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卢笳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况满意的程度。
它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观幸福感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综述将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一、定义和衡量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包括情感、感知和认知方面。
其中,情感方面主要指人们对生活的感觉,包括快乐、满足、兴奋等;感知方面则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健康、财富、年龄等;认知方面则是人们对自身的评价,包括自尊、自信、成就等。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可能受到日常经历和生活事件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衡量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让被试者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常用的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正面情感量表等。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法,即让被试者自己描述自己的幸福感。
二、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等方面。
研究表明,女性、年龄较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更容易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2.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房、工作、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
住房面积较大、职业稳定、家庭和邻里关系和睦的人通常更容易感受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消费、失业等方面。
收入丰厚、不愁吃穿的人通常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谊、社交等方面。
亲密关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5. 价值观:价值观包括自我认知、宗教信仰、道德观点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价值观通常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三、研究综述以往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而且因为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幸福感的测量尺度:不同的测量尺度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因此当前的研究关注于建立更准确的测量尺度。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摘要:通过检索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以下几个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较大或相关研究较多:性别与身体形象、家庭状况、社会支持、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
通过相关研究对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提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性评价。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情感反应的评估和生活满意感的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它由情感成分(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和认知成分组成。
主观幸福感既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也可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发展状态。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他们有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比较高的生活满意感。
可以认为这是和他们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有关。
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激情澎湃的年龄阶段,他们充满热情,对未来满怀希望;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相比更为和谐也更文明,因此他们对自我以及他人的看法也更加乐观和开朗。
一、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它们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系统共同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目前有关对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研究,只是对个别因子或某几个因子进行的,而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这可能是因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工具手段的缺陷所致。
纵观国内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的研究资料,我们把这些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
(一)客观因素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性别与身体形象、家庭状况、社会支持。
1.性别与身体形象因素在关于性别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目前并未形成一致观点。
张雯,郑日昌认为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另外,郑雪、严标宾等人研究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卢笳;张述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幸福感在心理学领域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一体多面的特征.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要取向,心理学者从各自不同视角研究主观幸福感,试图揭示其来源、本质、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文章就幸福感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影响因素、测评方法进行阐述,最后简评当前幸福感研究的成果和局限,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卢笳;张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财务处,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J], 姚成;吴明远
2.我国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J], 朱人珺;戴正清
3.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关系研究综述 [J], 于倩; 陈欣
4.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综述 [J], 杜苗;宋莉娟;李瑾
5.正念训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J], 宋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它反映了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
由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提升策略的实效性等。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综述,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推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本文也期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文中,我们首先需要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进行探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
认知评价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是对生活各个方面满意程度的整体评价情感反应则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往往具有更积极的心态,更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主观幸福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成长。
主观幸福感还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整体生活感到满意或高兴的心理状态。
主观幸福感被认为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幸福和健康。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呈现出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从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幸福感与健康、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一、定义主观幸福感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快乐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许等主观感受。
主观幸福感不同于客观指标,比如收入、职业地位等,它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体验。
主观幸福感通常被测量为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评价。
主观幸福感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整体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良好情绪状态的综合表征。
