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综合练习题订正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6的平方根是()A .4B .4±C .2D .2±2.下列图中的“笑脸”,是由上面教师寄语中的图像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 3.点(﹣4,2)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垂线段最短B .内错角相等C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D .若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三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如图所示,//CD AB ,OE 平分∠AOD ,80EOF ∠=︒,60D ∠=︒,则∠BOF 为( )A .35︒B .40︒C .25︒D .20︒6.若23a =-,2b =--,()332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B .c a b >>C .b a c >>D .c b a >> 7.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 沿AF 折叠,已知32ADB ∠=︒,//AE BD ,则DAF∠为( )A .30°B .28°C .29°D .26°8.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18,0B .()2017,1C .()2021,1D .()2021,0二、填空题9.如果,a 的平方根是3±,则317a -=__________.10.点A (2,4)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11.如图,已知OB 、OC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BC 交AB 、AC 于D 、E ,△ADE 的周长为12,BC 长为5,则△ABC 的周长__.12.如图,//AB CD ,点F 在CD 上,点A 在EF 上,则132∠+∠-∠的度数等于______.13.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 沿MN 折叠,点A 、D 分别落在点A 1、D 1处.若∠1+∠2=130°,则∠B +∠C =___°.14.任何实数a ,可用[]a 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431⎡=⎤⎣⎦=,,现对50进行如下操作:5050=77=22=1⎡⎤⎤⎤−−−→−−−→−−−→⎣⎦⎦⎦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对50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对7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那么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__.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0),B (0,3),点P (m ,n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若△PAB 的面积为18,则m ,n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___.16.如图,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第一秒它从原点跳动到点(0,1),第二秒它从点(0,1)跳到点(1,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 →(1,1) →(1,0)→…],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长度,那么43秒后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题(1)122332-+-+-. (2)3314827-+-; 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4241x -=;(2)()38127x -=.19.如图,已知://AB CD ,180B D ∠+∠=︒.求证://BC DE .证明:∵//AB CD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180B D ∠+∠=︒(______),∴∠______180D +∠=︒(等量代换).∴//BC DE (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OBC 的顶点都在网格格点上,一个格是一个单位长度.(1)将三角形OBC 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1C 与点C 是对应点),得到三角形111O B C ,在图中画出三角形111O B C ;(2)直接写出三角形111O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21.已知:a 是173-的整数部分,b 是173-的小数部分.求:(1)a ,b 值(2)()()224a b -++的平方根.22.(1)如图1,分别把两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沿一条对角线裁成4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2)若一个圆的面积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2πcm ,设圆的周长为C 圆.正方形的周长为C 正,则C 圆______C 正(填“=”,或“<”,或“>”)(3)如图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2900cm ,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2740cm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5:4,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23.如图,直线AB ∥直线CD ,线段EF ∥CD ,连接BF 、CF .(1)求证:∠ABF +∠DCF =∠BFC ;(2)连接BE 、CE 、BC ,若BE 平分∠ABC ,BE ⊥CE ,求证:CE 平分∠BCD ;(3)在(2)的条件下,G 为EF 上一点,连接BG ,若∠BFC =∠BCF ,∠FBG =2∠ECF ,∠CBG =70°,求∠FBE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16“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即可进行解答.【详解】164=,∵()224±=,∴4的平方根是2±,故选D.【点睛】16方根和算术平方根.2.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详解】解:A、B、C都不是由平移得到的,D是由平移得到的.故选:D.【点睛】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详解】解:A、B、C都不是由平移得到的,D是由平移得到的.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是: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B【分析】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解答.【详解】解:点(-4,2)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B【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 、垂线段最短,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 、内错角相等,错误,是假命题,必须加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合题意;C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D 、若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三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正确,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形成两组对顶角,有三个角相等,则四个角一定全相等,都是90︒,所以互相垂直,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题目主要考察真假命题与定理的联系,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各个定理.5.B【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0BOD D ∠=∠=︒,20DOF ∠=︒,然后即可求出∠BOF 的度数.【详解】解:∵//CD AB ,60D ∠=︒∴60BOD D ∠=∠=︒,18060120AOD ∠=︒-︒=︒,∵OE 平分∠AOD , ∴1120602DOE ∠=⨯︒=︒, ∴806020DOF EOF DOE ∠=∠-∠=︒-︒=︒;∴602040BOF BOD DOF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求出角的度数.6.D【分析】根据乘方运算,可得平方根、立方根,根据绝对值,可得绝对值表示的数,根据正数大于负数,可得答案.【详解】解:∵3a =-,b =()22c ==--=,∴c b 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比较大小,先化简,再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乘方运算,绝对值的化简.7.C【分析】由 AE 平行BD ,可得∠AED =∠ADB =32°,可求∠BAE =122°,由折叠,可得∠BAF =∠EAF ,可求∠EAF =61°即可【详解】∵AE //BD ,∴∠AED =∠ADB =32°,∴∠BAE =∠BAD +∠DAE =90°+32°=122°,∵折叠,∴∠BAF =∠EAF ,∴2∠EAF =∠BAE =122°∴∠EAF =61°∴∠DAF =∠EAF -∠EAD =61°-32°=29°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掌握折叠性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8.C【分析】根据第1、5、9、......位置上点的变化规律即可求出第2021个位置的点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 次运动后的点记为An ,根据变化规律可知,, ......,∴,n 为正整数,解析:C【分析】根据第1、5、9、......位置上点的变化规律即可求出第2021个位置的点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 次运动后的点记为An ,根据变化规律可知()111A ,,()551A ,,()991A , ......, ∴()43431n A n --,,n 为正整数, 取506n =,则432021n -=,∴()202120211A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关键是要发现第1、5、9、......的位置上的点的变化规律,第2021个点刚好满足此规律.二、填空题9.-4【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 ,再代入,即可.【详解】解:∵的平方根是,∴ ,∴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求出的值. 解析:-4【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a ,即可.【详解】解:∵3±, ∴2(3)9=±= , ∴81a = , ∴4==-,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求出a的值.10.(2,﹣4)【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点A(2,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4),故答案为(2,﹣4).【点睛解析:(2,﹣4)【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点A(2,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4),故答案为(2,﹣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11.17【详解】∵0B、OC为△ABC的角平分线,∴∠ABO=∠OBC,∠ACO=∠BCO,∵DE∥BC,∴∠DOB=∠OBC,∠EOC=∠OCB,∴∠ABO=∠DOB,∠ACO=∠EOC,解析:17【详解】∵0B、OC为△ABC的角平分线,∴∠ABO=∠OBC,∠ACO=∠BCO,∵DE∥BC,∴∠DOB=∠OBC,∠EOC=∠OCB,∴∠ABO=∠DOB,∠ACO=∠EOC,∴BD=OD,EC=OE,∴DE=OD+OE=BD+EC;∵△ADE的周长为12,∴AD+DE+AE=AD+OD+OE+AE=AD+BD+CE+AE=AB+AC=12,∵BC=7,∴△ABC的周长为:AB+AC+BC=12+5=17.故答案为17.12.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FD,从而得到∠EFC=180°-∠EFD,∠ECF=180°-∠3,再根据∠2+∠ECF+∠EFC=18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解析: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FD,从而得到∠EFC=180°-∠EFD,∠ECF=180°-∠3,再根据∠2+∠ECF+∠EFC=18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CD,∴∠1=∠AFD,∵∠EFC=180°-∠EFD,∠ECF=180°-∠3,∠2+∠ECF+∠EFC=180°,∴∠2+360°-∠1-∠3=180°,∴∠1+∠3-∠2=180°,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补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3.115【分析】先根据∠1+∠2=130°得出∠AMN+∠DNM的度数,再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130°,∴∠AMN+∠DNM= =115°.∵∠A+∠解析:115先根据∠1+∠2=130°得出∠AMN +∠DNM 的度数,再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130°,∴∠AMN +∠DNM =3601302︒-︒ =115°. ∵∠A +∠D +(∠AMN +∠DNM )=360°,∠A +∠D +(∠B +∠C )=360°,∴∠B +∠C =∠AMN +∠DNM =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55【分析】根据[a]的含义求出这个数的范围,再求最大值.【详解】解:设这个数是p ,∵[x]=1.∴1≤x <2.∴1≤<2.∴1≤m <4.∴1≤<16.∴1≤p <256.∵p解析:255【分析】根据[a ]的含义求出这个数的范围,再求最大值.【详解】解:设这个数是p ,∵[x ]=1.∴1≤x <2.∴2.∴1≤m <4.∴16.∴1≤p <256.∵p 是整数.∴p 的最大值为255.故答案为:255.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理解取整含义是求解本题的关键.15.【分析】连接OP ,将PAB 的面积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根据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为18进行整理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OP ,如图:∵A (2,0),B (0,3),∴OA=2,OB=3,解析:3230m n +=-【分析】连接OP ,将∆PAB 的面积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根据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为18进行整理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OP ,如图:∵A (2,0),B (0,3),∴OA=2,OB=3,∵∠AOB=90°, ∴11=23322OAB S OA OB ⋅=⨯⨯=, ∵点P (m ,n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m <0,n <0∴,11y 222OAP P S OA n n ∴=⋅=⨯⋅=-, 1133222OBP P S OB x m m =⋅=⨯⋅=-, 33182PAB OAB OAP OBP S S S S n m ∴=++=--+=, 整理可得:3230m n +=-;故答案为:3230m 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面积的求解,要注意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可根据题意适当添加辅助线,帮助自己分割图形.16.