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延云教授

合集下载

啤酒槽生产生物蛋白饲料技术

啤酒槽生产生物蛋白饲料技术
维普资讯
{ 啤酒 糟 生 产 生 物 蛋 白饲 料 技 术




} +
k + -+ + + + + + + *+ + + *+ *+ + -+ + + +
口 李延云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 + 一+ 一+ + + + 一+
2 8~3 ℃ 进 行 生物 反心 ,住 此 过程 中 ,采 用强 制 允 2
中 l 以代替 饲 料 中 的动物 蛋 白及 生物 添 加 剂 : 由 】 』 于它 含有 活 的菌 体及 其 代谢 物 ,因此 富 含动物 易 吸 收 的蛋 白质 、 肽 、 基酸 、 多 氨 B族维 生 素 、 和矿 物 质 磷
源 方 面 受 到 了一 定 限 制 ,特 别 是 在 夏 季 阴雨 天 气 ,
正 值 啤酒 生 产旺 季 ,啤酒 糟 往往 不 能及 时 处理 而 导 致 变 质 , 费 了资 源 , 化 了厂 区及 周边 环境 , 浪 恶 有些
过 这 样 再 发 酵 后 的 啤 酒 糟 粗 蛋 白 含 量 可 以 提 高 1 % 以 上 ,最 终 将 菌 体 及 其 代 谢 物 和 底 物 一 并 收 0 集 因此 产 品既 有 大量 的菌 体 蛋 白 ,又 含有 其代 谢 物 如 维生 素 、 活性 酶 等 物质 , 因而产 品既 可作 为 优质
饲 料 蛋 白源 ,又 叮作为 生物 添 加剂 。这些 有 益物 质
地 区 甚 至 无 人 问 津 ,造 成 严 重 环境 污 染 与 资 源 浪
费、 为此 ,啤 酒生 产 厂要 求 解决 糟 液处 理 问题 的呼
声越 来越 高 。另 一方 面 , 着饲 料工 业 的迅 猛 发 展 , 随

