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文化
不朽的胡杨朗诵稿

不朽的胡杨朗诵稿胡杨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带的落叶乔木,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顽强生长,成为了沙漠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胡杨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它的角根可以深入20多米的深层地下,抗击灰尘暴和飞沙蔽日,它成为了沙漠中生命力强大的代表。
胡杨被誉为“沙漠之王”,而不仅仅是因为其自然美丽和坚强,更在于其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五大沙漠之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胡杨是中国沙漠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传递着生命力和坚韧精神,并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红楼梦》中就有一句经典诗句:“黄芦苦竹共妆成,沙岸长杨自舞蹈”,形容的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独特风景——胡杨丛。
生长在极端环境中的胡杨,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和坚韧的精神。
胡杨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符号,一直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心仪之地。
胡杨的奇妙形态和独特景致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寻,其风光之美令人震撼,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作为具有珍稀、独特和文化价值的胡杨,应该受到更加广泛的保护和关注。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的龙海胡杨林,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紧密的海洋与沙漠的接合带特征。
这个绿洲里有着一片令人震撼的胡杨林,被誉为“东方沙漠中的奇迹”。
不仅如此,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存在着较为密集的胡杨林,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胡杨的美景。
在这些胡杨林里,生长着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树,被称为“活化石”,它们见证着人类与大自然的交互历程,也保护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胡杨之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胡杨也被认为是一种有着灵性的植物,它代表了中国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正显得尤为重要。
胡杨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应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并将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传承给子孙后代。
在保护和发展胡杨文化的同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关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问题。
胡杨的生命力之所以坚强,与其生长环境的艰苦和充满威胁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胡杨的精神、文化与价值

胡杨的精神、文化与价值新疆林业2010?3近几年来,在祖国神州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特别是在西部新疆等广大地区,始终有一种树木像民族英雄一样被人们学习祟拜,始终有一种精神像民族精神一样被人们继承发扬,始终有一种文化像民族文化一样被人们研究挖掘,始终有一种力量像民族力量一样被人们团结凝聚….新这种树木,叫胡杨;这种精神,叫胡杨精神;疆这种文化,叫胡杨文化;这种力量,叫胡杨力量.林学习胡杨精神就要认识胡杨.不但要知其,II,“模范事迹”,知其历史与现状,更要知其精神实I]【I. 质和文化内涵.IJ那么,胡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木,有着怎_i样的精神,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又有着怎样的_;+力量,而倍受人们学习祟拜,继承发扬,研究挖掘瞎和团结凝聚呢?胡杨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大地容母亲的哺育,都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劳动和创造.三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都会形成一个激励人民热情,焕发人民斗志,凝聚人民力量,统领时代风骚的精神支柱.其中,有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有为民办好事,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才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熔铸了民族精神,才使我们的伟大祖国虽历经艰难困苦,却始终能坚如磐石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杨,这个来自于大自然的精灵,就是吸吮日月之精华和大地之营养,在经历亿万年生与死,荣与辱,绿与枯, 成与败的考验之后,涌现出来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 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使人们对胡杨有着更多的依靠和眷恋.神奇的胡杨,造就了人们改造自然,战胜自然,适应自然的深厚情结,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今,新疆各族人民从胡杨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区域和功能作用等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结合区域特点,把胡杨这一具代表性的植物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并经过各行各业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已形成了一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为主题的”胡杨精神”.