(5,6)【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 ,n )位置用时n (n+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 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解析:(5,6)【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 ,n )位置用时n (n +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 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跳到(2,2)位置用时2×3=6秒,下一步向左跳动;跳到(3,3)位置用时3×4=1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跳到(4,4)位置用时4×5=20秒,下一步向左跳动;…由以上规律可知,跳蚤跳到(n ,n )位置用时n (n +1)秒,当n 为奇数时,下一步向下跳动;当n 为偶数时,下一步向左跳动;∴第6×7=42秒时跳蚤位于(6,6)位置,下一步向左跳动,则第43秒时,跳蚤需从(6,6)向左跳动1个单位到(5,6),故答案为:(5,6).【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规律,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三、解答题17.(1)1;(2).【分析】(1)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化简,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解析:(1)1;(2)13-. 【分析】(1)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化简,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121;(2)原式=112233--=-.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熟练的掌握性质进行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8.(1);(2)【分析】(1)先移项,然后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出的值;(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然后计算立方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2),∴,∴,解析:(1)52x =±;(2)52x = 【分析】(1)先移项,然后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出x 的值;(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然后计算立方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24241x -=∴2425x =, ∴2254x =, ∴52x =±; (2)()38127x -=,∴()32718x -=,∴3x-=,12∴5x=;2【点睛】本题考查了直接开平方法、开立方根法求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开立方根法进行解题.19.;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再由∠B+∠D=180°,可得∠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C解析: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再由∠B+∠D=180°,可得∠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CB∥DE.【详解】证明:∵AB∥CD,∴∠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180°(已知),∴∠C+∠D=180°(等量代换),∴C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20.(1)见解析;(2)5【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先确定O、B、C的对应点O1、B1、C1的坐标,然后顺次连接O1、B1、C1即可;(2)根据的面积=其所在的长方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解析:(1)见解析;(2)5【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先确定O、B、C的对应点O1、B1、C1的坐标,然后顺次连接O1、B1、C1即可;O B C的面积=其所在的长方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111【详解】O B C即为所求;解:(1)如图所示,111(2)由题意得:11111143421313=5222O B C S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作图,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 21.(1),.(2).【分析】(1)首先得出接近的整数,进而得出a ,b 的值;(2)根据平方根即可解答.【详解】,∴整数部分,小数部分.(2)原式,则的平方根为.【点睛】此题解析:(1)1a =,174b =.(2)32±【分析】(117接近的整数,进而得出a ,b 的值;(2)根据平方根即可解答.【详解】 1754<<∴ 11732<<,∴整数部分1a =,小数部分314b -=.(2)()()224a b -++原式())22144=-++ 11718=+=,则()()224a b -++的平方根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 22.(1);(2)<;(3)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的解析:(12)<;(3)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的周长,利用作商法比较这两数大小即可;(3)利用方程思想求出长方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cm 2,∴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cm 2,即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 cm 2,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22x = , ∴x∴;(2)设圆的半径为r ,∴由题意得22r ππ=, ∴r = ∴=22C r π=圆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22a π=, ∴a∴=4C a =正∴1C C ===<圆正 故答案为:<;(3)解:不能裁剪出,理由如下:∵正方形的面积为900cm 2,∴正方形的边长为30cm∵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之比为5:4,∴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x ,宽为4x ,则54740x x ⋅=,整理得:237x =,∴22(5)252537925900x x ==⨯=>,∴22(5)30x >,∴530x >,∴长方形纸片的长大于正方形的边长,∴不能裁出这样的长方形纸片.【点睛】本题通过圆和正方形的面积考查了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无理数运算及比较大小进行了考查.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FBE =3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F =∠BFE ,∠DCF =∠EFC ,进而解答即可; (2)由(1)的结论和垂直的定义解答即可;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FBE =3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F =∠BFE ,∠DCF =∠EFC ,进而解答即可;(2)由(1)的结论和垂直的定义解答即可;(3)由(1)的结论和三角形的角的关系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AB ∥CD ,EF ∥CD ,∴AB ∥EF ,∴∠ABF =∠BFE ,∵EF ∥CD ,∴∠DCF =∠EFC ,∴∠BFC =∠BFE +∠EFC =∠ABF +∠DCF ;(2)∵BE ⊥EC ,∴∠BEC =90°,∴∠EBC +∠BCE =90°,由(1)可得:∠BFC =∠ABE +∠ECD =90°,∴∠ABE+∠ECD=∠EBC+∠BCE,∵BE平分∠ABC,∴∠ABE=∠EBC,∴∠ECD=∠BCE,∴CE平分∠BCD;(3)设∠BCE=β,∠ECF=γ,∵CE平分∠BCD,∴∠DCE=∠BCE=β,∴∠DCF=∠DCE﹣∠ECF=β﹣γ,∴∠EFC=β﹣γ,∵∠BFC=∠BCF,∴∠BFC=∠BCE+∠ECF=γ+β,∴∠ABF=∠BFE=2γ,∵∠FBG=2∠ECF,∴∠FBG=2γ,∴∠ABE+∠DCE=∠BEC=90°,∴∠ABE=90°﹣β,∴∠GBE=∠ABE﹣∠ABF﹣∠FBG=90°﹣β﹣2γ﹣2γ,∵BE平分∠ABC,∴∠CBE=∠ABE=90°﹣β,∴∠CBG=∠CBE+∠GBE,∴70°=90°﹣β+90°﹣β﹣2γ﹣2γ,整理得:2γ+β=55°,∴∠FBE=∠FBG+∠GBE=2γ+90°﹣β﹣2γ﹣2γ=90°﹣(2γ+β)=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实数4的算术平方根是()A .2B .2C .2±D .162.如图所示的车标,可以看作由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P -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下列命题中:①若0mn =,则点(,)A m n 在原点处;②点2(2,1)m --一定在第四象限③已知点(,)A m n 与点(,)B m n -,m ,n 均不为0,则直线AB 平行x 轴;④已知点A (2,-3),//AB y 轴,且5AB =,则B 点的坐标为(2,2).以上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下列几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③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一个内角.A .1个B .2个C .3个D .4 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2 B .2-与12- C .()23-与23- D .38-与38-7.如图,//a b ,160∠=︒,则2∠的大小是( )A .60︒B .80︒C .100︒D .120︒8.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是(1,1).若记点A 坐标为(a 1,a 2),则一个点从点A 出发沿图中路线依次经过B (a 3,a 4),C (a 5,a 6),D (a 7,a 8),…,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按此规律一直运动下去,则a 2016+a 2017+a 2018的值为( )A .1009B .1010C .1513D .2521二、填空题9.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10.点A (-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在ABC 中,40B ︒∠=.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度.12.将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放置,若154∠=︒,则2∠=__________︒.13.如图,将矩形ABCD 沿MN 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若∠DNM =75°,则∠AMD =_____.14.如图,在纸面上有一数轴,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3,点C 表示的数为3.若子轩同学先将纸面以点B 为中心折叠,然后再次折叠纸面使点A 和点B 重合,则此时数轴上与点C 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15.若点P (2x ,x-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5,则x 的值为__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1),B (﹣1,1),C (﹣1,﹣3),D (1,﹣3),现把一条长为2021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 333|3|--(2) 1333⎛⎫+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 2﹣12149=0. (2)(x ﹣1)3=64.19.完成下面的说理过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D AB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EF ,分别交AD ,BC 于点G 、H .已知12∠=∠,A C ∠=∠,对//AD BC 和//AB CD 说明理由.理由:∵12∠=∠(已知),1AGH ∠=∠( ),∴2AGH ∠=∠(等量代换).∴//AD BC ( ).∵ADE C ∠=∠( ).∵A C ∠=∠(已知),∴.ADE A ∠=∠( ).∴//AB CD (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x y ,点()2,2B x my mx y --(其中m 为常数,且0m ≠),则称B 是点A 的“m 系置换点”.例如:点()1,2A 的“3系置换点”B 的坐标为()1232,2312-⨯⨯⨯⨯-,即()11,4B -.(1)点(2,0)的“2系置换点”的坐标为________;(2)若点A 的“3系置换点”B 的坐标是(-4,11),求点A 的坐标.(3)若点(),0A x (其中0x ≠),点A 的“m 系置换点”为点B ,且2AB OA =,求m 的值; 21.已知a 是77-的整数部分,b 是7的小数部分,求()27a b -的平方根. 22.(1)如图,分别把两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沿一条对角线裁成4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cm ;(2)若一个圆的面积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2cm π,设圆的周长为C 圆,正方形的周长为C 正,则C 圆_____C 正(填“=”或“<”或“>”号);(3)如图,若正方形的面积为2400cm ,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2300cm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3:2,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23.如图1,点A 在直线MN 上,点B 在直线ST 上,点C 在MN ,ST 之间,且满足MAC ACB SBC ∠+∠+∠360=︒.(1)证明://MN ST ;(2)如图2,若60ACB ∠=︒,//AD CB ,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且2DAE CBT ∠=∠,试判断CAE ∠与CA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180ACB n︒∠=(n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若MAE n CBT ∠=∠,则:CAE CAN ∠∠=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非负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详解】解:∵22=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掌握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2.B【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B、可以经过平解析:B【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B、可以经过平移得到的,故符合题意;C、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D、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平移的概念.3.D【分析】根据点在各象限的坐标特点即可得答案.