水盆式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初报

水盆式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初报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11):26~29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11.004收稿日期:2023-1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 重点专项(2021YFD1400200)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cx-2019-2025-IAS)作者简介:盛世蒙(1982 )ꎬ男ꎬ项目助理ꎬ主要从事昆虫性诱剂应用ꎮE-mail:simon_san@126.com孙作文(1968 )ꎬ男ꎬ正高级农艺师ꎬ主要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应用ꎮE-mail:sunzuowen@163.com∗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盛承发(1950 )ꎬ男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昆虫性诱剂技术研究ꎮE-mail:shengchengfa4418@126.com张桂芬(1962 )ꎬ女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ꎮE-mail:guifenzhang3@163.com水盆式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初报盛世蒙1ꎬ孙作文2∗ꎬ叶校兵3ꎬ马俊超3ꎬ张智4ꎬ宣维健1ꎬ盛承发1ꎬ张桂芬5(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ꎬ北京㊀100083ꎻ2.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ꎬ山东济南㊀250013ꎻ3.北京市东北旺农业生产基地ꎬ北京㊀100085ꎻ4.北京市植物保护站ꎬ北京㊀100029ꎻ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ꎬ北京㊀100193)㊀㊀摘要: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性诱捕器在大棚中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ꎮ结果表明ꎬ直径为26cm的较小口径蓝色水盆式诱捕器的诱蛾量为蓝色胶板式诱捕器的82.8%ꎬ差异不显著ꎻ直径为30cm的较大口径红色水盆式诱捕器的诱蛾量是蓝色胶板式诱捕器的1.486倍ꎬ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ꎮ综合考虑成本和使用的便捷性ꎬ推荐使用较大口径红色水盆式诱捕器作为当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器ꎮ关键词:番茄潜叶蛾ꎻ水盆式诱捕器ꎻ蓝色胶板式诱捕器ꎻ诱捕效果ꎻ性诱芯中图分类号:S436.412.2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1-0026-04PreliminaryReportofTrappingEfficacyonTutaabsolutaUsingWaterPanSexPheromoneTrapsinGreenhouseShengShimeng1ꎬSunZuowen2∗ꎬYeXiaobing3ꎬMaJunchao3ꎬZhangZhi4ꎬXuanWeijian1ꎬShengChengfa1ꎬZhangGuifen5(1.InstituteofZoology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083ꎬChinaꎻ2.Shandong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ꎬJinan250013ꎬChinaꎻ3.DongbeiwangAgriculturalProductionBasesꎬBeijing100085ꎬChinaꎻ4.BeijingPlantProtectionStationꎬBeijing100029ꎬChinaꎻ5.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ꎬ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tateKeyLaboratoryfor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KeyLaboratoryofInvasiveAlienSpeciesManagement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CenterforManagementofInvasiveAlienSpecies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Beijing100193ꎬChina)Abstract㊀ThetrappingefficacyofthreekindsofsexpheromonetrapsonTutaabsolutaingreenhousewasevalua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appedmothnumberofthesmallerbluewaterpantrapwithdiame ̄terat26cmwas82.8%ofthatofthebluestickycardtrapꎬ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mwasnotsignifi ̄cant.Thetrappedmothnumberofthelargerredwaterpantrapwithdiameterat30cmwas1.486timesofthatofthebluestickycardtrapꎬ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mwassignificant(P<0.05).Consideringcostandconvenienceofuseꎬthelargerredwaterpantrapshouldberecommendedasthecurrentpreferredsexphero ̄monetrapfortomatoleafminertrapping.Keywords㊀TutaabsolutaꎻWaterpantrapꎻStickycardtrapꎻTrappingefficacyꎻSexpheromonelure㊀㊀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ꎬ又称番茄潜麦蛾㊁南美番茄潜叶蛾等ꎬ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蔬菜害虫ꎮ该虫源自南美洲[1-2]ꎬ2017年在我国新疆地区首次发现[3]ꎬ目前已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发生[4-5]ꎬ对保护地番茄的危害尤其严重ꎬ经济损失可达50%~100%[5-7]ꎬ且随着国内番茄种苗的调运等ꎬ其传播扩散风险进一步加剧[8]ꎮ对于番茄潜叶蛾的防控ꎬ已有研究筛选了一些高效药剂[7ꎬ9]ꎬ但存在抗性发展的风险ꎮ同时ꎬ其幼虫具有潜食和钻蛀习性ꎬ加之番茄具有大宗水果㊁蔬菜㊁加工酱汁等多重用途ꎬ对农药残留要求甚为严格ꎬ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1]ꎮ性诱剂是防治番茄潜叶蛾广泛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之一ꎬ世界各地已进行了较多研究[5ꎬ10-13]ꎮ开展虫情监测和大量诱捕工作ꎬ离不开适宜的诱捕装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ꎮ有关番茄潜叶蛾性诱剂诱捕器ꎬ已有的研究显示ꎬ蓝色粘虫板(蓝板)比绿色㊁黄色和白色粘虫板具有更好的诱捕效果[12-13]ꎮ然而ꎬ粘虫板的粘胶面极易被鳞翅目昆虫的鳞片㊁土壤颗粒㊁叶片碎屑等杂物污染ꎮ通常ꎬ一张粘胶板(两面)每面只能使用1~2周ꎬ而其单价多在0.5~1.0元/张ꎬ更换粘虫板的人工费用亦不可小觑ꎮ此外ꎬ粘虫板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ꎮ因此ꎬ当害虫的种群密度较大时ꎬ粘胶式诱捕器并非最优选择ꎬ须寻找诱集效果更佳㊁成本更低的新型诱捕器ꎮ有研究显示ꎬ害虫的种类不同其高效诱捕所需诱捕器的类型或同一种类型诱捕器的颜色亦不相同ꎮ水盆是当前较为通用的一种诱捕器类型ꎬ但其大小和颜色对诱蛾量具有重要影响[14-15]ꎮ如ꎬ在棉田和稻田ꎬ棉铃虫和二化螟均对口径24cm的绿色水盆式诱捕器的趋向性最强[14ꎬ16-17]ꎮ在玉米田ꎬ口径35cm的绿色水盆式诱捕器诱集到的二点委夜蛾的数量最多[18]ꎮ康总江等[15]研究发现ꎬ在桃园ꎬ梨小食心虫对口径27cm的红色水盆式诱捕器的趋向性最强ꎮ由此可见ꎬ害虫对不同颜色诱捕器的趋向性可能与其喜欢为害的寄主部位的颜色有关ꎬ而番茄潜叶蛾喜食绿色的叶片㊁幼果以及几近成熟的红色果实ꎮ此外ꎬ从番茄潜叶蛾在蓝色粘虫板上的着陆点看ꎬ中部落虫量较少(约1/3)ꎬ两端落虫量较为集中ꎬ表明较大口径的水盆可能对其具有更好的诱集诱杀效果ꎮ鉴于此ꎬ本研究对不同口径的红色和蓝色水盆式性诱捕器与蓝板进行诱集效果比较ꎬ以期为其田间应用和番茄潜叶蛾的高效诱捕提供指导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地点及作物管理试验地点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农业生产基地(40.054ʎNꎬ116.286ʎE)ꎮ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2hꎬ无霜期211dꎮ供试番茄品种为 京彩 