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设计探讨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框剪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框剪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于高质量、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施工方法面临着时间周期长、安全风险高、造价较高等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以其高质量、快速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中的框剪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框剪结构优化设计1.1 框剪结构概述框剪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它由框架部分和剪力墙组成,具有良好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优化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2 结构参数的选择根据不同项目需求,确定合适的结构参数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确定梁柱间距、墙板厚度等。
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1.3 材料选择与优化在框剪结构中,材料选择及其优化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需要选择具有高强度、轻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以提高整体结构的质量,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4 设计软件和技术应用如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必备工具之一。
在装配式建筑中,借助于专业化的设计软件,可以进行框剪结构参数优化、静力/动力分析等多方面研究,准确预测结构行为并改善设计效果。
二、框剪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2.1 精细化制造与标准化装配式建筑强调精细生产和标准模块化组装。
框剪结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过程中应注重精确度和一致性。
通过采用现代先进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零部件制造精度控制,并基于标准尺寸完成组装工作。
2.2 桁架支撑系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需要借助桁架支撑系统来支撑整体结构,确保安全性。
设计合理的桁架支撑系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并降低安全风险。
2.3 模块化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中,模块化施工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将不同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可以实现统一化流程管理、减少现场操作和人力资源投入,从而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土木工程中的框剪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中的框剪结构设计框剪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高架等工程中。
本文将探讨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一些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结构形式。
框架是由柱、梁和节点连接而成的刚性框架,可以承受水平荷载的作用。
剪力墙则是通过墙体的剪切变形吸收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框架和剪力墙的结合形成了整体的框剪结构,使其具备了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框架和剪力墙的合理布置以及节点的设计来实现。
框架的布置需要考虑荷载的传递路径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常采用近似等刚度的布置方式。
剪力墙的位置和布置要根据结构的形状和受力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节点设计上,需要考虑节点的刚度和连接的可靠性,确保对框架和剪力墙的连接能够承受设计荷载,且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
二、框剪结构的应用范围框剪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刚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在建筑领域,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和特殊形状建筑等。
在桥梁领域,适用于高速公路桥、特殊结构桥和大跨度桥等。
在高架领域,适用于城市快速交通路段、地铁、轻轨和铁路等。
框剪结构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领域,还可以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
三、框剪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在框剪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考虑构造体的整体性能。
在框剪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应该作为整体考虑,而不仅仅是独立的构件。
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能。
2. 考虑荷载的传递路径。
框剪结构中的荷载主要通过框架来传递,因此需要保证框架的刚度和连接的可靠性。
在节点处应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避免节点的变形和破坏。
3. 考虑地震作用。
框剪结构在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地震烈度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框剪结构设计探讨

框剪结构设计探讨摘要:框剪结构集框架结构布局灵活、剪力墙结构刚度较大的优点于一身,使得该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
目前框剪结构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公用建筑、住宅等高层建筑中。
