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考古(三)前陶新石器早期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

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

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

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

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

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

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

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西亚的陶器时代 (2)

西亚的陶器时代 (2)

西亚的陶器时代摘要: 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

在古代西亚,陶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业、手工艺和宗教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西亚的陶器时代的历史背景、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样式,以及陶器对西亚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西亚、陶器、历史、制作方法、样式、影响背景陶器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制陶工艺品,西亚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方之一。

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就有了使用陶器的证据。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为西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制作方法原料选择西亚地区的陶器制作主要使用黏土作为原料。

黏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物质,在河流流域和湖泊周围容易找到。

制陶的黏土必须经过细心挑选,它应该具有适量的黏性和适合成型的特性。

成型西亚的陶器制作采用了多种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轮成型和模塑成型等。

手工成型是最原始的一种方法,制陶者通过手工将黏土捏成所需形状。

轮成型则使用陶轮,制陶者将黏土放在陶轮上旋转并进行成型。

模塑成型则是使用模具来制作陶器,可以大量生产相同形状的陶器。

烧制陶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烧制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用性。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陶器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在800℃至1200℃之间,烧制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

样式西亚的陶器样式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西亚的陶器通常呈现出简单的形状和装饰,如杯、碟、罐等。

它们的表面通常呈现出泥红色或米白色。

装饰通常是简单的波纹、点状或线条。

铜器时代的陶器随着青铜器的流行,在铜器时代,西亚的陶器开始发展出新的样式和装饰。

陶器的形状更加多样化,包括饮具、食具、储存容器等。

装饰也更加复杂,常见的有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凸起的浮雕和刻线等。

铁器时代的陶器在铁器时代,陶器的样式和装饰更加多样化和精致。

陶器的形状包括壶、罐、罐等,其中一些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装饰常见的有精细的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人物形象等。

陶器的发展历史

陶器的发展历史

陶器的发展历史作者:崔立燕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08年第12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用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原先人们所使用的容器,大都是木制或藤条制成的,这样就使一些容器有很大的缺点,不能用来盛水等液体,更不能用火烧烤。

于是,制陶技术出现了。

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发现了一个距今已1万年之久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从洞中发掘出90余片陶器的残片。

这些陶片都是用砂子和粘土混合烧制的,质地粗糙而疏松。

很容易打碎,从陶片的凹凸不平分析,是手工制成的。

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想出办法,在器皿的外面抹上湿粘土。

在使用中,器皿被火烧后,里面的本质就烧掉了,而外面的粘土却变得更硬。

后来,聪明的祖先逐渐意识到,粘土成型后,不用衬上木制容器,也能烧出器皿。

于是人们便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软,再捏成各种器皿的形状,第一步完成了。

接着把捏好的器皿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烘烤。

原始的陶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我国最早的陶器出土于河南、河北和江西等地,制陶技术最少也在9千年之前。

而西亚地区出土的陶器也有8千多年了。

到新石器后期,制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和较为合理的工艺,这时,人类的制陶技术也相当成熟并用于实践中了。

人们的陶器工艺水平大为提高。

已经可以制作带有美丽图案的彩陶。

这说明人类对于美的感觉和科学文明已发展到自觉阶段了。

这一时期的彩陶作品中,有集体舞蹈的图案,有鱼型图案、甚至有十分规整而漂亮的各式几何纹图案。

如曲线、直线、水纹、三角形等等。

这些花纹和图案表明,人类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审美意识并出现了艺术创作的萌芽,人类文化又向前迈进一步。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首先选择那些可塑性和操作性能好的粘土作原料。

经过人工的淘洗和澄滤,成为又细又纯义软的备料。

然后是制坯,彩陶的陶坯大多是手制。

粗坯制成后,嵌入把手。

陶坯制好后,要绘制彩饰,这需要把有各种颜色的天然矿物涂绘在陶坯上,彩绘通常是红黑两色。

世界彩陶文化的单一起源和传播

世界彩陶文化的单一起源和传播

(哈拉夫彩陶器⽫碎⽚,5600–5000 B.C.美索不达⽶亚艺术博物馆)哈拉夫陶器已在美索不达⽶亚北部包括安纳托利亚的其他地⽅找到,这暗⽰它被⼴泛地应⽤于该地区。

