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领域新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程中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
它是综合应用电子、机械、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机械与电气一体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一种新技术模式。
目的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益。
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仓储物流、汽车制造、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和机器人制造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在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在仓储物流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物流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仓库存储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减轻人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汽车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汽车生产线及车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检测等环节中,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提高汽车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医疗设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医疗器械的生产、检测和维护等环节中,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靠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在智能家居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家庭装修、家电家具的选择和使用、家庭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让人们享受到更加智能、舒适、安全和健康的家居生活。
在机器人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应用于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机器人应用和维护等环节中,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和自主性,可以在各种领域中实现广泛的应用。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和机器人制造等领域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为实现未来的智能制造打造更加坚实的基础。
机械工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应用

机械工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机械工程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各个领域都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各种新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探讨机械工程中的最新技术和应用。
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建筑等领域。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复杂零部件的制造,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和时间。
比如说,在航空航天领域中,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航空零部件的“按需制造”,使得机器更加轻便、安全、可靠。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种工业领域,机械工业同样如此。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很多自动化过程和机器人控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例如,机器人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线上,从而实现更快的生产速度和更高的质量。
3.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另一项重要的技术。
它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实现高精度的切割和加工,同时可以实现各种材料的切割,包括金属、玻璃、陶瓷等。
因此,激光切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制造、汽车工业、电子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成为了制造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虚拟仿真技术,它可以将真实世界中的对象复制到虚拟世界中,并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
机械工程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生产模拟和测试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使得机械制造过程更加的高效和可靠。
总的来说,机械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机械工程领域也将不断进行进步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和电气控制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密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1. 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最直接的应用就是自动化生产线。
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生产周期。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喷涂、装配等环节,实现了汽车生产的高度自动化。
2. 智能制造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使传统的机械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化。
通过在机械设备上加装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工件加工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样不仅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对设备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3. 精密加工设备:在机械加工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加工设备的速度、力度、位置等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例如在数控机床上,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件的高速、高精度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
1. 提高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提高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精密控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生产周期。
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工程机械的未来趋势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新兴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的未来趋势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新兴技术的应用工程机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设备,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程机械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工程机械的未来趋势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趋势1.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机械具有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工程成本。
例如,智能挖掘机可以根据工作场景自动调节工作模式,并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
2.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行业也在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减少废气和噪音的排放,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例如,电动挖掘机的应用逐渐增多,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个性化定制: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工程机械行业也在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不同用户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各异,定制化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可以定制不同装备的组合、不同工作模式的设备等,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
二、工程机械行业新兴技术的应用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