如今,胡杨已在我国演绎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演绎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愈挫愈勇,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坚定不移,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祖国大西北的温家宝总理就极生态文明建设论坛3其喜欢胡杨.对”胡杨精神”更是情有独钟.20o9年2月2日,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胡杨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值得温总理在世界着名学府进行如此宣扬呢?——“自力更生,坚定不移”的精神.树木大都靠种子繁育后代,胡杨也不例外.胡杨的种子极小,并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带毛的种子漫天飞舞,随风飘落,能像蒲公英一样天然下种,落到那儿,哪儿就是家.如果地面沙土干燥,它就赖着性子,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着雨水的浇灌;如果落到河滩等潮湿的地方,它就会在当年生根发芽,百分之八十的都能成活.倘若风沙偷偷袭来,刚刚长出来的胡杨幼苗就会被无情地埋在下面.这时,如果幼苗所生长的根可以撑起自身的高度,它就会继续在沙堆中生存下去,伺机破茧化蝶,获得新生,依旧茁壮成长.这种能屈能伸的特性,是许多植物都无法比拟的.成年胡杨更是练就了一身”绝活”:主根部将根须伸向四面八方几十米,每一条根又穿破地面,生出”接班”苗,由其供给养份,支撑全部家族,从而赢得了”子孙满堂”.一株成年胡杨树往往能在其周围萌生出许许多多的植株,形成一个庞大的胡杨家族.俗话说,”狗不嫌家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胡杨出生于大漠戈壁,就以大漠戈壁为家,白手起家,用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顽强意志,书写着生命的辉煌.面对大自然的不公不平,面对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面对铺天盖地的滚滚黄沙,它从不怨天尤人,从不挑剔土质,从不选择环境,一旦从母体的根系上长出新芽,就能穿破坚硬的地面, 顽强生长,”任尔东南西北风”.——“艰苦创业,顽强不屈”的精神.胡杨大多生长在大漠戈壁,土地极为贫瘠,生存环境恶劣.在它生存的家园里,既没有和煦的阳光,没有充沛的水源,也没有人类的精心呵护,命中注定一生一世要与风沙对峙,与死寂对峙.但是,在胡杨的骨子里,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水的渴望,对生的追求.以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为例,其地下水含碱量高达50%以上,且通常深藏在20米以下的地层里.胡杨使出浑身解数,将根系”钻”进大地,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赖以生存的泥土和养分,让世世代代繁胡杨的精-臼T,.▲▲又化与价值一4一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衍生息.在长期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中,胡杨还练就了一身奇特的”排碱”本领.当它一阵豪吸痛饮,饥不择食地将大量的碱水吸人体内之后,树叶和树干再密切配合, 联合行动,层层过滤,通过自身调解这一特异功能的分解, 将碱排出体外.——“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胡杨有着极为顽强的韧性和生命力.为了生存发展,壮大家族,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然而,由于受种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沙漠河流的变迁却相当频繁.于是,胡杨便闻着水,嗅着水,跟着水走,在沙漠里到处留下了它”到此一游”的身影和足迹.有关专家断言,凡在沙漠中看到成活或干枯的胡杨,就能判定地表或地下曾经有水流过.在地下水充足的情况下,它则利用极其发达的根系,拼命地吸水贮水,以备旱时之需.所以说,即使在年降水量极少的大漠戈壁,胡杨依然能够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和活力.——“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大漠的边缘或深处,虽然有些胡杨营养不良,身材瘦小;有些胡杨被风摧残,枝干扭曲;有些胡杨历尽沧桑,老态龙钟,但它依然能够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誓死如归的演绎着三千年的英雄壮举.它们犹如”精忠报国”的岳飞,犹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犹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这是一个多么动天地,泣鬼神的壮烈生与死,一种多么大义凛然,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呀!胡杨虽然经历沧桑,但它却始终保持着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心,远离拼争和嫉妒,毅然决然地扎根于祖国西部的亘古荒原;它以”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把最为诚挚的情和爱,奉献给了自己执着追求的绿色和谐事业;它面对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滚滚黄沙,以铁血的无悔青春,抗击着酷暑和严寒,抗击着干旱和风沙;它甘居大漠戈壁,用尽身上的每一滴血,绽放着绿色,呵护着生态, 并以自己的伟岸和苍劲,装扮着浩瀚的沙海.胡杨世家与新疆的大漠戈壁结下了不解之源,并因身居大漠戈壁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树”,”神话树”,”不朽树”.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接见各族干部时说:”新疆各族干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心血.党和人民永远铭记新疆一代又一代各族干部为祖国建立的卓越功绩.希望新疆各族干部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和挺立于新疆大地,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热爱新疆各族人民,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以造福各族群众为己任,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这正是对胡杨精神的深刻提炼和高度概括.人育树,树亦育人.