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热物性

查看完整版本: [-- 煤的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

炎黄焦化论坛-煤焦化行业专业交流平台-> 备煤工艺技术-> 煤的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打印本页]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我牛12010-11-16 13:37

煤的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空间结构性质、机械性质、光学性质、电性质等。从胶体化学的观点,可将煤看作是一种特殊和复杂的固态胶体体系。为此研究煤作为固态胶体所表现的物理化学性质。

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和煤的其他性质一样,主要取决于煤化度和煤岩组成,有时还取决于煤的还原程度。煤的某些物理性质还与矿物质(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有关。

由于物质结构和它的物理常数等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煤的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反映了煤分子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分子空间结构及其变化特点,为煤结构的研究和煤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此外,了解煤的物理与物理化学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洗选、型煤制造、热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等工艺和技术进步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 煤的密度

物质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分子排列的紧密度,因而与分子空间结构有关。因此密度是性质与结构的重要参数,应了解煤的密度随煤化度的变化规律。

(1) 煤密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煤的密度是单位体积煤的质量,单价是g/cm3或kg/m3。煤的相对体积质量(亦称相对密度)是煤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量纲为1。密度与相对体积质量数值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学术多使用密度,而工业上习惯用相对体积质量。中国已将煤相对体积质量的测定方法列为国家标准。

①煤的真相对体积质量

煤的真相对体积质量(亦称真相对密度)是指煤的密度(不包括煤中空隙的体积)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之比。煤的真相对体积质量代表符号是TRD,它是计算煤层平均质量与煤质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TRD,可用比重瓶法(参考GB217)或其他置换法求得。

②煤的视相对体积质量

煤的视相对体积质量(亦称视相对密度)是指煤的密度(包括煤的内孔隙)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之比。煤的视相对体积质量代表符号是ARD,在计算煤的理藏量及煤的运输、粉碎、燃烧等过程都需要用此数据。ARD可用涂

蜡法(参考GB6949)、凡士林法或水银法测定。

根据煤的真密度和视密度可计算出煤的孔隙率,计算公式如下:

孔隙率=(真密度一视密度)/真密度×100%

③煤的散密度

煤的散密度(旧称堆积密度或堆比重)是指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容器的煤粒的总质量与容器容积之比,以t/cm3或kg/m3为单位。散密度的测定,可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煤,然后称出煤的质量,再换算成单位体积的质量(t/m3 ) 。

我牛12010-11-16 13:40在设计煤仓,估计煤堆质量、计算炼焦炉装煤量及计算商品煤的装车质量时,都需用煤散密度的数据。

对同一煤样,煤的真密度数值最大,视密度其次,散密度的数值最小。

(2) 煤真密度的测定及其随煤化度的变化

用不同物质(例如氦、甲醇、水、正己烷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数值是不同的,通常以氦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密度(也称氦密度)。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0.5—lnm,而氦分子的直径为0.178nm,因此氦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另外,由于氦不凝聚在煤的表面上,故不会干扰密度的测定。

镜质组密度开始随煤化程度增加而慢慢降低,在C 85-87%之间达到最低值,当C达到90%以上时,密度急剧增高。开始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氧含量降低的影响大与碳含量增加的影响,同时在这一阶段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变化不大,它的作用小于化学组成变化的效应。在高变质阶段密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芳香碳网的增大,排列规则化和更为紧凑。

煤中各显微组分的真密度与小到大的次序是:丝质组>镜质组>稳定组。当C达到94%以上时,三者趋于一致。

2 煤的机械性质

煤的机械性质是质煤在外来机械力作用下表现的各种特性,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煤的硬度、脆度、可磨性和弹性等。煤的机械性质在煤的开发及加工利用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能为煤结构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1) 煤的硬度

煤的硬度反应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煤的硬度影响采煤机械的工作效率,采煤机械的应用范围,各种机械和截齿的磨损情况,同时它还决定破碎、成型加工的难易程度。

根据外加机械力的不同,煤硬度有不同的表示和测定方法。通常有刻划硬度(莫氏硬度),弹性回跳硬度(肖氏硬度),压痕硬度(努普硬度、维氏显微硬度)和耐磨硬度(突起)等。常用和较重要的是刻化硬度与维氏显微硬度。

显微维氏硬度简称显微硬度,代表符号为MH(Hm ),它是在显微镜下根据具有静载荷的金刚石压锥压入显微组分的程度来测定。压痕愈大煤的显微硬度愈低,显微硬度的数值是以压锥与煤的单位实际接触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量来表示,即kg/mm2。

显微硬度与煤化度的关系曲线像一个靠背椅,“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烟煤,“椅脚,,为褐煤。这条特殊形状的曲线可用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来解析。

①“椅脚”的褐煤阶段,由于具有约50%高塑性的腐植酸及沥青质,这些成分的硬度值很小。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最低,其最低值<20kg/mm2。随着煤化度的增加,Cdaf从65%逐渐上升,煤中的腐植酸不断转变为结构紧密和强度较高的腐植质,沥青质含量也渐次减少,因此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当Cdaf达到78%刚刚转入烟煤阶段时,显微硬度达到一极大值,>35kg/mm2.

②在Cdaf>78%的烟煤阶段,其显微硬度逐渐变小与其中氧含量有关。煤中氧的存在形式及多少常使煤的性质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氧原子的减少,氧桥(-O-)的减少,使分子间的结合力降低。反映在硬度上就出现了自不粘煤转为粘结性煤时硬度的渐次降低,当Cdar为87%接近无烟煤阶段时,显微硬度达到一极小值,约为

20kg/mm2.

