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观的价值重估与实践观照

合集下载

教师权威的历史观照和现实反思

教师权威的历史观照和现实反思

教师权威的历史观照和现实反思严雪梅摘要:关键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的。

与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传统的以师为尊,师云亦云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众人的批判,其矛头更是直接指向教师权威。

很多学者认为要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打破教师权威,以学生为中心。

然而,值得商榷的是,影响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罪魁祸首真的就是教师权威吗?权威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我看来,倘若一个教师没有权威,就不足以称其为教师,教师对学生有所教,学生从教师那有所得,在这施与受的过程中,便孕育和蕴含着权威。

所以教师权威是教师职业所赋予的,丢弃不得也丢弃不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师所拥有的教育手段中,对孩子的权威是最重要、最普通、包罗一切,同时又锐利的和不安全的手段。

这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也可能把伤口刺痛。

这是一把不安全的,但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刀子。

”【杨小玲,陈建超.教师权威研究的认识与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05(9)】教师权威是把双刃刀。

对于教师权威这把刀子来说,我们应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这把刀子,而不是彻底地丢弃这把刀子。

而当今在教育理论界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否定教师权威。

这种对教师权威的批判是一种盲目性的,是一种妄断性的,他们将教师称为引导者、合作人、顾问,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能是权威。

可以这样说,他们害怕承认教师权威,认为一旦承认教师权威就使学生丧失了平等,丧失了主体地位。

与其说他们否定教师权威,不如说他们想降低教师的地位,提升学生的地位。

由此可见,教师权威和教师地位的密切关系。

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必然的支持言论有很多,或从教师权威的内涵论证,或从教师权威的作用说明,或从教师权威的存在形态介绍,或从教师权威的不同模式解释,本文拟从对比古今关于教师的定位来对今天的教师权威的现状进行反思,从而以史鉴今和以史长今,使教师权威对教学发挥促进作用。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价值观引领与文化建设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价值观引领与文化建设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价值观引领与文化建设概念与内涵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并通过示范和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师德和师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师德是指教师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如诚信、责任感、奉献精神等;师风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方法,如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师道风范等。

价值观引领与文化建设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价值观引领与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塑造教师形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价值观引领,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促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真诚奉献。

通过文化建设,能够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师风,形成高尚的师德氛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加强师德师风的价值观引领首先,要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师作为培养社会栋梁的关键力量,应当时刻保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使命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忠诚于教育事业。

其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有效引领学生,推动其全面成长。

再次,要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和进取。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因此教师需要有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

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探索。

文化建设与教师师德师风文化建设是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学校和教育系统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文化建设,为教师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倡导和培养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师风。

具体措施包括:首先,要建设教育教学的专业文化。

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的专业培训和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其个人修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并分析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一、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现了其素养修养和职业操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修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他们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注重品德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他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3.教育执业道德:教育工作者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崇尚事业家精神。

他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二、师德师风的价值观念师德师风的价值观念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

以下是师德师风的价值观念:1.爱心和关怀:教育工作者应怀着深深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促使他们发展潜能,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品德。

2.公正和公平:教育工作者应以公正和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偏私,不歧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

3.创新和担当:教育工作者应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同时,他们还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勇于担当,追求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三、师德师风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教育工作者的优秀师德师风具有以下重要影响:1.培养优秀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师德师风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既是一种传承与发扬,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师德师风在当代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1.1 儒家思想中的师道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强调师道,将教育者视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提出的“道不远人”,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善行和道德修养影响学生。

在儒家文化中,师德师风被视为一种道德底线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1.2 佛教与道教对师德师风的思考佛教和道教也对师德师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与智慧,教育者应以慈悲心和智慧引导学生,注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将教育视为一种修道,教师应注重修身养性,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师德师风的当代实践2.1 师德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的示范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负责教学任务,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

教师的品德问题将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

2.2 师德师风的培养途径师德师风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其次,教师自身应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

同时,家庭、社会和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

2.3 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师德师风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师德师风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传统文化对当代实践的启示3.1 重视道德教育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观念给当代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事业,而学校文化与价值观则是构建优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的工作中,学校文化与价值观的贯彻落实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学校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塑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

一、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它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性和思想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也必须深刻理解学校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文化是教育质量的保证。

一个具备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的学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文化是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源泉。

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1. 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教师,在工作中应积极传承和发展学校的文化。

首先,理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了解并且与之保持一致。

其次,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合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

最后,持续学习与提升。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校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倡导和践行学校价值观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必须在工作中践行学校的价值观。

首先,树立正确的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

教师应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生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最后,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促使他们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三、价值观对教师工作的影响1. 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较大。

