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用学视角下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解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艺术分析

《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艺术分析作者:高思宇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2期摘要:《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代表之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中篇小说。
通过对主人公哈里的临死之前的思想状态的描写,深刻的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之中的哲学思考。
该小说运用具体的、特殊的叙事方法,使得其文学价值能够得到真正彰显出来。
本文对该小说的叙事手法的分析,以期进一步理解这部小说作品。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叙事艺术;分析一、前言对于任何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都应当更好的立足在文学作品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之下,来进行,同时要更好的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者创作的总体风格特点,这样才能够为海伦们具体的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铺平道路。
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方法进行分析,是我们更好的认识《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学价值,并真实的显现出主人公哈里所面对死亡的思想变化过程之中所必须经历的。
必须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上来认识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之中所运用的叙事手法来进行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学价值就是通过对主人公的不断的思想变化的描写,来展现出主人公,在面对死亡过程之中的思想变化过程,这是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学价值进行进一步剖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二、从海明威的写作经历来看其作品的叙事风格特点(一)海明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海明威一生之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都充分的体现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海明威对生命的这种感悟,才使得海明威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们面对死亡的真实状态和真实想法。
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真实的体现在了他对战场上所发生的对人的生命的悲惨境况的描写。
海明威作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战地记者,能够如实的记录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并把这一切记录在海明威的日记之中。
两次世界大战不可能不对海明威的文学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文学思想恰恰正是通过海明威对小说的创作体现出来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海明威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和煎熬,而这种对人类生命的亵渎的行为使哈里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哲学的思考。
论《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的语言特点——从语言与性别角度

的大 自然 中找 回迷 失 的 自我 , 其 是 创 作灵 感 。但 尤
不 幸 的是 , 利 左 腿 感 染 了坏 疽 , 且 由于 汽 车 抛 哈 而 锚 , 能及 时得到 救 治 , 不 哈利 被整 日困在床上 动 弹不 得 。弥 留之 际 , 哈利 回顾 自己 的一 生 , 恐惧 、 遗憾 、 悔 恨 等各 种情 感交 集 , 终在幻 想 中绝望 地死 去 。 最 对 于 该 小说 , 多 学 者 已经 进行 了诸 多方 面 的 许
相关 的意 象 的象 征 意义[ ; 玲 ( 0 1 对 小说 中的 6 周 ] 2 1) 自然 和死 亡两 大主题 进行 了分析 l 。 _ 7 ] 然而 , 以上 这 些 方面 的研 究 仍 不足 以让 我们 完 全 和深 刻地理 解 这 部作 品。 总体 来 看 , 篇小 说 主 这 要 是 由背景 、 哈利 在弥 留之 际 的 内心 独 白和人 物 对 话 组成 , 特别 是使 用 了众 多 的 对话 来 表 现 人 物 的性 格 特征 。这 些 对 话 占 到 了小 说 三分 之 一 以上 的篇
中 图 分 类 号 :1 6 4 I0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2— 3 9 2 l 】 9— 0 6—0 l 7 5 7 (O 2 0 0 9 4
海 明威作 为 2 0世纪 最有 影响力 的作 家之 一 , 其 作 品一 直备受 关 注 。对 于 他 的作 品 , 者 们 多 是探 学 讨 其 中的“ 汉形 象” “ 山原理 ” 的创 作风 格 , 硬 、冰 式 以 及 作 品表现 出 的“ 死亡 主题 ” 战争 主题 ” 。也有 和“ 等
读《乞力马扎罗的雪》有感 (6)

读《乞力马扎罗的雪》有感 (6)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本探讨人性的小说。
书中的故事能够让读者深入地理解到,人的内心深处有着几分的正能量,但同时又有几分的暗淡和孤独。
书中的主人公风景清浅支持家庭,却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有些怨恨自我,这让我想到身边有多少这样的人,多少人被家庭和生活的环境所压迫,而无法自由呼吸。
而对于他们,我们只能努力希望温暖来充实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有勇气去追寻自我最真实的愿景。
同时,像主人公一样要勇敢地正视自己,勇敢地多多告诉自己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断强大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意识流文学与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