③从Cdaf>87%达到无烟煤阶段,由于无烟煤具有高度芳香缩合结构,其机械性质由组成高聚物空间结构的键的数量及坚固性所决定。随着相邻碳网的结合、增大及碳网序理性(排列的整齐程度)的加强,硬度随之增大。因而Cdaf>87%后显微硬度急剧升高,变化幅度很大,在30~200kg/mm2之间。因此显微硬度可作为详细划分无烟煤煤化度及其与贫煤区分的指标。

煤的显微硬度除主要取决于煤化度外,还与煤的还原程度、煤岩组成和矿物杂质的含量等关系密切。

(2) 煤的脆度

煤的脆度是表征煤炭机械坚固性的一个指标,即煤被破碎的难易程度。煤炭脆度的试验方法有抗压强度法和抗碎强度法等。最高煤化度和低煤化度煤的脆性都较小,而中等煤化度的肥煤与焦煤脆性最大。并且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其脆性比高挥发分的褐煤低。

煤的脆度除了与煤化度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外还与岩相组成有关。根据煤脆度的降低和韧性的增长,可以把煤烟组分按下列次序排列:丝炭最脆,镜煤、亮煤居中而暗煤最韧。由于丝炭易碎,故通常煤粉中丝炭较多。可见,不同煤化度和不同岩相类型煤的脆度能为煤烟选择破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3) 煤的可磨性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被磨碎成煤粉的难易程度。通常,以某矿区易磨碎烟煤作为标准煤,将其可磨性定为100。实测的煤可磨性指数越大则容易粉碎,反之则较难粉碎。测定煤的可磨性在某些工业部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使用粉煤的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在设计与改进制粉系统并估算磨煤机的产量和耗电率时,常需测定煤的可磨性;在应用非炼焦煤为主的型焦工业中,为了知道所用煤料的粉碎性,以便确定粉碎系统的级数及粉碎设备的类型等,也要预先测定煤的可磨性。此外,煤的可磨性指数也是煤质研究的重要数据。煤的可磨性与煤化度、煤岩组成、煤中水分含量和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等有关。

在实验室中测定煤可磨性有不同的方法,中国国家标准(GB2565)和国际标准 (ISO 5074)规定用哈德格罗夫法测定。哈氏可磨性的表示符号为HCI。理论依据是磨碎定律:在研磨煤粉时所消耗的功(能量)与煤磨碎后的总表面积成正比。在实际测定时是用被测定煤样与标准煤样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指标表示。

哈德格罗夫法的要点是:称取0.63~1.25mm的煤样50g,放在内装八个钢球的哈氏可磨性试验仪中,研磨环以20士lr/min转3min后,过0.071mm (200目)筛子。由筛上煤样量用下式计算可磨性指数HGI:

我牛12010-11-16 13:45 HGI=13+6.93(m-m1)

式中 m——煤样质量,g;

m1——研磨后0.071 mm筛上煤样的质量,g.

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与煤化度的关系:随煤化度的增加,HGI呈抛物线变化,在Cdaf为90%处出现最大值,此时煤最容易磨碎。

煤的可磨性和脆度都表征了煤被粉碎的难易程度,但从实验方法可见:煤的可磨性将煤磨成细粉,该指标对非炼焦煤的制粉工艺较合适;而应用抗碎强度法所测定的煤的脆度,其力度范围与炼焦煤较为接近,因而煤的脆度用于衡量炼焦煤较为合适。

3 煤的热性质

煤的热性质包括煤的质量热容(旧称比热容),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等。研究煤的热性质不仅对煤的热加工过程及传热计算有重要意义,而且某些热性质还与煤结构关系密切。

(1) 煤的质量热容

单位质量的煤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煤的质量热容,室温下煤的质量热容为l.00~1.26kJ/(kg·K)。煤的质量热容因煤化度、水分、灰分及温度而变化。室温下煤的质量热容随煤化度增高而减少。煤的质量热容随其所含水分的增加而大致成直线增加,因为水的质量热容较大。煤的灰分较多时,质量热容则下降,因为一般矿物质在室温时的质量热容为0.70-0.84kJ/ (kg·K).

煤的质量热容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从0~350℃时,质量热容增加,在270~350℃时达最大值,这是煤大分子的原子和原子团剧烈震动所致;而从350~1000℃时,质量热容下降,因为350℃后煤发生了热分解,最后接近于石墨的质量热容0.71kJ/(kg·K)。

(2) 煤的导热性

煤的导热性包括煤的热导率(导热系数)λ[kJ/ (m·h·K)」和热扩散率(导温系数)a(m2/h)两个基本常数。热导率λ是热量从煤的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传递时,单位距离上温差为1K的传热速率。Λ和a有如下关系式:

a=λ/cp

式中 c——煤的质量热容,kJ/kg·K ;

P——煤的密度,kg/m3

物质的热导率λ应理解为热量在物体中直接传导的速度。而物质的导温系数是不稳定导热的一个特征物理量,它代表物体具有的温度变化(加热或冷却)的能力。由上式可知,导温系数与λ成正比,与cp成反比。λ可表示物体的散热能力,cp表示单位体积物体温度变化1K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及物体的蓄热能力。因此,也是表示物体散热

能力与蓄热能力之比,它是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显示的一种物理性质。λ与a常应用于煤料的传热计算。

煤的热导率和其水分、灰分及温度有关。热导率随煤中水分的增高而变大,因为水的热导率远大于空气的热导率,约为后者的25倍。所以煤粒间的空气被水排除后,煤料的热导率就要提高。

矿物质对煤的热导率有很大的影响。有机物的热导性远低于矿物质,因而煤的热导率随灰分的提高而增大。

煤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热导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并且块煤或型块、煤饼的热导率比散状煤高。

煤的热导率可用下式计算:

λ=0.0003+at/ 1000 +bt2/(1000)2 (kJ/ m·h·K)

式中 a、b为特定常数,粘结性煤的a和b相等,为0.0016,弱粘结性煤的a为0.0013, b为0.0010.

煤的导温系数与热导率有相似的影响因素,也因水分的增加而提高。导温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在400℃前导温系数增加较少,400℃后a值猛烈增加。总之,由于煤是不良的导热体,所以煤在焦炉中的升温速度很慢,提高煤的堆积比重对传热有利。另外,煤的导热系数随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无烟煤的导热系数最大,他接近于石墨的导热系数。

4 煤的光学性质

煤的光学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反射率、折射率、透光率、X射线衍射图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性等。煤的光学性质可提供煤化度、各向异性及芳香层大小排列等煤结构的重要信息。煤在光学上的各向异性反映了煤结构内部微粒的形状和定向、聚集状况等。煤的光学性质也可作为煤分类的指标。这里仅介绍煤的反射率和透光率。

(1) 煤的反射率

用煤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表示煤的反射率(R)。煤的反射率是煤的重要光学性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表征煤化度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煤的内部由芳香稠环化合物组成的核的缩聚程度。在炼焦生产中煤的反射率可用来评价煤质,指导配煤和预测焦炭强度等。