【详解】∵点的横坐标2>0,纵坐标-3<0,∴点()2,3P -所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坐标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B【分析】利用有理数的性质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0m =或0m ≠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A 、B 点的纵坐标相同可对③进行判断;通过把A 点坐标向上或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B 点坐标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若0mn =,则0m =或0n =,所以点(,)A m n 坐标轴上,所以①为假命题;210m --<,点2(2,1)m --一定在第四象限,所以②为真命题;已知点(,)A m n 与点(,)B m n -,m ,n 均不为0,则直线AB 平行x 轴,所以③为真命题; 已知点3(2,)A -,//AB y 轴,且5AB =,则B 点的坐标为(2,2)或(2,8)-,所以④为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5.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所以①错误;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所以②正确;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所以③正确;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6.C【分析】根据绝对值运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立方根、相反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A、22-=,则2-与2不是相反数,此项不符题意;B、2-与12-不是相反数,此项不符题意;C、()223399,--=-=,则()23-与23-互为相反数,此项符合题意;D、3382,82-=--=-,则38-与38-不是相反数,此项不符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运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立方根、相反数的定义,熟记各运算法则和定义是解题关键.7.D【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因为//a b,∠1=60°,所以∠3=∠1=60°.因为∠2+∠3=180°,所以∠2=180°-60°=1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观察已知点的坐标可得,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解析:B【分析】观察已知点的坐标可得,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不能整除的,等于结果的整数部分加1,且符号为正,进而可得结果.【详解】解:由直角坐标系可知A(1,1),B(2,﹣1),C(3,2),D(4,﹣2),……,即a1=1,a2=1,a3=2,a4=﹣1,a5=3,a6=2,a7=4,a8=﹣2,……,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不能整除的,等于结果的整数部分加1,且符号为正,∴a2016=﹣504,2018÷4=504……2,∴a2018=505,故a2016+a2017+a2018=10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探索数字与字母规律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9.【详解】试题分析:∵,∴4算术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考点:算术平方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224,∴4算术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考点:算术平方根.10.(-2,-1)【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2,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解析:(-2,-1)【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1.【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ACF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40°,∴∠解析:【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 +∠ACF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 =40°,∴∠1+∠2=180°-∠B =140°,∴∠DAC +∠ACF =360°-∠1-∠2=220°,∵AE 和CE 分别是DAC ∠和ACF ∠的角平分线, ∴113,422DAC ACF ∠=∠∠=∠, ∴()113422011022DAC ACF ∠+∠=∠+∠=⨯=, ∴()1803418011070E ∠=-∠+∠=-=.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整体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36【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求解.【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析:36【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求解.【详解】∵154∠=︒,∴3180190180549036∠=︒-∠-︒=︒-︒-︒=︒,∵12//l l ,23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3.30°【分析】由题意,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以得到∠BMD 的度数,从而可以求得∠AMD 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DN ∥AM ,∵∠DNM =75º解析:30°【分析】由题意,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以得到∠BMD 的度数,从而可以求得∠AMD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N∥AM,∵∠DNM=75º,∴∠DNM=∠BMN=75º,∵将矩形ABCD沿MN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MN=∠NMD=75º,∴∠BMD=150º,∴∠AMD=30º,故答案为:30º.【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属于基础常考题型,难度适中,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解答的关键.14.4+或6﹣或2﹣.【分析】先求出第一次折叠与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然后再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可;同理再求出第二次折叠与C点重合的点表示的数即可.【详解】解:第一次折叠后与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是:3+解析:62【分析】先求出第一次折叠与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然后再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可;同理再求出第二次折叠与C点重合的点表示的数即可.【详解】解:第一次折叠后与A重合的点表示的数是:3+(3+1)=7.与C重合的点表示的数:3+(36第二次折叠,折叠点表示的数为:12(3+7)=5或12(﹣1+3)=1.此时与数轴上的点C重合的点表示的数为:5+(5﹣11)=2故答案为:6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点和折叠问题,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或【详解】【分析】分x<0,0≤x<3,x≥3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得.【详解】当x<0时,2x<0,x-3<0,由题意则有-2x-(x-3)=5,解得:x=,当0≤x<3时,2x≥0,x-3解析:2或2-3【详解】【分析】分x<0,0≤x<3,x≥3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得.【详解】当x<0时,2x<0,x-3<0,由题意则有-2x-(x-3)=5,解得:x=23-, 当0≤x<3时,2x≥0,x-3<0,由题意则有2x-(x-3)=5,解得:x=2,当x≥3时,2x>0,x-3≥0,由题意则有2x+x-3=5,解得:x=83<3(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x 的值为2或23-, 故答案为2或23-.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x 的取值范围分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先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2,再计算,得到余数为5,由此解题.【详解】解:A (1,1),B (﹣1,1),C (﹣1,﹣3),D (1,﹣3),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4+2+4=解析:()1,2--【分析】先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2,再计算2021121685÷=,得到余数为5,由此解题.【详解】 解:A (1,1),B (﹣1,1),C (﹣1,﹣3),D (1,﹣3),∴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4+2+4=12,2021121685÷=2AB =∴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在B 点的下方3个单位的位置,即点的坐标(1,2)--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四边形的周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7.(1)0;(2)4【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然后合并即可;(2)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1)解原式==0;(2)解原式==3+1解析:(1)0;(2)4【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然后合并即可;(2)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详解】(1)解原式=0;(2)解原式=3+1=4.故答案为(1)0;(2)4.【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绝对值,掌握绝对值的性质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1);(2)【分析】(1)用求平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用求立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析:(1)117x=±;(2)5x=【分析】(1)用求平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用求立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解:(1)∵21210 49x-=,∴212149x=,∴117x=±;(2)∵()3164x-=,∴14x-=,∴5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求解方法.19.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AD∥BC,进而得到∠ADE=∠C,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解析: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AD∥BC,进而得到∠ADE=∠C,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AB∥CD.【详解】证明:∵∠1=∠2(已知)∠1=∠AGH(对顶角相等)∴∠2=∠AGH(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E=∠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C(已知)∴∠ADE=∠A∴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0.(1);(2);(3).【分析】(1)根据题中新定义直接将m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中新定义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题中新定义可得出点B 的坐标,再根据解析:(1)()28,;(2)()21,;(3)1m =±. 【分析】(1)根据题中新定义直接将m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中新定义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题中新定义可得出点B 的坐标,再根据2AB OA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2,0)的“2系置换点”的坐标为()22202220-⨯⨯⨯⨯-,,即()28,; (2)由题意得:2342311x y x y -⨯⨯=-⎧⎨⨯⨯-=⎩解得:21x y =⎧⎨=⎩∴点A 的坐标为:()21,;(3)(),0A x∴点()2,2B x my mx y --为()20,20x m mx -⨯-即点B 坐标为(),2x mx ∴2AB mx =,OA x =2AB OA =22mx x ∴=m 为常数,且0m ≠∴1m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绝对值方程,理解“m 系置换点”的定义并能运用是本题的关键.21.【分析】先进行估算的范围,确定a ,b 的值,再代入代数式即可解答.【详解】解:∵,∴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且.∴的整数部分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4±【分析】a ,b 的值,再代入代数式即可解答.【详解】解:∵23<, ∴2,小数部分b2,且475<. ∴7a为4. ∴(224216a b =⨯=,∴4=±.【点睛】的范围.22.(1);(2);(3)不能裁剪出,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解析:(12)<;(3)不能裁剪出,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的周长,利用作商法比较这两数大小即可;(3)利用方程思想求出长方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cm 2,∴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cm 2,即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 cm 2, ∴,(2)∵22r ππ=,∴r =∴2=2C r π=圆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22a π=,∴2a π=, ∴=442C a π=正,∴2212424C C ππππ===<圆正故答案为:<;(3)解:不能裁剪出,理由如下:∵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之比为3: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 ,宽为2x ,则32300x x ⋅=,整理得:250x =,∴22(3)9950450x x ==⨯=,∵450>400,∴22(3)20x >,∴320x >,∴长方形纸片的长大于正方形的边长,∴不能裁出这样的长方形纸片.【点睛】本题通过圆和正方形的面积考查了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无理数运算及比较大小进行了考查.23.