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切除器临床应用幻灯片
经后路腰椎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pt课件

9、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及器械,确保数目准确,放 置负压吸引球,引流袋,常规缝合皮肤。
10、用酒精纱布消毒皮肤,纱布及敷贴覆盖伤口,胶布固定。
洗手护士配合
1、术前一日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物品,手术当日提前20分钟洗手上台, 整理器械台,连接外来器械各零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 2、将各种器械按先后顺序摆好,安装好手术器械与巡回护士配合,连接 好各种导线。 3、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术中所需器械及物品,传递器械以柄轻击术 者手掌,递刀片时刀锋朝下,或放于弯盘内传递,注意防止划伤,传递器 械时做到“快递、快收”,防止碰伤,保持手术台面整洁。
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 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常见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
铺巾方法
洗手护士把无菌巾
折边1/3,前三块 无菌巾的折边朝向 医生,递给医生, 将第四块无菌巾的
折边对着自己,递
给医生。铺巾顺序: 切口的下方,上方, 对侧,最后铺近侧。 递巾钳固定,铺中
单及洞巾
手术步骤 3、递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显露棘上韧带,递干纱 布拭血电刀止血,从棘突两侧切开,递延棘突切开椎 旁肌,用剥离子将椎旁肌拨开,用拉钩暴露
巡回护士配合 3、仪器设备准备:术前检查高频电刀,吸引 器,C臂机等设备是否完好,协助洗手护士连 接电刀及吸引器。打开手术灯及观片灯,打开 无影灯,调好光线。
入院时间:2015年10月14日10:22 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手术时间:2015年10月14日
手术方式:经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病例介绍
现病史
患者于10余年前在劳累后出现腰背 部疼痛,休息后缓解,一直未给予 重视。一周前劳累后出现腰背部疼 痛加剧,并出现右下肢放射痛及行 走不能。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临床医学・43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组别例数宫颈残端出血[例(%)]宫颈粘连[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例)]LEEP组601(1.67)0(0) 1.67(1) 1.67(1)CKC组605(8.33)3(5)13.33(8)16.67(10)X,值 5.67210.185P值0.0170.0012.3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术后,LEEP组患者与CKC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分别为8.33%(5/60)与6.67%(4/6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女性宫颈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
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致死率居第三位。
相关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致死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戶一役①N属于宫颈癌前病变。
CIN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感染HPV、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有多个性伴侣等有关。
有报道称,CIN患者HPV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90%。
对CIN患者的病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7T。
CKC与LEEP均是临床上治疗CIN的常用术式。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LEEP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除术后切缘的阳性率外)均优于CKC组患者。
这与相关文献[10-13]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用LEEP治疗CIN时,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产生高热效应,能达到切割与止血的双重目的。
综上所述,与用CKC治疗CIN相比,用LEEP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1]肖娟,罗建秀,魏荷花.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II~m级患者中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7):87-88.[2]闫德慧,蒋晶,李佩玲.系统回顾: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原位腺癌的对比[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6):2909—2912.[3]郝俊荣,张慧艳.CKC和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4):123—124.[4]汪裕,陈琳,胡娟.比较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2):88—89.[5]杨云,黄进.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皿级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88—189.[6]蒋红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29—31.[7]张谊北.三种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32—34.[8]易丽蓉.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151—152.[9]李维芝.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5):48—50.[10]方晓霞.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8—49.[11]黄雪芳,陈艳,庞燕,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8,38(11):17—19.[12]李铭芬,章林燕,斯小芳.对比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310—311.[13]蓝洁珍,华海红.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n~rn级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737—1739.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石鹏,徐敏,唐福宇(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目的:分析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 tion,LDH。
2024版年度腰椎间盘突出ppt课件

01腰椎间盘突出概述Chapter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定义主要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长期反复外力损伤、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等。
其中,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病机制定义与发病机制年龄分布职业特点地域与气候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其中,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主要与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
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后可缓解;腰椎管狭窄症以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受压症状为主要表现;腰椎结核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X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破坏或椎间隙狭窄。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VS02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ChapterX线平片检查方法及表现检查方法表现CT扫描技术及其优势扫描技术优势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手术定位有重要价值。
