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纸人教版第十一册《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套教材为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为12个单元。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进法治意识,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
2. 增进法治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其法律意识。
3.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远离危险2. 第二单元:组织生活,培养协作精神3. 第三单元:让友谊之花盛开4. 第四单元:古代楚汉文化的瑰宝5. 第五单元:守望相助,共创美好世界6. 第六单元:中国特色法治的力量7. 第七单元:在家乡的地理中学道德8. 第八单元:缤纷世界文化风情9. 第九单元:节俭从我做起10. 第十单元:让文明之光照亮大道11. 第十一单元:发扬劳动精神,建设美好家园12. 第十二单元:小利不顾大义必将遭殃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思考。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研究,提升研究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和与他人的合作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评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师教材: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
2. 学生教材: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
3. 多媒体教具:教学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教学安排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单元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总结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我与集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意义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集体的意义讲解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总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
第三章: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总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自尊与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自尊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自尊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认识各种社会角色,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
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环境,认识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章:规则与秩序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 教学重点: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章:尊重他人1. 内容简介:本章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谐相处。
第四章:合作共事1. 内容简介:本章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重点:合作共事,团结协作。
第五章:学会明辨是非1. 内容简介:本章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重点: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3课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我与集体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集体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基本情况:人口、地理、文化等。
1.2.2 社会中的组织: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1.2.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社会的基本情况。
1.3.2 分组讨论,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及其作用。
1.3.3 小组分享,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2.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规则: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2.2.2 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2.3 遵守规则:如何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好处。
2.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活中的规则。
2.3.2 分组讨论,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3.3 角色扮演,学会遵守规则。
2.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三章:我们身边的资源3.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3.2 教学内容:3.2.1 身边的资源:水、土地、能源等。
3.2.2 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3 保护资源:如何保护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污染。
3.3 教学活动:3.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身边的资源。
3.3.2 分组讨论,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
3.3.3 小组分享,交流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3.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四章:我们的权利与义务4.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2.1 我们的权利: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3(8篇)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3(优秀8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学会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我最关心的问题1、教师:环游世界一周,你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是不是更感兴趣了呢?2、提问:你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3、生答。
二、从衣着开始认世界1、分小组研究各国的衣着为什么不同?2、组员一起讨论研究计划,也可参考书上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领略异域风情认世界1、教师提示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合作办一个“世界风情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异域风情,了解世界。
2、各小组讨论、探究更多如何去了解世界的方法。
四、计划去旅游1、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某洲、某国家你最感兴趣的事物,想想用什么办法来了解?2、小组商议,确定最佳旅行路线,安排行程。
五、活动——世界真奇妙▲抢答赛1:1、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别称吗?泥泊尔——高山之国(泥泊尔是当之无愧的高山之国,大部分土地都位于世界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马尔代夫——无猫之国(马尔代夫人认为猫是祸根,从不养猫,以至于国内的老鼠又大又肥,成群在大街上乱窜。
)墨西哥——仙人掌之国(在墨西哥,随处可见仙人掌。
在墨西哥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都可以见到仙人掌图案。
仙人掌以成为墨西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梵蒂冈——无理发店之国(梵蒂冈国内有高大的教堂、宫殿和电台,可却没有一家理发店,人们理发,需要到外国去。
)泰国——千佛之国(泰国是佛教王国。
泰国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一次,否则,将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及家人的冷淡。
)冰岛——冰与火之国(冰岛是一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的国家,可就在这样一个国家,却又有着众多的火山与温泉,形成一道别致的景观。
)(芬兰——千湖之国瑞士——钟表之国新西兰——绵羊之国法国——葡萄之国荷兰——风车之国塞内加尔——花生之国)2、小组合作交流:给国家取别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道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社会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道德与社会的概念- 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和生活规则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努力向上的精神三、教学内容1. 模块一:我与家庭- 研究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 研究尊重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2. 模块二:我与同学- 了解友谊的意义和内涵- 探讨友谊中的互相帮助和信任- 研究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3. 模块三:我与社会- 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探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研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4. 模块四:我与他人-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惯- 探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4. 多媒体展示法:结合多媒体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问答评估法: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作业评估法: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教材2. 多媒体教具:电脑、投影仪等3. 案例材料和活动素材七、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道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多元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多元社会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1.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角色扮演道具和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和讨论成果。
第二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中,需要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世界的概念和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讨论如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探索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角色扮演道具和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和讨论成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家庭与社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和社区责任感和归属感。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与社区的概念和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1)表格展示式科技成果采访对象大家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有了电话有了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冰箱有了电脑有了空调有了消毒柜(2)图文并茂式。
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
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
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
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交流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
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教学目标: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论谈小事中的文明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
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文明素养面面观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第二课时)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2.模拟体验。
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3.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
“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
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
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1.走进了望台。
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理念:(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
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3.)体验讨论。
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
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2.)小组讨论。
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
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2.班级交流。
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