(1)见解析;(2)见解析;(3)n-1【分析】(1)连接AB ,根据已知证明∠MAB+∠SBA=180°,即可得证;(2)作CF ∥ST ,设∠CBT=α,表示出∠CAN ,∠ACF ,∠BCF ,根据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n -1【分析】(1)连接AB ,根据已知证明∠MAB +∠SBA =180°,即可得证;(2)作CF ∥ST ,设∠CBT =α,表示出∠CAN ,∠ACF ,∠BCF ,根据AD ∥BC ,得到∠DAC =120°,求出∠CAE 即可得到结论;(3)作CF ∥ST ,设∠CBT =β,得到∠CBT =∠BCF =β,分别表示出∠CAN 和∠CAE ,即可得到比值.【详解】解:(1)如图,连接AB ,,360MAC ACB SBC ∠+∠+∠=︒,180ACB ABC BAC ∠+∠+∠=︒,180MAB SBA ∴∠+∠=︒,//MN ST ∴(2)2CAE CAN ∠=∠,理由: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α∠=,则2DAE α∠=.BCF CBT α∠=∠=,60CAN ACF α∠=∠=︒-, //AD BC ,180120DAC ACB ∠=︒-∠=︒,12012022(60)2CAE DAE CAN αα∴∠=︒-∠=︒-=︒-=∠. 即2CAE CAN ∠=∠.(3)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β∠=,则MAE n β∠=.//CF ST ,CBT BCF β∴∠=∠=,180180n ACF CAN n nββ︒︒-∠=∠=-=, 1801180180(180)n CAE MAE CAN n n n n βββ︒-∠=︒-∠-∠=︒--+=︒-, 11::1n CAE CAN n n n-∠∠==-, 故答案为1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关键是角度的灵活转换,构建数量关系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若()286m n a b a b =,那么22m n -的值是 ( ) A .10 B .52 C .20 D .322.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8B .60C .76D .803.若229x kxy y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的值为( )A .6B .6-C .6±D .无法确定4.已知5x =3,5y =2,则52x ﹣3y =( )A .34B .1C .23D .985.如图所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线段PA 的长度B .线段PB 的长度C .线段PC 的长度D .线段PD 的长度6.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7.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一个三角形三边边长的是()A.1,1,2 B.1,2,4 C.2,3,4 D.2,3,58.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3210x yx y+-=--=,B.210{3210x yx y--=--=,C.210{3250x yx y--=+-=,D.20{210x yx y+-=--=,9.若|abc|=-abc,且abc≠0,则||||ba ca b c++=()A.1或-3 B.-1或-3 C.±1或±3 D.无法判断10.已知2,1=⎧⎨=⎩xy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1ax byax by+=-=的解,则a b-的值为A.-1 B.1 C.2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已知(a+1)2+|b+5|=b+5,且|2a-b-1|=1,则ab=___________.2.如图,DA⊥CE于点A,CD∥AB,∠1=30°,则∠D=________.3.有4根细木棒,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从中任选3根,恰好能搭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__.4.如果方程(m-1)x|m|+2=0是表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是________.5.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2※5=2×5﹣2+5﹣2=ll .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3※x <2,则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6.已知|x|=3,则x 的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下列方程:(1)(1)2(1)13x x x +--=-;(2)30564x x --=; (3)3 1.4570.50.46x x x --=.2.解不等式组:2(3)47{22x x x x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3.如图,点C ,E ,F ,B 在同一直线上,点A ,D 在BC 异侧,AB ∥CD ,AE=DF ,∠A=∠D ,(1)求证:AB=CD ;(2)若AB=CF ,∠B=30°,求∠D 的度数.4.某住宅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所示.已知AB =3米,BC =4米,CD =12米,DA =13米,且AB ⊥BC ,求这块草坪的面积.5.为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军宁中学开展以“我最喜爱的传统文化种类”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围绕“在诗词、国画、对联、书法、戏曲五种传统文化中,你最喜爱哪一种?(必选且只选一种)”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军宁中学共有96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中学最喜爱国画的学生有多少名?6.某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派小明到文体超市购买若干个文具袋作为奖品.这种文具袋标价每个10元,请认真阅读结账时老板与小明的对话图片,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求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多少个?(2)学校决定,再次购买钢笔和签字笔共50支作为补充奖品,其中钢笔标价每支8元,签字笔标价每支6元.经过沟通,这次老板给予8折优惠,合计272元.问小明购买了钢笔和签字笔各多少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C3、C4、D5、B6、C7、C8、D9、A10、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或4.2、60°3、344、-15、16、±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1x =-;(2)30x =;(3)0.7x =-.2、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2x -≤<,它的所有整数解为0,1.3、(1)略;(2)∠D=75°.4、36平方米5、(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120名学生;(2)补图见解析;(3)估计该中学最喜爱国画的学生有320名.6、(1)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17个;(2)小明购买了钢笔20支,签字笔30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期中综合检测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满分30分)1.点P(-2,-3)所在象限为(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从实数2,-13,0,-π,4,1121中,挑选出的两个数都是无理数的为( )A.-13,0 B.-π,4 C.2,4 D.2,-π3.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和小刚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小刚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5,4)B.(4,5)C.(3,4)D.(4,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3是81的平方根;(2)-7是(-7)2的算术平方根;(3)25的平方根是±5;(4)-9的平方根是±3;(5)0没有算术平方根.A.0个B.1个C.2个D.3个5.如果点P(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ab,a-b)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AB∥CD,∴∠ABC+∠C=180°B.∵∠1=∠2,∴AD∥BCC.∵AD∥BC,∴∠3=∠4D.∵∠A+∠ADC=180°,∴AB∥CD7.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A.110°B.115°C.120°D.130°第7题图第8题图8.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210()a-化简后为( )a-+2()5A.5B.-5C.2a-15D.15-2a9.已知m,n是两个连续自然数(m<n),且q=mn,设p=q n+q m-,则p( )A.总是奇数B.总是偶数C.有时是奇数,有时是偶数D.有时是有理数,有时是无理数10.(山东青岛中考)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A.(a-2,b+3)B.(a-2,b-3)C.(a+2,b+3)D.(a+2,b-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满分24分)1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O点,EO⊥AB,∠EOD=25°,则∠AOC=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5题图12.如图,从D处开渠引水到C,渠道最短,依据是.13.满足-3<x<310的整数x是.14.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 (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15.如图,已知AB∥CD,BC∥DE,则∠B+∠D= .16.对任意实数x,点P(-5,x2+2)一定在第象限.1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把阴影部分剪下来,用剪下来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在长为a m,宽为b m的一块草坪上修了一条1m宽的笔直小路(如图①),则余下草坪的面积可表示为m2.现为了增加美感,把这条小路改为宽恒为1m的弯曲小路(如图②),则此时余下草坪的面积为m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8分)计算:(1)318-523125--3343-+16;(2)32764-1-22(-)+0.20.(8分)已知:如图,∠B=∠ADE,∠EDC=∠GFB,GF⊥AB. 求证:CD⊥AB.21.(9分)已知a,b为实数,且26a +|b-2|=0,求等式(a+2)x+b2=a-1中的x的值.22.(9分)如图所示,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求∠GEF的度数.23.(10分)图中标明了小强家附近的一些地方.(1)写出公园、游乐场和学校的坐标;(2)早晨,小强从家里出发,沿(-3,-1),(-1,-2),(0,-1),(2,-2),(1,0),(1,3),(-1,2)路线转了一下,又回到家里,写出他路上经过的地方.24.(10分)如图,已知:∠EAC=90°,∠1+∠2=90°,∠1=∠3,∠2=∠4.(1)如图①,求证:DE∥BC;(2)若将图①改变为图②,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25.(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的边BC∥x轴,如图所示,设A点坐标为(-1,22),C点坐标为(3,-22). (1)求B点、D点的坐标.(2)若P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长方形ABCD的边上从A 点出发沿A→D→C的路径运动,到C点停止.①当P点运动时间为t1=1秒时,求S三角形BCP;②当P点运动时间为t2=4秒时,求S三角形BCP;③当P点运动时间为t3=6秒时,求S三角形BCP.(2≈1.414,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考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A. 3B. 0C. 1/2D. 1/2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A. 正数B. 负数C. 零D. 正数和零3. 下列哪个数是分数?A. 0.5B. 3/4C. 0.333D. 14.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3B. 2/3C. √2D. 0.255. 下列哪个数是整数?A. 1/2B. 0.5C. 3D. 0.3336. 下列哪个数是正整数?A. 0B. 1C. 1D. 1/27. 下列哪个数是负整数?A. 0B. 1C. 1D. 1/28. 下列哪个数是奇数?A. 0B. 2C. 3D. 49.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1B. 2C. 3D. 410.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0B. 1C. 2D. 4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5的绝对值是______。
2. 2的相反数是______。
3. 3/4的倒数是______。
4. 5的平方是______。
5. 2的立方根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方程:2x 3 = 7。
2. 解不等式:3x + 4 > 11。
3. 解方程组:x + y = 5, x y = 1。
4. 解不等式组:x > 2, x < 5。
5.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3 + 4) × (5 2) ÷ 2。
四、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小明买了5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
他付了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五、附加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证明:对于任意实数a,a的平方总是非负的。
2. 解析几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点B(5, 1)。
求线段AB的长度。
选择题答案:1. C2. D3. B4. C5. C6. C7. C8. C9. B10. C填空题答案:1. 52. 23. 4/34. 255. 1.2599210498948732(约等于1.26)解答题答案:1. x = 52. x > 33. x = 3, y = 24. 2 < x < 55. 13应用题答案:1. 找回的金额为10元。
完整版人教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图文