煤的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与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碳含量Cdaf的关系:随煤化度的提高反射率增加。当Cdaf>90%时,反射率剧增。这是由于煤化度已接近无烟煤阶段,在结构上由于煤内部分子聚集特性发生急剧变化,分子排列更趋序理化(趋向石墨结构)、紧密化、稠环芳核层片变大,因而表现出煤的反射率有较高的变化速率。烟煤中镜质组的反射率与其它通常采用的煤分类指标如Vdaf、Cdaf发热量等有很好的相关性。反射率参数作为判断煤化度是较好的指标,国际上和许多发达国家都以反射率作为煤分类中煤化度的指标。

(2)煤的透光率

煤的透光率Pm 是指煤样与混合酸(硝酸:磷酸:水=1:1:9)中的稀硝酸,在100℃的温度下加热90min后产生的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的光透过的百分率。实际操作中是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作为标准溶液,用目视比色发来测定煤样的透光率.

煤样的透光率P,在中国煤炭分类(GB5751)中是区分褐煤与长焰煤的重要指标。煤的透光率与煤化度关系密切,褐煤与稀硝酸反应后产生红棕色的溶液、其透光率低,

Pm<50%,低煤化度褐煤的Pm多数<30%,高煤化度褐煤Pm为30~50%(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大于24MJ/kg,则划为长焰煤)。,长焰煤与稀硝酸反应后产生浅黄色至黄色溶液,Pm>50%;气煤的Pm>90%;肥煤至贫煤及无讹煤与稀硝酸反应均生成无色溶液,透光率为100%.

5 煤的电性质

煤的电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导电性与介电常数。煤的电性质在理论上可提供煤的半导体性质、煤中芳香结构大小和各向异性等信息,为煤结构的研究服务。实际应用上,煤的导电性可应用于煤的电力炼焦和电力气化(含地下气化)等工艺的开发。煤、焦的半导体性质及应用也是个新方向。煤的介电性可用于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利用卫星勘查煤田与矿藏。

(1) 煤的导电性

煤的导电性是指煤在电场中导电的难易程度。煤的导电率。与煤化度的关系:对于干燥的煤样来说,煤的导电率随煤化度的提高而增加,Cdar>87%后煤的导电率急剧增加。其原因是Cdar>87%后煤内部芳香层片迅速增大,分子内的π轨道彼此相连,使自由电子的活动范围扩大,并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转移,从而使电导率大幅度增大。特别是无烟煤阶段,σ迅速增大。

未干燥粉煤的导电率与煤化度的关系:对Cdar<84%煤化度较低的煤,特别是褐煤与长焰煤,由于煤中的水分含量高,孔隙率较大,并且其中存在能部分溶于水的梭基与酚轻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使煤的离子导电性增大,因而低煤化度煤的导电率较高,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水分含量的减少而下降。

烟煤在常温下电阻率很大,但随着干馏温度的提高,尤其在半焦阶段以上,其电阻率显著降低。所以,电阻率可作为焦炭质量的一个指标。

(2)煤的介电常数

物质介于两板间的蓄电量与两板间为真空时的蓄电量之比成为该物质的介电常数ε,ε又称为介电容量或电容率。绝缘体的介电常数ε与折射率n2之问存在下列关系式(马克斯威尔公式):ε=n2

上式表明物质的电学性质与光学性质的关系,对于了解物质结构的特性有很大的意义。由于介电常数受水分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采用十分干燥的煤样。煤的介电常数。与煤化度关系:开始介电常数随煤化度的增加而减少,在Cdaf为87%处干煤的ε出现极小值,此时ε与煤的折射率n2数值大致相等。随后ε值急剧增大.Cdaf在87%前,介电常数的减少是由于煤结构单元逐渐丧失其极性官能团所致。当Cdaf>87%时尽管极性基在继续减少,但介电常数却急剧增加,这是由于高煤化度煤导电率增大的缘故,这种变化规律与煤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从ε与n2的关系看,只有Cdaf约为87%的中等变质程度烟煤接近于非极性的绝缘体,因而ε=n2;其它煤化度煤均为

ε>n2.

由于煤的水分对其介电常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利用测定£值来监测煤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值。

6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1) 煤的润湿性

煤的润湿性是煤吸附液体的一种能力。当煤与液体接触时,如果固体煤的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固体煤可以被润湿,煤的表面粘附该液体。相反,若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固体煤的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则固体煤不能被润湿。对于同一种固体,不同液体的润湿性不同;对于不同的固体,同一种液体的润湿性也不同。煤的润湿性可应用于选煤:因为煤易被油类润湿而不易被水润湿,但矸石则相反。故在粉煤浮选时加入矿物油用空气鼓泡,此时精煤被油膜包围而

上浮,而矸石被水包围而下沉,从而达到分选目的。

通常,可利用液体表面张力σ和固体表面所成的接触角θ的大小来判定一该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若液滴能润湿固体,接触角为锐角;若液滴不能润湿固体,接触角θ为钝角。

通过测定接触角可确定液体对煤润湿性的大小。对粉煤无法测定其接触角,可将粉煤加压成型块再进行测定。

(2)煤的润湿热

煤被液体润湿释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的润湿热,煤的润湿热是用1g煤被润湿释放出的热量表示,单位为J/g。煤的润湿热通常可用量热计直接测定。煤的润湿热是液体与煤表面相互作用,主要是由范德华力或极性分子的作用所引起,润湿热的大小与液体种类和煤的表面积有关。因此,润湿热的测定值可用于确定煤中空隙的总表面积。

我牛12010-11-16 14:12

由于甲醇对煤的润湿能力强,用它作润湿剂时能在数分钟内大体上释放出全部润湿热,因此它是比较好的试剂。甲醇润湿热与煤化度大致有抛物线的关系,低煤化度的润湿热很高,但随煤化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Cdaf接近90%是润湿热达到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回升。根据润湿热的测定值可以粗略确定煤的内表面积,煤的单位内表面积的润湿热约为0.42J/m2。据此计算得到煤的内表面积范围是10-200m2/g.

