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专题25《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与朋友相约,朋友却久不至的情况呢?那个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有一位诗人就遇到这种情况,他还把等待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吧!二、目标1、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

2、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三、原文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注释《约客》:选自《清苑斋集》。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五、诗意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

六、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前二句对仗工整(对偶),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笼”字,表现出夜色的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做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与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意在借商女表达对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封建统治者的愤慨和批判。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之作。

(2)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4)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6《晚春》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6《晚春》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专题16《晚春》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初春万物复苏,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但是晚春呢?是“绿肥红瘦”,还是“东风无力百花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走进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晚春》,看看在韩愈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美妙。

二、目标1、了解与韩愈有关的文学常识;2、领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3、揣摩诗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4、背诵并默写全诗。

三、原文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四、注释《晚春》: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不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花草的芳香。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五、诗意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六、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

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 (768-824),字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唐代古文运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韩愈生平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0《游山西村》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0《游山西村》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附答案解析

专题20《游山西村》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

然而在南宋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文人之中的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

他是谁呢?他就是——陆游。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游山西村》。

二、目标1、了解有关陆游的常识及相关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面对人生中的困境能树立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原文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注释《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

山西村: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

浑,浑浊。

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

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五、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六、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1《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专题20《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唐宋时期的诗歌在咱们学过很多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距今仅一百多年的诗歌,那就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二、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注释《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五、诗意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六、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讲究“经世致用”,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辱。

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兼具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

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2、作者生平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解释词语 山际: 烟: 窥: 檐: 2、“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

幽篁: 啸: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三、《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解释词语 半轮秋: 影: 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闻: 故园: 折柳: 玉笛: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歌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5、“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解释词语: 独怜: 深树: 春潮: 野渡: 横:

2、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1、解释词语 寻常: 君: 寻常: 几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解释词语: 苍苍: 杳杳: 荷: 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九、《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解释词语 约客: 黄梅时节: 家家雨: 处处蛙: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十、《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解释词语: 李杜: 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

2、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3、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参考答案:(还有小部分题目在文言文那本资料里)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解释词语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此指烟霭 窥: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二、《竹里馆》

1、解释词语 幽篁:幽深的竹林 啸:长常的口哨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2.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解释词语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发:出发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解释词语: 玉笛:精美的笛子 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闻:听;听见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五、《逢入京使》

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 1、解释词语: 独怜:独爱 深树:树荫深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4、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解释词语 寻常:经常 君:指李龟年 寻常:平常 几度:多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