二、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内心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等都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研究发现,积极乐观、善于情绪调节和自我肯定的人更容易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质量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2.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财富积累、住房条件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物质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一定程度上的物质条件提升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当物质条件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会递减,甚至消失。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社会文化氛围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会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社会紧张、不安全的环境则会抑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4. 文化因素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人格心理学课程论文(2012)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摘要:从古至今,幸福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但是究竟什么是幸福感,如何才能变得幸福等等这些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通过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来综述幸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最近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1.引言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但20世纪以前,对其描述通常只出现在文人、哲学家的著述中。
中国古代儒家宣扬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理性为幸福。
而一些文人骚客则向往恬淡、平静的田园式生活,认为这种随心所欲便是幸福。
当然也有那种积极入世,“与民同乐”的幸福观。
而在西方,对幸福感的认识则分成幸福的感性观和幸福感的感性观。
幸福感的理性观认为理性是人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只有理性地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
这种观点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
柏拉图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这句话正体现了他对幸福(很美的事)观点中的道德成分,倾向于理性的评判标准。
而另一派则持幸福感的感性观,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
他曾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20世纪以后,对幸福感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开始。
近代,佛洛依德对幸福的阐述可以说代表了近代人的观点。
佛洛依德的本能论中有对幸福的相关阐述。
他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满足。
“本能的心理能量是幽闭在本我之中的,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心理能量不断聚集、增长,以致机体内部紧张度太高而不能忍受。
因此, 本我会要求能量的不断释放以减轻紧张度。
当能量释放时,紧张度下降,人随之体会到快乐感。
”[1]佛洛依德从人类本能出发对幸福做出了解释,但这现在并未被科学普遍认可。
随后,关于幸福感,有人提出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等概念。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对个体幸福感的一种感知和评价,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各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都为我们揭示了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本综述将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了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感知和评价。
在心理学中,主观幸福感通常被称为幸福感或幸福感受,它是一个根植于个体主观心理状态的概念,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方面,情感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当下的情感状态的评价,认知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受。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等。
心理学者根据已有研究,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情感状态、习惯和人格特质都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而情感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
2.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物质条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
有研究表明,物质条件的改善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社会支持和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也有积极影响。
3.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东方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可,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体的实现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文化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和评价都会产生影响。
4. 生活事件: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也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婚姻、工作、家庭、健康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方法。
标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即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领域生活满意度以及对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判断。
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其中,认知幸福感指生活满意度,而情感幸福感指积极情感体验和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两个方面。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主观性,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自身标准而非他人标准;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幸福感指数量表。
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主要用于测试个体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该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
前者由8项组成,从不同角度叙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只有一项。
我国盖笑松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2)总体幸福感量表。
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用来评价个体对幸福的陈述。
该量表共33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该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个体进行施测。
(3)情感平衡量表。
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项涉及积极情感,另5项涉及消极情感。
根据个体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得分情况,就可以对其近期的情感状态做出判断,从而推测其主观幸福感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 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 理学运动的蓬勃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幸福心理学的形成。幸福 感是个体的主观体验还是心理认知的结果,幸福感受哪些因 素影响, 如何合理地测评幸福感, 怎样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幸 福感, 这些与幸福有关的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心理学和 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大量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论证, 为进一步揭开幸福之迷奠定了基础。 1 幸福感研究概论 1.1 幸福感的传统理论 几乎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幸福,却无法确切地解释幸福到 底是什么。 关于幸福的解释有很多种, 享乐主义(Hedonism)认 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主观体验, 是将快乐最大化、 痛苦最小化。 ( )( ) 渴望理论 Desire Theories Griffin, 1986 将幸福解释为得到自 己想得到的, 所涵盖的内容相对于享乐主义更加宽泛。 1.2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 现代幸福感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主观幸福感和心 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的研究源 于享乐主义的幸福理论, 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界定幸福, 认为幸福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 价。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WB) 的研究基于 实现论 (eudemonia) 和发展心理学, 建立在心理学家的价值观 体系上, 强调幸福感源自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潜能实现。SWB 侧重个体的主观感受, PWB 则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和自我 实现。