(3)煤的内表面积

煤的内表面积是指煤内部孔隙结构的全部表面积(孔壁面积),一般以比表面积(m2/g)表示,它是煤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在煤的生成过程中,煤的内部形成了极微细的毛细管及空隙,它们构成的内表面积比外表面积要大得多。这种毛细管及孔隙的数量极大,分布又深又广,具有极为复杂发达的内部结构,它是煤能吸附各种气体和液体的原因。煤内表面积的大小不仅对了解煤的生成过程及煤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性是重要的,而且与煤的高真空热分解、溶剂抽提、气相氧化等性质有密切关系。

煤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润湿热法、BET法、气相色谱法和微孔体积法等。随煤化度的变化,煤的内表面积具有两头大(褐煤与无烟煤)中间小(中等煤化度煤)的变化规律,这反映了煤化过程中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

(4)煤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

①煤的孔隙率

作为固态胶体的煤其内部存在许多毛细管及孔隙,这些孔隙的总体积占煤的整个体积的百分数叫煤的孔隙率或气孔率,也可用单位质量的煤所包含的孔隙体积(cm2/g)表示。孔隙率的测定通常可用置换法或真、视密度加以计算。置换法的原理是:考虑到氦能充满煤的全部孔隙,而水银则完全不能进入孔隙,以它们作为置换物所求出的

密度,按下式可计算出煤的孔隙率。

孔隙率=(DHe-DHg)/ DHe ×100%

式中 DHe、DHg一分别为用氦及汞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煤的密度。

孔隙率与煤化度的关系与煤的比表面积一样,也是两头高中间低。Cdaf< 83%的低煤化度煤的孔隙率>10%. Cdar为89%的煤孔隙率最低,小于3%。但煤化度再增高则孔隙率又有增高的趋势,这是由于煤化度提高后煤的裂隙率增加所致。

②煤的孔径分布

煤中孔径的大小是不均一的,大致可分为三类:微孔,直径<1. 2nm;过渡孔,直径为1.2-30nm;大孔,直径>30nm。孔径分布可用压汞法或液氮等温吸附法等测定。

不同煤化度的孔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Cdaf< 75%的褐煤大孔占优势,过渡孔基本没有;Cdaf为75%~82%的煤,过渡孔特别发达,孔隙总体积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所决定;为88%~91%的煤微孔占优势,其体积占总体积的70%以上,过渡孔一般很少。可见随煤化度的提高,煤的孔径渐小,且孔体积中微孔所占的比例渐大,反映了煤的物理结构渐趋紧密化。

我牛12010-11-16 14:19近年,在煤复杂的内孔中发现了分子筛的结构,其孔穴直径为2-4nm,孔穴之间以0.5-0.8nm的微孔连通。一般原煤的分子筛性质不明显,经加工、活化后可制成炭分子筛,能分离空气和从焦炉煤气中制氢,并己用于工业生产。

yhjhlt2010-11-23 08:51己用于工业生产。

查看完整版本: [-- 煤的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陈桂生,廖 艳,曾亚光,付志勇,邓丽娟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 要:材料热物性是对特定热过程进行基础研究、分析计算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在 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各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热物性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装置研究上的差距,阐明了热物性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在材料热物性测试领域仍未建全量值传递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材料热物性;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热学微系统;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体系中图分类号:O551.3;TK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10)05-0005-04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ing CHEN Gui-sheng ,LIAO Yan ,ZENG Ya-guang ,FU Zhi-yong ,DENG Li-ju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 Abstract: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tudy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special thermal process.As the mos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gineer desig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field.They are also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y.In this paper ,therm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introduced.The difference of research on the guarded hot -plate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was compared.The importance of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was clarified.Finally ,the necessity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full value transfer system in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field was discussed. Key words: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guarded hot plate apparatu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micro-system ;reference materials ;value transfer system 收稿日期:2010-04-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陈桂生(195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温度计量 测试研究工作。 1引言 材料科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的支柱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日益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材料的热物性是材料的重要特征参量,它是指材料在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各种热力学特性的参数的总称,包括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比热容、热膨胀系数、发射率、热流密度等[1]。材料热物 性参量在航空航天、 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能源的有效利用、国防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建筑节能、空调制冷、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学、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能源短缺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 战,这使节能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被各国列为重 点发展对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能源缺口逐年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仍然偏低,节能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 挖。节能技术的研究, 首先从关注能量的耗散开始。能量的耗散主要集中在热力转换这一过程中,如 电力生产、 炼钢、化工产品的分解与合成、建筑采暖等都是通过热力转换过程完成。因此, 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及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是节能的重要途径。要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和降低能源的损耗,合理地控制热能的转移和传递方式,就必须对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建立测试体系为各行业降低能耗和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热物性测试技术的发展过程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开始对材料的热物性进行 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TEST Vol.36No.5September ,2010

常见制冷剂热力性质表

附录: 附表1: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2:R13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3:R2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4:R134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5:R152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6:R600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7:R407c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8:R123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9:R410a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附表1: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R12饱和液体及蒸汽热力性质表 温度绝对压力密度密度比焓比焓比熵比熵t pρ′ρ″h′h″s′s″℃MPa kg/m3kg/m3kJ/kg kJ/kg kJ/kg·K kJ/kg·K -1000.00118851679.10.099959113.32306.090.60771 1.721 -990.00130441676.50.10908114.14306.540.61242 1.7172 -980.00142981673.90.1189114.96306.980.61711 1.7135 -970.00156531671.30.12945115.78307.430.62178 1.7098 -960.00171171668.60.14077116.6307.880.62642 1.7062 -950.001869616660.15291117.42308.320.63105 1.7026 -940.00203971663.40.16592118.24308.770.63564 1.6992 -930.00222281660.70.17983119.06309.230.64022 1.6958 -920.00241971658.10.19471119.88309.680.64477 1.6925 -910.00263111655.50.21059120.71310.130.6493 1.6892 -900.0028581652.80.22754121.53310.590.65381 1.6861 -890.00310131650.20.24561122.36311.040.6583 1.6829 -880.00336171647.50.26485123.18311.50.66277 1.6799 -870.00364041644.90.28532124.01311.960.66722 1.6769 -860.00393831642.20.30708124.83312.410.67164 1.6739 -850.00425651639.60.33019125.66312.870.67605 1.6711 -840.00459591636.90.35471126.49313.340.68044 1.6683 -830.00495781634.30.38072127.32313.80.68481 1.6655 -820.00534321631.60.40827128.15314.260.68916 1.6628 -810.005753416290.43743128.98314.720.69349 1.6602 -800.00618961626.30.46827129.81315.190.6978 1.6576 -790.00665291623.60.50087130.64315.650.7021 1.655 -780.007144916210.53531131.47316.120.70637 1.6525 -770.00766671618.30.57164132.31316.580.71063 1.6501 -760.00821981615.60.60996133.14317.050.71487 1.6477 -750.00880561612.90.65034133.98317.520.7191 1.6454 -740.00942561610.30.69286134.81317.990.7233 1.6431 -730.010*******.60.73761135.65318.460.72749 1.6409 -720.010*******.90.78466136.49318.930.73167 1.6387 -710.0115061602.20.83411137.33319.40.73583 1.6365 -700.0122781599.50.88605138.17319.870.73997 1.6344 -690.0130921596.80.94056139.01320.340.74409 1.6323 -680.013951594.10.99774139.85320.820.7482 1.6303 -670.0148541591.4 1.0577140.69321.290.7523 1.6283 -660.0158051588.7 1.1205141.54321.760.75638 1.6264