如今,胡杨精神,正在新疆大地传新疆林业2010?3颂,宏扬.胡杨的文化与价值2009年的金秋十月,新疆传出一条关于胡杨的喜讯: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暨新疆国际胡杨节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来自全国百家媒体的摄影记者云集新疆,他们用手中的”长枪短炮”,把新疆绝美的胡杨景色推向世界.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胡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一份极为珍贵的绿色遗产,随着人们对胡杨”模范事迹”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它早已不是以一个单纯的树木的形象存在于大自然, 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具有西域特色的生态文化正在兴起和发展,并具有极高的历史,政治,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价值.——珍贵的历史价值.胡杨讲述着地球的历史,记载着一个地域的历史变迁.一棵千年胡杨王,往往和一座古城,一个古镇的历史相联;西域大地上留传至今的许许多多关于胡杨的故事,每每涉及朝代和历史名人……所以说,胡杨是西域历史的一个见证者,是耸立在西域大漠戈壁上的一座历史丰碑.——深远的政冶价值.塔里木河流域至今能够生长着世界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无不证明着新疆各级政府对胡杨的保护程度,这既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能够以树为镜,这本身就意味深长.——难得的科学价值.在一棵棵亘古孑遗的胡杨身上,往往记录着它所生长区域的河流,气候等环境巨变和生物演替的信息,记录着降水量,地下水的年代变化,记录着大漠森林变迁的种种信息.所以说,每一棵胡杨都是一座研究古代生物,气象,地质,地理的基因库.——丰富的文化价值.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与森林相伴相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作为本身就比人类的生命要早得多的胡杨,同样也传承着我们东方绵绵不息的文化.它的容与和,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胡杨有容乃大,以和为贵. 它包容了天,包容了地,包容了世间千难万劫;它的每个枝干,每个叶片,乃至每个细胞,无不流淌着中国人包容,执着,坚强与和谐的血液,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胡杨具有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因而也成为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讴歌和赞美的对象.在他们的眼里,胡杨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树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生命.胡杨的存在,深刻反映了中国树木文化的特色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可贵的生态价值.胡杨是生长在西域大地上惟一新疆林业2010?3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胡杨,春有婆娑之态,夏有传神之韵,秋有诗意之关,冬有沧桑之叹. 天然成林的乔木,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它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胡杨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根扎大地,固土保湿,防止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二是胡杨参天,枝叶繁茂,造氧吸碳,防风固沙,呵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三是胡杨易栽易活,易成风景,易成规模,易于野生动物栖息,改善自然环境.——极高的旅游价值.胡杨是大自然天地合一,天工开物的伟大杰作.它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不拘神态,风骨各异,妙趣横生;它伟岸粗犷,高大挺拔,苍老道劲,默不作声,铁骨狰狰……它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春有婆娑之态,夏有传神之韵,秋有诗意之美,冬有沧桑之叹,一年四季天然成景,是新疆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为新疆大地创造了一处处奇特的胡杨景观,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是旅游消费的新热点.胡杨的启示与思考胡杨之所以能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上挺拔屹立,成为参天大树,本身就说明它是大自然的勇士,是绿色生命的强者.它坚定不移,甘居大漠戈壁,维护生态平衡,无不令人仰望;它顽强不屈,英勇抗风御沙,无不令人崇敬;它自强不息,誓死如归,诠释生命真谛,无不令人钦佩!读书是学习,读树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感受自然,师法自然的学习.首先是不怕苦累.甜与苦,闲与累,都是相对的.没有苦,就没有所谓的甜;没有累,就没有所谓的闲.胡杨之所以成为”英雄树”,是它与各种自然外力因素进行顽强拼争的必然结果.胡杨的这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实在值得我们人类钦佩和学习,特别是时下怕吃苦,怕受累,经不一)一起时代考验的人们,更应扪心自问,举一反三.深刻思考.其次是不怕竞争.古人云:”适者存,逆者亡”.在这句话里,”适应”二字被自然界诠释得最为充分和彻底.要适应环境,就需要艰苦奋斗,在大漠戈壁中,多少树木倒下了,唯有胡杨拔地而起,脱颖而出,而且永远向上.由此可见,世间万物,要想生存发展,适应环境,没有一种艰苦创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恐怕迟早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在这方面,我们学习汲取胡杨历经沧桑,饱经风霜雪雨仍然不畏竞争,顽强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再次是不怕风险.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浪潮真可谓是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竞争, 复杂和风险程度,甚至比自然界的竞争还要激烈,残酷,但生存第一是大势所趋,乃人心所向.可是,人们干什么事往往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生怕风险,生怕失败.常观胡杨,可以增添人的骨气和志气,也可磨掉人的傲气和惰性. 