1.3 主观幸福感的维度和测评指标 20 世纪 70 年代, Bradburn (1969) 认为幸福感由积极情感 和消极情感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构成,并假设人们通过比较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获得幸福感的整体判断,这一结论得 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Andrews 和 Withey(1976)经过研究发现, SWB 不仅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个体所知觉到的 期望与成就之间的差异即生活满意度也是 SWB 的重要内容。 2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2.1 人格因素 Diener 等人(1985;1995)
(中) 2011 年 3 月
心理学研究
Psychological Research
相对独立; 人格差异、 社会文化、 社会关系等都会显著地影响 SWB 水平; 金钱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感。 SWB 的研究也有一定 的局限性: SWB 的研究侧重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对生活的总体 评价, 个体差异性使评价标准很难统一, 而近期生活事件会使 情感评价指标不稳定;对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不能完整细 致地反映出个体的生活状态全貌。PWB 的提出和研究从某 些方面弥补了 SWB 在概念体系和测量上的一些欠缺。PWB 的评价标准更容易统一且稳定性更高,受近期生活事件影响 更少。 因而, 虽然二者研究视角不尽相同, SWB 与 PWB 的研 究从理论研究到实证探索都逐渐走向系统化整合。 尽管幸福感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 未来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幸福感的内部机制及 SWB 与 PWB 相互作用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如何提升幸福感作 为增加个体积极体验的干预手段也是积极心理学未来的研究 课题; 此外, 文化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得到普通认同, 作为具 有独特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我国对幸福感研究的关注和参 与也日益加深,立足本土文化的幸福感结构和发展特点都值 得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注释
科教导刊
(中) 2011 年 3 月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而 SWB 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也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 SWB 中的认知成分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与人格的关联性 明显降低。 郑雪等人(2002)⑥通过比较中国、 日本、 美国和墨西 哥 4 国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社会心理取向认为,及时享乐倾向 已经作为西方文化特别是拉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未来 享乐是作为东方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Wirtz 等人 (2009)⑦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对 SWB 的作用的文化差 异研究中发现, 相对于西方人, 东方人通常更容易受到生活事 件和经历的消极影响, 报告更低水平的生活满意度。 2.3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中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朋友关系等是影响 SWB 的主要因素, 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 SWB, 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提供了满足个体不同需要的社会支持。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 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 增 强自我控制和减轻抑郁进而影响幸福感。然而,社会关系的 模式和层级结构会因文化背景差异而不同, 承如 Diener 和 Suh (1998)⑧的研究结论: 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 人们在婚姻问题上 可能较多考虑利益和社会赞许; 而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 人们 更关注爱与社会支持。因而,符合社会文化取向的社会关系 更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2.4 经济收入 关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收入或金钱与幸福的关 系历来备受关注。人们早期通常认为收入或金钱的增加会提 升幸福感, 而近些年的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得出了迥异的结论。 Deci 和 Ryan(1987)认为金钱会降低人的内部动机水平。 Diener 等人(2002)⑨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1) 国家整体财富水平与个体报告的 平均 SWB 水平具有较强相关; (2) 个人收入与 SWB 相关性很 低, 仅在贫穷国家显示出高相关性; (3) 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大 幅增长, 而 SWB 几乎没有增长; (4) 当人们过度重视物质目标 时, 得到的快乐会更少。 3 幸福感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对幸福感的评估一般采用单题或多题的自陈量表作为主 要的测量工具。 单题幸福感量表通常用来测量整体幸福感,如要求被调 查者选择幸福程度或感知幸福的时间百分比等。 Neugarten 等 人 (1961) 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LSI) ,Andrews 和 Withey (1976) 编制的 D-T 量表都是典型的单题量表。单题量表具有 简洁的优点,但是测量结果容易受被调查者的反应倾向影响 且无法反映出幸福感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多题量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单题量表的缺陷。 多题幸福感量表可以同时测量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以及整 体幸福感。 Bradburn(1963)编订的情感平衡量表(ABS), Kozma 等人(1980)编订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和 Diener 等人 (1995) 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SWLS) 都是多题幸福 感量表。 4 幸福感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在幸福感研究的历程中, SWB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较 早也较为成熟,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SWB 包括情感和 认知两个维度,情感维度中的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
① Emmons, R. A., & Diener, E.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85.11: 89-97. ② Myers, D.G., & Diener, E.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6(1): 10-19. ③ Diener, E., & Lucas, R. E.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 Kahneman, E. Diener, & N. Schwarz (Eds.), Well-being: 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 1999 (pp. 213-229).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④⑤Schimmack, U., Radhakrishnan, P., Oishi, S., Dzokoto, V., & Ahadi, S.. Culture,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82 (4): 582-593. ⑥ 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 .幸福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⑦ Derrick Wirtz, Chi-yue Chiu, Ed Diener, Shigehiro Oishi. What Constitutes a Good Lif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Ro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9, 77(4): 1167-1196. ⑧ 黄立清 , 邢占军 . 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 2005.3:29-33. ⑨ Diener E, Biswas-Diener R. Will money increases subjective well-be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guide to needed researc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2.57:119-169.
①②
研究发现, 人格特质中的外倾
性与积极情感显著相关, 神经质与积极情感呈负相关, 而宜人 性和尽责性会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有利的影响。Diener (1999)③还指出神经质和外倾性是预测 SWB 的可靠指标, 这一 结论同样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学者证实。Schimmack 等人(2002)④研究证实, 人格与 SWB 中情感成分具有泛文化性 的相关性,而与 SWB 中认知成分的相关性则以文化作为中 介。 新近的研究也表明, 人格与文化越匹配, 人们的 SWB 越高。 2.2 社会文化 幸福感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差异很大。不同文化会影响 个体对社会事物的认知、 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 即个体的社会 心理取向。因而, 不同文化群体对幸福的界定、 评价标准、 归 ⑤ ( ) 因均存在差异。Schimmack 等人 2002 研究指出, SWB 的情 感成分和认知成分在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比在集体主义文化 背景下具有更高相关性, 即文化在二者之间产生了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