此外,哈拉夫社区制作了部分由烘焙粘⼟和⽯头⽀撑的⼥性雕像,以及⽯质的印章。

这可能是印章⽂化的最早起源。

印章被认为是个⼈财产概念发展的标志,因为类似的印章后来被⽤于此⽬的。

哈拉夫⼈们习惯⽤⽯头和粘⼟的⼯具。

铜是已知的,但不⽤于⼯具。

印章也显⽰了⽂字的起源。

旱地耕作需要⼈⼝来实⾏,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在没有灌溉技术帮助下,基于⾃然降⾬的利⽤。

哈拉夫⽂化⼤约在公元前 5000 年结束,许多定居点被废弃,代之⽽起的是北部欧贝德⽂化。

(彩陶⽂化起源和发展地区,维基图)欧贝德时期(Ubaid period)是美索不达⽶亚地区的⼀段史前时期,也是红铜或铜⽯并⽤时期(Chalcolithic)。

这个名字是根据在美索不达⽶亚南部冲积平原的欧贝德考古遗址⽽命名的。

英国埃及古物学家亨利·豪(Henry Hall)和伦纳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在这⾥挖出了最早⼤量的欧贝德时期的⽂物。

术语“欧贝德时期”⼀词是在 1930 在巴格达⼀个会议上被命名,在那⾥同时被命名还有杰姆代特·奈斯尔(Jemdet Nasr)和乌鲁克时期的定义。

欧贝德陶瓷与更早的北⽅的萨迈拉⽂化(前 58 世纪到前 50 世纪)的陶瓷是有联系的。

萨迈拉⽂化的⼈利⽤底格⾥斯河及其⽀流的⽔来进⾏早期的、原始的灌溉农业。

1980 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今天的拉尔萨(Larsa)附近发掘出来的居民点⾮常明确地显⽰出两个⽂化之间的联系。

在这⾥欧贝德⽂化早期的陶瓷与萨迈拉⽂化的陶瓷并存。

苏美尔⼈从这⾥向南扩展,他们⾼级的社会组织和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他们有能⼒控制⽔,在⼀个困难的环境中⽣存和发展,⽽当地原来的采猎⽂化⽆法与他们竞争。

⼆中国地区新⽯器时期彩陶⽂化和起源争论中国地区的彩陶⽂化⼗分丰富,分布范围⾮常⼴阔。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目录一、新石器时代概述 (2)1.1 新石器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3)1.2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布 (4)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5)2.1 河姆渡文化 (6)2.1.1 地理位置与年代 (7)2.1.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8)2.2 仰韶文化 (9)2.2.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0)2.2.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1)2.3 龙山文化 (12)2.3.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3)2.3.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4)三、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形态 (15)3.1 农业起源与发展 (17)3.2 家庭与社会组织 (18)3.3 手工业与陶器制作 (19)四、新石器时代宗教与艺术 (21)4.1 祭祀活动与宗教信仰 (22)4.2 艺术品制作与审美观念 (23)4.3 彩陶与纹饰艺术 (25)五、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墓葬 (26)5.1 遗址类型与特点 (27)5.2 墓葬形制与随葬品 (28)5.3 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 (30)六、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 (31)6.1 早期城市化进程 (32)6.2 文化技术交流 (33)6.3 跨地域文化融合 (35)七、新石器时代与后续文明的关系 (36)7.1 新石器时代对青铜时代的影响 (37)7.2 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 (38)7.3 新石器时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互动 (40)八、结语 (41)一、新石器时代概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遗迹形式为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代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学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名称源于使用磨制石器的特点。

相较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逐渐复杂化,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

定居生活的普及使得人类开始构建聚落,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定居生活的出现和扩展。

陶器

陶器

陶器陶器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历史在前6,000年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發現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早期陶器的制法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bonfires)烧制。

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

黏土与沙、砂砾、打碎的贝壳或打碎的陶器调合后会被用来制造篝火烧制陶瓷器,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坯体质地令水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轻易离开。