热响应测试报告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2010年11月21日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 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测试人员: 编制人: 审核人: 测试单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报告时间: 2010年11月21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 钻孔设备.............................................. 钻孔记录.............................................. 三、测试目的与设备................................................... 四、测试原理与方法................................................... 岩土初始温度测试......................................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现场布置......................................... 测试时间............................................. 夏季工况测试......................................... 冬季工况测试......................................... 稳定热流测试.........................................

材料热物性参数

Apache-Tables 5.9

Apache-Tables Table1Ground Reflectance (3) Table2Precipitable Water Vapour Depth(In Metres) (4) Table3Dry-Bulb Temperatures (5) Table4World Weather Data (6) Table5U-Values for Glazing (7) Table6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Density (9) Table8Shading Coefficient and Short-wave Radiant Fraction for Blinds and Curtains (19) Table9Transmission Factors for External Miniature Louvres (20) Table10Sensible and Latent Gains from People (21) Table11Radiant Fraction for Casual Gains (22) Table12Winter Design Temperatures and Air Changes (23) Table13Heat Emitter Radiant Fraction (26) Table14Solar Absorptivity (27) Table15Thermal Resistances of Air Gaps (28) Table16Diffusion Resistance Factors (30) Table17Permeances (31) Table18Vapour Resistivities (32) Table21Inside Surface Resistance(Table A3.5CIBSE Guide) (34) Table22Outside Surface Resistance(Table A3.6CIBSE Guide) (35) Table23Emissivities of Various Materials(Table C3.7CIBSE Guide) (36)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及数据答案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⒈通过对空气—水蒸气光滑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1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0.4中常数A、m的值。 ⒉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纹管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设备由两组黄铜管(其中一组为光滑管,另一组为波纹管)组成平行的两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空气由旋涡气泵吹出,由旁路调节阀调节,经孔板流量计,由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换热器。管程蒸汽由加热釜发生后自然上升,经支路控制阀选择逆流进入换热器壳程,其冷凝放出热量通过黄铜管壁被传递到管内流动的空气,达到逆流换热的效果。饱和蒸汽由配套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该实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图1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 光滑套管换热器;2—螺纹管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 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 12、13—蒸汽放空口; 15—放水口;14—液位计;16—加水口; 孔板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量 空气压力 蒸汽压力 空气入口温度 蒸汽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三、实验内容 1、光滑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光滑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 m 中常数A 、m 的值。 2、波纹管 ①测定6~8个不同流速下波纹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②对 α1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 四、实验原理 1.准数关联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根据因次分析得到的对流传热的准数关联为: Nu=CRe m Pr n Gr l (1) 式中C 、m 、n 、l 为待定参数。 参加传热的流体、流态及温度等不同,待定参数不同。目前,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特定 范围的参数。本实验是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因此,可以忽略自然对流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则Gr 为常数。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Pr 可视为常数。所以,准数关联式(1)可写成 Nu =CRe m (2) Re 4 du V d ρ ρ π μ μ == 其中: , 500.02826W/(m.K)d Nu αλλ = =℃时,空气的导热系数

物性参数表

物性参数表

常用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CAS No.:64-17-5 (1)分子式 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 46.07 (3)结构式 CH3CH2OH ,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5)熔点(℃):-114.1 (6)沸点(℃):78.3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CAS No.:67-56-1 (1)分子式 CH4O (2)相对分子质量32.04 (3)结构式 CH3O,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凝固点 -97.49℃,沸点64.5℃.闪点(开口)16℃,燃点470℃,折射率1. 3285,表面张力22.55×10-3N/m (6)相对密度(20 ℃/4℃)0.7914 溶解度参数δ=14.8,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甲醇对金属特别是黄铜有轻微的腐蚀性。易燃,燃烧时有无光的谈蓝色火焰。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vol)。纯品略带乙醇味,粗品刺鼻难闻。有毒可直接侵害人的肢体细胞组织.特别是侵害视觉神经网膜,致使失明。正常人一次饮用4一10g纯甲醉可产生严重中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

30-100g就会死亡。空气中甲酵蒸气最高容许浓度5mg/m3。

常用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88(20C) =7.3(1500C) =7.0(1600C) =7.86(15C) =7.86(15C) =7.85(15C) =7.85(15C)

=7.83(15C)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73(15C) Ts=1488 T L=1497 =7.84(15C) T S=1420 T L=1520 =7.7(15C) 13.1Cr,0.5Ni T S=1399 T L=1454 =7.0(15C) 比热相对于 普通铸铁

=7.1(15C)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5~7.8(15C) =8.92 T S=T L=1083

s=2.70(15C) T S=T M=660.2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s=1.74 T L=T S=651

s=6.09 T S=1395 T L=1427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

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 0.385<<0.494 0.0058

锅炉测试报告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年月日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 1.任务及目的要求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受XXXXXX 公司的委托,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于年月日对该公司使用的型锅炉(产品编号:)进行热工测试。 测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于2009年1月24日颁布,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质检特函〔2008〕264号文《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所有在用工业锅炉实际运行能效状况进行普查,并客观记录相关数据。 测试目的:通过对锅炉热效率的测试,掌握在用锅炉的热效率和能耗情况,评介该锅炉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2.试验依据 a)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b)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3.项目概况 4.锅炉设计参数及实际燃料特性 锅炉设计相关参数见表1 实际燃料特性见表2