MRI在诊断中价值检查方法采用腰椎MRI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扫描。
价值可全面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序列的MRI信号特点,判断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如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等)及严重程度。
同时,MRI还可观察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脊髓造影肌电图检查03保守治疗措施与适应证选择Chapter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注意事项物理治疗原理和实践操作指南物理治疗原理实践操作指南01020304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介绍保守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适应证轻度至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MED

一、历史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 是一种经椎板间隙入路的显微内镜下椎间 盘切除术。1975年日本Hijinkata首次报 盘切除术。1975年日本Hijinkata首次报 道X线引导下用后外侧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 核摘除术(PC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 核摘除术(PC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 得满意的效果后,该项技术快速发展。 1983年Kambin首次报道了经后外侧 1983年Kambin首次报道了经后外侧 椎间隙途径的关节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关 节镜技术和设备。
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 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 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系统。由美国SOFAMOR 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系统。由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首先研制生产。20世纪90年代末期 DANEK公司首先研制生产。20世纪90年代末期 美欧相继将MED技术运用于临床。 美欧相继将MED技术运用于临床。 1999年,我国首先有李春海教授对运用MED 1999年,我国首先有李春海教授对运用MED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初步临床报道。 并就手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随后的数年中, 我国数百家医院引进了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我国数百家医院引进了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临床应用
1、适应症:
(1).椎间盘向侧后方或中央突出,位于椎间盘平面, 或向上游离不超过5mm,向下游离不超过10mm者。 或向上游离不超过5mm,向下游离不超过10mm者。 (2).椎间孔内或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3).软性(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膨出等)或硬性 (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小关节增生等)侧隐窝狭窄症。 (4).复发性椎间盘脱出病人。 (5).年龄小于55岁的长节段椎管狭窄(非责任性) 年龄小于55岁的长节段椎管狭窄(非责任性) 伴椎间盘突出(责任性),只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手术讲解模板: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16.1 1.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漏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在椎间盘镜下未辨认清楚神经根而误伤, 很少出现硬膜撕裂而导致脑脊液漏。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16.2 2.局部出血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由于神经根的伴行静脉或突出较大,导致 硬膜外的静脉丛充盈变粗而易损伤,从而 导致局部出血。多可自行吸收。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步骤: 13.5 5.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步骤: 用环锯在突出部位的椎间盘钻孔或尖刀切 开突出部位的后纵韧带或纤维环,用髓核 钳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步骤: 13.6 6.缝合切口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步骤: 13.4 4.显露椎间盘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步骤:
用椎板咬骨钳去除上位椎骨的椎板下缘至 黄韧带的附丽处,使黄韧带的一端呈游离 状态,将黄韧带与硬膜分离并将其去除。 此时即可看到硬膜,用神经根拉钩将硬膜 和神经根向中线方向牵开,即可显露椎间 盘,此时如需要,可再用椎板咬骨钳去除 侧方2.椎间盘突出合并以黄韧带增厚为主的椎 管狭窄者。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禁忌: 1.腰椎板外侧椎间盘突出。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禁忌: 2.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以及椎间孔 狭窄者。
手术资料: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禁忌: 3.椎间盘突出合并因退变或峡部不连等导 致腰椎不稳而需要同时处理者。
手术讲解模板: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步骤: 11.3 3.显露椎板间隙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步骤:
用骨刀沿骶棘肌纤维方向插至椎板间隙, 并向外侧剥离椎板间孔及上下椎板上的软 组织。将带有钝性剥离器内芯的工作通道 套筒插入到椎板间孔处,安放好工作套筒, 将内芯钝性剥离器拔除,连接并调节光源 系统后,用髓核钳将视野内的软组织清理 干净,显露好椎板间的黄韧带和上下椎板 缘。此时可将神经剥离子插入椎板下再透 视定位,确认手术间隙。
术后处理: 抗生素治疗1次,当天或第2天出院。3~ 5d所涉及的神经根可能出现反跳痛,给予 对症治疗,2~4周多自行缓解。
1 1.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漏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并发症: 在椎间盘镜下未辨认清楚神经根而误伤, 很少出现硬膜撕裂而导致脑脊液漏。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步骤: 11.5 5.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步骤: 用环锯在突出部位的椎间盘钻孔或尖刀切 开突出部位的后纵韧带或纤维环,用髓核 钳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手术步骤: 11.6 6.缝合切口
谢谢!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概述: 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手术相关 解剖见下图(图3.26.9.3.1-1)。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概述: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适应证: 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腰椎间盘切除伴半椎板切除术
适应证: 1.以髓核单纯向侧后方突出或脱出在椎间 隙附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最适宜。
腰椎间盘手术PPT课件

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mpany name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齿状韧带
20
终池
Company name
脊柱手术三大原则
减压 固定 融合
21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固定原则
* 重新再分配脊椎载荷 * 限制局部运动从而维持稳定
在稳定的环境中,促进坚固的骨融合
