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 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 居、亲人的眷恋之情。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 恩。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思维由宏观到微观, 逐渐深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可编辑ppt
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
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确立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可编辑ppt
6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主要教法
• 1.诵读法。 采用由整体感知到区间精读的思维方式,逐步深入,
层层理解 。
• 2.问题引领法
问题引领教学法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计问 题,老师准备与思考题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 同探究完成。
设计说明:简单的导语起到提纲挈 领的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研读文 本的兴趣。
可编辑ppt
13
6、
小结
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 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 的琐事的叙述,利用细节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深 切思念之情。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是不是时常忽略身边的人, 忽略别人对我们的付出;拥有的时候不去珍惜, 失去才知道可贵。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珍惜 身边的一切,用一双感恩的眼睛关注你的周围。
设计说明:导入新课要找准切入点,即切合本课学习的
目标,引起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深思,激发学生对文本阅
读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可编辑ppt
10
1、听配乐朗诵,屏幕显示易读错的字; 检查预习和听读效果。
2、学生自读,结合资料,翻译文章。 3、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4、大屏幕显示一些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成果。

高中语文-6.1-种树郭橐驼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6.1-种树郭橐驼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古字通假 (1)早缫而绪(____通____,________) (2)既然已(____通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
(2)以.致.其性焉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多表不好的结果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既.然.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
• 二、疑难辨析 •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什么 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 【参考思路】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认为种 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 子,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栽种, 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 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 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2.积极调动生活积累,深入体会文章抒发的感情。比如《 项脊轩志》中描写的祖母对孙儿的体贴、关爱之状,归有光 对亲人的眷恋、缅怀之情,都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 理解。
• 3.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策略。联系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 文言词语、句式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 4.比较阅读理解。比如,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 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项脊轩志》和《陋室铭》、推荐作 品中的《苦斋记》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情感和写法上有什 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课后联想:
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终致壮志难 酬、年华空老的悲剧,不仅仅是陆游 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 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你们可 以找到一些别的例子吗?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产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谁的典故?用意何在?
• 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
讨论: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 亮的《出师表》。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 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的《出师表》呢?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一生力主北伐, 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 地,但一直受到压制。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 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 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警告,正是陆游 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陆游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 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 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 打击排挤,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 年(1186),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 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 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 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 了这首诗。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

巨变的 “人事”
对照
永恒的 “月下花 前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 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 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照。
10.吟咏诗韵:仔细吟咏词句,找出意象,并 体会意象中包含的情感。
上片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月下花前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洁的眼 泪。”
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人非”
(人生无常)

四、感 想一想,这首词中包含哪 些愁绪在里面?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讨论:有词人评论说,就是这首词 中的两个“东”字断送了李煜的性命。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高中语文 新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 菩萨蛮课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新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 菩萨蛮课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屈原所写美人芳草都有寄 托意义。蛾眉,喻指才德 意志的美好
温词也有这样的寄托之意。
12
画眉,就更有类似传统。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 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 学弹筝,银甲不能卸。十四藏 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 风,背面秋千下。
写一个美丽女子的成长,有要好和爱 美的情感。
13
八岁就知道爱美和要好了,没必要化妆, 家人不让,所以偷照,以能画出非常美 丽的眉毛。后来学习弹筝,追求才能技 艺。非常勤勉。去踏青,衣服穿得美丽, 秀的芙蓉花朵。
17
“画蛾眉”是代表一个有才学,有意志, 由理想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才能意志的 珍重爱惜,一份爱美和要好的心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他所写为一个美丽的女子 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 引申:为了美好的理想付 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
18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 操守和修养。我们不管他是不是写美女, 是不是为了美丽的女子。可是,正是因 为这种美好的理想,能够唤起我们的一 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 想追求。
8
有了光线, 人就容易惊 醒。日光照 进来,金光 闪动,这个 女子醒了。
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时候,日光照耀之下,在 枕上一转头。鬓云欲度香腮雪。云鬓,像乌云 一样的头发。鬓云,头发的乌云。更形象。
9
欲度,就是度过。当她在枕上一转头, 所以那鬓云就欲度----流动过来,要掩 过去没掩过去的样子。
腮指面颊,“香腮雪”腮上有脂粉, 是香的,皮肤是白的。
帖照 迟腮 小
绣花 。雪 山
罗前 。重
襦后 懒叠 菩
。镜 起金 萨
双, 画明 蛮

