是导水通道时是这样的。

但当断裂只作为导水通道时,就不一定要具备很大的规模才发生突水事故。

即使是富水优势断裂,也往往只是某些段或某些部位含水,而不一定全部都含水,含水的部位也不是各处富水性都相同。

大断裂的各个部位一般受力不均匀,所以其各部位发育的裂隙性也不相同,富水性也就不均匀,这就存在断裂富水性的分段特性。

例如压性断裂,在其断裂面的某些部位也有受局部张应力影响的松动带,诸如舒缓波状断裂的平缓段、断裂面转弯的地方、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交会的地方。

另外,当一条断裂切穿不同岩性的多种地层时,由于岩性的不同导致断裂不同部位裂隙的发育差异明显。

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或同一断裂构造不同部位的地下水由于断裂两盘的岩性、后期充填和胶结程度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差异。

断裂透水性差成为阻水断层,而某些阻水断层十分发育的旁侧伴生构造裂隙往往成为储水场所;对于同一条断层而言,上盘较下盘旁侧裂隙发育、岩层破碎程度高;硬脆岩石和层理发育岩石所在断层盘裂隙也相对发育;在断裂复合部位,其导水性增加,因而其突水危险性也大为增大。

(3)断裂的力学性质张性断裂一般是导水和富水的,扭性断裂次之,而压性断裂一般是不导水的。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由于岩溶的发育致使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对岩溶进行工程地质研究,以预测和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归纳起来,岩溶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均匀的。

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潜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

土洞的塌陷作用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土洞出现的地区往往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范围多在地面以下10m左右。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既涉及上覆土层,也涉及下伏基岩。

岩溶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变化大,孔隙比高。

因此,地基很容易产生不均匀下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破坏。

二、渗漏和突水问题地区的岩体中有许多裂隙、管道和溶洞,在进行水库、大坝、隧道、基坑等工由于岩溶程活动时,如存在承压水并有富水优势断裂作为通道,则可能会遇到地下突水而导致基坑、隧道等工程的排水困难甚至淹没,也可能因岩溶渗漏而造成水库无法蓄水。

为提高地基稳定性、解决塌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式:1.填垫法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

最底部须用块石、片石作填料,中部用碎石,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以保持地下水的原始流通状况,使其形成自然的反滤层。