ꎬ两个温棚重复ꎮ1号温棚长㊁宽㊁高分别为50㊁8㊁4mꎻ2号温棚长㊁宽㊁高分别为50㊁12㊁4mꎮ两个温棚间距约40mꎮ棚内间距1.4m开沟起垄ꎬ垄背宽与垄沟宽相等ꎬ株距约25cmꎮ2023年9月下旬定植ꎬ植株高约50cmꎬ进行常规栽培管理ꎮ1.2㊀供试材料供试番茄潜叶蛾性诱芯㊁蓝板及三角形框架均由中国科学院盛承发团队提供ꎬ塑料水盆自市场购得ꎮ将绿色橡胶塞型高效长效性诱芯(10mmˑ15mmꎬ每只重约0.5g)横粘于蓝板(19cmˑ25cmꎬ波长约475nm)中央ꎬ蓝板放置于乳白色硬质钙塑板材质的三角形框架底面内侧ꎮ两种水盆诱捕器分别为红色和蓝色ꎬ红色塑料盆内沿口径约30cmꎬ蓝色塑料盆内沿口径约26cmꎮ在盆沿上对向各钻一孔径约3mm的小孔ꎮ将一根50cm长的20号细铁丝穿过性诱芯的小头端ꎬ然后将铁丝拉直并固定在盆口小孔上ꎮ盆中加清水ꎬ72㊀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盛世蒙ꎬ等:水盆式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初报水中加0.3%洗衣粉ꎮ调整诱芯高度ꎬ使诱芯大头底部距离水面0.5~1cmꎮ诱捕器均放置于垄沟内ꎬ距离温棚入口3~5m处ꎮ为使诱芯高度相等ꎬ将垄沟挖浅坑ꎬ放入水盆ꎮ1.3㊀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一比较较小蓝盆与蓝板的诱蛾量ꎬ试验二比较较大红盆与蓝板的诱蛾量ꎬ各设2个处理ꎬ2次重复(每个温棚里设置1次重复)ꎬ各处理之间距离为3mꎮ同一处理在不同重复中交替设置ꎮ试验期间不更换诱芯ꎮ根据诱虫数量和粘虫板被污染的程度ꎬ每10~15d更换1次蓝色粘虫板ꎬ每5~7d补水1次ꎮ每次调查后ꎬ将水盆和蓝板互换位置ꎬ以抵消位置效应的影响ꎮ试验一于2023年9月23日开始ꎬ调查日期从9月24日到10月11日ꎬ历期18dꎮ试验二于2023年10月12日开始ꎬ调查日期从10月14日到11月4日ꎬ历期24dꎮ每1~6d调查一次ꎬ分别调查11次和7次ꎬ记录各诱捕器内的诱蛾数量ꎬ用镊子取出或用小型筛网捞出诱捕器中的虫体ꎮ1.4㊀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每次调查的诱蛾数取值为每只诱捕器中番茄潜叶蛾成虫的头数ꎬ采用MicrosoftExcel记录每个处理的虫口数量并作动态变化折线图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成对数据t测验ꎬ比较分析各处理诱蛾量的差异显著性(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较小蓝盆与蓝板的诱蛾量动态较小蓝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时间动态曲线如图1所示ꎮ结果表明ꎬ在多数调查中ꎬ蓝板诱蛾量占优ꎬ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ꎮ图1㊀较小蓝盆与蓝板平均诱蛾量的时间动态曲线2.2㊀较小蓝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较小蓝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ꎮ11次调查的较小蓝盆与蓝板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5.68头和6.86头ꎬ前者为后者的82.8%ꎮ经成对数据t测验分析ꎬ二者远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ꎬt=0.959)ꎮ㊀㊀表1㊀较小蓝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调查次序较小蓝盆诱蛾量/(头/器)蓝板诱蛾量/(头/器)11.56.521.03.532.01.541.52.553.51.561.51.576.09.584.54.5918.526.0100.50.51122.018.0均值5.68a6.86a㊀㊀注:同行数据后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P>0.05)ꎮ2.3㊀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动态图2给出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时间动态曲线ꎮ结果显示ꎬ在7次调查中ꎬ较大红盆的诱蛾量始终不低于蓝板诱蛾量ꎬ且在第6㊁7次调查中远超蓝板ꎬ7次诱蛾总数为蓝板的1.486倍ꎮ图2㊀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时间动态曲线2.4㊀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ꎮ结果表明ꎬ在23天7次调查中ꎬ较大红盆和蓝板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1.14头和7.50头ꎬ较大红盆的诱集效率是蓝板的1.486倍ꎬ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ꎬt=3.36)ꎮ82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2㊀较大红盆与蓝板诱蛾量的显著性检验调查次序较大红盆诱蛾量/(头/器)蓝板诱蛾量/(头/器)14.52.5231.023.534.53.547.57.5512.59.569.53.578.52.5均值11.14a7.50b㊀㊀注:同行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ꎮ3㊀讨论与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ꎬ较小蓝盆和较大红盆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的诱蛾量分别是蓝板的82.8%和1.486倍ꎬ首次明确了较大红盆性诱捕器的诱蛾效率显著优于蓝板ꎮ端部内侧口径为30cm的较大红盆售价约3元/个ꎬ使用期限约为5年ꎬ每年成本计0.6元ꎮ双面蓝板售价约0.5~1.0元/张ꎬ使用期为3~4周ꎬ每年需要10张ꎬ每年成本计约8元ꎬ表明较大的红盆性诱捕器的性价比更高ꎮ粘虫板极易被污染ꎬ是其使用中的一个主要缺点ꎮ试验中发现ꎬ新板第1周黏性尚可ꎬ但第2周其黏着性即明显下降ꎬ且与虫量多少无直接关系ꎮ此外ꎬ由于诱捕番茄潜叶蛾的蓝色粘胶式诱捕器直接放置于地面的诱集效果最佳[13]ꎬ但锄草㊁整枝打叉等农事操作时常致尘土㊁枝叶等杂质落于粘胶板表面ꎬ明显降低其诱蛾效果ꎬ而水盆式诱捕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ꎮ通常ꎬ水盆式诱捕器在诱捕其他多数种类害虫时ꎬ需要支架予以支撑ꎬ且露地使用时还需频繁加水ꎬ显著降低了其诱捕效果ꎬ也限制了其使用范围[16]ꎮ而针对番茄潜叶蛾ꎬ则完全可以不用支架[13]ꎬ使用十分方便ꎮ而且在温棚里ꎬ水分蒸发很慢ꎬ加1次水基本可以维持1周ꎬ与蓝板的更换频率基本相当ꎮ然而ꎬ本研究尚不能排除蓝色和红色外其他深颜色水盆的诱蛾作用ꎬ同时也未能对水盆口径进行筛选ꎮ故此ꎬ有关水盆式诱捕器的颜色和口径对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的影响ꎬ需进一步研究明确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BiondiAꎬGuedesNRCꎬWanFHꎬetal.Ecologyꎬworld ̄widespreadꎬandmanagementoftheinvasiveSouthAmericantomatopinwormꎬTutaabsoluta:pastꎬpresentꎬandfuture[J].AnnualReviewofEntomologyꎬ2018ꎬ63:239-258. [2]㊀ScaresMAꎬCamposMR.Phthorimaeaabsoluta(tomatoleaf ̄miner)datasheet[DS].CABICompendium(2023-07-31)[2023-10-30].https://www.cabidigitallibrary.org/doi/10.1079/cabicompendium.49260.[3]㊀张桂芬ꎬ马德英ꎬ刘万学ꎬ等.中国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 番茄潜叶蛾(鳞翅目:麦蛾科)[J].生物安全学报ꎬ2019ꎬ28(3):200-203.[4]㊀梁永轩ꎬ王绮静ꎬ郭建洋ꎬ等.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昆虫学报ꎬ2023ꎬ66(6):849-858. [5]㊀张桂芬ꎬ张毅波ꎬ冼晓青ꎬ等.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ꎬ2022ꎬ28(4):51-58.[6]㊀ZhangGFꎬXianXQꎬZhangYBꎬetal.OutbreakoftheSouthAmericantomatoleafminerꎬTutaabsolutaꎬintheChi ̄nesemainland:geographicandpotentialhostrangeexpansion[J].PestManagementScienceꎬ2021ꎬ77:5475-5488. [7]㊀付开赟ꎬ李爱梅ꎬ丁新华ꎬ等.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防治效果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ꎬ2022ꎬ59(5):1165-1172.[8]㊀冼晓青ꎬ张桂芬ꎬ刘万学ꎬ等.世界性害虫番茄潜麦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ꎬ2019ꎬ46(1):49-55.[9]㊀王少丽ꎬ史彩华ꎬ徐丹丹ꎬ等.入侵性南美番茄潜叶蛾高效药剂筛选及其抗性基因突变检测[J].中国蔬菜ꎬ2021(11):33-36.[10]FerraraFAꎬVilelaEFꎬJhamGNꎬetal.EvaluationofthesyntheticmajorcomponentofthesexpheromoneofTutaabsolu ̄ta(Meyrick)(Lepidoptera:Gelechiidae)[J].JournalofChemicalEcologyꎬ2001ꎬ27(5):907-917.[11]LobosEꎬOcchioneroMꎬWerenitzkyDꎬetal.OptimizationofatrapforTutaabsolutaMeyrick(Lepidoptera:Gelechiidae)andtrialstodeterminetheeffectivenessofmasstrapping[J].NeotropicalEntomologyꎬ2013ꎬ42(5):448-57.[12]王树明ꎬ冯凡ꎬ王田珍ꎬ等.不同诱捕器对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ꎬ2020(3):21-22. [13]张桂芬ꎬ张毅波ꎬ刘万学ꎬ等.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1ꎬ54(11):2343-2354.[14]范伟民ꎬ王红托ꎬ盛承发.棉铃虫水盆诱捕器规范化使用的探讨[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ꎬ1996:580-589.[15]康总江ꎬ宫亚军ꎬ朱亮ꎬ等.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杀效果研究初报[J].北方园艺ꎬ2011(8):171-172. [16]崔君荣ꎬ伍德明ꎬ闻云花.诱捕器的不同颜色对棉铃虫诱蛾效果[J].中国棉花ꎬ1996ꎬ22(2):21-22.[17]苏建伟ꎬ盛承发ꎬ宣维健ꎬ等.二化螟性诱剂和诱捕器设置技术的研究[J].植物保护ꎬ1999ꎬ25(4):1-3. [18]李立涛ꎬ马继芳ꎬ董立ꎬ等.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ꎬ2012ꎬ32(4):18-21.92㊀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盛世蒙ꎬ等:水盆式性诱捕器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诱集效果初报。

