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10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

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此有很好的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师说教案范文6篇

师说教案范文6篇

师说教案范文6篇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2.理解从师的必要3.赏析__的对比证技巧4.背诵课文一教学内容:朗读正音,质疑答疑。

教学过程一、解题1.审题①定文体。

说,文体名称。

②明内容。

题目中“师”的含义是老师,还是“从师之道”?③作者简介读课文注释1。

二、朗读正音1.指名读。

注意字音、句读、语气。

2.齐读。

三、质疑,解疑老师指点方法、技巧。

二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一、二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终闻固庸是故孰②通假字③虚词之乎其所所以④古今异义学者从而⑤词类活用师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二、翻译第二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惑句读遗之族若谀复齿②通假字③虚词之而乎其于则所以犹且④古今异义众人小学⑤词类活用师下习(使……学习)⑥文言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三、指导背诵1.讨论:第1段和第2段各自的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老师板书第1段首先亮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明确老师的作用,接着一正一反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己对择师的认识,指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首先感叹当下师道不存;然后古将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师对比,指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接着以择师教子与己耻学于师对比,批评其未见明,然后将百工等不耻相师与士大夫群聚而笑对比,感叹师道不复。

2.背诵三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三、四段;理解__主旨,对比论证。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常之徒攻如通嘉贻②虚词于③古今异义不必④文言句式师不必贤与弟子不拘于时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 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 ,我 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 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重点词语:
好:喜爱。 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 、 、 、 、 。 通:普遍。 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从。 嘉:赞赏。 贻:赠送。 (二)研习课文第一、三段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 余嘉其能行古道 【问题三】文末说 余嘉其能行古道 ,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 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问:请教,动词。
焉:语气助词,不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下:低,形容词。 耻:意动,“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名词; 后一个“圣”,动词,圣明。 愚:与圣的用法一样。 其皆出于此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于:介词,从。 爱其子,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代词,自己。 惑:糊涂,形容词。 彼童子之师,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之:前一个“之” ,的;后一个“之” ,代词,代童子。 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1、第二段重点词句: 第二段重点词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 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动词,超出。 犹且:还,副词。

《师说》教案范文

《师说》教案范文

《师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的作者及其背景。

2.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3.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教师和教育的思考,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展示一些著名的名言警句,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呈现:(1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作者,孔子,并了解他的背景和贡献。

2.介绍《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以及它在古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

讲解:(20分钟)1.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教育的方法和目标等。

2.讲解《师说》的结构,包括开头的概括性描述、中间部分的具体阐述和结尾的总结性陈述。

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师说》中提到的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总结:(10分钟)1.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它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并进行一次简短的报告。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或其他教学资料。

2.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3.讨论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导入部分的参与程度。

2.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评估学生对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师和教育进行思考,再结合《师说》的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说”文体知识,了解古代的教师,认识“师”的三层含义。

2、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朴实的文风,体会作者对“师”的尊重,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掌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说”文体知识,理解“师”的三层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论证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韩愈,引导学生了解韩愈的文学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观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文体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说”的特点,如说明、记叙、议论等。

2、教师讲解“师”的三层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教师分析课文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论证方法。

四、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者的观点,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巩固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课后练习写作一篇关于“师”的议论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阅读韩愈其他作品,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文体知识和论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回答不够积极,今后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需要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案10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
“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

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
力。

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

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

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

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

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

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

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
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