完整版人教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图文一、选择题1.2(2)-的平方根是()A .2B .2±C .2±D .22.下列图形中,可以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0)在( )A .第二象限B .第三象限C .x 轴上D .y 轴上4.下列六个命题①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⑥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如图,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两次折叠,折痕分别为AB ,CD ,若//CD BE ,若1∠=α,则2∠的度数是( )A .3αB .1803α︒-C .4αD .1804︒-α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B .0.304精确到十分位是0.30C .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D .平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7.如图,ABC 中,32A ∠=︒,50B ∠=︒,将BC 边绕点C 按逆时针旋转一周回到原来位置,在旋转过程中,当//CB AB '时,求BC 边旋转的角度,嘉嘉求出的答案是50°,琪琪求出的答案是2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嘉嘉的结果正确B .琪琪的结果正确C .两个人的结果合在一起才正确D .两个人的结果合在一起也不正确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动点P 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点P 的坐标是( )A .(2022,1)B .(2021,0)C .(2021,1)D .(2021,2)二、填空题9.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实数是____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直线y=x-1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 11.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BAC =60°,∠BCE =40°,则∠ADB =_____.12.如图,已知AB ∥CD ,如果∠1=100°,∠2=120°,那么∠3=_____度.13.将长方形纸带沿EF 折叠(如图1)交BF 于点G ,再将四边形EDCF 沿BF 折叠,得到四边形GFC D '',EF 与GD '交于点O (如图2),最后将四边形GFC D ''沿直线AE 折叠(如图3),使得A 、E 、Q 、H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D ''恰好落在BF 上若在折叠的过程中,//''EG QD ,且226∠=︒,则1∠=________.14.当1x ≠-时,我们把11x -+称为x 为“和1负倒数”.如:1的“和1负倒数”为11112-=-+;-3的“和1负倒数”为11312-=-+.若134x =-,2x 是1x 的“和1负倒数”,3x 是2x 的“和1负倒数”…依次类推,则4x =______;123•••x x x …•2021x = _____. 15.已知,(0,4)A ,0()2,B ﹣,1(3,)C ﹣,则ABCS =________.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EG x 轴,////////BC DE HG AP y 轴,点D 、C 、P 、H 在x 轴上,()1,2A ,()1,2B -,()3,0D -,()3,2E --,()3,2G -,把一条长为2021个单位长度且无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A 处,并按A B C D E F G H P A→→→→→→→→→的规律紧绕在图形“凸”的边上,则细线的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3272;(2432.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360x -=;(2)31348x -=-.19.如图,∠1=∠2,∠3=∠C ,∠4=∠5.请说明BF //DE 的理由.(请在括号中填上推理依据)解:∵∠1=∠2(已知)∴CF //BD ( )∴∠3+∠CAB =180°( )∵∠3=∠C (已知)∴∠C +∠CAB =180°(等式的性质)∴AB //CD ( )∴∠4=∠EG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5(已知) ∴∠5=∠EGA (等量代换)∴ED //FB ( )20.已知:如图,Δ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Δ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0),(5,0),(1,5).(1)请在图中画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点P (m ,n )是ΔABC 内部一点,平移ΔABC ,点P 随ΔABC 一起平移,点A 落在A ′(0,4),点P 落在P ′(n ,6),求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平移过程中线段PC 扫过的面积. 21.计算:(1239(6)27-- (2)﹣12+(﹣2)3×31127()89--; (3)已知实数a 、b 1a -﹣1|=0,求a 2017+b 2018的值.(4)已知5+1的整数部分为a ,5﹣1的小数部分为b ,求2a+3b 的值.22.如图,在3×3的方格中,有一阴影正方形,设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请解决下面的问题.(1)阴影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可利用割补法求面积)(2)阴影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3)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请说明理由.23.已知//AB CD ,定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在平行线AB ,CD 之间有一动点P .(1)如图1所示时,试问AEP ∠,EPF ∠,PF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除了(1)的结论外,试问AEP ∠,EPF ∠,PFC ∠还可能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图并证明(3)当EPF ∠满足0180EPF ︒<∠<︒,且QE ,QF 分别平分PEB ∠和PFD ∠,①若60EPF ∠=︒,则EQF ∠=__________°.②猜想EPF ∠与EQF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先计算出2(2)4-=,再求出的平方根即可.【详解】解:∵2(2)4-=,2(2)4±=∴2(2)-的平方根是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只有C 的基本图案的角度,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只有C 的基本图案的角度,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熟知图形平移后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全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C【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0)在x 轴上,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4.C【分析】利用实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答案.【详解】解: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②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⑥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假命题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实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等知识,难度不大.5.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BAG,2∠BDC+∠2=180°,根据BE∥AG,得到∠CFB=∠CAG=2∠1,从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DB=2∠1,则∠2=180°-4∠1.【详解】解:由题意得:AG∥BE∥CD,CF∥BD,∴∠CFB=∠CAG,∠CFB+∠DBF=180°,∠DBF+∠CDB=180°∴∠CFB=∠CDB∴∠CAG=∠CDB由折叠的性质得∠1=∠BAG,2∠BDC+∠2=180°∴∠CAG=∠CDB=∠1+∠BAG=2α∴∠2=180°-2∠BDC=180°-4α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6.D【分析】根据实数与数轴、精确度、立方根及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原说法错误;B. 0.304精确到十分位是0.3,原说法错误;C. 立方根是本身的数是0、±1,原说法错误;D. 平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精确度、立方根及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7.C【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周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当点B '在点C 的右边时,如下图:B CB '∠为CB 旋转的角度,∵//B C AB '∴50B B CB '∠=∠=︒,即旋转角为50︒当点B '在点C 的左边时,如下图:∵//B C AB '∴32A B C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18098ACB A B ∠=︒-∠-∠=︒旋转的角度为360230B CA ACB '︒-∠-∠=︒综上所述,旋转角度为50︒或23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周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发现每个点的横坐标与次数相等,纵坐标是1,0,2,0, (4)个数一个循环,进而可得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详解】解: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可知:第1次从原解析:C【分析】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发现每个点的横坐标与次数相等,纵坐标是1,0,2,0,…4个数一个循环,进而可得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详解】解: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可知: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接着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发现每个点的横坐标与次数相等,纵坐标是1,0,2,0;4个数一个循环,所以2021÷4=505…1,所以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2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点的坐标变化寻找规律.二、填空题9.0或1【详解】根据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即可得出答案.解: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故答案为1和0“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解析:0或1【详解】根据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即可得出答案.解: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故答案为1和0“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识,注意掌握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 10.【分析】如图,设点P 关于直线y=x -1的对称点是点Q ,过点P 作PA ∥x 轴交直线y=x -1于点A ,连接AQ ,先由直线y=x -1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确定△O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析:()4,3-【分析】如图,设点P 关于直线y=x -1的对称点是点Q ,过点P 作PA ∥x 轴交直线y=x -1于点A ,连接AQ ,先由直线y=x -1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确定△O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P=AQ ,∠PAQ =90°,由于点P 坐标已知,故可求出点A 的坐标,进而可求出点Q 坐标.【详解】解:如图,设点P 关于直线y=x -1的对称点是点Q ,过点P 作PA ∥x 轴交直线y=x -1于点A ,连接AQ ,设直线y=x -1交x 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则点B (1,0)、点C (0,﹣1), ∴OB=OC =1,∴∠OBC =45°,∴∠PAB=45°,∵P 、Q 关于直线y=x -1对称,∴AP=AQ ,∠PAB =∠QAB =45°,∴∠PAQ =90°,∴AQ ⊥x 轴,∵P (﹣2,3),且当y =3时,3=x ﹣1,解得x =4,∴A (4,3),∴AD =3,PA =6=AQ ,∴DQ =3,∴点Q 的坐标是(4,﹣3).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考查了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轴对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和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1.100°【分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可得∠BAD和∠CAD相等,都为30°,∠CEA=90°,从而求得∠ACE的度数,又因为∠BCE=40°,∠ADB解析:100°【分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可得∠BAD和∠CAD相等,都为30°,∠CEA=90°,从而求得∠ACE的度数,又因为∠BCE=40°,∠ADB=∠BCE+∠ACE+∠CAD,从而求得∠ADB的度数.【详解】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BAC=30°,∴∠BAD=∠CAD=12∵CE是ABC的高,∴∠CEA=90°.∵∠CEA+∠BAC+∠ACE=180°.∴∠ACE=30°.∵∠ADB=∠BCE+∠ACE+∠CAD,∠BCE=40°.∴∠ADB=40°+30°+30°=100°.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角的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关键是根据具体目中的信息,灵活变化,求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12.40【分析】过作平行于,由与平行,得到与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到,,即可确定出的度数.【详解】解:如图:过作平行于,,,,,即,.故答案为:40.【解析:40【分析】过F 作FG 平行于AB ,由AB 与CD 平行,得到FG 与CD 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到1100EFG ∠=∠=︒,2180GFC ∠+∠=︒,即可确定出3∠的度数.【详解】解:如图:过F 作FG 平行于AB ,//AB CD ,//FG CD ∴,1100EFG ∴∠=∠=︒,2180GFC ∠+∠=︒,即60GFC ∠=︒,31006040EFG GFC ∴∠=∠-∠=︒-︒=︒.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3.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解析: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EQ GD ''∥,=QEG EGB ∠∠,根据EG QD ''∥得到=QD G EGB ''∠∠,从而求得=QEG QD G ''∠∠,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EQ ∥GD ''∴=QEG EGB ∠∠∵EG ∥QD ''=QD G EGB ''∠∠∴=QEG QD G ''∠∠∵226∠=︒,QD C ''''∠=90°∴=QEG QD G ''∠∠=180°-90°-26°=6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QEO ∠∠ ∴1=2QEG ∠1∠=32° 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4.