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探讨——以北京_梨树沟休闲农业园_为例

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探讨——以北京_梨树沟休闲农业园_为例
的溢宣种粪,讣膨独特,j}有现货‘,性川价值,内
部l-蛋腱小无I:栽培 m体种植杜式栽培水培
滴滩等新掣紫ff.0l进农4k新-;^利一进{i腱小。 (3】农产-n加I。M划l剖^山的人林‘l二产压. 乜括舟种来树、林l?种矾-{-怔鲋、盘川龋以胜一m科 农业产品.除n为特色旅游,乩外.n^u接待阮 缱粜品分选、包装加¨.f一棚r辑产睡内展优势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 一,国家与各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广扶持。旅游业已 经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逐步向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转变。农村休闲农业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产业中 的重要一环,具备了生态与休闲的产业特点,是当 前我国大力推广的旅游模式之一,特别是优美的自 然景观与朴素的民俗生活相结合的部分旅游景区景 点,更是在市场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梨树沟景区,具备了比较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朴 素生态的农村生活这双重优势,符合整个旅游产业 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具有发展的大潜力。
设’_艘造。配 台棚应的土题
为度假洒”i目rn
地.以建设拽口 或者联排式f‘
尻骶密窿建筑
为主,旨住曲游客提供’#卷休闲的住商服务。
嚣观,r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植{%
(4)户外运动甚地:由北京c},,、外运动爱好者 提供蜒金骐乐邬为丰旨,为游客聚会休闲娱乐提
供场新。
选择税赏价fA转高适台奉地生长的特邑植物 和农作物.适’’引进吲内外优良品种。rE意体现科 学,自然、忱蔓的配植原圳.形成植物群落观赏艘 果,并且有一定的食用与经济价值.做刊观赏、食 用与创收的统一链条。
吨。
l麟地:是梨花淘≈}K内啦探址的功能
眦为总邬牡地.作为大型企性堆补定
t假的场所。 、特点1肚指n j;火功能医的依照地 &¨的观兜器J1L,Jt:,tl打:源于占诗 "描写.分制挫计。椭城E门”。梨 潦风啦““晴嗜沽戎”。梨花溪川。 A址^遗嚣观.以膻“现嚣,F台”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两种猪苓菌丝体多糖代谢途径比较分析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两种猪苓菌丝体多糖代谢途径比较分析

Vol 42No 4Dec2020第42卷第4期2020年12月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AgriculturalScienceJournalofYanbia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7999(2020)04-0008-09 DOI :10. 13478/j. cnki jasyu. 2020. 04. 002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两种猪苓菌丝体多糖代谢途径比较分析任洁,李太元,李艳茹,梁运江,许广波*(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摘要:以长白山猪苓菌丝体和陕西猪苓菌丝体为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猪苓多糖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初步探讨其参与代谢过程的表达差异基因。

通过对转录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质控共得到20 999个Un-gene 。

长白山猪苓与陕西猪苓菌丝体相比共有5 881个表达差异基因,长白山猪苓菌丝体上调表达的基因有 2 616个,下调表达基因有3 265个。

在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通路中共涉及到28个基因产物,与其相关的Unigene 共有49条,有13条差异基因参与到8个基因产物的代谢过程。

在果糖与甘露糖代谢相关的Unigene共有28个,涉及到20个基因产物,有4条差异基因参与到8个基因产物的代谢过程。

该研究为今后深入开展猪苓多糖代谢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等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关键词:猪苓菌丝体;转录组;功能注释;糖代谢途径中图分类号:R284. 1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fructose and mannose metabolism pathway of two kind mycelia ofPolypous umbellatus based on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EN Jie , LI Taiyuan , LI Yanru , LIANG Yunjiang , XU Guangbo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犢anji Jiiin 133002, China )Abstract : Th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polysaccha-ridebiosynthesisin myceliaof Polyporusumbe l atus from ChangbaiMountainandShaanxiProvince ,andthedi f erentia l yexpressedgenesinvolvedinthemetabolicprocesswerepreliminarilydiscussed Atotalof20999unigeneswereobtainedbyqualitycontroloftranscriptomerawdata Therewere5881di f erential- lyexpressed genesbetweenthe mycelium of Polyporusumbe l atus in Changbai Mountain and that in Shaanxi , 2616genes wereup-regulatedand3265genes weredown-regulatedinthe mycelium of Pol- yporusumbe l atus in Changbai Mountain A total of 28 gene produ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amino sugarandnucleotidesugarmetabolicpathway , and49unigenesassociatedwiththem Inaddition , 13di f erential geneswereinvolvedinthemetabolicprocessof8geneproducts Therewere28unigenesrelatedtofruc-toseand mannose metabolism , involving20geneproducts , and 4 di f erential genes wer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cprocessof8geneproducts Thisstudyprovidesbasicdataforfurtherresearchon Polyporusumbe l atus polysaccharidemetabolicpathwayandrelatedfunctionalgenes收稿日期:2020-1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60686; 31160014)作者简介:任洁(1995—),女,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药用真菌学。