表1 锅炉设计基本参数

5.试验工况说明及结果分析 1. 试验条件 本次热工测试在 XXXXX锅炉车间现场进行,测试期间锅炉运行正常,负荷稳定,燃烧良好。试验在锅炉正常运行状况下进行。 1.1本次试验以燃料低位发热量为基准。 1.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试验采用正、反平衡法来测定锅炉热效率。 2. 试验内容 年月日对本台锅炉进行了热工测试,试验共进行了2个试验工况。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0-2003)》的要求,2次试验测得的正、反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5%,2次试验测得的正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3%,2次试验测得的反平衡效率之差应不大于4%,最终结果取两个试验工况的平均值。 试验期间锅炉燃烧稳定,设备运行正常。试验期间各主要参数维持稳定。试验期间主要进行了以下项目的测量: 2.1 烟气成分分析:利用烟气分析仪测量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中的RO2、O2、CO含量,每15~20分钟进行一次分析。 2.2 排烟温度测量: 在省煤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分析仪上热电偶测量锅炉的排烟温度。 2.3 进行燃料取样分析:有输送皮带的锅炉在进料口前的输送皮带上取样,无输送皮带的在炉前煤斗或试验煤堆中取样,并进行燃料元素成份及低位发热量的分析。 2.4 飞灰取样:在尾部烟道气流稳定的适当直段处利用飞灰取样器进行取样,条件不允许的,也可在除尘器排灰口处进行取样,每个试验工况的灰样混合后缩分为一个分析样,进行飞灰可燃物含量分析。 2.5 炉渣取样:可从渣流中连续接取,或定期从渣槽(池、斗)内掏取,同时保证炉渣具有代表性,进行炉渣可燃物含量分析。

常用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 (C) =7.88(20C) =7.3(1500C) =7.0(1600C) =7.86(15C) =7.86(15C) =7.85(15C) =7.85(15C) =7.83(15C)

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 (C) =7.73(15C) Ts=1488 T L=1497 =7.84(15C) T S=1420 T L=1520 =7.7(15C) 13.1Cr,0.5Ni T S=1399 T L=1454 =7.0(15C) 比热相对于 普通铸铁

=7.1(15C)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 (C) =7.5~7.8(15C) =8.92 T S=T L=1083

s=2.70(15C) T S=T M=660.2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 (C) s=1.74 T L=T S=651 s=6.09 T S=1395 T L=1427

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

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 0.385<<0.494 0.0058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XX省XX市学院片区地源热泵工程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 XX省XX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五月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XX省XX市学院片区(XX市学院、新华苑)地源热泵工程,位于XX省省XX市市。本工程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我所对该工程地埋管场地进行了深层岩土层热物性测试。本次试验进行了1个孔的测试。报告时间:5月10日~5月11日。 二、测试概要 1、测试目的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拟通过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并利用专业软件分析,获得地埋管区域基本的地质资料、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测算的每延米地埋管换热孔的换热量,为地热换热器设计、换热孔钻凿施工工艺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2、测试设备 本工程采用XX省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型号为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如图1所示。该仪器已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ZL 2008 1 0238160.4)。并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馆、济南奥体中心等一大批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岩土层热物性测试。见附件3。 3、测试依据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 2009年版)。 测试原理见附件2。 图1 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测试孔基本参数 表1 为测试孔的基本参数。 表1 测试孔基本参数 项目测试孔项目测试孔 钻孔深度(m)100 钻孔直径(mm)150

埋管形式双U型埋管材质PE管 埋管内径(mm)26 埋管外径(mm)32 钻孔回填材料细沙主要地质结构粘土与玄武岩 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2。循环水平均温度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测试数据见附件1。 初始温度:16.2℃; 导热系数:1.66W/m℃; 容积比热容:2.1×106J/m3℃。 3、结果分析 钻孔结果表明:该地埋管区域地质构造以粘土为主。具体地质构造见表2。测试结果表明:埋管区域的平均综合导热系数为1.66W/m℃,数值中等;平均容积比热为2.1×106J/m3℃,数值较大;岩土体平均初始温度16.2℃,数值偏低,有利于夏季向地下放热。

v2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标准样式

xxxxx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技 术 报 告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二O一一年十月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测试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源热泵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测试时间:2011-10-11 ~2011-10-13

目录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 1 - 1.1测试目的 ............................................................. - 1 - 1.2测试参考标准........................................................ - 1 - 2 测试原理与方法 ............................................................ - 2 - 2.1岩土热响应试验..................................................... - 2 - 2.2 现场测试方法 ....................................................... - 5 - 3 测试仪器和要求 ............................................................ - 1 - 3.1规要求................................................................ - 1 - 3.2测试单位测试用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检定/校准证书 ........ - 1 - 3.3测试单位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研究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案 .................................................................... - 3 - 4.1项目概况 ............................................................. - 3 - 4.2测试孔成孔条件..................................................... - 3 - 4.3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步骤 .......................................... - 3 -5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 ....................................... - 5 - 5.1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 5 - 5.2钻孔单位延米(孔深)换热量参考值............................. - 5 -附录现场测试部分原始数据曲线图........................................ - 8 -

材料的低温物性与测试技术doc

材料的低温物性与测试技术 一、电阻测量方案 1.实验装置及基本测量线路(采用四引线方法): 2.实验步骤: 样处理与电极制作:将试样切成长方形的薄条,上、下两面磨平。在每个样品的一面制作四根电极引线,电极的制作可采用真空镀膜(银膜或铝膜)、铟压或银胶(注:这里采用银胶法)。若需要计算样品的 真空室 卷烟纸 实验装置及基本测量线路图