【分析】根据“和1负倒数”的定义分别计算、、、…,可得到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开始每3个数为一周期循环,由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和1负倒数”定义和可得:,,,……由此可得出从开解析:34-【分析】根据“和1负倒数”的定义分别计算2x 、3x 、4x 、5x …,可得到数字的变化规律:从1x 开始每3个数为一周期循环,由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和1负倒数”定义和134x =-可得: 214314x =-=--+,311413x =-=-+, 4131413x =-=-+,514314x =-=--+ ……由此可得出从1x 开始每3个数为一周期循环,∵2021÷3=673…2,∴20214x =-,202034x =-,又1x ·2x .3x = 31(4)43-⨯-⨯=1, ∴123•••x x x …•2021x =3(4)4-⨯-=3, 故答案为:34-;3.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的实数运算、数字型规律探究,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法则,正确得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15.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则.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解析: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0,4)A ,0()2,B ﹣,1(3,)C ﹣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则1115524351511222ABC S .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16.【分析】先求出“凸”形的周长为20,得到的余数为1,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凸”形的周长为20,又∵的余数为1,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在的中点处,坐标为.故解析:(0,2)【分析】先求出“凸”形ABCDEGHP 的周长为20,得到202120÷的余数为1,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2)A ,(1,2)B -,(3,0)D -,(3,2)E --,(3,2)G -,∴2,2,2,2,6,2,2AB BC AP CD DE EG GH PH ========,∴ “凸”形ABCDEGHP 的周长为20,又∵202120÷的余数为1,∴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在AB 的中点处,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点睛】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凸”形的周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7.(1)-1;(2).【分析】(1)按照立方根的定义与平方的含义分别计算,再求差即可;(2)按照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与绝对值的应用先化简,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点解析:(1)-1;(2)4.【分析】(1)按照立方根的定义与平方的含义分别计算,再求差即可;(2)按照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与绝对值的应用先化简,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341=-=-.(2)原式2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立方根,乘方,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的运算,实数的加减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1);(2)【分析】(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详解】解:(1)移项得,,解析:(1)6x =±;(2)12x =-【分析】(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详解】解:(1)移项得,236x =,开方得,6x =±;(2)移项得,33184x =-+,合并同类项得,31 8x=-,开立方得,12x=-.【点睛】此题考查了立方根,以及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解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2∠=∠(已知)//CF 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180CA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C∠=∠(已知),180C CAB∴∠+∠=︒(等式的性质),//AB 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EG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5∠=∠(已知),5EGA(等量代换),//ED F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熟悉相关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点P的坐标为(1,2);线段PC扫过的面积为.【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根据平移的规律求得m、n的值,可求得点P的坐标,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析:(1)见解析;(2)点P的坐标为(1,2);线段PC扫过的面积为3.(1)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根据平移的规律求得m 、n 的值,可求得点P 的坐标,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得线段PC 扫过的面积.【详解】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因为点A (−1,0)落在A ′(0,4),同时点P (m ,n )落在P ′(n ,6),∴146m n n +=⎧⎨+=⎩,解得12m n =⎧⎨=⎩, ∴点P 的坐标为(1,2);如图,线段PC 扫过的面积即为平行四边形PCC ′P ′的面积,∴线段PC 扫过的面积为313⨯=.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1)0;(2)-3;(3)2;(4).【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利用绝对值以及平解析:(1)0;(2)-3;(3)2;(4).【解析】【分析】() 1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3利用绝对值以及平方根的非负性质得出a ,b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4直接利用23的范围进而得出a ,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3630=-+=;()23121(2)8⎛-+-⨯ ⎝111333⎛⎫=--+⨯-=- ⎪⎝⎭; ()3110a b -+-=,1a ∴=,1b =,20172018a b +112=+=;()451+的整数部分为a 1的小数部分为b ,3a ∴=,2b =,2366a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以及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2.(1)5;(2);(3)2与3两个整数之间,见解析【分析】(1)通过割补法即可求出阴影正方形的面积;(2)根据实数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实数的估算即可求解.【详解】(1)阴影正方形的解析:(1)5;(23)2与3两个整数之间,见解析【分析】(1)通过割补法即可求出阴影正方形的面积;(2)根据实数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实数的估算即可求解.【详解】(1)阴影正方形的面积是3×3-4×1212⨯⨯=5 故答案为:5;(2)设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2=5∴x(3)∵ ∴23<<∴阴影正方形的边长介于2与3两个整数之间.【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能力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割补法.通过观察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比较无理数的大小. 23.(1)∠AEP+∠PFC=∠EPF ;(2)∠AEP+∠EPF+∠PFC=360°;(3)①150°或30;②∠EPF+2∠EQF=360°或∠EPF=2∠EQF【分析】(1)由于点是平行线,之间解析:(1)∠AEP +∠PFC =∠EPF ;(2)∠AEP +∠EPF +∠PFC =360°;(3)①150°或30;②∠EPF +2∠EQF =360°或∠EPF =2∠EQF【分析】(1)由于点P 是平行线AB ,CD 之间有一动点,因此需要对点P 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如图1,当P 点在EF 的左侧时,AEP ∠,EPF ∠,PFC ∠满足数量关系为:EPF AEP PFC ∠=∠+∠;(2)当P 点在EF 的右侧时,AEP ∠,EPF ∠,PFC ∠满足数量关系为:360AEP EPF PFC ∠+∠+∠=︒;(3)①若当P 点在EF 的左侧时,150EQF BEQ QFD ∠=∠+∠=︒;当P 点在EF 的右侧时,可求得30BEQ QFD ∠+∠=︒;②结合①可得180218023602()EPF BEQ DFQ BEQ PFD ∠=︒-∠+︒-∠=︒-∠+∠,由EQF BEQ DFQ ∠=∠+∠,得出2360EPF EQF ∠+∠=︒;可得EPF BEP PFD =∠+∠,由BEQ DFQ EQF ∠+∠=∠,得出2EPF EQF ∠=∠.【详解】解:(1)如图1,过点P 作//PG AB ,//PG AB ,EPG AEP ∴∠=∠,//AB CD ,//PG CD ∴,FPG PFC ∴∠=∠,AEP PFC EPF ∴∠+∠=∠;(2)如图2,当P 点在EF 的右侧时,AEP ∠,EPF ∠,PFC ∠满足数量关系为:360AEP EPF PFC ∠+∠+∠=︒;过点P 作//PG AB ,//PG AB ,180EPG AEP ∴∠+∠=︒,//AB CD ,//PG CD ∴,180FPG PFC ∴∠+∠=︒,360AEP EPF PFC ∴∠+∠+∠=︒;(3)①如图3,若当P 点在EF 的左侧时,60EPF ∠=︒,36060300PEB PFD ∴∠+∠=︒-︒=︒, EQ ,FQ 分别平分PEB ∠和PFD ∠,12BEQ PEB ∴∠=∠,12QFD PFD ∠=∠, 11()30015022EQF BEQ QFD PEB PFD ∴∠=∠+∠=∠+∠=⨯︒=︒;如图4,当P 点在EF 的右侧时,60EPF ∠=︒,60PEB PFD ∴∠+∠=︒,11()603022BEQ QFD PEB PFD ∴∠+∠=∠+∠=⨯︒=︒; 故答案为:150︒或30;②由①可知:11()(360)22EQF BEQ QFD PEB PFD EPF ∠=∠+∠=∠+∠=︒-∠,2360EPF EQF ∴∠+∠=︒; 11()22EQF BEQ QFD PEB PFD EPF ∠=∠+∠=∠+∠=∠, 2EPF EQF ∴∠=∠.综合以上可得EPF ∠与EQF ∠的数量关系为:2360EPF EQF ∠+∠=︒或2EPF EQ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和及推论等知识点,作辅助线后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完整版人教(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16的平方根是()A .4B .4±C .2D .2±2.下列图形中,能将其中一个图形平移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A .B .C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的点是( )A .()2,3B .()2,3-C .()2,3-D .()2,3-- 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同旁内角互补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20B A ∠=∠+︒,那么A ∠的度数为( ) A .80︒ B .60︒ C .80︒或100︒ D .60︒或100︒ 6.下列说法中:①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是1-,0,1;②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1;③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⑤23π-是负分数;⑥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7.如图,//AB CD ,//BC DE ,若140CDE ∠=︒,则B 的度数是( )A .40°B .60°C .140°D .160°8.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移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移动到点(1,0),然后按照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即(0,0)→(1,0)→(1,1)→(0,1)→(0,2)→…,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21秒时,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3,44)B .(41,44)C .(44,41)D .(44,3)二、填空题9.36的平方根是______,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10.点(m ,1)和点(2,n)关于x 轴对称,则mn 等于_______.11.如图,已知AB //DE ,BC ⊥CD ,∠ABC 和∠CD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 ,∠BFD =__________°.12.如图,现将一块含有60°角的三角板的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那么∠1的度数为__________.1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D 、C 分别在M 、N 的位置上,若56EFG ∠=︒,则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14.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输入n=100,输出结果是501;若输入n=25,输出结果是631,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开始输入的n 值可以是________.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则该坐标系内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1),B (﹣1,1),C (﹣1,﹣2),D (1,﹣2).动点P从点A处出发,并按A﹣B﹣C﹣D﹣A﹣B…的规律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若t=2021秒,则点P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31252724+-+(2)22|21|--18.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2360x-=;(2)313 48x-=-.19.填空并完成以下过程:已知:点P在直线CD上,∠BAP+∠APD=180°,∠1=∠2.请你说明:∠E=∠F.解:∵∠BAP +∠APD=180°,(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BAP=________,(__________)又∵∠1=∠2,(已知)∠3=________-∠1,∠4=_______-∠2,∴∠3=________,(等式的性质)∴AE∥PF,(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20.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点的坐标;(2)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3)若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 B C''',在图中画出平移后三角形A B C'''.21.任意无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的.已知一个无理数a ,它的整数部分是b ,则它的小数部分可以表示为-a b .