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

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

第52卷㊀第4期2024年4月㊀㊀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FORESTRYMACHINERY&WOODWORKINGEQUIPMENTVol52No.4Apr.2024综㊀㊀述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赵诣涵1ꎬ㊀吴新武1ꎬ㊀陈㊀亮2ꎬ㊀李延军1ꎬ3∗(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ꎬ江苏南京210037ꎻ2.广西融水晨阳木业有限公司ꎬ广西融水545300ꎻ3.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ꎬ浙江杭州311300)摘㊀要:以竹展平板为基本单元制造定向重组竹集成材的工艺方法ꎮ将竹展平板涂布间苯二酚树脂胶黏剂ꎬ涂胶量为200~300g/m2ꎬ按照竹青面对竹青面㊁竹黄面对竹黄面的方式进行组坯ꎬ热压加工制成展平竹层积材ꎬ再采用指接的方式进行接长ꎬ获得性能优异的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ꎬ产品的尺寸规格一般为长1000~3500mmꎬ宽50~300mmꎬ厚60~150mmꎮ指接时相邻层板的指接接口需错开组坯ꎬ在常温下冷压4~5hꎬ冷压压力为1.0~1.5MPaꎬ后固化养生ꎮ关键词:竹展平板ꎻ指接材ꎻ定向重组ꎻ展平竹集成材ꎻ生产工艺中图分类号:S77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2953(2024)04-0004-04ManufacturingTechnologyofDirectionalFlattenedBambooGlulamZHAOYi ̄han1ꎬWUXin ̄wu1ꎬCHENLiang2ꎬLIYan ̄jun1ꎬ3∗(1.JiangsuCo-InnovationCenterofEfficientProcessingandUtilizationofForestResourcesꎬ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NanjingJiangsu210037ꎬChinaꎻ(2.GuangxiRongshuiChenyangWoodIndustryCo.ꎬLtdꎬRongshuiGuangxi545300ꎬChinaꎻ(3.BambooIndustryInstituteꎬZhejiangA&FUniversityꎬHangzhouZhejiang311300ꎬ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aprocessmethodofmanufacturingthedirectionalflattenedbambooglulamwithflat ̄tenedbambooboardsasthebasicunit.Resorcinolresinadhesivewasappliedtotheflattenedbambooboardswiththeamountofgluefor200~300g/m2.Flattenedbambooboardswereassembledandhotpressedintoflattenedbamboolaminatesꎬarrangedinabamboogreentobamboogreenandbambooyellowtobambooyelloworientation.Afterfinger-joiningꎬdirectionalflattenedbambooglulamwithexcellentperformancewasobtainedꎬandthedimensionsoftheproductaregenerally1000~3500mminlengthꎬ50~300mminwidthꎬand60~150mminthickness.Whenfinger-joiningꎬthejointsofadjacentlayersneedtobestaggered.Thecoldpressingprocesswascarriedoutatroomtemperaturefor4~5hatapressureof1.0~1.5MPaꎬfollowedbycuringandrecuperation.Keywords:flattenedbambooboardꎻfingerjointwoodꎻdirectionalreorganizationꎻflattenedbambooglulamꎻmanu ̄facturingtechnology㊀㊀收稿日期:2023-11-17基金项目: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D2202103)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972)ꎻ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N3013)ꎻ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人才启动项目(2023LFR053)第一作者简介:赵诣涵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竹材工程材料研究ꎬE-mail:zhaoyh@njfu.edu.cnꎮ∗通讯作者:李延军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竹材工程材料研究ꎬE-mail:lalyj@126.comꎮ第4期赵诣涵ꎬ等: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ꎬ中国竹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ꎮ竹集成材的制造过程是将一定生长周期的原竹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竹条ꎬ经干燥㊁施胶㊁热压胶合制成板材[2-5]ꎮ竹集成材强度高ꎬ具有作为结构建筑材料的潜力ꎬ实际生产中可替代部分大径级木材用于多层竹木建筑的梁和柱ꎬ起到了以竹代木的作用ꎮ目前ꎬ竹集成材的组成单元多为规格尺寸较小的竹条[6]ꎬ在制造大规格竹集成材的过程中需要加工大量接口并施加胶粘剂ꎬ不仅加工工序多ꎬ且产品的力学性能受到接长组坯方式和胶粘剂性能的影响ꎮ因此ꎬ采用近些年开发的竹展平板[7-10]来生产大规格尺寸的竹集成材ꎬ可以减少接口数量和胶粘剂用量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ꎬ提高生产效率ꎬ保证产品的性能ꎮ因此ꎬ竹展平板在地板㊁家具㊁日用品及梁柱结构材领域中均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ꎮ本文旨在介绍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的生产工艺ꎬ为竹材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ꎮ1㊀生产工艺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ꎮ图1㊀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流程1.1㊀竹展平板制造选用4~6年生新鲜毛竹ꎬ制成竹筒或者弧形竹片ꎬ采用无裂纹竹展平板生产技术制造竹展平板[12]ꎮ竹展平板的长度1000~1500mmꎬ宽度60~150mmꎬ厚度6~10mmꎬ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0%左右ꎮ1.2㊀展平竹层积材制造实