本文主要探讨了框剪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数量、构布置、抗震等重要问题。
关键词:剪力墙数量;结构布置;抗震设计Abstract: set frame shear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flexible layout, the advantages of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stiffness is bigger, makes the structure has good ductility and integrity. The current frame shear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ubl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and so on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hear wall quantity in the design of frame shear structure, structural layout, seismic and other important issues.Key words: shear wall quantity; 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Seismic design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建筑物框剪结构设计原理及实践

建筑物框剪结构设计原理及实践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和保证,建筑工程一旦建成后的结构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谨慎处理结构的问题。
在众多建筑结构中,框剪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及实践。
一、概述框剪结构是指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框剪结构将框架结构的线架形式与剪力墙的面架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构造形式。
框剪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高层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物,也可以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建筑物。
框剪结构具有抗震、抗风、抗震动、刚度好、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建设中。
二、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满足建筑物不同工况下的受力要求,使结构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强度设计原理强度设计原理是指在框剪结构设计中,要满足建筑物在各种工况下的强度要求。
根据框剪结构的设计原理,需要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和材料,结合预应力设计等技术手段,保证建筑物的强度与承载能力。
2.稳定性设计原理稳定性设计原理是指在框剪结构设计中,要满足建筑物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要求。
要通过合理的构造形式和结构布局,设计出满足承载要求的结构系统。
3.抗震设计原理抗震设计原理是指在框剪结构设计中,要满足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要求。
要通过采用多种加强措施,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预应力技术等手段,提高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该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稳定性。
三、框剪结构的实践应用1.框剪结构在高层建筑物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框剪结构因其在抗震方面的优势,在高层建筑物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层建筑的框剪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双向索杆模型进行分析,结构总体采用网格分析法,采用3D模拟技术,通过模拟计算来评估结构的受力状态。
建筑工程项目框剪结构设计相关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框剪结构设计相关探讨摘要:建筑设计师经常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减少建筑物发生侧移的现象,大大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建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了影响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及承载力。
本文将会着重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设计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建筑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以其大容积率得以在城市中快速发展起来。
高层建筑垂直高度较大,而且结构较为复杂,这就需要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来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目前框剪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的确保使用空间的最大化,而且抗侧力刚度也较好,所以在当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框剪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设计进一步优化,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更好的满足建设可靠性的要求。
1建筑工程项目框剪结构设计要点1.1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在高层住宅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部楼层中,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因此,可以拉着框架按照弯曲型曲线变形,由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而在上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会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外侧的趋势,因此,框架趋于内收,拉着剪力墙按照剪切型曲线变形。