例如:469<<,即263<<,显然6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是62-.根据上面的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若11的整数部分是m ,5的整数部分是n ,求5m n -+的值.(2)若714+的整数部分是2x ,小数部分是y ,求142x y -+的值. 22.如图,用两个面积为2200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则大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2)若沿着大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裁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 ?23.已知:直线AB ∥CD ,直线MN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作射线EG 平分∠BEF 交CD 于G ,过点F 作FH ⊥MN 交EG 于H .(1)当点H 在线段EG 上时,如图1①当∠BEG =36︒时,则∠HFG = .②猜想并证明:∠BEG 与∠HFG 之间的数量关系.(2)当点H 在线段EG 的延长线上时,请先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BEG 与∠HFG 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16“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即可进行解答.【详解】=,164∵()224±=,∴4的平方根是2±,故选D.【点睛】16方根和算术平方根.2.A【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B、图形由轴对称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不属于平移解析:A【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B、图形由轴对称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C、图形由旋转变换得到,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不属于平移得到;D、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不属于平移得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B【分析】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符号为负,纵坐标符号为正,各选项中只有B(-2,3)符合,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C【分析】利用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判断选择即可.【详解】解:A、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判断命题的真假,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5.A【分析】根据当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时,两角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当∠B的两边与∠A的两边如图一所示时,则∠B=∠A,又∵∠B=∠A+20°,∴∠A+20°=∠A,∵此方程无解,∴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当∠B的两边与∠A的两边如图二所示时,则∠A+∠B=180°;又∵∠B=∠A+20°,∴∠A +20°+∠A =180°,解得:∠A =80°;综上所述,A ∠的度数为8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图形,然后分类讨论角度关系即可得出答案.6.A【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以及无理数的性质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解: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1-,1,0,故①正确;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故②错误; 22-的和是0,是有理数,故③错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④正确;23π-是无理数,不是分数,故⑤错误; 从数轴上来看,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故⑥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无理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概念. 7.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 即可.【详解】解:∵BC ∥DE ,∠CDE =140°,∴∠C =180°-140°=40°,∵AB ∥CD ,∴∠B =4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D【分析】根据题意找到动点即将离开两坐标轴时的位置,及其与点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解:观察可发现,点到(0,2)用4=22秒,到(3,0)用9=32秒,到(0,4)用16=42秒,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找到动点即将离开两坐标轴时的位置,及其与点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解:观察可发现,点到(0,2)用4=22秒,到(3,0)用9=32秒,到(0,4)用16=42秒,则可知当点离开x轴时的横坐标为时间的平方,当点离开y轴时的纵坐标为时间的平方,此时时间为奇数的点在x轴上,时间为偶数的点在y轴上,∵2021=452-4=2025-4,∴第2025秒时,动点在(45,0),故第2021秒时,动点在(45,0)向左一个单位,再向上3个单位,即(44,3)的位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动规律,找到动点即将离开两坐标轴时的位置,及其与点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6 9.【解析】∵(±6)2=36,∴36的平方根是±6;∵92=81,∴81的算术平方根是9.解析:±6 9.【解析】∵(±6)2=36,∴36的平方根是±6;∵92=81,∴81的算术平方根是9.10.-2【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m,n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点A(m,1)和点B(2,n)关于x轴对称,∴m=2,n=-1,故mn=−2.故填:-2.【点睛】此题解析:-2【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m,n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点A(m,1)和点B(2,n)关于x轴对称,∴m=2,n=-1,故mn=−2.故填:-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掌握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1.135;【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CBD+∠CDB=180°,再由BC⊥CD可知∠C=90°,故∠CBD+∠CDB=90°,再由AB∥DE可知∠ABD+∠BDE=180°解析:135;【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CBD+∠CDB=180°,再由BC⊥CD可知∠C=90°,故∠CBD+∠CDB=90°,再由AB∥DE可知∠ABD+∠BDE=180°,故∠CBD+∠CDB+∠ABD+∠BDE =270°,再由∠ABC和∠CDE的平分线交于点F可得出∠CBF+∠CDF的度数,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BD ,∵∠C+∠CBD+∠CDB=180°,BC ⊥CD ,∴∠C=90°,∴∠CBD+∠CDB=90°.∵AB ∥DE ,∴∠ABD+∠BDE=180°,∴∠CBD+∠CDB+∠ABD+∠BDE=90°+180°=270°,即∠ABC+∠CDE=270°.∵∠ABC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CBF+∠CDF=12×270°=135°, ∴∠BFD=360°-90°-135°=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关键在于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12.【分析】根据题意知:,得出,从而得出,从而求算∠1.【详解】解:如图:∵∴又∵∠1=∠2,∴,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析:60︒【分析】根据题意知://AB CD ,得出2GFD ∠=∠,从而得出21+60=180∠︒︒,从而求算∠1.【详解】解:如图:∵//AB CD∴2GFD ∠=∠又∵∠1=∠2,60HFG ∠=︒∴21+60=180∠︒︒,解得:1=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关键.13.68°; 112°.【分析】首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FED 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1的度数,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延折叠得到,解析:68°; 112°.【分析】首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FED 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1的度数,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EDCF 延EF 折叠得到EMNF ,∴DEF MEF ∠=∠,∵//AD BC ,56EFG ∠=︒,∴56DEF EFG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6MEF DEF ∠=∠=︒,∴1180180565668DEF MEF ∠=︒-∠-∠=︒-︒-︒=︒,又∵//AD BC ,∴12180∠+∠=︒,∴2180118068112∠=︒-∠=︒-︒=︒.综上168∠=︒,2112∠=︒.故答案为:68°;11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14.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解析: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15.【分析】首先根据A 、B 点坐标确定原点位置,然后再建立坐标系,再确定C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点C 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正解析:()1,3-【分析】首先根据A 、B 点坐标确定原点位置,然后再建立坐标系,再确定C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点C 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正确建立坐标系.16.(0,1)【分析】根据点A 、B 、C 、D 的坐标可得出AB 、AD 及矩形ABCD 的周长,由题意可知P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然后进行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1,1), B解析:(0,1)【分析】根据点A 、B 、C 、D 的坐标可得出AB 、AD 及矩形ABCD 的周长,由题意可知P 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然后进行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 (1,1), B (-1,1),C (-1,-2), D(1,-2)∴AB = CD = 2,AD = BC = 3,∴四边形ABCD 的周长= AB + AD +BC +CD = 10∵P 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且速度为每秒一个单位长度∴P 点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10秒∵2021=202×10+1∴当t =2021秒时P 的位置相当于t =1秒时P 的位置∵t =1秒时P 的位置是从A 点向B 移动一个单位∴此时P 点的坐标为(0,1)∴t =2021秒时P 点的坐标为(0,1)故答案为:(0,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与运动方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P 点一个循环运动需要花费的时间.三、解答题17.(1);(2)【分析】(1)依次利用平方根以及立方根定义对原式计算,然后再依次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首先计算绝对值,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即可.【详解】(1),,.(解析:(1)72;(21 【分析】(1)依次利用平方根以及立方根定义对原式计算,然后再依次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首先计算绝对值,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即可.【详解】(1 3532=-+, 72=.(2)1|,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18.(1);(2)【分析】(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详解】解:(1)移项得,,解析:(1)6x =±;(2)12x =-【分析】(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详解】解:(1)移项得,236x =,开方得,6x =±;(2)移项得,33184x =-+, 合并同类项得,318x =-, 开立方得,12x =-.【点睛】此题考查了立方根,以及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已知;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P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BAP ;∠APC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析:已知;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P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BAP ;∠APC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BAP +∠APD =180°(已知),∴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AP =∠AP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已知),∠3=∠BAP -∠1,∠4=∠APC -∠2,∴∠3=∠4(等式的性质),∴AE ∥P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2)7;(3)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即可求解;(2)三角形的面积为长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 (3)根据点的平移规则,求得三点坐标解析:(1)()2,2A --,()3,1B ,()0,2C ;(2)7;(3)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即可求解;(2)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长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 (3)根据点的平移规则,求得A B C '''、、三点坐标,连接对应线段即可.