际生产中ꎬ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的制造需要先将竹展平板制成展平竹层积材ꎬ再将展平竹层积材拼宽和开齿ꎬ指接成一定长度的板方材ꎮ因竹展平板厚度在5~10mm范围内ꎬ一般选择四层竹展平板制成展平竹层积材ꎬ再进行后续工艺操作ꎬ指接方式可以采用明指或暗指ꎮ四层展平竹层积材的制造工艺具体如下ꎮ1.2.1㊀施胶竹展平板的竹青面与竹黄面施胶工艺相同ꎬ胶黏剂选择间苯二酚树脂胶黏剂ꎬ通过滚筒涂胶机进行双面辊涂ꎮ树脂与固化剂比例为5:1ꎬ涂胶量为200~300g/m2ꎮ1.2.2㊀组坯对施胶后的竹展平板进行组坯ꎬ组坯方式如图2所示ꎬ各层竹展平板之间竹青面对竹青面㊁竹黄面对竹黄面ꎬ组坯方式应符合人造板组坯的对称结构ꎮ竹展平板组坯后ꎬ用胶带缠绕定型ꎬ防止在热压加压阶段上下单板之间发生错位ꎬ影响层积材质量ꎮ图2㊀组坯方式图3㊀展平竹层积材1.2.3㊀热压使用四层热压机进行热压处理ꎬ采用热进冷出的方式ꎬ热压压力1.4MPaꎬ温度103ħꎬ时间25minꎮ5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第52卷1.2.4㊀整型将展平竹层积材进行刨削㊁砂光㊁侧面施胶㊁侧压成型ꎬ再定长㊁裁切㊁砂光等工艺处理ꎬ制造出符合规格尺寸的四层展平竹层积材ꎬ展平竹层积材的长度在1500mm以内ꎬ宽度为60~150mmꎮ1.3㊀接长展平竹层积材的接长一般采用明齿指接和暗齿指接ꎮ暗齿指接接长后ꎬ只在板材正面留有一条平直的接缝ꎬ不影响整体美观ꎻ而明齿指接接长后则是在板材正面留有一条弯折交错的齿形接缝ꎬ如图4所示ꎮ其中ꎬ暗指指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考虑其厚度方向的尺寸ꎬ根据现有指接设备的模组ꎬ待加工的板材厚度需达20mm以上ꎬ因此本次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的制造选用四层展平竹层积材作为单元体ꎬ采用暗齿指接而成ꎮ产品的接长长度应控制在3500mm以内ꎬ以符合后续冷压成型机的最大规格要求ꎮ通过不同接长方式接长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ꎬ一般来说指接接长方式的综合力学性能更佳ꎬ更适合运用于实际生产当中[11]ꎮ图4㊀暗齿指接和明齿指接示意图1.3.1㊀接口加工指接接长方式需要对单元体端面进行指接接口加工ꎬ梳齿机ꎬ如图5所示ꎬ其主要由1把底刀和若干梳齿刀组成ꎬ梳齿刀的数量根据实际板材尺寸添加或删减ꎬ以便接口加工完成后齿形相衬ꎮ图5㊀梳齿机1.3.2㊀接口施胶胶黏剂选择间苯二酚树脂胶黏剂ꎬ手工刷涂ꎬ涂胶量为350g/m2ꎮ1.3.3㊀指接指接机如图6所示ꎬ指接机由主推机构和夹紧装置组成ꎬ将涂胶后的板材按照指接口方式手动对接后放入指接机的主推轨道ꎬ按下夹紧按钮ꎬ此时上表面会由气压装置推动夹紧板压住板材ꎬ以保证在竖直方向上的固定ꎻ随后ꎬ按动主推机构按钮ꎬ则气缸会推进板材靠拢ꎬ从而完成指接ꎮ整个过程需注意在手动组坯时保证两板之间的接口处完全吻合ꎬ否则会导致接口错位㊁接口损坏ꎬ如图7(a)㊁7(b)所示ꎮ由于两板在进行指接时ꎬ发生齿形相合ꎬ从而会导致其长度损失ꎬ具体长度损失量为一个齿形的长度ꎬ故确定产品长度尺寸时需考虑接口的损失量ꎮ图6㊀指接机图7㊀指接接口错位㊁损坏1.3.4㊀接口固化常温下ꎬ固化时间一般为4~5hꎮ如室内温度低于20ħ时ꎬ需将接长板转移至恒温房中进行固化ꎮ6第4期赵诣涵ꎬ等: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生产工艺1.3.5㊀砂光处理由于指接接长时在接口处溢出多余胶黏剂ꎬ黏在接长板表面会影响后续的加工ꎬ故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砂光处理ꎮ考虑厚度方向的尺寸情况ꎬ在板材上下表面各砂光1mmꎮ1.4㊀冷压成型在厚度方向上将接长后的展平竹层积材通过冷压胶合制成一定规格的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ꎮ组坯时采用相邻层板指接接口错开的方式ꎬ提高产品的力学强度ꎮ冷压成型也采用间苯二酚胶黏剂ꎬ单面手动辊涂ꎬ涂胶量为350g/m2ꎮ常温下ꎬ冷压成型的压力为1.0~1.5MPaꎻ固化时间为4~5hꎮ1.5㊀养生及后期处理冷压成型后的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ꎬ需要在养生房内进行养生处理ꎬ有利于胶黏剂继续固化和内应力释放ꎮ养生后的板材出产前需进行刨削㊁砂光等表面加工ꎬ保证其外观质量ꎮ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的尺寸规格一般为长1000~3500mmꎬ宽50~300mmꎬ厚60~150mmꎬ也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进行调整ꎮ2㊀结论(1)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含:竹展平板制造㊁展平竹层积材制造㊁接长㊁冷压胶合㊁养生及后期处理ꎬ整体工艺流程简单可行ꎮ(2)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组坯方式科学㊁接口布置合理ꎬ保持了竹板材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ꎬ可作为新型的结构用竹集成材应用于交通㊁建筑领域中ꎮ(3)以竹展平板为基本单元制造定向重组展平竹集成材ꎬ进一步拓展竹展平板应用领域ꎬ提高了竹材资源利用率ꎬ降低成本ꎬ为竹展平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ꎬ加快了竹材建材化的步伐ꎮ参考文献:[1]㊀孙正军ꎬ费本华.中国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世界竹藤通讯ꎬ2019ꎬ17(1):1-5.[2]㊀殷寿柏.室外结构用竹集成材的胶合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ꎬ2012.[3]㊀章卫钢ꎬ李延军ꎬ方明俊.竹集成材增湿处理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ꎬ2010ꎬ35(5):42-45.[4]㊀唐宏辉ꎬ陈鸿斌ꎬ王正.结构用竹集成材制造工艺技术简介[J].人造板通讯ꎬ2004ꎬ11(9):16-19.[5]㊀ChenGꎬLiHTꎬZhouTꎬetal.Experimentalevaluationonme ̄chanicalperformanceofOSBwebbedparallelstrandbambooIjistwithholesintheweb[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ꎬ2015ꎬ101:91-98.[6]㊀李海涛ꎬ张齐生ꎬ吴刚ꎬ等.竹集成材研究进展[J].林业工程学报ꎬ2016ꎬ1(6):10-16.[7]㊀陈李璨ꎬ刘红征ꎬ李延军ꎬ等.竹材无裂纹展平生产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ꎬ2021(3):53-55.[8]㊀李延军ꎬ娄志超.竹材展平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林业工程学报ꎬ2021ꎬ6(4):14-23.[9]㊀杨晓梦ꎬ张秀标ꎬ黄爱月ꎬ等.两种工艺制备竹展平板的性能对比[J].木材工业ꎬ2020ꎬ34(5):30-33+43.[10]㊀LouZCꎬWangQYꎬSunWꎬetal.Bambooflatteningtechnique:aliteratureandpatentreview[J].EuropeanJournalofWoodandWoodProductsꎬ2021.[11]㊀崔箫ꎬ刘文芳ꎬ李文珠ꎬ等.竹筒展平板接长方式及层压后对其性能的影响[J].竹子学报ꎬ2018ꎬ37(3):58-63.7。

