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名目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学好地理的方法技巧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冗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冗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进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供应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缺乏,不利于进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化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进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便利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进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

第三,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由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其次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其次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其次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把握:课本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曲折高原部分)占2/35、我国的主要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留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进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期中复习提纲(八年级)

期中复习提纲(八年级)

期中复习提纲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222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4.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如果2x a =,那么x 是a的平方根,记作:a(2)性质:①当a ≥00;当a=aa =。

5.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若3a ,那么x是a(2a =;②3a =6.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7.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8.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定义:强调必须旋转....180...°重合。

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存在逆定理).2.多边形的分类:3、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判定:(1)定义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矩形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相等(推论:直角三角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5)其面积等于两条邻边的乘积.判定:(1)定义判定;(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5、菱形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四条边相等;(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5)其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适用于所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判定:(1)定义判定;(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6、正方形性质:具有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判定:(1)定义判定;(2)先判定四边形为矩形,再判定它也是菱形;(3)先判定四边形为菱形,再判定它也是矩形.7、等腰梯形性质:(1)两腰相等;(2)两条对角线相等;(3)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4)是轴对称图形.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8、两个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推论:梯形面积等于中位线长与高的乘积).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资料1、中国的疆域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3、领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 多千米,近海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

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 个。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 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形状见第三册第7、10页的图和表。

(要求背熟)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

7、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

8、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中国的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

在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人口的8%统称为少数民族。

10、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2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世外桃源。

2、《桃花源记》是一篇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意愿。

3、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前后为顺序。

4、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环境里,当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

二、1、写出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的句子其中外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老人和孩子得到好的照顾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社会安定祥和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写出于本文有关的四个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6、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与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三、题目1、本文第一段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段描写有神秘美丽色彩,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桃林将会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2、桃源“奇”在什么地方?(1)优美的自然环境(2)社会和谐安宁(3)民风淳朴(4)平等社会(5)物资丰富3、村中人自述来源有何作用?概述了他们远离现实社会之远,又侧面烘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战乱的和平安宁社会的愿望。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叹惋”,他们叹惋什么?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快感叹,为自己的安宁生活赞叹,为外面的人而惋惜。

5、“不足为道外人也”为什么桃花林不值得对外人说?因为他们害怕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它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6、“桃花源”似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既然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这种人间仙境在当今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

22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

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大洲大洋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由五带划分看,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2、国土辽阔: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我国陆上疆界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海上疆界长18000多千米。

●我国领土四至:最南是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纬度相差49度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西是帕米尔高原,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省东部直接濒临太平洋。

台湾海峡属东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个内海。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一、林则徐销烟——道光年间1、鸦片贸易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②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③腐蚀统治机构,摧残吸食者体质④削弱军队战斗力,给中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林则徐虎门硝烟(1839年6月3日)二、鸦片战争(1840—1842)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根本目的: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物,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1、1840年6月—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没有了自主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先进的资本主义战胜落后的封建主义社会。

第二课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主凶:英法,帮凶:美俄2、列强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2)俄国——占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瑷珲条约》割占最多)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两次鸦片战争共同原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6、太平天国运动:(目的:推翻清朝统治)(1)背景: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爆发: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太平军”(3)经过:①1853年,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政权②李秀成在青浦打败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③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性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结果:被中外反动势联合镇压第三课一、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1、阿古柏建立伪政权,自立为汗。

苏教版八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自制)doc

苏教版八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自制)doc

苏教版八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自制)第一单元第1课1.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6-1842.83.南约有四顶,割赔与开商。

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

4.影响:○1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3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中国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4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5.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第2课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2.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

坚持战斗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紧张失败。

3.太平军的目标、性质:反帝反清政府,反侵略反封建。

4.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5.战略位置:是西北的屏障(边防)。

6.新疆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

第3课1.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2.甲午中日战争起因(直接原因):日军空袭清军,丰岛海战爆发。

3.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1地少人多,资源匮乏。

○2明治维新后,把对外扩张当成一项基本国策。

○3帝国主义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4.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失败:○1指挥不力。

○2清政府腐败。

○3军纪散漫,良莠不齐。

5.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6.马关条约的作用:使帝国主义侵略到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4课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1900—190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5.八国联军因祸得福,每日依靠。