电阻率,需记录样品的几何参数。

安装样品:将接有引线的试样的另一面涂上少量低温胶,通过卷烟纸(另一面也涂有少量低温胶)贴到恒温块上。同时可安装三个样品。通过卷烟纸和低温胶可保证试样与恒温块有良好的热接触和电绝缘。然后将电极引线与测量引线一一焊接,并记录好引线的标号。 建立测试线路:熟悉仪器,检查所有接线,包括每一个样品的电流、电压引线,温度计引线等,确认哪些该通,哪些不该通,哪些有阻值等等。 在室温下进行测量,确认整个恒温器系统和测试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将恒温室密封,抽真空,再进行一次测量。 降温与升温:启动制冷机,可以在降温过程中观察现象。关掉制冷机开关,温度升高至室温,此过程进行数据测量,并记录下来。电阻数值可直接由台式万用表读出。 实验数据处理:温度数值可由标准电阻阻值确定。由样品电阻和温度数据给出R-T实验曲线。 结果讨论: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半导体、金属和合金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有何不同,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实验报告:每组一份!)。 二、样品电极制备 1.样品清洗

1)将样品放如入丙酮溶液的玻璃容器内进行超声清洗5分钟; 2)再将样品放入盛有HF溶液的塑料容器内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后待用。 2.电极制备 1)将香少许香蕉水(或丙酮)倒入放有导电银胶的玻璃容器内,使干燥的导电银胶溶解成糊状以待用; 2)取四根铜丝,每根铜丝两头用小刀或砂纸去掉漆包漆; 3)用牙签蘸少许导电银胶将铜丝固定在样品上,烘干后样品电极即制备完成。 4)最后将每根铜丝电极的另一头焊接在相应的金属电极上,用万用表测量电极连接情况。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由实验的铑铁温度计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查表得到各点温度值并与待测的金属、半导体和合金的电阻做出R-T关系曲线,实验数据和作图附在最后,由图像观察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半导体与合金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 由于半导体和合金电阻率主要由载流子浓度决定,而载流子浓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故电阻率减小。 金属电阻主要由自由电子决定,温度升高自由电子数目增加,故电阻率增加 实验误差的分析: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

浙江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 姓名: 学号: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

一、实验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二、实验项目名称: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 径。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进出口端的相关温度,计算α,关联出相关系数。 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如图(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 ()()()()m m W M W p p t KA t t A T T A t t c m T T c m Q ?=-=-=-=-=221112222111αα (4-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 ()()() 2 2112211ln W W W W m W T T T T T T T T T T -----=- (4-2) 式中:T W 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 ()()() 2 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4-3) 式中:t W 1 -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4)计算, T t 图4-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报告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学院专业班级 报告人学号 同组人学号 理论课任课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报告日期 实验成绩 批改日期

实验原理 傅里叶在研究了固体的热传定律后,建立了导热定律。他指出,当物体的内部有温度梯度存在时,热量将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如果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相距为h 的两个平面,其面积元为D ,温度分别为21T T 和,则有 dt dQ =–dS dx dT λ 式中dt dQ 为导热速率,dx dT 为与面积元dS 相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表示热量 由高温区域传向低温区域,λ即为导热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表征的是材料导热性能的优劣,其单位为W/(m ·K ),对于各项异性材料,各个方向的导热系数是不同的,常要用张量来表示。 如图所示,A 、C 是传热盘和散热盘,B 为样品盘,设样品盘的厚度为B h ,上下表面的面积 各为B S =2 B R π,维持上下表面有稳定的温度21T T 和,这时通过样品的导热速率为 dt dQ =–B B S h T T 21 -λ 在稳定导热条件下(21T T 和值恒定不变) 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 的导热速率与散热盘的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则 可以通过铜盘C 在稳定温度2T 附近的散热速率 2 T t t Q =δδ,求出样品的导热速率 dt dQ 。 在稳定传热时,C 散热盘的外表面积πR c 2 +2πR c h c ,移去A 盘后,C 盘的散热外 表面积C C C h R R ππ222 + 因为物体的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 所以t Q h R h R t h R R h R R dt dQ C C c C c C C c c C ???++=???++?=)(22)(2)2(θππ,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图

附录2工质热物理性质参数

1 / 1 附录 工质热物理性质参数 空气、纯燃气、燃气的焓和熵(其中T 为温度,f 为油气比) 空气的焓 642-33-64-95-136 -177 -0.30183674100.1048965210-0.232840570.4528843110 -0.31308477100.1134136210-0.2129808710 0.1636360010Hair T T T T T T T =?+???+????+????+?? 纯燃气的焓 6323 54951261670.11152575100.3102020610 2.99611970.2793478820.187********.73499597100.150********.1251098410Hst T T e T T T T T ----=-?-??+?--?+??-??+??-?? 燃气的焓 1f f Hgas Hair Hst f +=+?其中为油气比。 空气的熵 4-342-43-74-115-156-3 Sair=(0.1048965210)ln(T 10)+0.8055864310+ (-465.6811T+ 0.6793T -4.174510T +1.417710T -2.555810T +2.290910T )10??????????????? 纯燃气的熵 3-34-3323-74 -105-146Sst=(-0.3102020610)ln(T 10)-0.1780063310+10(5.992210T -4.1902T +0.0025T -9.187410T + 1.807510T -1.459610T ) ??????????????? 燃气的熵 1f f Sgas Sair Sst f +=+?其中为油气比。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报告人学号 同组人学号 理论课任课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报告日期 实验成绩 批改日期

1.数字毫伏表 一般量程为20mV。3位半的LED显示,分辨率为10uV左右,具有极性自动转换功能。 2.导热系数测量仪 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可用稳态发测量不良导体,金属气体的导热系数, 散热盘参数

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 的导热速率与散热盘的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则可以通过铜盘C 在稳定温度2T 附近的散热速率 2 T t t Q =δδ,求出样品的导热速率 dt dQ 。 在稳定传热时,C 散热盘的外表面积πR c 2 +2πR c h c ,移去A 盘后,C 盘的散热外 表面积C C C h R R ππ222 + 因为物体的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 所以 t Q h R h R t h R R h R R dt dQ C C c C c C C c c C ???++=???++?=)(22)(2)2(θππ, 由比热容定义dt dT C m dt dT mc t Q U U C C ?=??=??, 所以, dt dT h R h R m dt dQ C C c C C u ?++??=)(22, 所以,dt dT T T h R R h R h C m C C B C C B C C u U ?-++= ))(()2(212 πλ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图