在这方面,我们人人都应当向胡杨学习,学习它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振作精神,坚定意志,求真务实,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为着自已确定的理想而奋斗,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第四是不怕付出.面对无私奉献的胡杨,我们人人都应当进行一番自我剖析和深刻思考——在相对自然只是短短一瞬问的人生中,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究竟是为已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只要我们虚心向胡杨学习,以胡杨为榜样,常思己过,就能读出胡杨的沧桑,就能听懂胡杨的倾诉,就能感悟到胡杨的内在精神,就能避免肤浅和浮躁,就能激发上进心和自信心,就能找到人生的答案——有付出方有回报,付出得越多,回报得就越多.胡杨,维吾尔语”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它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一个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灵魂,不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只要我们向胡杨学习,以胡杨为榜样,就会对自然充满情感,更加敬重自然,就能读懂唯物辨证法,更加珍爱生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胡杨精神是什么

胡杨精神是什么胡杨精神是指在极端严苛的自然环境下,胡杨树坚持不懈地生长并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态价值和文化象征的精神和品质。
胡杨树是沙漠中的绿洲,在干燥和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成为沙漠中的奇迹。
胡杨精神体现了顽强拼搏、坚定信念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的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地。
它们能够扎根于沙漠深处,面对强烈的风沙、碱性土壤和极端的气温,生命力非常顽强。
胡杨树在面对极端的自然条件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与环境共生,坚持向上生长。
这种逆境适应的能力体现了胡杨精神的核心。
胡杨精神还体现在胡杨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贡献上。
胡杨树具有很强的固沙和防风功能,能够减少沙漠风沙的迁移。
它们的坚韧根系可以在沙漠中牢牢扎根,形成一道天然的沙障,阻挡风沙的侵蚀。
同时,胡杨树的深根系还能带动地下水上升,改善沙漠地区的水源条件,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胡杨精神还表现在胡杨树对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意义上。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地方,人们将胡杨树视为守护神,赋予它们神圣的地位。
胡杨树的树龄可达几百年,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成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胡杨精神传递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胡杨精神的核心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胡杨树在逆境中生长,起初只是一根苗条的树枝,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和岁月的磨砺,最终成为一棵高大挺拔的胡杨树。
它们的成长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付出,正是这种勇敢和不屈的精神力量,让胡杨树成为沙漠中的生命奇迹。
胡杨精神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信念。
胡杨树长期生长在环境恶劣的沙漠中,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生存下去。
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胡杨树不断成长壮大,并且不断地给人们带来希望和鼓励。
胡杨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胡杨树通过与沙漠环境共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干旱和盐碱地质的特殊生长机制。
它们的叶片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树皮能够抵御风沙的侵蚀,还能够积极吸收和利用土壤的有限水分。
胡杨文化

欢迎阅读胡杨文化摘要文章通过人们对胡杨的崇拜以及胡杨所包含的意蕴来说明胡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胡杨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明胡杨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森林文化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胡杨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9征。
”“君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的雄伟高大和千姿百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可歌可泣。
《新疆百科全书》是把胡杨作为“杨氏”家族—杨科的一个成员而收编人选的。
对于胡杨“家族”的由来,该书这样记载“其祖先远在一亿三千多万年前上白要纪就出现了,四千万年前渐新世,它的家族一度繁荣,曾是热带亚热带河湾吐依林的优势种万年前中新世,到达了天山山间盆地,万年前上新世遍及中亚、新疆和中国西北。
”难怪生物学家把胡杨誉为“活化石”。
早在年,我国地质学家根据新疆、甘肃和西藏发现的胡杨化石推断,胡杨在这里至少有着城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并且其化石的形态同今日的胡杨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地处沙漠深处的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上,人们再次发现,约消失于公元四世纪的楼兰古城覆沙退去,街衡整齐,屋宇完好,树木环绕的涝坝痕迹清晰可见。
更为神奇的是,从沙漠的井渠、河流、城池、村落和墓地来看,这曾是胡杨的天下一棵在数千年前被伐的胡杨残根,直径中有米一个只埋六七人的太阳墓地,竟用了八九千根木桩,桩桩均为大小不异的胡杨驱干。