框架除了负担外负荷产生的水平力,还需要负担拉动剪力墙的附加水平力,而剪力墙不会承受任何的荷载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
因此,在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剪力。
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剪力墙在结构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在设计时,仅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设剪力墙,很可能造成两个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的巨大的差异,在没有设置剪力墙的主轴方向,会因为刚度不足,无法与另一个主轴方向相互协调,在振动作用下容易导致结构的扭转破坏。
因此,该工程设计中,在两个主轴方向都布置了剪力墙,形成了双向抗侧力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层间侧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提高结构稳定性。
与框架结构相比,框剪结构强度更高,可以建造更高层数的建筑。
框剪的理论寿命长。
框剪结构吸取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1.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其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
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受力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
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2. 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
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①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②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③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
探索住宅框剪架结构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个人总结

探索住宅框剪架结构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个人总结住宅框剪架结构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结构技术,随着建筑领域的发展,该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实际运用中,住宅框剪架结构技术的优势和劣势都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优势1、重量轻,强度高框剪结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重量轻,强度高。
这是因为框架结构采用钢材、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使得其承载能力更强,承重能力比传统的砖混墙体更高。
由于轻质化的特性使得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结构自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2、施工周期短框剪结构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施工周期短。
相比于传统的砖混建筑,框剪结构的建造速度更快,而且因为结构件的模块化设计,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建筑不规范造成的难度。
3、钢材可回收利用框剪结构中使用的钢材为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这一特点就很有助于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一特点只是针对钢结构部分而言,其他未能回收的材料方面目前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4、塑性好,安全性高框剪结构采用了优质钢材,具有良好的模量、弹性和塑性,这样可以使得建筑在受到地震等特殊环境的不正常振动时,还能够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同时,由于钢材的强度高,能够在建筑发生事故时承担更多的负荷,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二、劣势1、维护成本高虽然框剪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但其需要耐久性和防腐性良好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定期维护和加强桥梁连接处。
因此,对于繁忙的城市来说,这就很难做到,维护成本则较高。
2、建设技术要求高框剪结构的建造需要高技能的施工人员,这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精准的培训,并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化的施工流程。
同时,缺乏高速、高品质的制造工厂也是框剪结构建造的瓶颈问题,目前仍需要不断提高。
3、初始成本较高框剪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砖混墙体要贵得多,初始建设成本也要高得多。
但是,由于它减少了对建筑的负荷,使得建筑的建设成本将在未来得到弥补,这也是该技术的另一种长期优势。
浅谈框剪结构的设计要点

浅谈框剪结构的设计要点框剪结构作为一种空间灵活抗震效果好的结构体系也有其优缺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针对其受力变形等特点进行各方面的调节,以达到经济合理且不失其空间灵活的优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由于框剪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者的优点,既能为建筑平面提供较大的设计空间,又有较好的抗侧力性能,内部空间灵活,故倍受高层写字楼的青睐。
框剪结构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框架梁柱不如剪力墙刚度大,剪力墙容易吸引地震力,故剪力墙部分很难通过计算,须将剪力墙厚度增加到很大才能通个各方面计算,但是往往因为剪力墙的加厚而引起更加不均匀的地震力分配导致此部分剪力墙更加不利。
