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个观念我的记忆课件语文版选修

合集下载

2015高中语文第1课我的回忆课件

2015高中语文第1课我的回忆课件

答案 (1)刚学医毕业的孙中山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耻辱在广州 建立了哥老会分支组织,并上书请求对日的反抗斗争。其间虽处境 危险,屡遭迫害,但孙中山却坚定地走上了中国的救亡之路并且在 逃亡中从未停止过救国的行动。 (2)在巴黎游历时,在一次演讲时与咸马里将军相遇。咸马里被作者 的思想主张和斗志感动,同意做军事顾问。这衬托出孙中山救国主 张的正确和革命决心的坚定。 (3)在“南京”轮船上, 作者与那个要出卖自己的人的对话描写最 细腻。其中人格的对比更衬托出孙中山无私为公的精神和磊落沉着 的气概。 (4)在广州时,本要捉拿作者的两名官吏在两个小时的争论后居然被 作者说动,放弃了逮捕行动,可见作者所持的救国观点只要是有良 知的中国人都会赞同。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 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 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广东香 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866 年11月12日出生于一个农民 家庭。孙中山幼时即参加生产 劳动,了解人民的疾苦。 在 青少年时期受到广东人民斗争 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 革命事业。 孙中山首次 提 出“民族、民权、民生” 三 大主义。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
8.作为一篇回忆录,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是作者 的亲历、亲见、亲闻,所以一般比较真切,常包含 许多轶事、对话和细节。本文也不例外: (1)采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进行历史追述,语言简明平 实,内容真实,带有文献性质。 (2)同时在叙述中添加了很多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 写更真实地展现了一代伟人孙中山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1.在20世纪初为什么有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专业转 而从文或从政(比如孙中山和鲁迅)? 答案 ① “大医医国,其次医人。”(《国语》)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 个 观 念 我 的 记 忆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Hale Waihona Puke 佳作欣赏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海探珠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 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 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 稚子故须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是“有我之境 ”,而后山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则似“无我之境”,有“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的意趣。故方回说:“如‘度鸟’、 ‘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
(1)单音字 隽.永(juàn) 颓垣.(yuán)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堂互动探究
细节揣摩 1.《一个观念》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是如何 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提示】 诗人的直抒胸臆。祖国这个观念,对 他最确切的就是“五千多年的记忆”,几千年来 的历史文化,而这历史文化像“横暴的威灵”神 力无比,不容分说,就把“我”的整个身心紧紧 地吸引住,使“我”来不及思索就“降伏”在了 她的脚下;这历史文化又像“绚缦的长虹”光彩 夺目,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身 不由己地心悦诚服,感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 她媲美的东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降伏”了诗人,于是,诗人希望她“不要动”, 希望“抱得紧”她,诗人要尽情地欣赏、拥抱具 有无限魅力的无比优越的祖国文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名句名篇 你隽永的美丽,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 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 缈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 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课件(9张PPT)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课件(9张PPT)