6.义和团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参加者:农民、手工业者;斗争目标:反清反帝;口号:扶清灭洋。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提纲推荐文章2022地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热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热度: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五四制热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热度: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总结热度: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就要对它有浓厚的兴趣,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提纲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

第一课 石器开辟的世界
1、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 我国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3、 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
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4、 距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开始种植(水稻),(半坡人)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 (半坡人)烧制出红褐色的陶器,称为(彩陶)。
7、 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炎帝)。
8、 到(尧)(舜)时期,部落联盟的范围有了扩大,部落联盟首领推选产生。(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
首脑会议„„这种推举贤人担任首领的方法叫(禅让制)。这是的社会是传说中“(天下为公)”的理想社
会。

第二课 青铜时代的王朝
1、 (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约公元前(1600)年,在首领(汤)的领导下(商)灭夏,定都于(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
庚)把都城迁到(殷)。
3、 商代的先民已经使用(文字)。现在所见商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称“(甲骨文)”。
4、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是有名的暴君。
5、 夏商先民已经能够之制造并使用(青铜器)。
6、 公元前(1046)年,夏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始称(西周)。周代实行(分
封)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始称(东周)。
7、 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
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8、 春秋五霸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一说法指(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9、 战国时期各诸侯王先后(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整修武备)、(称雄一方)。在不断的兼并战争中,(战
国七雄)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被称为战国七雄。
10、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使用推广,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春秋时期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孙子等为代表的学派。战国时期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的“(百家争鸣)”。

第三、四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 历史年表: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主要人物、时期 评价、大事
秦 221 B.C. 秦始皇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其开创的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
度的基础。
两汉 西汉 202 B.C. 汉武帝 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使用儒家思想作为统
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东汉
25 A.D.
三国两晋 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南北朝

581
唐 618 贞观之治 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武则天
开元盛世
五代十国
907
两宋时期 北宋 北宋 960 结束了分裂对峙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辽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西夏
南宋 南宋

元 1271 成吉思汗 第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
忽必烈
明 1368 朱元璋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
峰。

1644
2、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是西域归属中央集权的开始。
3、 唐朝(李世民)善于总结隋朝的(经验教训),注意听取大臣的(合理建议),开创了唐朝的繁荣时代,
始称(贞观之治)。
4、 唐朝留学生(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学问僧(空海)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平
假名)”,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第六课 至高无上的皇权
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第八课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1、 商鞅变法:
原因 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他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
扰。秦孝公即位后,为富国强兵,发布《求贤令》,招揽贤才。
人物 支持者 商鞅、秦孝公
反对者 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大臣
时间
356 B.C.
措施 (1)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
(4)轻罪重刑,实行连坐。
效果 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
结果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守旧派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捕后车裂而死。商鞅
被杀后,法令并没有废除,强大的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2、 张居正改革:
原因 明朝中期以来,全国耕地有一半为大地主所兼并。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人物 支持者 张居正
反对者 皇太后
时间
1578
措施 张居正下令丈量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以后,他又把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
来,折合银两征收,名为“一条鞭法”
效果 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情况明显改变。
结果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转变态度,站到了反对派一方,下令削夺张居
正的官衔,满门抄家。

第九课 中国古代农民
1、 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2、 (都江堰)约为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所建。建成后,恶化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的结果,是我国(独
有)的(科技成果)。
4、 一些学者注意总结,整理和介绍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写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农学著作:北魏(贾思勰)
的《(齐民要术)》、元世祖组织人编写的《(农桑辑要)》、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 农民起义的原因:
(1)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非常脆弱,抵御天灾的能力十分有限。在正常年景下,农民生活也
很艰辛。
(2)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水、旱、蝗等灾害,常常造成颗粒无收,饿殍遍地。
(3)官府沉重的赋税徭役,以及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也是造成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
6、 (陈胜、吴广)其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夏。起义军攻下(陈)。
陈胜自立为王,并建立了“(张楚)”政权。
7、 明末(李自成)起义声势浩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1643
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第十课 中国古代工匠
1、 (春秋)时期,工匠们用(木炭作燃料),并利用(皮囊鼓风来提高炉温)。
2、 (东汉)初年,南阳地方官杜诗总结当地人民的经验,发明了利用水利带动成排皮囊鼓风的(水排)。
3、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著名的制瓷中心,被称作(瓷都)。
4、 (明朝中后期)“(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主要地区有江南的(苏州)、(松江)、(杭州)、(嘉
兴)等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