通过传感器、芯片等装置,可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实现在线维修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工程机械的操作体验和培训效果。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操作人员进行虚拟操作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前发现设计问题,降低开发成本。
3.无人化技术:无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无人化技术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和无人作业技术。
磁悬浮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引言:在现代机械工程领域中,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动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磁悬浮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重点聚焦于其在列车、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它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磁悬浮技术在列车中的应用磁悬浮列车作为当今一项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速度的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磁悬浮技术通过利用磁力悬浮原理,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并通过磁力驱动使列车悬浮和前进,从而减少了与轨道接触时的摩擦阻力和能耗。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列车更加平稳、快速和高效。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是通过车体上的磁体和轨道上的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磁力场,使其悬浮和前进。
通过调节磁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列车的悬浮、制动和前进,从而实现对列车的精确控制。
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减少了列车与轨道的磨损,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列车的电能利用率。
除了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外,磁悬浮技术还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
传统的轨道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出现侧翻等危险,而磁悬浮列车则可以通过数控系统精确控制车身的悬浮高度,从而减少了挤压和侧翻的风险。
此外,由于列车完全脱离轨道,不再受限于弯道的曲率,从而提高了列车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二、磁悬浮技术在发电机中的应用磁悬浮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发电机的设计和制造中。
传统的机械发电机由于存在磨损、摩擦和能量转换损失等问题,效率并不高。
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机的转子可以悬浮在空气中,与基座不直接接触。
这样可以减少转子与基座之间的摩擦和能量转换损失,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实现快速转速调节,提高发电机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磁悬浮技术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减少了机械接触和摩擦,磁悬浮发电机的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
另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发电机转子的自动平衡,使其运行更加平稳和可靠。
机械工程前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前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力学原理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是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借助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制造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3D 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活的制造方式,正在逐渐渗透到机械工程领域。
它可以实现复杂结构部件的快速制造,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材料科学应用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三、发展趋势展望1. 智能制造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
智能工厂将成为制造业的主流模式,实现设备间的智能协作、自动化生产。
2. 加工精度提升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突破,加工精度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高速高精度加工设备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整个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机械工程领域将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研发节能高效的机械设备和新型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语机械工程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机械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与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为一体的新技术。
它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相互连接,从而使机械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和高效率化等特点。
在当今机械工程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数控机床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液压、传感器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先进设备,它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床的自动化加工。
通过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数控机床还可以实现多种加工的全自动换刀、刀具补偿和自动测量等功能,使加工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精密化。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而自动化生产线正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自动化生产线由多个机械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联动协调,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运行。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能力。
机械工程领域中,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替代人类进行一定的工作的智能化装置,其包括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化、灵活化、精确化和高效化。
目前,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在航空航天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航空航天设备需要具备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在飞行控制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飞机的自动操纵、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新技术和应用案例

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新技术和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衍生出许多应用案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技术应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展示其对行业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一、智能控制系统及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机械的运行状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例如,在挖掘机领域,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挖掘机的工作状态,根据挖掘环境的不同自动调整挖掘机的工作参数,使其在不同地形和材料情况下能够实现最佳的工作效果。
二、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
无人驾驶技术能够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导航。
例如,在土地平整机械中,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在地块中的自动驾驶、作业和导航,大大提高了土地平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风险,提高工作安全性。
三、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制造技术,可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际的零部件或产品。