R22各种热物性数据

溫度(temp.)壓力(press.)°C kPa 液(liq.)汽(vap.)液(liq.)汽(vap.)液(liq.)汽(vap.)液(liq.) 汽(vap.)液(liq.)汽(vap.)液(liq.)汽(vap.)液(liq.)汽(vap.)液(liq.)汽(vap.)液(liq.)汽(vap.)-6233.40.00070.5979131.1377.60.72 1.88 1.070.560.660.45459.08.830.12360.0060949.2155.521.621.6-6037.50.00070.5368133.3378.60.73 1.88 1.070.560.660.46446.08.910.12260.0061939.9156.021.221.2-5842.00.00070.4831135.4379.60.74 1.87 1.070.570.650.46433.69.000.12160.0062930.6156.520.920.9-5646.90.00070.4357137.6380.50.75 1.86 1.070.570.650.46421.79.080.12060.0063921.3156.920.620.6-5452.30.00070.3939139.7381.50.76 1.86 1.080.580.650.47410.39.160.11970.0064912.0157.420.220.2-5258.20.00070.3568141.9382.50.77 1.85 1.080.580.650.47399.39.240.11870.0065902.7157.919.919.9-5064.50.00070.3238144.0383.40.78 1.85 1.080.580.650.47388.89.320.11770.0066893.4158.319.619.6-4871.40.00070.2945146.2384.40.78 1.84 1.080.590.650.48378.79.400.11680.0067884.1158.719.219.2-4678.90.00070.2684148.4385.30.79 1.84 1.080.590.650.48369.09.490.11580.0068874.8159.118.918.9-4487.00.00070.2450150.5386.30.80 1.83 1.090.600.650.48359.69.570.11490.0069865.5159.518.618.6-4295.80.00070.2240152.7387.20.81 1.83 1.090.600.650.49350.69.650.11390.0070856.2159.918.318.3-40105.20.00070.2052154.9388.10.82 1.82 1.090.610.650.49342.09.730.11300.0071846.9160.317.917.9-38115.40.00070.1883157.1389.10.83 1.82 1.090.610.660.50333.69.810.11200.0072837.6160.617.617.6-36126.30.00070.1730159.3390.00.84 1.81 1.100.620.660.50325.59.890.11110.0073828.2160.917.317.3-34138.00.00070.1593161.5390.90.85 1.81 1.100.620.660.50317.79.970.11020.0074818.9161.217.017.0-32150.50.00070.1468163.7391.80.86 1.81 1.100.630.660.51310.210.050.10930.0075809.6161.516.716.7-30163.90.00070.1355165.9392.70.87 1.80 1.100.630.660.51302.910.130.10840.0076800.3161.816.316.3-28178.20.00070.1253168.1393.60.88 1.80 1.110.640.660.51295.810.210.10740.0077791.0162.016.016.0-26193.40.00070.1160170.3394.50.89 1.79 1.110.650.660.52289.010.300.10650.0078781.6162.315.715.7-24209.70.00070.1075172.6395.30.90 1.79 1.120.650.660.52282.410.380.10560.0079772.3162.515.415.4-22227.00.00070.0997174.8396.20.90 1.79 1.120.660.660.53275.910.460.10470.0081763.0162.715.115.1-20245.30.00070.0927177.0397.10.91 1.78 1.120.670.660.53269.710.540.10380.0082753.6162.814.814.8-18264.80.00070.0862179.3397.90.92 1.78 1.130.670.660.53263.710.620.10290.0083744.3163.014.414.4-16285.40.00070.0803181.6398.70.93 1.78 1.130.680.660.54257.810.700.10200.0084734.9163.114.114.1-14307.30.00080.0749183.8399.60.94 1.77 1.130.690.660.54252.010.780.10110.0085725.6163.213.813.8-12330.40.00080.0699186.1400.40.95 1.77 1.140.690.660.55246.510.860.10020.0086716.2163.313.513.5-10354.80.00080.0653188.4401.20.96 1.77 1.140.700.670.55241.110.950.09920.0088706.8163.313.213.2-8380.50.00080.0610190.7402.00.97 1.76 1.150.710.670.55235.811.030.09830.0089697.5163.412.912.9-6407.70.00080.0571193.0402.80.97 1.76 1.150.710.670.56230.611.110.09740.0090688.1163.412.612.6-4436.30.00080.0535195.3403.50.98 1.76 1.160.720.670.56225.611.190.09650.0091678.7163.412.312.3-2466.40.00080.0502197.7404.30.99 1.75 1.160.730.670.57220.711.280.09560.0093669.3163.412.012.00498.00.00080.0471200.0405.0 1.00 1.75 1.170.740.670.57216.011.360.09470.0094659.9163.311.711.72531.20.00080.0442202.4405.8 1.01 1.75 1.170.750.670.58211.311.450.09380.0095650.5163.211.411.44566.10.00080.0416204.7406.5 1.02 1.74 1.180.760.670.58206.811.530.09290.0097641.0163.111.111.16602.60.00080.0391207.1407.2 1.03 1.74 1.190.770.680.59202.311.620.09200.0098631.6163.010.810.88640.90.00080.0368209.5407.9 1.03 1.74 1.190.780.680.59198.011.710.09110.0100622.1162.810.510.510680.90.00080.0347211.9408.6 1.04 1.74 1.200.790.680.60193.711.800.09020.0101612.7162.610.210.212722.90.00080.0327214.3409.2 1.05 1.73 1.210.800.680.60189.511.890.08930.0103603.2162.49.99.914766.70.00080.0309216.7409.9 1.06 1.73 1.210.810.680.60185.511.980.08840.0104593.7162.29.69.616 812.4 0.0008 0.0291 219.1 410.5 1.07 1.73 1.22 0.82 0.68 0.61 181.5 12.07 0.0875 0.0106 584.2 161.9 9.4 9.4 臨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 369.3 K 臨界壓力(critical Pressure): 4990 kPa 莫爾質量(molar mass): 86.5 kg/kmol 冷媒(r efrigerant):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 m-N/m R22相(phase)熱傳導率(thermal conductivity)聲速 (speed of sound)定壓比熱(isobaric sp. heat)kJ/(kgK)比焓(specific enthalpy)比熵(spec. entropy)W/(mK)m/s 比容(specific volume)定容比熱 (isochoric sp. heat) 黏度(viscosity)m3/kg kJ/kg kJ/(kgK)kJ/(kgK)mP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