在变形方面,框架结构是剪切型,上部结构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结构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是弯曲型,上部结构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结构层间相对变形小;而框剪结构则是剪弯型,结合了两种结构共同变形协调作用,减小了层间相对位移比,使结构侧向刚度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受力方面,由于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侧向刚度大很多,且剪力墙在下部结构中侧向位移趋势小于框架,故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而在上部结构中,由于剪力墙侧向位移逐渐加大并有超出框架部分的趋势,故此时框架结构反而会承受一部分约束剪力墙侧向变形的附加力,因此,在上部结构中框架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水平力。
这点从计算结果数据中可以明确地看到。
从竖向剪力分配来看,框架结构对剪力的控制部位一般在建筑的中部或者上部,而剪力墙的控制部位一般在建筑的底部。
综合两种结构的框剪结构,其最大的层间位移一般在(0.4~0.8)H范围内的楼层,以下是某框剪结构计算结果片段:=== 工况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见表1)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 895.(第16层第1塔)结果显示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层,位于建筑的中间部分,与理论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剪结构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分析探讨李金平(吉首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现代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地基结构处理、地下室设计、和建筑上部结构设计的处理措施和受力验算,并对计算结果作了说明。
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整体受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布置,达到了理想效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结构设计;荷载验算 中图分类号:T U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09)04-0119-03图1 结构平面图1 工程概况湖南吉首某大厦是一幢办公、住宅、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近7万m 2。
地下2层(局部3层),深1019m 。
裙房上3幢塔楼,1幢18层、2幢24层住宅楼,平面布置见图1。
各楼层主要功能如下:裙房地下3层均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1层层高413m,地下二三层层高313m 。
2#、3#住宅楼地下1层为自行车库,层高413m (有1m 厚管道夹层),地下二三层为六级人防,层高313m 。
1#办公楼地下1层为停车库,层高413m,地下2层为设备用房,层高416m 。
地上1层为大堂,商业和部分管理用房,层高514m 。
二三层为商务、商业和部分管理用房,层高418m 。
5层(裙房屋面)为层顶花园和游泳池等用于休闲娱乐,层高610m 。
5层(裙房屋面)为屋顶花园和游泳池等用于休闲娱乐,层高610m 。
办公楼6层~18层为办公用房,层高314m 。
公寓楼6层~26层为高档商住楼,层高219m 。
本工程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 基础结构处理方案分析与选择地质勘探表明,本场地地基稳定性较好,场地属Ⅱ类,上部为中软土,基岩为灰岩,基岩顶部埋深1317m ~2417m,强风化岩层厚度218m ~1018m,中风化岩层厚111m ~019m,微风化岩顶部埋深2016m ~3015m,岩层节理完整,胶结致密,坚硬,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2818MPa 。
由于塔楼与裙房的地上层数相差较大,要满足塔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在要求的范围内,就必须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结构方案。
对于处理沉降差的方法目前有“放”、“抗”、“调”三种方法。
当房屋荷载明显不同时,可能导致房屋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会将基础、地面、墙面、屋面拉裂。
这种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自基础到屋顶将整个房屋分开。
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放”。
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方法,此法在结构、建筑和施工上都较为复杂,而且在高层建筑中往往有地下室渗水现象。
而采用刚性很大的基础,利用本身的刚度来抵抗沉降差,而不设缝,这种方法称为“抗”,此方法材料消耗较多,不经济,只粗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
而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用“调”的方法不设沉降缝。
(1)采用桩基,桩支承在基岩上或采取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并经计算,沉降差在允许范围内。
(2)主楼与裙房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调整土压力使沉降基本接近。
如主楼用箱基,筏基,或桩基,群房采用条基等。
(3)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计算较为可靠时,主楼与群房的标高预留沉降差,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最后使两者的标高一致。
首先,对本工程塔楼与裙房之间是否设置沉降缝、后浇带进行了分析比较,如表1;其次,按照现行规范对塔楼、裙房的沉降值进行估算,在估算塔楼、裙房沉降值暂不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工作,而是对每幢塔楼与裙房分别进行计算。
对采用不同桩型时沉降值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
表1塔楼与裙房间与不设沉降缝、后浇带的性能比较主楼与裙楼之间设沉降缝设后浇带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对沉降的要求主要满足使用要求,沉降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完成。