就连2.1蛋白质、外用治中耳炎,痔疮;胡杨的根可以驱虫;胡杨花序可以止血。
胡杨的建材价值: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把胡杨叫做“梧桐”。
用汉语直译出来就是“柴薪”的意思。
胡杨木质坚硬,荷重超过天山云杉,并且纹理美观,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采伐后,放在林中自然风干,再加工锯材,板子不翘不裂,不受虫害。
楼兰古城中房屋的大梁、粗檀、细椽所用的建材以及棺木、独木舟、木盆、木碗、木勺、木杯等都是胡杨木所制,而且,至今不朽;当年的楼兰王宫,现在只剩下一个平台。
但建宫时所用的胡杨木依旧可见,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而不烂。
胡杨林企业文化(李小宁)

胡杨林文化---李小宁一、胡杨林文化简介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原人称“胡地”,所以这里杨树因此被称为“胡杨”。
这就是“胡杨“这个名字的由来。
所谓“胡杨林文化“指的是暨“企业文化1.0时代”(“兽性文化”1990年至2013年)之后,结合目前企业生存环境横空出世,完全符合当下“企业文化2.0时代”(“树性文化”2013年至今)的大环境,具有时代创新意义的代表性企业文化;(后面详述"企业文化2.0时代"具体特征)“胡杨林文化”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
胡杨林所展现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生命奇观,也非常符合所有企业发展的美好向往。
胡杨林自身所具备的“品质卓越”“坚韧顽强”、“逆向生长”、“自控调控”、“多元繁衍”、“环境共生”的特点也正是当下所有企业在现实经营环境中所追求、修炼的终极生存技能。
二、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胡杨林文化特点:“品质卓越”“坚韧顽强”、“逆向生长”、“自我调控”、“多元繁衍”“环境共生”;说明:完全符合当下“企业经文化2.0时代”的大环境,具有时代创新意义的代表性企业文化;表现:厚积薄发、厚德载物1、文化释义“胡杨林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进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文化产物,是当今大时代背景下厚积薄发的时代产物,是“三载厚积、一朝薄发、厚德载物”的企业精神产物。
2、历史渊源胡杨,又称胡桐,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
被人类赞誉胡杨是“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的“神树”。
胡杨还有另一种说法“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是第三世纪残存的古老树种和银杏树并称植物界的“活化石”。
3、文化特点“品质卓越”:胡杨基因强大,从远古6000多万年前延续至今物种不断、不灭。
被人类赞誉为“神树”“活化石”,足见其物种的品质超越寻常,完全可以称得上卓越。
再加上其生长环境异常恶劣,非一般物种、生命能够适应,胡杨能够做到对环境不奢求,最大限度的适应。
《胡杨赞》

胡杨的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区
胡杨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份,形成独特的荒漠森林景 观。
延伸范围
胡杨林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分布,如中亚、蒙古等地,但中国西北地区的胡杨林最为壮观和 著名。
总结
胡杨作为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树种,以其耐旱、长寿、生态价值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胡杨赞》是对这一神奇树种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维 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
03
胡杨的文化内涵与象 征意义
胡杨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古老的历史见证
胡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见证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的 历史变迁,对研究古地质、古气候等有重要科学价值。
丝绸之路的标志
胡杨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标,为往来商旅提供了天 然的庇护和导向。
胡杨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诗歌中的描绘
古代诗词中常有对胡杨的赞美,如“胡杨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等, 形象展现了胡杨的坚韧与顽强。
形态特征
胡杨为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呈广卵形,叶片狭长,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
胡杨的生态特点
01
02
03
耐旱性强
胡杨具有极强的耐旱性, 能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生 存,是沙漠地区的独特景 观。
适应性广
胡杨适应范围广泛,可生 长在沙漠、戈壁、荒漠等 多种生境中,表现出强大 的生命力。
生态价值高
胡杨作为荒漠地区的标志 性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 衡、防风固沙、保持水源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胡杨赞》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胡杨的简介与特点 • 胡杨的生态价值与意义 • 胡杨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胡杨现状与保护措施 • 未来展望与呼吁
胡杨的知识

胡杨的知识胡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树种,也被称为胡杨树或者中国胡杨。
它是中国的特有树种,具有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以下将从胡杨的生态特征、文化象征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胡杨是一种耐旱、耐寒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生长在沙漠、荒漠和干旱的土地上。
它的树干高大粗壮,树皮呈灰褐色,有着明显的纵向裂纹。
胡杨的树冠呈伞状,枝叶稀疏,可以抵御沙尘暴和高温等恶劣环境条件。
胡杨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寻找水源,使其能够在缺水的环境中存活。