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波动分析

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波动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五种农作物近年来效益波动情况,研究了各种作物影响效益波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作物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效益;波动引言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下滑态势明显,出现了农民种植意愿下降、部分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的问题,尤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焦虑茫然,不知道能否撑下去[1]。

有报道称,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由于亏损,退租、减少租地规模现象在多地上演[2]。

这种现象可能对农业规模经营进程带来冲击,甚至影响粮食生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五种农作物,分析今年来种植效益波动情况,以期为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提出相关建议。

一、种植效益现状分析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8》数据,2012年以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等五种作物净利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净利润只有水稻还保持正值,其他作物均出现负值。

1.水稻种植效益分析2012年以来,水稻亩均产量和产值总体持平,每亩产量稳定在480公斤左右,产值稳定在1 340元左右。

净利润从2012年的285.73元/亩下降到2017年的132.55元/亩。

水稻价格除了2014年略有上涨外总体平稳;主产品产值从2012年的1 321.99元上涨为2017年的1 326.36元,在单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主产品产值的变化主要由价格造成;总成本从2012年的1 055.10元/亩,增加到2017年的1 210.19元/亩。

2017年与2012年相比,亩均净利润下降了153.18元,主产品产值上升了4.37元,总成本上涨了155.09元,因此总成本上升是水稻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

总成本中,生产成本从2012年的880元增长到2017年的980元,增加了约100元。

土地成本从2012年175元增加到2017年的229元,增加了54元。

其中,在生产成本中机械作业费和人工成本占比较大,机械作业费增加37.55元,人工成本增加56.31元。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特性 (3)1. 品种来源与特点 (3)2. 臻两优8612的生长特性 (4)3. 臻两优8612的抗逆性表现 (5)三、示范推广的重要性与现状 (6)1. 示范推广的意义 (7)2. 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 (8)3. 推广策略与方法探讨 (9)四、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实践 (10)1.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2)2. 播种与育苗技术 (12)4. 病虫害防治策略 (14)5. 收获与储存方法 (15)五、臻两优8612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7)1. 选育优质种子 (18)2. 合理密植与间苗补苗 (18)3. 科学施肥与灌溉 (19)4. 调控生长环境,提高抗逆能力 (20)5. 收获时期的选择与判断 (21)六、示范推广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结合实践 (22)1. 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与支持 (23)2. 示范田的建设与管理 (24)3. 栽培技术与当地环境的结合实践 (25)4.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 (27)七、结论与展望 (28)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30)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示范推广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臻两优8612品种的特点,包括其镉含量低、产量潜力高以及适宜性强等优势。

文章重点阐述了该品种的示范推广过程,涵盖了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详细情况,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文章还详尽分析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耕作制度、施肥管理、水分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

在示范推广方面,文章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展示了臻两优8612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包括产量水平、品质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文章也指出了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如市场认知度不高、种植技术不配套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文章根据臻两优8612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札记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札记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阅读背景与意义 (3)1.2 园林艺术的多样性 (3)1.3 中国园林的历史与发展 (5)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6)2.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8)2.2 寓意与象征的丰富表现 (9)2.3 建筑与自然的融会贯通 (10)三、现代园林的创新与发展 (11)3.1 现代科技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3)3.2 生态环保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体现 (14)3.3 园林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16)四、中国园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7)4.1 园林与哲学、文学的关系 (18)4.2 园林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19)4.3 园林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影响 (21)五、中国二十一世纪园林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22)5.1 城市化进程中的园林需求变化 (24)5.2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25)5.3 园林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26)六、结语 (28)6.1 对中国园林未来的展望 (29)6.2 对阅读本书的思考与启示 (30)一、内容概括这本书首先回顾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从古典园林的精髓到现代园林的创新,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园林世界。

书中详细阐述了园林艺术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和谐共生的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园林艺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书中重点介绍了现代园林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园林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园林空间。

也提到了现代园林设计面临的挑战,如如何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园林设计,以及如何将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书中还涉及了关于“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这一主题深入探讨。

通过解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品,展示了当代园林设计师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解析,揭示了这些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延云教授作为第一产业,农业不仅与民生息息相关,而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条战线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中,农产品加工是一种对农业生产中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程技术,是贯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李延云教授在宏观上长期致力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应用技术上,把农业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了用科技服务“三农”的梦想。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李延云,1955年生,山东夏津人。

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的项目建设评估专家,农产品加工学科带头人。

曾先后在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国家和区域性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的战略研究、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和咨询工作。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一、二、三等奖等6项;主持了《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等10多项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一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课题、主持完成国家、农业部的软课题项目20多项;主持完成国内外各种规划、可行性研究等项目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除此之外,他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果蔬实用贮藏技术》、《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微生物脱毒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等专著9部。

其中《蔬菜热风与冷冻脱水技术》两次印刷3.9万册、《农作物秸秆微贮技术》3次印刷4.5万册、《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2009年被新闻出版署、农业部、中宣部联合推荐为《全国服务三农优秀丛书》。

从事农业工程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开拓身为我国农产品加工研究软课题研究学科带头人,李延云却是学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

虽然对于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设计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因为农业工程是一门需要生物、经济、食品、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边缘学科,所以大学毕业踏入这个行业之后,他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为了使自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地为农业工程事业做贡献,他勇于在实践和理论中学习新的知识,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由于农业工程的学科特殊性,以前从未纳入过我国的教育体系。