满足一定沉降要求,沉降在施工过程中完成过半严格控制沉降差,在设计过程中控制对施工的影响施工量大,施工方便,可分期施工施工量小,施工不方便,不宜分期施工施工量小,施工方便,可分期施工对工期的影响工期短工期长工期短经济性比 较上部结构成本较大,地基处理成本较小,早投入作用,使之产生经济效益上部结构成本较小,地基处理适中,晚投入使用,产生经济损失上部结构成本较小,地基处理成本高,早投入使用,使之产生经济效益使用要求不能满足大空间的使用要求,过大的沉降差会对设备管线造成损坏能够满足大空间的使用要求能够满足大空间的使用要求・911・表2塔楼和裙房不同情况下的沉降值天然地基<400复合桩地基<800灌注桩基础裙房沉降值010--住宅沉降值33594102615办公楼沉降值10531151610对表1的比较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是最经济、最理想的结构方案。
既能够满足建设方分期施工(一期可能至4层,也可能不分期)的要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施工、缩短建设周期,解决施工过程中降水时间长、水平交通不便、施工到塔楼时不能对裙房以下部分进行粗装修等诸多问题。
方案初步确定了,能否实施的关键在于各部分之间差异沉降能不能满足要求。
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当商住楼采用<800灌注桩基础,办公楼采用<400复合桩地基,而裙房采用天然地基时,各部分之间差异沉降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从而确定了本方案(即各部分之间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的可行性。
对地下室的防水主要采用抗渗混凝土和保证施工质量来控制。
超长、超宽问题主要采取控制水灰比、添加外加剂、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等措施来解决。
3地下室结构设计本工程设有3层地下室,地下二三层为六级人防,我们将该地下室按平战结合考虑设计。
311 荷载取值地下停车场活荷载标准值为510k N/m2,设备房活荷载标准值为715k N/m2,人防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人防地下室的顶板人防荷载取35kN/m2,底板人防荷载取30k N/ m2。
312 结构布置由于地下室平时作停车场使用,柱距较大,东西和南北的跨度为814m,地下室3层顶板人防荷载远大于平时停车场荷载,故以人防荷载控制。
结构设计时主梁先按平时跨度和荷载计算配筋,然后按战时跨度L战=L平/2=412m,战时荷载及材料强度验算截面与配筋。
地下室底板和侧板由于承受地下水和土的压力,其荷载必然大于战时荷载,因此不作人防验算,只按实际受力情况设计。
4上部框剪结构设计与验算上部结构由于高度和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办公楼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部分采用剪力墙结构(下部采用内外筒结构)。
各部分的关系、剪力墙及柱网的布置见图1(首层平面)。
框架梁均采用宽扁梁,楼板均采用密肋板。
各部分的主要结构构件见表3~表4。
表3商住楼主要结构构件尺寸楼层柱截面内墙(内筒)截面外墙(外筒)截面地下3层至地下2层700×1500300400地下1层至3层700×15003003006层之间118m 内外墙(托梁)800×1800顶板350底板2506层至17层200250 18层至24层200200表4办公楼及裙房主要结构件尺寸楼层柱截面剪力墙截面梁截面地下3层至5层1000×1000400600×5006层至13层1000×1000300600×50014层至18层800×800250600×500裙房地下3层至4层700×700600×500住宅楼转换层设在5层~6层之间,上部住宅剪力墙布置较为均匀,整齐,可采用梁式转换层。
但由于住宅设备管线较多,许多管线需要在此处汇集,因此采用箱型转换层兼做设备层将更为合理。
转换层主要结构构件见表4。
内墙上入孔及设备留洞最大高度可为110m。
办公楼主入口大堂需要大空间,即将原814m柱网改为1618m(正常柱网的2倍),原514m层高改为1012m (正常楼层的两层)。
为了满足这一功能需要在3层以上增加柱,使柱网恢复成原来的814m。
因此在3层以上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以便使上部结构荷载通史安全、可靠地传递到周围的柱或剪力墙上。
为此我们在3层~4层间采用双向的两榀桁架作为托架支撑而增加柱子(如图2)。
其中杆件5、6用于对3层梁的吊拉作用以减小该梁的跨度,杆件1、2、4、7、8作为三角形桁架用于支撑增加的柱。
对于这榀桁架采用了PK进行计算。
结果是显示斜杆1、2、4、7的轴向力很大,配筋率也很高。
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斜杆除了支撑上面新增加柱的荷载以外,同时还参与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这一结果显示了斜杆的实际工作情况。
因此在设计时把这些构件作为重点进行考虑,采用200mm厚的混凝土墙来增加斜杆的稳定。
为了不影响平面的使用,将图中斜线部分开成门洞。
图2 桁架立面示意图吉首市不在地震区,但考虑到建筑物塔楼与裙房连成整体及耐久性,整个工程按Ⅵ度抗震设防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 DP MC AD、S AT W E进行计算。
主要数据的计算结果见表5、表6。
表5底层柱辅压比轴压比办公楼裙房中柱边柱角柱中柱边柱计算值01850182015801630140允许值01700170017001700170表6结构周期、顶点位移项目名称方向第一周期/s第二周期/s第三周期/s层间位移允许值顶点位移允许值住宅楼X方向0196930131421119051/19441/10001/26241/1100Y方向1100860132480121701/20151/10001/26591/1100办公楼X方向0142590135850121621/9021/8001/9071/850Y方向1142430135400121801/13331/8001/13241/850 (下转第123页)・21・表3主体施工沉降观测结果观测点累计时间12345678进度2008131710121121二层梁板20081312032444334四层梁板2008141155766657六层梁板2008141118891098810八层梁板2008141291111111311111112十层梁板2008151121413151614151514十二层梁板2008151271716181917181718十四层梁板2008161131920202121211921十六层梁板200817132222232424232224屋面层梁板2008171222423252625252426砌墙阶段2008181162525272727272628砌墙阶段200819152728282928282729砌墙阶段2008110172729282928282730装修阶段审批,工期会延长,且施工费用会增多;第二方案为回填法,回填C15毛石混凝土,为减少水化热,采用粒径为400~1200的大块毛石,毛石掺量为60%左右,同时为减少回填毛石混凝土用量,将相关联的基础底面标高降低112m,并将冲沟侧壁根据岩层情况凿成1∶2~1∶016的台阶,侧壁及底部清除浮块,用高压水清洗干净,回填前用C20素混凝土浆喷涂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