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观念下,教师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倡导互动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观下,教师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审视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审视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审视师德师风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它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应与当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师德师风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审视、理解与探讨。

一、传统文化价值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师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学生成长道德塑造的重要力量。

在古代,师德师风被视为教育事业的灵魂,师者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以身作则,以德为师。

这一传统的师道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尊师重教的传统也在当代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价值。

师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这种传统的师道观念也帮助我们思考当代教育中的师德建设,如何传承并发扬这一价值观念。

二、当代价值观念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师道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调整与变迁。

当代社会对师德师风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德”字,即强调师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师德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师德师风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它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身作则,更需要在社交媒体等现代场景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示范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师德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三、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结合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观念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可以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如传统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可以与当代教育理念中的“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相对应。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也可以指导当代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者要从自身做起,以高尚的品格和优秀的专业素养塑造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提倡尊重、关爱、平等和公正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

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教师工作中的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共同信念,而教育价值观则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教师工作中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的探讨,旨在探索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保持学校的独特文化。

一、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的集合体,它往往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基础,涵盖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学校的共同信念等方面。

学校文化对于教师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学校文化可以凝聚人心。

学校是一个集体,学校文化可以为教师提供共同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感,促使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下,教师能够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激发教育创新的空间。

其次,学校文化可以传承学校的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办学特色,这种特色往往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中。

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可以使学校的特色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充分展示学校的优势和特点。

最后,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它体现了学校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当学校有着独特的文化,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的加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教育价值观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工作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实践。

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价值观是教师工作的指导原则。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面对各种教育问题和困惑,而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就是教师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准星。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保持稳定的方向和意志。

其次,教育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教育目标往往根植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中,教师只有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教师职业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职业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CATALOGUE目录•教师职业价值观概述•教师职业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实践体现•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策略•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挑战与展望•教师职业价值观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定义与内涵教师职业价值观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01020304教师职业价值观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和决策行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提高教育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对学生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进而追求学生的自我实现重视情感与人际关系强调尊重与理解学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观察与模仿强化与奖励社会认知030201社会学习理论知识构建思维发展学习策略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培养教授学生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管理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情绪调节人际关系情感教育理论总结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是他们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专注和负责。

详细描述敬业精神是指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责任感是教师对工作和学生发展的承诺,表现为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一切努力。

敬业精神与责任感公正、公平与正义总结词教师的公正、公平与正义价值观体现在他们处理学生和教学资源时的行为和决策上。

详细描述公正是指教师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学生,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公平是指教师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正义是指教师坚持正确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总结词详细描述爱心、关心与耐心乐观、自信与坚韧总结词详细描述确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丰富教师职业价值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教师教育培训中的价值观培育03提供专业发展机会01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0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开展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自我发展1 2 3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教师职业促进家长参与教师职业发展家校合作,共同塑造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总结词教师职业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间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 突融合 的 时代 。传统教 师文化 面临崩 溃的危险 、利 用教 育信 息技术 的不 良文化泛滥 。这
种现 象在课 程转 型时期 出现是 不足 为奇的 ,但 需要教 师具有理 性的思 维去审视 自己的所作 所为 。如 何避免教 师在课 改 中重复 出现 的弊 病 ,又 能使 中国传统文化 更新 变革 以适应 时代 的需要 ,这是 当前站在教 育教 学第一线教师值得研 究的课题 。
调查 : “ 3 的教 师认 为 在具 体 的工作 中遇到 有5 %
不 能孤立 个体 地生 存 ,人 只有 通过 在相 互 的交往 中才 能共 同生 存发 展 。儒学 这 种人 与人之 间相 互 依存 、互 利交 往合 作共 赢 的伦 理思想 在 我们教 师 职业 里是非常有借鉴意义 的。
族文化 、地 域文 化 和外来 文化 之 间相互 冲突并 走 向互 动 融合 ,这恰 是 为 教 师 专 业 的发 展 提 供 活
力。