【详解】解:(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可得:()2,2A --,()3,1B ,()0,2C ;(2)三角形ABC 的面积11154245313222=⨯-⨯⨯-⨯⨯-⨯⨯2047.5 1.520137=---=-=;(3)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 B C '''可得()3,0A '-,()2,3B ',()1,4C '-,连接''''''A B A C B C 、、,三角形A B C '''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以及平移,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以及平移规则是解题的关键.21.(1)0;(2)【分析】(1)仿照题例,可直接求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2)先求出的整数部分,再得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详解】解:(1)∵,∴,∴的整数部分是解析:(1)0;(2)112 【分析】(111(214714【详解】解:(1)∵91116 ∴3114<, ∴113,即m=3, ∵459 ∴253<<, ∴52,即n=2, ∴5m n +55;(2)∵< ∴10711<, ∴710,即2x=10,∴x=5, ∴77103,即3,∴2x y -)532-1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看懂题例并熟练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1);(2)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的大长方形,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求出算术平方根即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宽为,根据解析:(1)20cm ;(2)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 的大长方形,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2cm ,求出算术平方根即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xcm ,宽为4xcm ,根据面积列得54360x x ⋅=,求出x =得到520x =>,由此判断不能裁出符合条件的大正方形.【详解】(1)∵用两个面积为2200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2cm ,∴20cm =故答案为:20cm ;(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xcm ,宽为4xcm ,54360x x ⋅=,解得:x520x =,答: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 的大长方形.【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平方根解方程,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3.(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解析:(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1)①∵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BEG=36°,∴∠HFG=18°.故答案为:18°.②结论:2∠BEG+∠HFG=90°.理由:∵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理由:∵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9的算术平方根是()A.±3B.3C.﹣3D.2、下列数是无理数的有()A.B.﹣1C.0D.3、点M在第二象限,距离x轴5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则M点的坐标为()A.(5,﹣3)B.(﹣5,3)C.(3,﹣5)D.(﹣3,5)4、下列是真命题的是()A.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B.内错角相等C.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负数没有立方根5、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得到AB∥CD的是()A.∥1=∥3B.∥2=∥4C.∥B=∥D D.∥B+∥2=180°6、中国的《九章算术》是世界现代数学的两大源泉之一,其中有一问题:“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译文:今有牛5头,羊2头,共值金10两;牛2头,羊5头,共值金8两.问牛、羊每头各值金多少?设牛、羊每头各值金x两、y两,依题意,可列出方程组为()A.B.C.D.7、若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是3m﹣2与3﹣2m,则m为()A.0B.1C.﹣1D.1或﹣18、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3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24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30cm B.24cm C.27cm D.33cm9、如图,直线m∥n,∥1=70°,∥2=30°,则∥A等于()A.30°B.35°C.40°D.50°10、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x+y=6,则a的值为()A.1B.2C.﹣2D.11第8题第9题第15题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设n为正整数,且,则n的值为.12、若y=+2,则y=.13、若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1的一个解,则3a﹣2b+2024的值为.14、已知=1.038,=2.237,=4.820,则=.15、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16、如果,其中m,n为有理数,那么m+n=.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11、_______ 12、______13、_______ 14、______15、_______ 16、______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解答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17、计算:(﹣1)2023+|1﹣|+﹣.18、已知2a﹣1的算术平方根是3,b是﹣1的立方根,c是的整数部分,求a+b+c的值.19、已知方程组的解和方程组的解相同,求(2a+b)2024.20、∥ABC与∥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A(,),B(,),C(,);(2)若∥A'B'C'是由∥ABC平移得到的,点P(x,y)是∥ABC内部一点,则∥A'B'C'内与点P相对应点P'的坐标为(,);(3)求∥A'B'C'的面积.21、已知:如图,DE∥BC,BD平分∥ABC,EF平分∥AED.(1)求证:EF∥BD;(2)若BD∥AC,∥C=2∥2,求∥A的度数.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a﹣1,4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进行求解.(1)若点P在y轴上,求此时点P坐标;(2)若点P在过点A(2,8)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求此时a值;(3)若点P的横纵坐标相等,Q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此时PQ的最小值.23、水果店2月份购进甲种水果50千克、乙种水果80千克,共花费1600元,其中甲种水果以20元/千克,乙种水果以15元/千克全部售出;3月份又以同样的价格购进甲种水果30千克、乙种水果40千克,共花费880元,由于市场不景气,3月份两种水果均以2月份售价的9折全部售出.(1)求甲、乙两种水果的进价每千克分别是多少元?(2)请计算该水果店2月和3月甲、乙两种水果总赢利多少元?24、规定:若P(x,y)是以x,y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正整数解,则称此时点P为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理想点”.请回答以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问题.(1)方程x+2y=3的“理想点”P的坐标为.(2)已知m,n为非负整数,且,若是方程2x+ y=13的“理想点”,求的值;(3)“郡园点”P(x,y)满足关系式:,其中m为整数,求“理想点”P的坐标.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坐标分别为A(0,a)、B(b,a),且a,b满足:,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AB.(1)求C,D两点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2)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 A,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已知点M在y轴上,连接MB、MD,若∥MBD的面积与四边形ABDC 的面积相等,求点M的坐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11、7 12、2 13、2023 14、22.37 15、360 16、5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解答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17、﹣218、119、720、解:(1)A(1,3),B(2,0),C(3,1)(2)答案为:x﹣4,y﹣2 (3)2.21、(1)略(2)60°22、(1)P(0,4)(2)a=2 (3)P(﹣,﹣),最小值为.23、(1)甲种水果的进价为每千克16元,乙种水果的进价为每千克10元.(2)该水果店2月和3月甲、乙两种水果共赢利800元.24、(1)P的坐标为(1,1)(2)m=25,n=3(3)P(1,1)25、(1)四边形ABDC的面积是15(2)值为1,值不发生变化(3)M的坐标为(0,18)或(0,﹣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订正
9.一副美丽的图案,在某个顶点处由三条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密铺而成,其中有两个正八边形,那么另一个是( )
A .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11.如图,要得到DE ∥BC,则需要条件( )
A.CD ⊥AB,FG ⊥AB
B. ∠1=∠2
C.CD 平分∠ACB,且∠4+∠6=180°
D.CD ∥FG, ∠1=∠2 12.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C 的两条高BE 、CF 交于点H,CF 、BE 分别交AD 于M 、N 两点,HG 平分∠BHC,下列结论:①∠ABE=∠ACF ②∠HMN=∠HNM ③ AD ∥HG ④ ∠AMF=∠B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已知x 轴正半轴上的点A(a ,0)和y 轴上的点B(0,-5),直线AB 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 的值是 .
14.点E 是△ABC 内一点,连接BE 并延长交AC 于D,连接EC ,则图中∠1,∠2,∠A 的大小关系是 .
15.已知△ABC 中,∠A=80°,BE,CF 是两条高,且直线BE,CF 交于点O ,则∠BOC= . 16.如图,直线AB ∥CD, ∠EFA=30°, ∠FGH=90°, ∠HMN=30°, ∠MND=50° 则∠GHM= °.
18. (6分)如图,已知OE 平分∠AOC,OE ⊥OF,那么OF 平分∠BOC 吗?请说明理由.
19.(7分) △ABC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其平移得△A'B'C',若B 点的对应点 B'的坐标为(-3,1).
(1) 在图中画出△A'B'C'.
(2) 此次平移可以看作将△ABC 向 平移了 个 单位长度,再向 平移个单位长
度,得△A'B'C'. (3) △A'B'C'的面积是多少?
F
C
E
B A
1
21.(8分)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条腰的夹角为4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22. (8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4)和点B(8,0).
(1)求△AOB的面积;
(2)在y轴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ABC的面积为12.
24.(10)在△ABC中,∠ABC=∠C,D是BC上一点,过点B的直线交AD于E,交AC于F,且∠AEF=∠AFE.
(1)如图1,若∠ABE=30°,∠EBD=20°,求∠BAD的度数.
(2)如图2,若∠BAD+∠EBD=90°,BM⊥AD于M,求∠EBD的度数.
B
图1 图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卷订正
3、4、7、8、12 16.如图(1),∠A=60°,BO 、CO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BOC= 度. 如图(2),∠A=60°,BO 1、CO 1是是△ABC 中∠ABC 和∠ACB 的三等分线,则 ∠BO 1C= 度.
如图(n ),若∠A=a ,BO 1、CO 1是是△ABC 中∠ABC 和∠ACB 的n 等分线,则 ∠BO 1C= 度.(用含n 、a 的式子表示)
17.如图,已知:AB ∥CD ,∠B=∠D ,求证:BC ∥AD.
18.完成推理,填写理由。
如右图,过E 作EF ∥AB
∴∠1=∠5( ) ∵AB ∥CD (已知)
∴EF ∥CD ( ) ∠ABD+∠BDC=180°(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5=∠BED (等式的性质) ∵∠BED=90°(已知) ∴∠4+∠5= 90°(等量代换)
∴∠3+∠6= (等式性质)
∵∠3=∠4(已知)
∴∠5=∠6( )
∴BE 平分∠ABD (角平分线性质)
21.如图,△ABC 的面积为16cm 2,CD 是△ABC 的中线,E 是AC 的中点,求△EDC 的面积。
22. △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且∠BAD=85°,∠CAD=55°,画出示意图并求∠DAE 的度数。
D
B
A
65
4
321F E
D C
B
A
2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在第四象限,A (1,-1),B (2,-3),C (6,-3)。
(1)点D 的坐标是 ;
(2)将平行四边形ABCD 平移,使点A 与点O
直接写出平移后的点B 、C 、D 的对应点B 1、C 1
(3)y 轴上一点E ,使S △BCE =S △
BCD ,求点E
24.如图,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C (-1,0)
(1)若OA=a ,OB=b ,且|a-4|+(b-5)²=0,求点A 、B 的坐标和线段BC 的长。
(2)△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E ,AE 交x 轴于D ,EC 交y 轴于点F . 求证:∠CED+∠ABE=90°;
(3)在(2)的条件下,求证:∠DAF=∠ACE-∠ABE.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AO ABO ∠=
∠4
5,E (0,-3)
,F (5,-3),P 为x 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BC 平分∠ABP ,PC 平分∠APX.
(1)求∠BAO 的度数;
(2)求证:OAP C ∠+︒=∠2
120;
(3)M 为y 轴上E 点下方的一点,ON 平分∠POE ,DE ∥ON ,CP 交ED 于点D ,P 在运动的过程中,∠C+∠D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其值。
25(12分)如图,A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C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B=∠ACB ,DC ⊥BC. (1) 若A (3,0),C (0,4),求△AOC 的面积;
(2) 若CD 平分∠ACO ,求证:OC ∥AB.
(3) 若E 、P 分别为OC 、OA 延长线上的动点,PE 交AB 于M ,EF 平分∠PEO ,交PO 于F ,
BG 平分∠ABC 交PO 于G ,交EF 于H ,则P M B
B C O E H G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
其值;若不为定值,说明理由。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