单元学习资源
《社会历史的决定 这是恩格斯写的一封书信,论述经济因素与历史发
性基础》
展、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表达观点准确而灵活。
这是毛泽东1941年撰写的政论文,写于抗日战争时
期,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政论,同时又是 三篇革 《改造我们的学习》
精辟的理论著作。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语 命导师
第一单元
理论的价值·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单元学习导航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学段三 “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
学段四 素养形成训练——一课双练
单元学习导航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理论文章可以 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和引领。本单元的选文均有一定的思想 深度,内容兼综中外,观点深邃,批判性强,逻辑推理严谨, 论证严密。通过学习,能够体会理论阐述的魅力,把握理论 分析的方法,培养理性探索的精神,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开阔胸襟,在人文和思维方面都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读来明白晓畅。
该篇文章从“善”的角度切入,指出怜悯
心是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 《怜悯是人的天性》
种美德,对于如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篇谈
具有重要启示。
真与善
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理论思辨的文章,
的文章
体现出浓厚的“劝说”风格和严密的逻辑
《人应当坚持正义》 性。文中的苏格拉底通过层层铺垫、步步
的文章
理的文章,由这篇文章所引发的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 一大里程碑事件。文章运用了理论论证与事 例论证,采用了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法证
明自己的观点。
该篇文章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由修辞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珍藏记忆这思考的窑洞课件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珍藏记忆这思考的窑洞课件粤教版选修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 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
成竹在胸: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 前已经拿定主意。
嚣张:盛气凌人,气焰很盛的样子。
奢求:过分的要求。
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4.词义辨析
萦绕· 缭绕
萦绕:萦回。
缭绕:回环旋转。如:白云缭绕。
掂量· 衡量 掂量:估量;斟酌。多用于口语。 衡量:①比较;评定。如:衡量得失、衡量是非。② 估量,考虑。如:这件事该不该做,你要好好衡量一下。 储存· 储藏 储存:物品存放起来,暂时不用。 储藏:①保藏。②蕴藏。
3.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先后住过四处窑洞,正是这 个时期奠定了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最终胜利,延安的窑洞在 其中起到了怎样伟大的作用,请分三条陈述。 提示:(1)这窑洞首先是一个指挥部,毛泽东和他的战
友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窑洞又是毛泽东思想的生
产车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展示才华、思考写作的辉煌时期; (3)窑洞还是毛泽东思想的力量源泉,它体现着人与大地的联 系,延安岁月是毛泽东以及我们党与土地、与人民联系最紧 密的时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地。
诵,永远纪念。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建筑。在陕北, 随处可见依山而建的窑洞,一孔孔、一排排,构成了黄土 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窑洞是在深厚的黄土断崖壁上挖掘而成的,它最大的 特点是冬暖夏凉,建造方便,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窑洞 主要分为三种:石窑、砖窑和土窑,大小不等,一般宽 3~4米,深7~8米。
答:文中的细节,体现了伟人坚韧的毅力、长远的眼光、 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特点;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 项是( )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一个观念》《我的记忆》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一个观念》《我的记忆》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隽永飘缈绚缦裙裾B.横蛮颓垣撕碎锁碎C.暄嚣模仿飘逸脆弱D.疾视战栗哀戚栖止解析:选D。

A项,“飘缈”应为“缥缈”,B项,“锁碎”应为“琐碎”,C项,“暄嚣”应为“喧嚣”。

2.依次填入下列各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我不疑,这________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2)我是天空里的一朵云/________投影在你的波心——(3)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________。

A.因缘偶尔装饰B.因缘偶然妆饰C.姻缘偶尔装饰D.姻缘偶然妆饰答案:A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观念》中的“一个观念”实际上是诗人理想的爱国观念,作者努力把它表现得形象化。

B.在诗中,闻一多用了七个比喻,新鲜贴切,既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观念”的具体内容,又曲折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C.《我的记忆》第一节将记忆拟人化,使整首诗都贯穿“友人”的特征,赋予了抽象的情感以生命的形态。

D.戴望舒在《我的记忆》中承接了《雨巷》中那种传统的一唱三叹的程式,用接近口语的流畅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倾向。

解析:选D。

D项,“那种传统的一唱三叹的程式”有误。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朵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4.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感情和人生理想的既渴望追求又失落无奈,既痛苦感叹又克制超脱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诗人把“我”与“你”之间的关系比作云影在波心的掠过。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课件(6张PPT)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课件(6张PPT)
批注阅读
任务三: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材料,完成以“英雄”为主题的实用写作
学段三:“单元主题 +”阅读与积累 学段四:一课双练,素养养成
返回本课结束ຫໍສະໝຸດ 单元学习路径 说明:因为学段一、三、四内容相同,所以在后面的“单元学习路径”中只给出“单元统整学习”的具体路径。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
伟 学段二: 大 单元统整学习 的 复 兴
任务一:回顾复兴历 程,探究革命精神
任务二:体会把握实 用文的表达特点
活动1:通过文本回顾历程,体悟革命精神内 涵 活动2:探究当下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意 义 活动1:全面把握各实用文体表达的独特性 活动2:围绕“理性表达和感情抒发”表达特点,
素养目标 (1)探寻革命精神的价值,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把握各自不同的写作技巧。 (3)有意识地积累材料,恰当地组织加工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
单元学习资源 1.一篇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该文立足于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 划。注意立足文体,梳理结构,把握核心,体会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大气磅礴的语言 表达。
2.两篇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两篇文章都是革命家对战争岁月的回忆。前者展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表达了对长征胜 利的欣喜和激动,文中既有具体的场面和细节描写,又有恰当的议论和抒情;后者以朴实无 华的笔触,重点叙写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
3.三篇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 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三篇作品第一篇为消息,第二、三篇为通讯,分别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以及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意把握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体会三篇作品的历 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另外,在课文中加入了一些赏析、拓展性线上资源,详见文中二维码。)