黏土中较粗糙的粒子亦会发挥在冷却时限制陶器坯体内部收缩的作用,此过程以缓慢速度进行,并减低热应力及破裂的危机。

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令破裂容易发生。

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pit kiln)或沟窑(trench kiln),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

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最初的陶器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境内发现的陶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

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西亚与欧洲、非洲在文化上的关系很密切,石器的分类和命名多采用欧洲的标准。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 期文化以砾石砍斫器和手斧为主要特征。有类似奥杜韦文化的类型和阿舍利文化。中期以石片石器文化为主要特 征,广泛使用勒瓦娄哇技术,称为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与欧洲莫斯特文化接近。晚期遗存主要是石叶文化,与 欧洲的奥瑞纳文化和格拉韦特文化比较相似,最后出现了细石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北非有莫斯特文化和阿替林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有中非的石核斧类型文化,如山 果文化和卢本巴文化,南非的彼得斯堡文化、奥兰治文化、斯蒂尔贝文化和班巴塔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非洲 气候极为干旱,发现的遗存数少,在北非有与欧洲石叶文化相似的代拜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则有奇托利文化 等。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更新世。石器时代并不 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据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化遗存表明,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步入冶铸、稻作、 制陶、纺织等文明时期。青铜、铁器为金属品,遗存几千年的较少;陶器、玉器可存时间长,出土的遗存较多。
制造工艺
大约在上新世(Pliocene epoch)末期的非洲,一支被称为能人(Homo habilis)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制 作出了已知最早的石制工具。这些非常简单的工具就是我们所知的石器(choppers)。能人被认为是掌握了奥杜 韦文化(Oldowan)时期利用薄岩片和石芯(stone flakes and cores)的制造工艺。
阿修尔手斧(Acheuleanhandaxes)时期,人们主要是制造简单的工具以作打猎和采集的用途,以中国周口 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们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懂得采集果子来充饥。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 中,而在考古时,从其洞穴中发现木炭、灰烬、桡烧石、烧骨等痕迹,显示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人类文明,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

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____文明、儒家文明。

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

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

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与文化论文范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全文如下: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人类文明起源时代的5000年历史长河,可以说先后经历三次大的波澜,大体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文明起源三大要素生成期——文明总体标志国家形成期。

一“文明起源三段论”的观点,理论渊源是摩尔根的“野蛮时代三段论”,特别是恩格斯文明起源论中的“三次大分工理论”;在综合这两个思想源头基础上,我们认真汲取了20世纪世界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试图做出“文明起源过程三阶段”的理论创新。

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野蛮时代三段论”,大体上相当于他所提出的“文明起源三段论”。

他采用三分法,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提出整个世界历史的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在这个“大三段论”中包括两个“小三段论”。

比较低级的原始社会是蒙昧时代,又包括三个阶段:原始人类产生的初级阶段——开始学会人工取火的中级阶段——使用弓箭进行狩猎活动的高级阶段。

这个时代,相当于人类历史早期阶段,通称旧石器时代,几乎占据了人类历史长河绝大部分,下限就是距今一万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利哥遗址地层剖面
耶利哥遗址前陶新石器早期的泥砖圆房及泥砖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耶 利 哥 遗 址 城 墙 布 局 和 石 塔
约旦多拉遗址第一阶段的4号建筑

石 圆 棚 遗 迹
区(Gobekli )
阿赫马尔的房屋
戈贝克力圆形立柱建筑
内瓦里·克里遗址长方形立柱建筑
戈贝克力祭祀区动物与人的形象
戈贝克力祭祀区动物与人的形象
呼 图 壁 岩 画
呼 图 壁 岩 画
第三节 前陶新石器时代早期(PPNA)
EL.khowm :83%山羊 Fallah II期:88%羚羊
石斧和镞 Murybet I期:木骨泥墙
利 前凡 陶特 新与 石安 器纳 遗托 址利
亚 的
前 陶 新 石 器 早 期 遗 物
黑曜石
黑前 曜陶 石新 石石 器器 产早 地期
耶利哥遗址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围 墙 , 延 续 近 千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