23
Company name
成年:5块骶椎、4~5块尾椎分别融 合而成1块骶骨和1块尾骨,故成年后 椎骨总数为26块。
8
Company name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 突起三部分构成。
椎体:位于前 份的短圆柱体, 是持重的主要 部分。
椎弓:位于后 份,呈半环状 ,分为椎弓根 和椎弓板两部 分。
突起:成对的 有横突,上、 下关节突;单 个的有棘突。
后的 路手 减术 压配 椎合 间 植 骨 融 合 术 (
PLIF)
PLIF术的手术配合
1
解剖
2
体位
3
巡回护士的配合
4
洗手护士的配合
2
Company name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
PLIF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loward通过将后路切除的椎板修 成楔形骨块植于腰椎椎间,以此来恢复椎 间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快速推 广,此后该方法即被称为PLIF。最初的PLI F手术是经过后路减压或/和髓核摘除术后, 对融合的椎间隙进行植骨以达到椎体间融 合的目的。为了克服单纯植骨后植骨块吸 收、椎体间隙狭窄、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等 缺点,不断改进使用更加适合椎体间隙解 剖或病理结构的各种类型椎体间融合器.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学PPT幻灯片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
鉴别诊断
((三二))与与坐腰骨痛神伴经坐痛骨为神主经要痛 表的现疾的病的的疾鉴病别鉴别
11..梨神状经肌根综及合马征尾肿瘤 22..盆椎腔管疾狭病窄症
39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概要 病因 分型和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治疗
治疗
40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主目要的适:应征: 1使. 年椎轻间、盘初突次出发部作分或和病神程经较根短的者炎性 2水. 休肿息加后速症消状退可自行缓解者
3. 影象学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 绝对卧床休息 2. 持续牵引 3. 理疗和推拿、按摩 4. 皮质激素硬膜外注
射 5. 髓核化学溶解法 6. 经皮髓核切削术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推拿治疗
• 目的
• 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 •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
2. 坐骨神经痛
腹压增加时加剧 发病率 L4/5>L5/S1>L3/4
1. 化学免疫说 2. 炎症说 3. 缺血说
临床表现
17
腰 痛 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 坐骨神经痛 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马尾神经受压 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广西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
目前多数研究证明:仅纤维环表面有细小血管供应及窦椎神经支配
5
椎间盘的压力测试
站立位----100% 坐 位----120% 站立前屈位----210% 坐位前屈位----270%
前屈位活动或负重是导致腰段脊柱退变或损伤的不良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compressor 旋切模拟图
DeKompressorTM 的适应症
•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或腰椎间盘突出引起 的下肢痛 • 有客观证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原因,包括X-ray、MRI、 CT、椎间盘造影或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
• 属于包含型椎间盘突出 • 椎间盘高度不能<70%正常椎间盘高度 • 经其他保守治疗(如药物疗法、物理疗法或硬膜外腔注射等疗法), 效果不佳者。
椎间盘相关性疼痛介入治疗分类
、
•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介入治疗 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IDET) 经皮椎体融合术 • 椎间盘突出症盘内减压术 髓核化学溶解术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激光髓核气化椎间盘减压术 臭氧髓核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髓核成型术 经皮减压器髓核部分去除术
IDET
L1-2 至 L4-5椎间盘穿刺定位
穿入导管针
接上髓核旋切器(Dekompressor)
在侧位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旋切
附在Dekompressor 上旋切出的髓核组织
术后起效时间
多数患者一周后腿部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但部分患者的下腰部疼痛术后几个月才得到缓解。
并发症
• 本操作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并发症发生很低。 • 在极少情况下,如操作不慎,可以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椎间盘 内感染等 • 穿刺局部可以出现疼痛或压痛,但多数一周自然消失
DeKompressorTM 的禁忌症
• 未经保守治疗的患者 • 椎间盘造影阴性者,尽管显影有异常 • 患者有严重的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疼痛者 • 伴有游离的椎间盘脱出者 • 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 • 椎间盘高度不能<70%正常椎间盘高度 • 脊柱感染、骨折和肿瘤者
主要治疗设施
• 无菌治疗室 • 影像设备: C-型臂或DSA • Decompressor 系统
Decompressor的工作原理
•
The Dekompressor™ 1.5 mm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Probe utilizes a highly efficient method for removal of intervertebral disc nucleus pulposus through a smallest available channel allowing discectomy entirely under fluoroscopic control.
RF
• RF energy process vaporizes the disc nucleus
Market size and competition - CLARUS APLD
Surgical Discectomy
Microdiscectomy Open discectomy
椎间盘减压术
自Hijijikata 1975年在世界上首次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以 来,历经 经30年发展,Stryker Decompressor 代表新一代椎间盘减 压装置。
Outcomes - Dekompressor
• • • • • Slipman et al 2005 n - 22 Fup - 2w, 4w, 6m VAS 0 - 41% VAS< 2 – 46% - 2w – 66% - 4w – 77% - 6m
• Results equivalent to APLD and better than nucleoplasty • Risk of significant injury less than APLD or nucleoplasty • Suitable to retrieve tissue for either pathology analyses or gram stain/culture (discitis)
经皮椎间盘切除器 Dekompressor
王小晖 Instruments Marketing 2007年1月1日
美国的一些统计数据
• • • •
在美国有6千5百万人患腰腿痛 腰腿痛是医疗支出的第一病因 腰腿痛的医疗花费是心血管疾病的3倍多 每年有20%工作人群经历腰腿痛
• 12%成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减压术的发展史
• • • • 1964年Smith首次报道木瓜酶注射髓核溶解术 1975年Hijikata首次阐述髓核抽吸术 1987年Choy 和Ascher首次用激光汽化髓核组织 90年代中期,Muto等将臭氧注入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 • 2000年Arthrocare 将等离子低温射频髓核消融术用于临床 • 2001年美国FDA批准Decompressor用于临床
Decompressor 系统
1、旋切减压器 2、针芯
3、穿刺导管针
4、刮板
标准程序
摆体位 体表定位
透视下定位
局麻、穿刺 X线监视下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 直至穿刺针尖进入椎间盘 铺巾、穿无菌衣和手套 消毒激活减压器进行髓核旋切消融
患者体位:
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穿刺体表定位:在斜位下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