高中语文第1课《我的回忆》课件语文必修2

高中语文第1课《我的回忆》课件语文必修2

这意味着暗中保护孙中山的 人很多,也就是,理解并支持孙 中山政治主张的人越来越多。
文中的“他是一个好人,致力于行医”一 句有何用意?
明指孙中山的职业,实际上指他从 事的救民于水火中的推翻帝制、寻求民 主道路的思想及行动。两个清政府的官 吏称他为“好人”,即表现对孙中山思 想的认同。
全文几乎都在描述孙中山艰难的逃亡经历, 为什么文章结尾处作者会说:“我的生 命现已无足轻重”?
髭(zi)胡髭
髯(rán)美髯 髻(jì )发髻
成语
晴天霹雳 臭名昭著 盛情难却 无地自容 无足轻重
从课文中了解孙中山这段时期的人生轨迹:
本文线索就是孙中山逐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以及在
逃亡过程中地点的转移。1885年以后,于广州学医
五年;1892年打算于澳门开业,受民主进步思想感
染加入少年中国党;
生字词
皈( guī )依
胡髭( zī )
薪( xīn)饷(xiǎng)
踝(huái)骨
昭(zhāo)雪
间 (jiàn)或
祸福未卜( bǔ )
扰(rǎo)攘(rǎng)不安
多音字
Xiān 纤弱 纤维
纤 qiàn 纤夫 解
jiě解放 jiè押解
xiè浑身解数
形近字
汕 (shàn)汕头
讪(shàn)搭讪 讪讪
弃医从政
加入少年中国党 呈送请愿书 广州之役 逃亡日本和美国 伦敦被绑架 回国革命
索购首级
索购者自尽 索购者被杀 索购者感慨离去
为何在20世纪初会有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专 业而从文或从政(比如鲁迅和孙中山)?
“大医医国,其次医人。”(《国语》)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自尊和警醒的中国 人不满足于掌握某一谋生的专业,他们的目 标是解救中国和全体国人。因此孙中山弃医 从政,以推翻帝制为己任;鲁迅弃医从文, 以笔代刀,直指中国落后麻木的社会弊端。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思故我在单元写作课件语文版必修4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思故我在单元写作课件语文版必修4