如果能 机 械 分 割 的
我 们不 妨把它 分为三个 阶 段
( 一 ) 由雪峰 上的死 豹
,
。
引出对他 的死 的临近
,
,
生 的厌倦
,
及 他 在 梦 幻 中体 会 到 的 人生
,
乐趣 的 描述
的 搪霜
,
他看 到 在 战 争 的 年 代
。
居 民宁可踏着 积 雪往 山 里退 避求生
,
开 小 差 的 士 兵借 雪
象征 精 神永 生
体
。
又 以 这 座 山 在 阳 光 中 白得
,
这 两 处 雪 景 象征 着 什 么 呢 ? 是 象 征 死 亡 吗 ? 不 是
,
是
,
更 确切 地 说
,
是象 征崇 高 克服 鄙 俗
“ ”
永 生 战胜 死 亡
,
。
在 前 一处 雪景 中
,
作家 豹子
特 意 提 到 在 乞 力乌 扎 罗 山西 高 峰 这 个 上 帝 的 庙 殿 近 旁
。
二 十 世 纪 二 十至 四 十 年 代
,
以 英 国为中
、
心 盛 行 于 西 欧各 国
“
意 识流
”
文 学 的 最 大 特 色 是 打 破 了 传 统 文 学 由作 家 全 面 介 绍 人 物 而 直 接 表达 人 物 的 各 种 意 识 过 程
:
。
安
” 。
排 情节
“
评 论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动
”
,
,
特 别 是 潜 意 识 过程
。
。
意识 流
文 学 一 般有 以 下 几 个特 点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生态批评解读

No v . 2 01 3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2 7 0 8 ( 2 0 1 3 ) 0 6 - 0 2 1 4 - 0 3
《 乞 力 马 扎 罗 山的 雪》 的 生态 批 评 解 读
钱 小 丽
( 六盘水师范学 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 , 贵 州 六盘水 5 5 3 0 0 1 )
生存状况尤其是他们 的精神生态状况 , 反映 了人们绝望 和幻 灭 的情绪 , 他们 怀 疑甚 至是 憎恶 战争 , 展 现 了这 “ 迷 惘 的一 代” 青 年知识分子精神空 虚 , 失 去 了生 活的 目标 和意 义。主 人公哈里 正是在这种 精神状 态下来 到非洲进 行 一次寻求 生 命意义 的精神之旅 。然 而 当他 和妻子 海伦在 非洲 狩猎时 却 不慎被荆棘划破 了腿 , 因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生坏疽正等待 救 援 。作者将意识流 和诸 多 的象 征主义 写作手 法巧 妙 的结 合 起来 , 在主人公哈里生命 中的最后一天通过他与妻子 的对话 以及他 的内心独 自几乎将他 的一生 展现在读者面前 , 尤其是 在大 战后 哈里这一代人 的精 神生 态状 况。 国内外许 多专 家学 者对 文本《 乞力马扎 罗 山的雪》 进 行 研究解读 , 大都是从 其反映的主题或是小说 中运用 的意识流 和象征 主义 的写作 手法进行研究 分析 , 但很少有人从 生态批 评的角度 对小说进行 研读 。本 文主要 从生态 批评 的角 度重 新 阐释《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 从 自然 生态 、 社 会生态 和精 神 生态三个 方面深入 挖 掘海 明威在 文 本 中对人 与 自然 、 人 与
第1 3卷
第 6期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
Vo 1 .1 3 No . 6
乞力马扎罗的雪读后感

乞力马扎罗的雪读后感《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
小说以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登山者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途中的种种遭遇和挑战。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读完《乞力马扎罗的雪》,我深受感动,对登山精神和人生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中的登山者们面对乞力马扎罗山的险峻和艰难,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他们在攀登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种种考验,还要面对内心的恐惧和挑战。
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们最终登顶了乞力马扎罗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除了对登山精神的赞美,小说还通过登山者们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攀登的过程中,登山者们不断面对生命的考验,思考着自己的存在意义。
他们在山顶俯瞰世界的壮丽景色时,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中的形象塑造也非常成功,每个登山者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纠葛,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总的来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温情的作品。
它不仅赞美了登山精神,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屹立马扎罗山的雪赏析

屹立马扎罗山的雪赏析象征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方法,即将抽象的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中。
由于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象征手法使文学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令读者回味无穷。
高尔基曾经说过:“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
”海明威也是一位运用象征的大师,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象征手法成功运用的经典。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同样充满了象征手法,象征使主题深化,作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大化。
动物象征的使用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动物象征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
文章中主要的两种动物是豹子和鬣狗。
豹子的形象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乞力马扎罗山海拔19710英尺,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在靠近西面的山顶处有一具风干的冻僵的豹子的尸体。