胡杨是沙漠植被中的重要成员,对于维持沙漠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其独特的生态特征,胡杨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胡杨被誉为“沙漠之舟”、“沙漠之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象征之一。
胡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描绘为孤独、坚韧、不屈的形象,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胡杨还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纹理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对象。
胡杨还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和拍摄。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胡杨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过度的放牧、乱砍滥伐和城市扩张等活动导致了胡杨树的数量急剧下降。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给胡杨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干旱和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胡杨的生长条件更加恶劣。
为了保护胡杨这一独特的植物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胡杨树的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了保护胡杨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加强了对胡杨及其生境的监测和研究,提高了对胡杨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积极开展胡杨的人工繁育和种植工作,扩大胡杨的种群数量。
此外,加强了对胡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胡杨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胡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独特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它在沙漠和荒漠中生长,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
胡杨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象征,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原因,胡杨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胡杨这一独特的植物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监测和研究、人工繁育和种植、宣传和教育等。
借鉴胡杨文化理念

借鉴胡杨文化理念近日,中央领导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希望驻村干部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
在茫茫沙漠中,有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叫胡杨,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作为基层干部,就应当有这种胡杨精神,在基层的大熔炉中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
基层干部首先要要象胡杨种子一样,深埋在人民群众的“沙漠之中”,要有历经曲折而不倒的精神,要象胡杨一般,不急功近利,谦虚谨慎,不断向领导、同事学习工作方式、方法、经验,遇事不耻下问。
在与群众交流中汲取知识、厚植“鱼水深情”,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为破土而出集聚精神和力量。
要勇挑重担,向下扎根。
基层干部要坚持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锻炼自己,要早在其位,早谋其政,要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疫情防控一线去接急难险重任务,要树立敢啃“硬骨头”,不断适应新的岗位、接得住重的担子。
在多岗历练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扎根基层,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乐于接受考验,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业务骨干,强筋健骨,为自己的事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时机,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作为基层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为争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微薄之力。
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潜能,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
在实际工作中与群众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当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搭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实桥梁。
争当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的先行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杨文化
摘要
文章通过人们对胡杨的崇拜以及胡杨所包含的意蕴来说明胡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胡杨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明胡杨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森林文化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胡杨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