的对话 和交 流 ,没有 对 问题 的共 同探 究 和共 同解 决 。教 师与 家长 少合 作 表现在 :平 时教 师极 少 与 家 长沟 通 ,只有 学 生犯 了错误 需 要家 长来 接受教
和政 府 向来 重视 教育 , “ 为人 师 ,行 为示 范 ” 学
确 立 了教 师 的 价 值 观 。 历 年 评 选 的 “ 杰 教 十
师 ” ,媒体 对教 师 的牺牲 自我 、无私奉 献 、甘于
清贫 、照亮 别人 的感 人事迹 的宣 传 ,使 教 师的光
辉形 象深入 人心 。教 师是蜡 烛 、是春蚕 、是 园丁
师 ,终身 为父 ”就成 了中 国特 有 的师生关 系 。民
族 的振兴 ,离不 开教 育 ,教育 的发展 ,更 离不 开 教师 。所 以尊 师重道 是 国家 民族 的大计 ,不仅是 兴学 之道 ,更是 兴 国之道 。 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党
虽 然 具 有 速 度 慢 、容 量 小 ,经 常要 檫 字 浪 费 时
学 过 程 仍 是 以教 师 讲 为 主 ,学 生 只是 被 动 的 接
社 会 里是 一种 礼俗 社会 。作 为教 师专 业形 象 的孔 夫子被尊 为 “ 圣人 ” ,将教 师抬上 了圣坛 。嘲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当老 师走 下 了圣坛 ,教 师成 为一 种
受 ,缺少 主动探 索知 识 的意识 。对 于课 堂 上学生
电 话 、短 信 的 而 方 式 来 替 代 。 儒 家 的 核 心 是
“ ” ,其 实质是 提 倡人 与人 之 间相互 交往 、交 仁 流 的互 利原 则 ,人 由于处 于各 种人 际关 系 之 中而
之 间 、师 师之 间 、教师 与家 长之 间 的合作 相 当密 切 。 曾有 人对 新课 程实 施 中教师 的合 作 意识做 过
师 的 “ 问 ”时 ,才 会 和家长 联 系 。学 生 在学校 审

传统教师文化 的价值重估 “ ”, “ ”与 “ ”, 利 和 争
1 儒学伦 理与 教师 文化 。儒学伦 理思想 中体 .
现 了 “ ” ”与 义 “ ”与 “ ” , “ ” 与 “ ” , “ ”与 情 理 人 物 群
间 ,环境 污染 等缺点 ,但 教师在 黑板上 可 以一边 写字 一边讲 解 。学生 一边 听一边 抄笔记 ,写 字 的 速度 与学 生的思 维发展 相 配合 ,有利 于促进学 生
形象记忆能力 ,更是受学习困难 生的欢 迎。 二、教师文化实践 中的不 良现象及其影响 ( )实践 中不 良教师文化的现象透析 一 1告状 文化 。在现实 中的一些 学生家 长怕老 . 师打 电话 、登 门家访 ,有 的连家 长会都 不愿 意参 加 。这是 因为有些 教师 在家 长面前 告状 的次数 频
【 关键词】教 师文化观 ;价值重估 ;实践 观照
【 作者简介】施 玉萍 ,浙 江省 温州市实验 中学 ( 江温 州 ,3 5 0 浙 2 00)
教师 文化价值 的探讨 是一 个古 老 、永 恒 而又
现 实 的话题 。在 教育 国际化 、信息 化 背景下 ,民
提 出的有新 意 的 问题 ,教师便 认 为是 思想 怪异 , 搞 特殊 化 ,故 意给教 师 出难题 。课堂上 没 有真正
表 现怎 样 ,家长 是不 清不 楚 ,即使 从孩 子那 里知
道 一些 ,也 是皮 毛而 已。亲 临学 生家里 进行 “ 家 访 ”沟通 的方式 我们 已经 很难 看 到 ,大 多是 采用
“ 己”互补优 化 等 的价值 观念 。可 见 ,儒学 伦理
是 约束 “ 人性 恶 ” ,促 使 “ 人性 善 ” 。儒 学 伦理 是关 于 人与人 之 间关 系的伦 理 。教 育过程 中师生
2 1年第 3期 00
( 总第 1 5期 ) 6
沈 担青
THE M OD E RN EDUCATI ON OURN AL J
No 3 2 0 . , 01 Ge e a , . 5 n r lNo 1 6
教师 文化 观 的价值 重估 与实践观 照
施 玉 萍
【 要】当下教 育信 息化 普遍使 用于各个领 域 ,教 育正处在 中西文化 、Fra bibliotek旧课程 文化 摘
独 立 的职业 。师 道 的含义 慢 慢地 改变 ,尊敬 的内

61.
容里 更 多的包 含 了爱 的含 义 。 自此 之后 “ 日为 一
课 改片 面追求 新而 与现 实的教 学不符 合实 际 ,于 是 呼吁教 学 回归传统 、回归生 活 。这 时被搁 置 了
的黑 板 和粉笔 又在教 室里 重视起 来 了。运用 黑板
2 师道 尊严 与教 师文化 。在儒 家思 想支配 的 .
困难会通过 自己查 阅有关资料进行 解决 ,有4 .% 07 的 教 师 认 为 合 作 在 课 程 开 发 中可 有 可 无 ,仅 有 6 %的教师认 为人 际 间的合作 能力 是课程 开发 所 . 3 必须 的。” 教学 中的师生合 作缺乏 主要表现在 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