没有人能解释豹子到那么高的地方寻找什么。
”众所周知,豹子在动物的世界里形象永远都是高贵的、威严的、勇猛的、面对猎物总是主动出击。
小说中的豹子也是如此,为了寻找精神的永恒,即使肉体死了也要选择一处洁白的、干净的地方。
因此豹子成了主人公哈里希望自己变成的形象的象征,因为现实中的哈里却没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他从年轻时就挥霍自己的写作才能,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他本来有很多东西要写,可是懒惰和消极使他始终没有动笔。
即使面对死亡,哈里也是消极的等死,不听妻子的劝告继续喝酒。
在山顶留下来的风干的豹子尸体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超越和永恒,代表了作者和人类追求的精神境界和最高理想目标。
即使肉体死了,精神还可以永存。
作家死了他的作品可以流传百世。
作品中另一种动物是鬣狗,因为哈里腿上的伤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一群鬣狗围绕在营地周围。
鬣狗并不具有猎杀本领只能以其它动物吃剩的东西为食,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哈里的真实写照,文中哈里总是陷入往事的回忆,通过回忆我们知道以前的哈里总是在跟有钱的女人交往,他对那些女人越是说谎话。
赏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

赏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摘要:该文从五个方面赏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两个译文,并提出一篇好的译文应该考虑到细节、逻辑、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译文;赏析1.引言美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上,海明威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海明威出身新闻记者,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在写作上追求语言的简练。
他根据著名的“冰山原则”进行创作,运用一系列含蓄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无限丰富、耐人寻味的内容包含在有限的文字当中,在欧美的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为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
阅读他的作品,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也能欣赏到他简约凝练、含蓄象征的文字,并能通过不断的解读得到不同的启示。
这些启示和他写作的艺术风格以及魅力都应该在译文中得到体现,让译文读者也能有原文读者那样的深切感受。
2.关于原作《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是对于一个临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
故事主要讲述一个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猎,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
他和他的妻子在等待一架飞机来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小说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写,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
哈里热爱这个世界,他有很多经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他最终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死前,他悔恨至极。
故事的结尾,他死于一个梦境:他乘着飞机,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
3.译例赏析3.1海明威的简约风格海明威将简约的写作风格发展到尽善尽美,他只选取、提炼最富有意义的事件和细节,以简约、凝练的手法,客观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生活图画。
哈里面对死亡经历了恐惧到平静到愤恨的过程,以至于和海伦的轻松的谈话都会发展到吵嘴,他的话甚至让海伦都失去信心。
如:“If you have to go away,”she said,“is i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kill off everything you leave behind? I mean do you have to take away everything? Do you have to kill your horse, and your wife and burn your sadd le and your armour?”(①,p261)译文1:“假如你一定要走”,她说,“那是不是就非得把你带不走的一切斩尽杀绝不可?我的意思是,你一定要带走一切?你一定要斩马杀妻,还要毁鞍烧甲?” 译文2:“要是你一定得离开人间的话”,她说,“是不是你非得把你没法带走的都砍尽杀绝不可呢?我的意思是说,你是不是非得把什么东西都带走不可?你是不是一定要把你的马,你的妻子都杀死,把你的鞍子和你的盔甲都烧掉呢?”显然译文1比译文2简练一些,而且意思到位,更贴近海明威的简练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wenjianshe001@37社会语用学视角下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解读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佘未霞摘要: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其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善于用语言对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形象进行刻画,借助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传递真实情感。
本文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例,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 社会语用学引言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对于我国读者而言,最知名的一部作品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已经成了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海明威的一个代名词。