当已被充填的岩溶土洞,如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可采用换填法。

浅谈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块石)地质灾害段处治施工技术

浅谈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块石)地质灾害段处治施工技术

s u pp m’ t , e a r l y c l o s t l r e,f i r s t I l l e a s ur e l 1 l e n t ,s pe e d f e e d b a c k, l i n i n g g r ou nd ” ,t he c ur t a i n g r o ut i n g+ l e a d pi p e s h e d a n d a d va l 1 c e d s ma l l p i pe g r o ut i ng s up po r t ,g r ou t i ng p l u g g i n g,s t e e l a r c h+ s t e e l g r i d r e i t for c e d s up p or t i n e x t r e l T l e c r u s hi n g l a nd s l i de ,hi g h wa t e r pr e s s ur e w a t e r a nd r oc k u nd e r t he c o ndi t i on of e ns u r i n g t h e C O, l s t r t l c t i o n s a f e t y a n d q ua l i t y ,e n s ur e t o a c hi e v e t he
I T 1 s r r i c t a c c o r d a , l c e wi t l 1 t he p r i nc i p l e s of c ons t r nc t i o n,s t r k t l y gr o ut i ng pi pe a he a d,s hor t i f mt a g e ,、 、 , e a k b l a s t i ng ,s t r o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部 " 号隧道穿越一 =N 向陡倾断层破碎带时突水量 达 $ECC K% L ,。黎巴嫩的阿尔瓦水电隧道,穿越断层 时突水量 GE!#B K% L ,。美国 O1+ -16*+:. 输水隧道施工 中遇 到 " 条 大 断 层、 #$ 余 条 小 裂 隙(受 =P 向 的 ,断层突水量达 GE!#B K L , 。 O1+ -16*+:. 断层控制) 可见,研究结构面(特别是断裂)控制突水的 机理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岩体中存在的结构面往 往是大量的、纷繁复杂的,如何入手呢? 肖楠森先生提出了新构造控水的观点。罗国煜 教授研究发现,新构造断裂控水,但不一定富水, 只有 具 备 了 多 种 富 水 优 势 因 素 的 断 裂 才 是 富 水 的
深部传播,指向围岩深部的挤压变形和指向开挖空 间的回弹变形都被限制在了断层破碎带以里,而最 大位移值明显增大。同时,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的 集中范围也明显缩小,集中程度明显增大。可见, 断层破碎带起到了“应力应变屏障”的作用。当屏 障作用显著时,开挖空间与断层带间的围岩的变形 值、应力集中程度和岩体破裂范围都明显增大,从 而导致原始地质条件下不导水的断层透水,并最终 导致 水 突 入 开 挖 空 间, 即 断 裂 由 控 稳 转 化 为 控
时间优势指标评价示例
燕山中晚期 一般 &"0 喜山期( !$ 以前) 差 &". 喜山期( !$ 以来) 很差 #
&’#()#*+,- $. */0 +-102 ,3 40,(,4+5#( /+6*,7+5#( *+80
燕山早期 好 &"!
9:;
性质优势特征
岩溶含水层,使区域的次要含水层由于层间补给而 富水,以致引发始料不及的突水事故。如焦作演马 庄矿 #--# 回风巷、小马村矿二煤西石门大巷、王封 矿大井二煤西上采空区的突水等。 压性断裂是受强烈挤压作用形成的,闭合性好, 破碎带物质多为压碎岩、强烈片理化和糜棱岩化的 粉碎性物质(易风化成断层泥) ,透水性和含水性较 差。 扭性断裂的情况要复杂一些。由于扭裂面常较 为光滑,闭合程度高,充填物受碾磨而较细,透水
地下工程突水的富水优势断裂
李晓昭,罗国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 南京 #!$$?%)
摘要:突水是地下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和危害严重的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地下工程中大的涌水和突水 大多与地质结构面,特别是断裂有关。文中分析了断裂控制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规律,以及可能导致突水的富水优 势断裂的特征。由于断裂突水的复杂性和众多的影响因素,将地质机制分析、经验判断和定量指标与评价模型相结 合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文中介绍了一种富水优势断裂的量化分级方法,讨论了相应的预测与防治工程对策。 关键词:突水;断裂;富水优势断裂;综合量化评价 文章编号:!$$%@A$%B(#$$%)$!@$$%C@$C 中图分类号:DC"#E# 文献标识码:F
&’()*+ ,-. /+01#2$ 1-)(3 45-/)#2$
#2 6#-0,-*72 80-5 9#2(, :#-0;70
与抗渗优势层。 靠近开挖空间,围岩可能已发生失稳破坏,而 谈不上阻水能力;剪应力集中区内,围岩虽然尚未 整体失稳,但集中的剪应力可能会导致节理裂隙活 化、发展,从而导致地下水的导升。对围岩破裂和 剪应力集中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控稳优势层。 在应力集中区以外,采动引起的二次应力已不 明显,地下水的运动主要是静态渗透作用。这部分 区域内的某些岩层,可能因其特殊的岩性或岩体结 构而具有抗渗优势。 优势含水层是指含水层组中最具突水(危险性)
表! "#$% !
断层地质年代 断层面胶结状况 时间优势指标值% " 印支期 很好 &"#