浑然一体。
不足之处 ①材料单薄,缺少力度:本文在论 证过程中,除了作文题材料中的贾 樟柯等中国导演这个例子外,作者
仅用“日本第一
本多胜一是日本第一个全面报道南京大屠杀 真相的记者。“我觉得有必要把历史事实告诉国 内的人民。”本多胜一说。从第一次到中国采访 之后,他便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关于他采 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内容。除了在报纸上连
把目光投向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我们还看到“守住灵魂本真”的林和靖先生。 一叶扁舟,几壶浊酒,在平静似水的眼眸漏下点点渔光;一间草屋,几亩薄地,
在泰然若山的心中写下句句诗篇。外界如何地追名逐利,如何地攀枝附会,均与他无
关。“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和 靖先生在畅快天地间缓缓吐出这一句话。 是什么让他独守山中小屋?他也知道名利诱人,他更清楚自己渴望的是对于“美” 的追求,渴望的是平淡自如、“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生活。于是他守住了心中的 “美”,守住了灵魂的本真,把生命之花绽放于广阔山间。
是真正的“维护民族尊严”,一个民族只有勇于承认错
误,承担责任,才能真正地站起来;他更清楚一个记者 的责任,甚至于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类的道德要求,就 是告诉人们真相。国人的责难和不解,并没有阻挡他的 脚步,他守住了心中的“真”,守住了灵魂的本真,让
文的近二分之一,那么,文
章不仅没有足够的篇幅展开
分析、论证,而且会显得头
梅派艺术万古常新,正是因为它汇聚的目光太多,收到的批评也太多。
有正义感的人类的道德要求,就是告诉人们真相。国人的责难和不解, 并没有阻挡他的脚步,他守住了心中的“真”,守住了灵魂的本真,让生 命之花绽放于时代的扉页。 塞林格渴望真诚,寻找真实,守望本色,所以有了著名的《麦田里的 守望者》;袁隆平专注田畴,编织梦想,守望本色,所以拥有了超过1 000 亿元的品牌价值;周杰伦保持自我,唱出心声,守望本色,所以感动了亿 万歌迷……正是这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成功人士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让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真善美的坚守,对灵魂本真的坚守”如鲜艳夺目的璀 璨之花竞相绽放。 守住灵魂的本真,其上生命之花正灿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 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 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 年 6 月以后戴望舒在 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 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写作背景 1.《一个观念》 1925年夏,带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回到了 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军 阀混战、生灵涂炭、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在 国外时想象的“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正处在 水深火热之中,他失望、愤懑,迸着血泪沉痛地 呼喊“这不是我中华”。然而,作为祖国最忠诚 的儿子,作为在祖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熏陶、哺 育下成长起来的,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有 着无比深厚感情和自豪感的诗人,面对祖国的灾
再去走走那条石板路,再去看看那条熟悉的雨 巷,撑着把油纸伞,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姑娘…… ●精彩运用 人与路 墙上的青苔爬得老高了,湿湿的空气中仿佛也 夹杂着几许青翠。这是一条古老得不能再古老 的青石板路,这样的路也许快要绝迹了吧?
路并不很狭窄,当然也算不上宽敞。高高低低的 石板以及碎碎的石子把蜿蜿蜒蜒的路引向一个又 一个拐角。 我忽然想起了戴望舒,想起了他的雨巷,想起了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也好想撑起油纸伞,独 自徘徊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条青 石板路上,是否也承载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 优美、踌躇又轻灵脱俗的步履?几十年前的这条 青石板路,是否也如现在这般寂寥与感伤?一定 会有一群顽皮的孩童嬉笑着穿过,我想一定会有
难,他没有绝望沉沦,袖手旁观,而是直面 惨淡的现实,以骄傲、亮丽的诗句夸耀、赞 美我们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 践踏蹂躏,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凌辱。 诗人多么希望中国富强,多么希望用新的国 家观念使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使中国不再 是一盘散沙啊!《一个观念》便是诗人这种 希望的具体表现,是他爱国之情的倾诉。
自豪感,升腾起捍卫民族独立、尊严的雄心壮 志,她庄严神圣,又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 给人无限的温暖,她是如此的“美丽”妩媚,如 此的“缥缈”幽深,而如今又不免显得微弱,以 致她的灿烂辉煌近乎谎言一般难以令人置信了。 七个比喻,既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观念”究竟是 什么,又曲折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对祖国的一 往情深。
盒上”和“颓垣的木莓上”,在“喝了一半的酒 瓶上”,在“往日的诗稿”和“压干的花片”上,在 “ 凄暗的灯上 ” 和 “ 平静的水上 ” ,在一切有灵魂 没有灵魂的东西上,记忆无处不在的生存着。 这些具体的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有很丰 富的暗示性,是美好的爱情生活,是爱情的欢 乐与枯萎,是在痛苦中不平静的……
一个观念
我的记忆
诗海探珠 一 个 观 念 我 的 记 忆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 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 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 稚子故须还。
【赏析】 这首诗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作于徐 州。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兴不尽而返。诗 中写景,由低而高,先写水,次写山,再写天, 比较别致。尤其是“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一联,动中见静,忙中见闲,实是诗人寓情于景, 展示胸襟,与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 意俱迟”同义。后几句诗往往以孤拔遒劲见长, 于此诗可见一斑。全诗苍劲有力,老气横秋,虽 不用奇句僻典,然意兴无穷,纯以气格胜。王国
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是“有我之境
”,而后山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则似“无我之境”,有“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的意趣。故方回说:“如‘度鸟’、 ‘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
基础自主学案
●字音 (1)单音字 隽 永(juà n) 缥 缈(piāo) 绚缦 (mà n) . . . 颓垣 (yuá n) 寂寥 (liá o) 琐 碎(suǒ) . . .