为了适应农业工程技术领域的新课题,李延云系统学习了各个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并勇于承担了一系列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科学研究难免一次次的失败,他从不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实验室到项目现场不断地进行试验,不断地破解着一个个难题,自我充实和提高。

此外,他还组织了产品研制和重点技术攻关,比如在棉籽饼微生物脱毒工厂化开发项目研究中,经过一个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带领全课题组人员参加了产品的原理分析、菌种筛选、工艺参数、生产线设计。

另外,李延云先后组织了产品设计、系统试验、试制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为确保棉籽饼微生物脱毒工厂化生产线按计划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还根据我国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影响出口创汇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种现象,经过大量的调查论证,决定开发动物微生态制剂产品,彻底改变我国在畜禽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他带领骨干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数不清失败多少次,最终完成了替代抗生素的菌种的筛选工作及产业化生产。

在上级机关主持的鉴定会上,得到了以我国著名生物专家张肇明教授为组长、国内众多专家教授为成员的评审组的一致好评。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一产品的主要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先进。

出色的成绩当中,融入的是李延云不断进取、不断追求、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当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瓶颈在于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产品技工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等方面技术储备不足。

李延云长期致力于农副产品加工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三十多年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生涯中,奋力拼搏,刻苦钻研,共主持和参加完成了近百项研究、开发、设计课题,其中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占到了五分之一以上,成绩显著。

在工程技术开发方面,李延云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饲料微生态制剂研究开发成果转化项目”、“棉籽饼粕生物脱毒成套设备与技术开发”、“酒精糟和啤酒糟生产生物蛋白饲料技术开发”、“微生物肥料的产业化开发”、“茶业酒的产业化开发”等多项课题。

并且在主持国内首家棉籽饼微生物脱毒工程的研究中,经过将近十年的顽强研究和开发,已经在生产菌种、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检测等方面达到成熟。

特别是在山东、河南、新疆等地建设的棉饼脱毒生产线,棉籽饼棉酚脱毒率达到90%,使该院在棉饼脱毒理论和实践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他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鸡粪快速烘干设备的研制、获得农业部二等奖的蔬菜种子清选设备的研制等。

另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中,李延云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太原郊县,晋中市的榆次等市县的鸡、猪场(户)中推广应用,累计应用于数百万只蛋鸡、上百万只肉鸡和数十万头仔猪。

通过微生态制剂的推广应用,使蛋鸡群的平均产蛋率提高到了十多个百分点;肉鸡的料重比得到显著下降,饲料报酬则相应明显提升,死亡率下降也很明显;仔猪成活率提高近十个百分点,日增重由620.4克提高到690.2克,增重耗料比由1:2.46下降至1:2.36。

经过数年累计,共为应用市县的养鸡、养猪场(户)创造总产值数千万元,新增产值将近两千万元,新增利润达到千万元以上。

他还根据我国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开发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氨基酸冲施肥,这项技术是他利用棉籽饼粕进行生物酶解开发,将饼粕中的蛋白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并将固氮菌和解磷钾菌融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和土壤中的部分硅酸盐物质获取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他组织开发的氨基酸冲施肥可使因使用化肥而板结的土壤得到改良,对作物根系的强壮发达具有显著作用,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同时冲施氨基酸肥料方便使用,对大规模的农作物提高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湖南平江淡水鱼养殖优化管理课题-淡水鱼养殖水塘的生物修复》课题中。

进行了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进行水质修复的开发,并研究出大规模生产光合细菌的装置,已经在岳阳水产研究所养殖水塘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试验3个月表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降低15%,COD降低30%以上,溶解氧增加80%以上。

效果明显。

执着奉献追梦之路永不停歇这些年来,李延云主持了大量的国家和部委委托的研究课题。

他主持完成的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法规研究》、《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概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产品指导目录》、《农产品加工业国内支持研究》、《农产品加工业中外比较研究》、《新办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扶持与服务政策研究》、《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发展研究》等7项成果,受到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好评,为国务院和农业部在制定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他还主持参与了农业部《食用菌热风干燥加工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是我国第一部食用菌干制加工的技术规范。

科技部重大项目《小城镇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及技术集成研究》,农业部“948”项目。

主持完成了《西藏十一五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全国水稻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等超过亿元的省部级专项规划60多项,用于指导全国和有关省市的产业发展。

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沟域经济研究课题—《北京梨树沟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临沂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及规划》、《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青海省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研究》,主持完成《委内瑞拉法肯州芦荟产业项目建设规划》、《蒙古国色楞个省农牧业发展规划》、《苏丹白尼罗糖业有限公司饲料厂规划》、《中国新加坡食品园宝能产业园区的规划研究》、《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等研究、规划项目。

共涉及的投资额超过500多亿。

并将战略分析、swoat分析、回归分析等现代咨询理论应用在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中。

李延云还受邀到俄罗斯、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委内瑞拉、缅甸、苏丹、蒙古等国开展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制定,收到国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作为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积极开展博士后研究课题:“都市型休闲农业体系构建及规划设计研究”。

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市地区农业空间布局理论要点的回顾与总结,形成对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概念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和类型认识。

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国内知名的企业家纷纷邀请他去企业把脉,无论是在国家扶持农业企业政策方面还是企业自身存在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李延云都能正确的给予企业指导,同时由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信任,李延云在为企业和政府进行现场分析把脉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深入合作,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咨询服务,为本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李延云为本单位联系承揽的咨询服务创收达到2000多万,为单位创造了丰厚的效益。

作为咨询研究室的主任,带领着一批高级咨询专家、博士、硕士开展着各种业务工作,他采用的是亲情化管理,有事主动和大家商量,安排大家工作前先询问有什么困难,主动关心下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很少批评下属。

指出大家的不足也是采用单独交流的方式。

赢得了大家的拥护,使得整个团体充满积极向上的一种气氛。

在工作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李延云对生活同样充满热情,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他喜欢学习新知识,他热爱生活,热爱摄影、唱歌,曾获得国家农业系统业余歌唱比赛二等奖。

中央国家机关情系三农摄影大赛三等奖。

对于李延云教授来说,奉献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生命不息,追梦道路上的前进就永远不会停止。

他正是这样坚定不移地奋斗着,以胸中所学和满腔热忱服务于“三农”,实现着梦想,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