等同于新构造,对工程地质而言,其时限稍稍过长; 从喜山期构造中划分出新构造期,对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他建议以第三纪以
[##] 来或第四纪以来作为时限 。
这里,以煤矿突水为例,给出了一个时间优势 指标取值示例,见表 #。
! 山东矿业学院特采所 /
!"$"# 基本规律 张性断裂一般是导水和富水的;扭性断裂次之; 而压性断裂一般是不导水的。 张性断裂一般张开程度较大,断裂面粗糙不平, 充填物疏松,空隙发育,透水性和含水性较强。我 国北方的几个矿区的岩溶充水均与张性和张扭性的 构造体系有关,如徐州和肥城矿区的 %* 向张性断 裂、峰峰及井陉矿区的 %%( 张性断裂、焦作矿区的 [#0] 近 (* 向张扭性断裂 。平行的张裂面往往形成宽 度较大的张列带,如焦作 %** 向的一系列的张断 裂构成小型地堑,出现成组的突水带,导致焦西矿 二煤采区的频繁突水;张性断层可以连通所切割的 万方数据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 -./0+12 .3 4(.2.5*612 718109 1+9 ).+:0.2
;.2<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 < 焦作中马村矿突水示意图
优势特征的含水层。某些含水层,岩溶发育且厚度 大,具有富水优势,成为富水优势层。但真正有突 水危险(优势) ,尚需具有水压大、距离近等工程优 势特征。
&’()*+ ,-. /+01#2$ 1-)(3 45-/)#2$
#2 =+02$,-*72 80-5 9#2(, :#-0;70
[+]
!"#"! 优势指标的取值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按照构造断裂的形成时间, 给出相应的分值,来达到对控水的时间优势特征的 量化评价。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明确: (#)时间维的取值区间:这要根据工程中遇到 的主要构造断裂的形成时间来定。比如,我国北方 主要成煤地层在石炭,二叠纪,那 么,对 于 煤 矿 突 水,时间维的下限可以定在二叠纪,即印支期以后 形成的断裂。 ($)时间刻度:一般来说,时间刻度并不是均 匀的,这主要根据构造运动对构造断裂的影响而定。 喜山运动是地质历史上比较新的一次地壳构造运动, 对构造断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要予以更多的关注,时间刻度可相应地划得 细一些。刘东升(#+)-)将珠峰地区喜山期分为四 幕,任纪舜(#+.&)将西部地区的喜山期划分为三
[##] 幕 。罗国煜指出,将新生代以来喜山期构造完全
。从作者掌握的突水资料看,上述规律依
然存在。 在焦作矿区有 $ 条近 (* 向的新构造活动强烈 的张扭性大断层:朱村断层、凤凰岭断层。据钻孔 及巷道揭露情况,深层岩溶大部分沿着 $ 条断层密 集分布
[#$]
,形 成 一 个 突 水 点 密 集 带。如 王 封 矿 西
% [B]
问题,优势面控水机制的特点是不同的,主要表现 在: !"# 富水优势断裂控水的时空效应不同 地下水开采过程中,井位是固定的,含水层和 富水优势断裂也是相对固定的;而地下工程施工过 程中,开挖空间与地质结构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 也就是说,关键岩层和结构面的优势特征是随工程 的空间发展而变化的。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富水优势断裂的控水特 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突水过程是 一个动态过程,结构面的控水特征是随时间变化的, 这种变化有时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比如,焦作 小马村矿二煤 B!$# 工作面风道盲巷掘完 ! 1 后才发 生了断层突水(见图 ! 示) ,也就是说水沿断层上升 到开挖空间,经历了 ! 1 的时间。 !"! 断裂控水特征受地质与工程双重因素影响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控制地下水赋存和运移 的是地质结构;而对于地下工程,却是双重因素: 地质结构、工程参数。比如,焦作的李封矿斜井二
[A I !!] % [G]
。数十年来,优势面理论用于地下水探寻成
效显著。受此启发,本文第一作者从 !??C 年开始跟 万方数据 随罗国煜教授作博士后期间,对地下工程优势面控
第#期
李晓昭,等:地下工程突水的富水优势断裂
$*
煤 !""# 回风巷、韩王矿 "#$# 工作面、小马村矿二 煤 !#%" 工 作 面 风 道 盲 巷、中 马 村 矿 "$%&# 工 作 面 (见图 #、图 ")等,巷道揭 露 断 层 时,均 未 出 水, 而是当开挖面沿断层走向推进时,才发生了突水。
[", $] 水 。
<>@
地下工程突水,除优势结构面,还有优势层的 控制作用 围岩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层状特征。研究发现,
图! "#$% !
焦作小马村矿突水示意图
其中某些岩层对突水发生起着控制作用,因而作者
[" ’ (] 提出了控制突水的优势层的概念 。根据其作用 [(] 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优势含水层 、控稳优势层
!
引言
国内外矿山开采中已发生的突水事故中有 ?$H
[# I "] 稳控水机制进行了研究 。
#
突水与采水的优势面控水特征
地下工程突水与地下水开采是两个不同的工程
[!] 与断裂有关 。作者对焦作矿区 #A 次重大突水事故
的 统 计 结 果 显 示, 与 断 层 有 关 的 #! 次, 占 [# I "] 。 GBH 在各种铁路、公路、水电、输水等地下工程中, 断层破碎带都是易发生突水灾害的地段,而且,断 层突水突发性强,水量大,危害严重。京广线大瑶 山隧道(长 !"E% JK)过 ? 号断层时,最大涌水量达 "EA K L 9,损失巨大 。襄渝线大巴山隧道因切断 岩溶通道 及 断 层 破 碎 带,瞬 间 突 水 量 达 !$" K% L 9, [C] 总涌水量达 !E? I #EG M !$" K% L 9 。日本旧丹那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