胡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一份极为珍贵的绿色遗产(蒋南桦)。
胡杨具有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因而也成为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讴歌和赞美的对象。
在他们的眼里,胡杨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树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生命。
胡杨的存在,深刻反映了中国树木文化的特色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
2009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
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
一、胡杨的身世
胡杨在我国古籍中又称“胡桐”或“梧桐”。
清人宋伯鲁曾为胡杨作诗一首—《胡桐行》“君不见额林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
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掉地分低昂。
矮如龙蛇数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这首优美的诗词,借用比喻,以极其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的雄伟高大和千姿百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可歌可泣。
《新疆百科全书》是把胡杨作为“杨氏”家族—杨科的一个成员而收编人选的。
对于胡杨“家族”的由来,该书这样记载“其祖先远在一亿三千多万年前上白要纪就出现了,四千万年前渐新世,它的家族一度繁荣,曾是热带亚热带河湾吐依林的优势种万年前中新世,到达了天山山间盆地,万年前上新世遍及中亚、新疆和中国西北。
”难怪生物学家把胡杨誉为“活化石”。
早在年,我国地质学家根据新疆、甘肃和西藏发现的胡杨化石推断,胡杨在这里至少有着城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并且其化石的形态同今日的胡杨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地处沙漠深处的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上,人们再次发现,约消失于公元四世纪的楼兰古城覆沙退去,街衡整齐,屋宇完好,树木环绕的涝坝痕迹清晰可见。
更为神奇的是,从沙漠的井渠、河流、城池、村落和墓地来看,
这曾是胡杨的天下一棵在数千年前被伐的胡杨残根,直径中有米一个只埋六七人的太阳墓地,竟用了八九千根木桩,桩桩均为大小不异的胡杨驱干。
就连“小河墓地”里的棺材也是用一棵巨大的胡杨木做成的船形棺,墓前还树立着粗壮的男根和宽大的女阴标志。
据说,罗布泊、沙滩等地的维吾尔先民们捕鱼所用的船只,均为由单棵胡杨木凿空制作而成,两头尖翅,中间宽大,足可乘载一人上世纪年代初期,人们还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一棵活着的胡杨“巨人”,树高犯米,胸径米,树冠宽幅达多米,年龄已达年左右。
这一棵古老而神秘的胡杨,为世界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之谜,扑朔而迷离。
二、胡杨文化的探讨
2.1 胡杨的物态文化
胡杨的药用价值:胡杨分泌的胡杨碱有药用价值,最早见于《本草纲目》。
胡杨碱可当酵母发面,人吃了可治胃病,维吾尔医生就把它当做一味治胃病的特效药。
胡杨碱经化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盐碱、多种生物基因成分。
有人曾在尉犁县的一个胡杨林区做过统计,那里的胡杨碱年产量达10 万kg 以上。
维吾尔族老乡喜欢用它和面,拉出的面条柔韧而且香甜。
胡杨碱不仅可以食用、治病,还可以制肥皂,也可以用作罗布麻脱胶和皮革脱胶的原料。
胡杨树脂具有清热解毒,制酸止痛。
用于咽喉肿痛,牙痛,淋巴结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酸过多;外用治中耳炎,痔疮;胡杨的根可以驱虫;胡杨花序可以止血。
胡杨的建材价值: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把胡杨叫做“梧桐”。
用汉语直译出来就是“柴薪”的意思。
胡杨木质坚硬,荷重超过天山云杉,并且纹理美观,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采伐后,放在林中自然风干,再加工锯材,板子不翘不裂,不受虫害。
楼兰古城中房屋的大梁、粗檀、细椽所用的建材以及棺木、独木舟、木盆、木碗、木勺、木杯等都是胡杨木所制,而且,至今不朽;当年的楼兰王宫,现在只剩下一个平台。
但建宫时所用的胡杨木依旧可见,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而不烂。
2.2 胡杨的行为文化
胡杨顽强的生命力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崇拜,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中,有一株被称为“神树”的胡杨,树高约28m,主干7 个人才能合抱,如此巨大的胡杨树,在世界范围内的胡杨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当地的蒙古族人,被神树的伟岸身躯和不屈的精神所倾倒,他们常常扶老携幼,前去顶礼膜拜,并为神树演绎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胡杨,它历经岁月的磨砺,承载千秋万代的艰辛,面对风沙的侵蚀,视死如归般的坦然。
活着是一种精神;死了是一座丰碑;倒了如同一樽生命中坚不可摧的城墙。
它的铮铮铁骨;它的浩然正气;它的无畏精神;它的顽强斗志;它的不朽精神,给人类树起了一座丰碑!
2.3 胡杨的精神文化
胡杨具有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因而,也成了古往今来人们赞美的对象。
胡杨大多生长在大漠戈壁,生存环境恶劣,没有和煦的阳光,也没有充足的水源,更没有人类精心的呵护,但是它还可以生存,是因为它有“艰苦创业,顽强不屈”的精神。
胡杨在人们看来是最顽强、最包容、最悲壮的树,人们面对它生的顽强与死的悲壮,会感到大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胡杨既没有高耸挺拔的树干,也不具备彩云华盖般的树冠。
可是,粗粝扭曲的枝枝杈杈,支撑着茂密无序的叶片,更像是一个历经无数风霜雷电、傲视沧海变幻的戈壁铁汉,吞吐大漠风云的气概,默默低吟着“守土有责”的誓言,千秋百代、忠贞不移地维护着、养育着西域这片广裘瀚海,演绎着这片土地的生死轮回。
胡杨骨子里那种“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的坚韧气节,成为在逆境中的精神楷模。
参考文献
蒋南桦. 胡杨的精神、文化与价值[J].新疆林业.2010,3:4
蒋南桦,谢味梅.大哉胡杨[J]..新疆林业.2009,5:11
王亮,王磊,白灵等.胡杨文化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