这项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快速制造和定制化生产。
不仅可以大幅缩短制造周期,还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成本,提高了工程机械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大量的数据被生成和收集。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用来指导工程机械的设计和运营。
例如,在工程机械的故障维修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常见故障的特征和规律,为工程机械的预防性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减少了故障的发生和维修成本。
五、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为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培训、设计和施工等环节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机械的新技术、新结构与发展趋势
摘要:自上世纪末以来,国外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结构和新产品。
继完成提高整机可靠性任务之后,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增加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努力完善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改善驾驶人员的工作条件,向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由于工程机械涉及的机种较多,本文重点以轮式装载机为例,来了解一下其的技术现状、新技术和新结构,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技术建筑机械装载机
一、新技术与新结构
近几年,国外工程机械产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在发动机燃料燃烧与电控、液压控制系统、自动操纵、可视化驾驶、精确定位与作业、故障诊断与监控、节能与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出许多新结构(或系统)和新产品,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高科技含量,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
1.计算机辅助铲土运输技术与G 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
卡特彼勒将其雄伟计划命名为采矿铲土运输技术系统(M ETS)。
M ETS包括多种多样的技术产品,如无线电数据通信、机器监测、诊断、工作与业务管理软件和机器控制等装置。
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计算机辅助铲土运输系统(CAES)。
包括机载计算、cm级G PS微波定位和高速无线电通信三项技术。
在运行中,机载系统通过无线电接收整个无线网络中的铲土运输数据、工程数据或现场规划数据。
这些数据都显示在驾驶室内的一个屏幕上,司机在驾驶室内能直观地了解机器的作业位置,并准确地判断需要挖掘、回填或装载的土方量。
2)关键信息管理系统(V IM S)。
V IM S监测机器中极其关键的性能与作业参数,并且通过无线电将数据从该机器传送到业主办公室。
可立即分析数据以便估量机器的当前状态,或加以收集和整理,以便显示机器的作业趋势。
3)C AESo ffice软件。
这种软件与来自装有C AES 的机器的数据相结合,产生一个集成的现时作业模型,使业主能在接近实时条件下对现场或远处监控各种作业。
2.推土机定位系统与虚拟推土
目前,卡特彼勒公司、模块采矿系统公司、Le ica和特林布尔导航设备有限公司均可独立提供基于G PS的推土机定位系统,大大提高推土机的作业生产率。
卡特彼勒的D O ZSIM1.5,是一种极易使用的计算机程序,可计算推土机的作业生产率。
该软件包与W im d ow s兼容,采用3D模拟技术分析推土机距离、坡度、工场设计参数,并可输出总土方量(压实或松散)、每趟移走的土方量、每小时移走的土方量、每趟总耗时、每趟总成本、总系统生产率等大量信息。
计算机精度高于C AD系统。
Le ica采用G PS技术的D o ze r 2000导航系统,在无需勘察标桩的情况下,允许司机精确地控制推土机的铲刀板和机器的位置,实现虚拟推土作业。
模块采矿系统公司的推土机定位系统有助于司机完成诸如坡度与推土任务。
驾驶室内安装有图像控制台,向司机显示机器在作业区内的位置,并实时显示关键作业参数,如铲刀角度或被移动的土方体积。
T r im b le的产品是Site V isio n G PS,可实现坡度的精确控制,驾驶室内可视化显示系统指导司机精确作业,精度可达cm级。
3.装载机新技术与新结构
为了提高装载机的作业生产率,自90年代以来,各生产厂商在广泛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同时,经过不懈地努力,相继研制出许多超强功能的系统。
现列举如下:1)行驶平稳性控制系统———在动臂举升油缸液压回路中增加一个蓄能器,以衰减工作装置在机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少装载机的颠簸。
2)附着力控制系统———在每个车轮上安装一个速度传
感器,自动将所需的制动力施加到车轮上,并将扭矩传给与之紧密相连的车轮,便于装载机直线行驶及转向。
3)动力电子控制/管理系统———根据传动装置及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自动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以满足不同作业工况的需要,提高燃料的经济性。
4)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当装载机处于非作业工况时,自动降低发动机转速,减少燃料消耗及发动机噪音。
5)关键信息显示/管理系统———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在办公室的控制中心实时监控装载机的作业状态,据此向司机提供基于文字提示的精确的故障诊断信息。
等等。
二、发展趋势
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音;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提高液压元件、传感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提高整机的机—电—信一体化水平;在控制系统方面,将广泛采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换挡变速装置;用于物料精确挖(铲)、装、载、运作业的工程机械将安装G PS定位与重量自动称量装置;开发特种用途的“机器人式”工程机械等。
1.系列化、特大型化
系列化是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外著名大公司逐步实现其产品系列化进程,形成了从微型到特大型不同规格的产品。
2.多用途、微型化
为了全方位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国外工程机械在朝着系列化、特大型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已进入多用途、微型化发展阶段。
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首先源于液压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合理设计,使得工作装置能够完成多种作业功能;其次,快速可更换联接装置的诞生———安装在工作装置上的液压快速可更换联接器,能在作业现场完成各种附属作业装置的快速装卸及液压软管的自动联接,使得更换附属作业装置的工作在司机室通过操纵手柄即可快速完成。
一方面,工作机械通用性的提高,可使用户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备本身的效能,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地用机器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城市狭窄施工场所以及在货栈、码头、仓库、舱位、农舍、建筑物层内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的使用要求,小型及微型工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为占领这一市场,各生产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多用途、小型和微型工程机械。
如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IT系列综合多用机、克拉克公司生产的“山猫”等。
3.电子化与信息化互动
以微电子、In te rn e t为重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不断研制出集液压、微电子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产品设计之中,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及高科技含量。
LeT o u rn eau集成网络控制系统便是一例。
通过显示在机载计算机屏幕的出错信息,提示司机出错原因,并采用三级报警灯光信号(蓝、淡黄、红)表示发动机、液压系统、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各种状态。
目前,该系统已安装在L1350型矿用装载机上。
4.节能与环保
为提高产品的节能效果和满足日益苛刻的环保要求,国外工程机械公司主要从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液压系统效率和减振、降噪等方面入手。
目前,卡特彼勒公司生产功率为15~10150kM的柴油发动机。
其中6缸、7.2升、自重588kg、功率为131~205kW的3126B型环保指标最好,满足EPA Tie rⅡ和EU Stag eⅡ排放标准。
卡特彼勒3516B型发动机装有电子喷射装置及AD EM模块,可提高22%的喷射压力,便于燃油完全、高效燃烧,燃烧效率可提高5%,N o X下降40%,扭矩增加35%。
个别厂家生产的工程机械产品,机外品噪声已降至72dB(A)。
5.安全、舒适、可靠
驾驶室将逐步实施R O PS和FO PS设计方法,配装冷暖空调。
全密封及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采用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以及功能集成的操纵手柄、全自动换挡装置及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以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
大型工程机械安装有闭路监视系统以及超声波后障碍探测系统,为司机安全作业提供音频和视频信号。
微机监控和自动报警的集中润滑系统,大大简化了机器的维修程序,缩短了维修时间。
如卡特彼勒公司的F系列装载机日常维修时间只需3.45m in。
目前,大型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达2.05万小时,最高可达2.5万小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