在当前的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海明威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冰山原则”“硬汉形象”和“战争死亡主题”,对于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语言特点的研究上也主要是针对各种修辞手法,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研究的相对较少。
《乞力马扎罗的雪》也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本文着重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从不同的视角对海明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乞力马扎罗的雪》由海明威于1938年完成,围绕着主人公哈利的一生展开叙述。
哈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由于在城市生活了很久,城市中的懒散、安逸和颓废让他感觉到索然无趣,所以他想要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最终他决定和妻子一起去非洲大陆狩猎,希望能够在非洲广袤的原始环境中找回迷失的自己。
但不幸的是,哈利在探索另一种生活的过程中左腿受伤,并且感染了坏疽,加上汽车抛锚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其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动弹不得,他在人生中最后的时刻回望自己这一生,百感交集。
总体说来,这部小说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其一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其二是哈利在人生中最后时刻的内心独白,其三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当前关于这部小说的解析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从象征主义、冰山原则、叙述手法、文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但这部小说的人物对话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作者利用对话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这些对话的篇幅占了整部小说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更是达到了159段之多,男女主人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有助于我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性格特征进行了解,更有助于对小说主题进行展示。
二、有关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总体概述从狭义上来讲,文化文学研究就是为了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文学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广义上来讲,由于语言文化所对应的是历史和社会文化,因此文学研究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交流活动。
文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进行结合是近几年文学研究领域中探索比较多的一个内容,在该领域中,文学研究被当作一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对文学研究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社会学与文学研究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学研究学的发展,如果将文学研究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也可以促进社会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曾经有学者针对语言学研究提出了合作原则,即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系原则和关联原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言中的合作原则是为了保证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双方在交谈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原则,比如说话的主题要与谈话相关,如果与谈话的内容不相关,则可以理解成为是违背了语言的关联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背景的影响,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往往都有个性差异,不同的性别、不同地区的人在选择语言的时候都有明显的词汇差异,这些词汇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
三、社会语用学视角下《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特点赏析(一)词汇层面上对《乞力马扎罗的雪》进行分析有语言学家通过对大量的语言分析得知:在使用语言的时候,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女性一般喜欢选择一些不确定的词语,对于一些强烈表达情感的词语往往不会选择,在语用策略上,男女语言的差异很大。
正是由于这个差异存在,女性一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喜欢用“可能”“也许”“大概”等词语,男性则一般使用简短、确定的词语,他们认为那些带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词语有损他们的果断性。
在这部小说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男女之间使用语言词汇的差异。
比如下面的例子:海伦:“请告诉我应该为您做点什么?是一些我可以做到的事情。
”哈利:“你可以把这条腿卸了,那样我会怀疑它可能不会再听使唤……”海伦:“请不要那样说。
我可以读书给您听吗?”哈利:“读什么啊?”DOI:10.16412/ki.1001-8476.2016.26.01838WEN XUE文学2016.09上面的简短对话中,哈利使用的语言是十分果断的,而且简短,但是海伦的语言中,出现了很多次“请”,还有“应该”“请不要”等情态动词,由此可见,女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倾向于委婉,而男主人公则更倾向于肯定和强硬。