3 .《我的记忆》的第四节和第五节分别写了哪 些内容? 【提示】 诗的第四节是写记忆到来的时间没有 一定的,虽然这拜访的突然,“人们会说它没有 礼貌”,可是我却喜欢,因为“我们是老朋友”, 它会在孤寂中带给我甜蜜的慰安。最后一节进一 步说明了,自己无法摆脱这记忆的絮语,那些美 好而辛酸的往事太使自己难忘了,除了自己“凄 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的时候。诗又
构图解
1. 《一个观念》
比喻 意义 火 呼声 你是什么 —— 设问 爱国之情 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 比喻 长虹 记忆 横蛮 美丽 —— 呼告
美丽 谎 质问 金光
2. 《我的记忆》
第二节:存在于生命的方方面面 第三节:到来时的情态 第四节:不定时拜访 第五节:忠实于“我”无法摆脱
●词语积累 ①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②倔强: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不为外力所改变。 ③缥缈:也作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形容空虚渺茫。 ④因缘:机会;缘分。 ⑤颓垣:倾塌的墙。 ⑥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⑦琐碎: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细小零碎。 ⑧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相关知识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包括胡适、 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 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 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 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他们主张 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 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写作技法
1.《一个观念》 (1)运用拟人手法,将祖国称之为第二人称的“你 ”,自然而亲切,使人感到诗人仿佛就依偎在祖 国母亲的身旁,热情激荡、倾诉衷肠。 (2)使用博喻手法,以七种形象来表现“一个观念 ”。七个比喻,新鲜贴切,含蓄蕴籍,它既形象 地表现了“一个观念”究竟是什么,又曲折深刻 地表现了闻一多对祖国的一往深情。
课堂互动探究
细节揣摩
1.《一个观念》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是如何 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提示】 诗人的直抒胸臆。祖国这个观念,对 他最确切的就是“五千多年的记忆”,几千年来 的历史文化,而这历史文化像“横暴的威灵”神 力无比,不容分说,就把“我”的整个身心紧紧 地吸引住,使“我”来不及思索就“降伏”在了 她的脚下;这历史文化又像“绚缦的长虹”光彩 夺目,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身 不由己地心悦诚服,感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 她媲美的东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降伏”了诗人,于是,诗人希望她“不要动”, 希望“抱得紧”她,诗人要尽情地欣赏、拥抱具 有无限魅力的无比优越的祖国文化。
是以一种圆圈式抒情结构完成的,末尾两行又 返回开篇的两行。但它比开篇在情感色彩上深 化了: “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 因为它是忠实 于我的。”有美好的记忆固然是幸福的,但只靠 记忆的忠实为友的人,内心又是多么荒凉和寂 寞啊!诗人虽然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寂寞和痛 苦,但这种感情在似乎是轻松快乐的调子中却 显得深沉,更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们会带着同 样的心境走进这首诗的感情世界。
杭州 人,中国现 戴望舒(1905-1950),浙江_______ 代著名诗人。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 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1923年,戴望舒考入 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也是杭州人)、杜衡 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他译诗的 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1925年入上海 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 响。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
2.《我的记忆》 这首诗追求一种表现“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即在诗情的程度上”的内在韵律的美。诗里没有 那种铿锵的韵脚,华美的字眼,完全用纯然的现 代口语,使诗的叙述同读者的情感拉近了距离, 增大了抒情的亲切性。即使在具有气势的排比性 很强的诗行中,如第二节前五行还用舒缓的调子, 到第六行后“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 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一行 中用了两句“在……上”,修饰语也由长而短,内 在节奏的加快,更有利于传达记忆无所不在的“ 诗情程度”。
5 .《我的记忆》末段在这首诗的结构上有何特 点? 【名师点拨】 在诗歌创作中,逻辑性并不突出, 而此文尾段以回忆的终止结束全文,从而构筑了 回忆悄然来、轻声低语、绵绵不休、最后话别的 完整结构。更重要的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 它是忠实于我的”呼应了前文,升华了全文的对 回忆无限依赖的感情,当然越是对回忆依恋,越 是说明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境。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闻一多 (1899 - 1946) ,湖北浠水人。我国优秀的 诗人、学者、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13年考入清 华学校读书。1922年赴美留学。1923年出版第一 红烛 》, 1925 年回国。 1928 年第二 本诗集《 _______ 死水 》出版,同年3月加入“新月派 本诗集《_______ ”,后转入古典文学研究。抗战后期,投身民主 革命斗争。 1946 年 7 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
(2)多音字
倔强jià nɡ . 强 壮qiá nɡ 强 . 蛮横hè nɡ . 横 幅hé nɡ 横 . 降伏xiá nɡ . 降 低jià nɡ 降 .
●字形
缥缥缈 漂漂流 杆笔杆 竿竹竿 琐琐碎 锁锁链 缦绚缦 漫漫步 喧喧嚣 暄寒暄 憾遗憾 撼震撼
深度探究 4.如何理解《一个观念》诗的开头七个连用的比 喻的作用? 【名师点拨】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 山河壮丽、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贡 献卓越、业绩辉煌。她“隽永”的神秘耐人寻味, 催人不懈地探索,她“倔强的质问”启迪心智, 促人不断地思考,她像“一道金光”璀璨夺目, 令人为之晕眩,她像“一股火”蕴藏着巨大的能 量、勃勃的生机,能燃烧起华夏子孙强烈的民族
2.《我的记忆》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呈现了那个时 代相当一批敏感和诚实青年诗人的一种心态,现 实的黑暗一度使他们感到不满,然而又无力去抗 争,终于陷入苦闷之中,渐渐对现实采取回避的 态度。 作者送出《雨巷》不久,就开始了对诗歌“音乐 性”的“反叛”,写下了这首他自认为新的“杰作” 《我的记忆》。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 新的纪念碑。以此诗为题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 忆》的出版,成为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