鸪相 弄云 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教学设计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宋】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注释】1.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

余为变格。

2.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

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3.国脉:国家的命脉。

4.长缨:长带子。

5.戎主:敌人的首领。

6.尺度:标准。

7.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8.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9.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10.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定命,难道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厥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先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促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戏子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戏子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职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步,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盼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奠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认真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奠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工具。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比及。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度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定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整体感知】 一、《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初停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
光,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农村充满生机、 宁静的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 情怀。
二、《旅夜书怀》 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 零,此时的他却似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 漂泊的凄苦境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境况,表现了他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 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新城道中(其一)》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 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 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 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 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 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 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扬州慢》 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 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点拨】
意象
意蕴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 繁华形成对比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 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 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旅夜书怀》 1.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 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 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滚如涌。这是一 幅宏阔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图(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 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罚依金谷酒数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1.结构
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序天伦之乐事”)从两方面说明此次宴游的缘由。

第二部分:(“群季俊秀”――― 结尾)集中叙述夜宴之乐。

2.学生收集文本信息,描绘这场夜宴,题目《阳春,这场欢乐的夜宴》
3.这场夜宴由视觉上的享受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精神享受?探究李白流淌在文中的热爱生活与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

四.课后作业
1.整理作文《阳春,这场欢乐的夜宴》。

2.分组探究:
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3.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春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夜宴游的缘由烟景召唤大块献给

从流光溢彩天伦之乐
弟聪敏、多才吟诵诗篇
桃夜宴的乐事高谈阔论清言雅语
花观赏桃花频传酒杯
园赋诗抒怀依例罚酒

第二部分:教学实录
时间:20XX/11/5
地点:高二(6)班
三.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题目都写了什么?
生1:写了时间,春夜
生2:写了地点,桃花园,写了事件,宴从弟
师:那人物是谁呢?
生1:从弟弟
生2:还有李白
师:序是什么意思呢?
生:文体,以前学过,《兰亭集序》。

师:是的,同学们找得很准确。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师:序就是写在文章前面的著作,写在后面的叫跋。

那这篇文章与《兰亭集序》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学完文章再分析。

现在,请同学朗读课文,按下面的类别整理文言知识。

四.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学生朗读课文,分组学习整理出下列文言字词句,在班上交流后总结如下: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罚依金谷酒数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师:我们来翻译一下文章,哪位同学先试试?
生1: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找的过客。

虚浮的人生像梦一样,能有多少欢乐呢?生2:所以,古人拿着烛台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道理的。

生3:况且温暖的春天召唤着我,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赐予我。

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聚会,叙说兄弟之间的乐事。

生4:诸位贤弟是俊才秀士,个个比得上谢惠连,而只有我所咏的诗,有愧于谢灵运。

生5:幽雅的景致还没有欣赏完,高谈阔论又转为倾心的清谈。

在花丛中摆弄美好的筵席,在明月下传动酒杯痛饮。

生6:没有好的诗歌,怎能表达我们高雅的怀抱?如果作不出诗,就按照金谷园的酒例罚酒三杯。

师:同学们合作翻译得很好。

那既然我们理解了文言字句,我不们不妨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李白写了哪几个问题。

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学生品读。

师:有没有发现,李白写了几个问题?
生1:写了人生苦短,古人秉烛夜游
生2:写了春天的景好,要出去玩赏
师:对呀,同学们归纳得全面。

这正是这次宴游的缘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出了什么?生:人生苦短,要有时行乐。

师:对呀。

古人秉烛夜游,就是这个道理。

李白写这些,就是想表达什么想法?
生:出游呀,夜宴呀。

师:正是这样,这是一个缘因,可李白却并不像古人那样有消极的行乐想法。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美景的召唤。

师:对了。

这两个原因才引出了暖春的这场夜宴。

文章的结构是这样的:
1.结构
师: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序天伦之乐事”)从两方面说明此次宴游的缘由。

第二部分:(“群季俊秀”――― 结尾)集中叙述夜宴之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