海伦之所以使用这样的语气,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丈夫十分关怀,哈利的语气则表达出他对自己即将结束的人生以及临死之前还有些事情没有完成的状态表示懊恼。
(二)语用视角下《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的赏析男女之间的社交语言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同时也体现在语用策略上。
委婉的表达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对于他人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般都喜欢采用一种间接委婉的方式予以回答,这一方面是违背了语言的基本原则,但另一方面又是遵守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伦的语言遵守了语言合作原则,从语言合作原则的四个部分来看,海伦的话语符合规范的语言合作原则。
如下面的例子:海伦:“您现在是否可以吃饭了?”他看了下她身后整理桌子的仆人和正在吃饭的孩子。
哈利:“我想要写作。
”海伦:“您应该喝点汤,这样您的身子才会好得快一点。
”哈利:“今晚我就要死了!我还需要身子好点干嘛?有什么用啊!”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海伦在问哈利现在是不是要吃饭的时候,哈利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反而回答的是想要写作,从语言合作角度来看,哈利的回答明显是没有满足两个人的对话主题的。
后面的例子也相同,当海伦让哈利喝汤的时候,哈利并没有说自己要不要喝汤,而是说自己就要死去,这个对话中,哈利不仅没有遵循语言合作中的方式原则,反而还违背了关联原则。
从某种角度来讲,哈利的语言代表了男性语言中的强势。
另外,也可以从礼貌原则来对两个人的社交语言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女性的语言会显得更有礼貌,委婉的表达方式不会给人带来一种唐突冒昧的感觉,男性语言就显得比较逊色。
比如下面的例子:哈利:“我们过去在巴黎的时候住在哪?”现在在非洲的时候问坐在他椅子旁边的这个女人。
海伦:“在钟楼。
你知道的!” 哈利:“我怎么会知道啊?” 海伦:“那是我们过去经常待的地方啊!”哈利:“不,并不经常!”在这个对话中,海伦回答了哈利的问题,并且认为哈利对这个地方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哈利的回答却是“我怎么会知道啊?”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对于哈利的语气,海伦并没有生气,相反是继续给他解释,但是哈利对于海伦的解释也不以为然,说自己并不是经常和海伦待在那里。
从这几个对话中可以看出,哈利对于这个地方是熟悉的,但是他并没有给海伦一个肯定的答案,由此可见,违背了社会交际过程中的礼貌原则。
(三) 叙述视角的转变叙述视角反映出作者对小说故事情节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在不同的叙述视角之间转换,可以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随着这部小说的叙述,作者将读者的目光渐渐吸引过来,读者会好奇究竟在哈利身上发生了什么,在这个时候,作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比如直接透视哈利的想法、感知和感受;借助哈利来对其他的人和事进行叙述;有时候是对外界情景进行描述,有时候又是对内心独白进行描述。
这种主观和客观结合、过去和现在交替的叙述方式,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语言体验。
在这部小说中,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更加客观,作者放弃自己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评价,转而借助哈利的视角来表达,将主动权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和体会,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尤其是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中,读者只能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去探索,去认识新的人物,去经历发生的一些新事情,让整个阅读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
比如,读者可以通过哈利的叙述来了解海伦究竟有多迷人,她的身世有多坎坷,她的性格有多温柔,在时空变化的过程中,作者也巧妙地插入了一些其他的线索,将实际和幻觉、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结语综上所述,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叙述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社会语用学作为语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突破点,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海明威作为美国的语言大师,很善于使用语言对人物进行刻画。
从社会语用学视角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男女主人公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了解,也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到男女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性格差异,更有助于对这部小说的主题进行了解,从而真正加深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以及文学艺术特色的了解。
语参考文献[1]李培,杜世洪.论《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的语言特点——从语言与性别角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2]于佳.爱恨皆虚幻,生死难从容——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张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5).[3]李景媛.在矛盾中迷失——《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悖论解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1).[4]叶小青.论《乞力马扎罗的雪》死亡形象的篇章构造[J].作家,2008(24).[5]曹丹丹.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乞力马扎罗的雪》[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