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外科缝合技术与注意事项

外科缝合基本技术与注意事项缝合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
缝合技术是否正确、熟练,不仅体现了手术医生的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
医学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缝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强化缝合技术训练。
一、缝合相关的基本概念1.针距缝合时相邻两针之间的距离称为针距。
如腹部皮肤切口缝合的针距一般为1 cm,肠吻合的针距约为0.3 cm。
2.边距缝合进针处与切口(或伤口)边缘的距离称为边距。
如腹部皮肤切口缝合的边距一般为0.5 cm,肠吻合的边距约为0.3 cm。
3.针尖从缝针的顶端延至针体的最大截面之间的一段称为针尖。
针是根据针尖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的。
4.缝合方法的分类临床上缝合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缝合后切口(或伤口)两侧的对合状态可将基本缝合方法分为单纯对合缝合、外翻缝合和内翻缝合三大类,其中每一类又根据缝线是否具有连续性而分为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种方式。
另外,减张缝合在临床上常常被看作特殊的缝合类型,但根据其采用的不同缝合方法仍可归类于单纯对合缝合或外翻缝合。
将切开的组织的两边缘对正缝合(不内翻或外翻)称单纯对合缝合。
缝合时使组织边缘向外翻转,有利于保证内面光滑及切口的愈合,称外翻缝合。
内翻缝合时使创缘两侧部分组织呈内翻状态以保证缝合外表面光滑避免粘连,多用于胃肠道吻合。
间断缝合是指每缝一针打一个结,以多个独立的线结完成伤口的缝合,此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每根缝线的松弛或过紧不会影响其他的缝线;缺点是操作费时,所用缝线较多。
连续缝合是指用一根缝线缝合整个切口(或伤口),在缝合的起针和末针各打一结,此方法的优势在于缝合快,节省缝线;最大的缺点是缝线的一处断裂可使整个切口全部裂开。
二、缝针与缝线的选择1.缝线分类与选择按照针尖的形状可将缝针分为三角针、圆针和钝针。
三角针针尖顶端尖锐,针尖的横断面呈三角形,针尖刃部锐利,其锋利程度足以穿过坚韧和难以刺入的组织,主要用于缝合皮肤、韧带等较坚韧的组织,乳腺组织也可用三角针进行缝合。
手术基本缝合技术总结

手术基本缝合技术总结缝合(suture)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合适的缝线对于减少创伤、对合切缘、精确吻合和避免死腔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损伤部位及组织纤维的排列方式也是决定缝线取舍的重要因素。
缝合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性(Nonabsorbable)和可吸收性(Absorbable)。
丝线、棉线、金属丝以及某些合成纤维(Nylon、Prolene等)属于不可吸收性;肠线(Catgut)和某些合成纤维(Dexon、Vicryl、PDS等)属于可吸收性。
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基本步骤:(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toothed forceps),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已夹住针线的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注意针与被缝合组织垂直,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针体前半部穿出组织后,即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方向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还可由术者将已穿透组织的针体后半部松开,然后用持针钳夹住已穿透组织的前半部,拔出缝针,带出缝线。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边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一般腹部皮肤针距1cm、边距0.5cm,肠吻合针距0.3cm),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2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至于发生泄漏。
(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
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
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
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
外科手术学缝合教学

缝合过程中,应保持线张力均匀,避免创缘内翻或外翻。打结时,要确 保线结牢固,防止滑脱。
锁边缝合技术操作
适应症
适用于皮肤缝合,特别是张力较大的部位。
操作方法
从一侧皮缘进针,穿过皮肤全层,再从对侧皮缘出针。然后将缝合线绕过针尖,形成线圈 ,再次从同侧皮缘进针,穿过线圈,拉紧缝合线,形成锁边效果。按此顺序,连续缝合整 个创口。
缝合技巧
合理的缝合技巧也可以有效减少出血,如避免缝合过紧导致局部缺 血,以及缝合过松导致止血不彻底等。
局部用药
在必要时,可以局部使用止血药物或填塞止血材料来帮助控制出血 。
疼痛缓解方法推荐
药物治疗
术后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或医生开具的处方止痛药 来缓解。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
非药物治疗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手术部位、组织器官功能以及手术风险等,制定合适的手术方 案和缝合策略。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和预期效 果等。
02
常见缝合技术介绍
简单间断缝合技术
适应症
适用于组织创缘整齐、对合良好的伤 口或手术切口。
注意事项
进针和出针时,针尖应与创缘垂直, 避免刺伤深层组织。打结时,两手用 力要均匀,防止线结过紧或过松。
注意事项
进针和出针时,应与皮缘垂直。线圈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锁边效果。拉紧缝合线时 ,要适度用力,避免皮缘内翻或撕裂。
皮下组织及皮肤缝合
适应症
适用于皮下组织和皮肤的缝合。
操作方法
用较细的缝合线从一侧皮下组织穿入,再从对侧穿出。然后将线结打在皮下组织内,避免线结外露。皮肤缝 合可采用间断或连续缝合方法,根据创口情况选择。
操作方法
用持针器夹住带线的缝合针,从一侧 创缘穿入,再从对侧创缘穿出,打结 固定。按此顺序,间断缝合整个创口 。
外科清创缝合最新标准规范

外科清创缝合最新标准规范外科清创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处理伤口的方法,它涉及到伤口的清洁、去除坏死组织和缝合伤口,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外科清创缝合的最新标准规范: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2. 伤口评估:对伤口的大小、深度、污染程度及周围组织状况进行详细评估。
3. 术前沟通: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护理。
二、清创操作1. 伤口清洗:使用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消毒液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血迹。
2. 坏死组织去除:使用外科手术器械小心去除伤口中的坏死组织和异物。
3. 伤口探查:对伤口进行深度探查,确保没有遗漏的异物或损伤。
三、缝合技术1. 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根据伤口的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缝合线和针。
2. 缝合层次:按照解剖层次进行分层缝合,确保伤口边缘对齐。
3. 缝合方法: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或锁边缝合等。
四、术后处理1. 伤口包扎:使用无菌纱布轻轻包扎伤口,避免过度压迫。
2.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3. 预防感染:在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教育患者注意伤口护理。
五、术后监测与护理1. 定期换药: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进程。
2. 伤口观察: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出、发热等感染迹象。
3.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2. 预防瘢痕: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和材料,减少瘢痕形成。
3. 处理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应及时处理。
七、患者教育1. 伤口护理:教育患者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包括清洁、干燥和保护。
2.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伤口受压或二次损伤。
3. 随访计划:制定随访计划,确保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遇带图

遇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敷衍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I=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O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银,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而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蹑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 单用银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2)、连续缝合法:在第•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3人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连续锁边缝合法移植时的缝合…合缝的膜筋如,时省固牢扎缝,成组合缝断间个两由:合缝字 8、)4 (.两种8字缝合法(上课跟老师争了好久,原来老师那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外8字3右边是“内 8字”法,看来“外8字”临床用的要多些呀)(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 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面保持平滑。
外科缝合常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缝合皮肤。
⑵、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主要用于吻合血管。
缝合的注意事项:
1、在彻底止血基础上,按原组织的解剖层次, 由深至浅,逐层对位缝合;
2、缝合的组织内不留死腔(空隙); 3、缝合时的针距(如皮肤一般为1.0厘米)及边 距(如皮肤一般为0.5厘米)保持一致; 4、不同的组织部位,选用不同的缝针、缝线和 缝合方法;
邻两针之间的距离)
按切口对合情况,缝合分三类:
1、单纯缝合
2、内翻缝合 3、外翻缝合 每一类缝合又有间断和连续两种。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
⑴、单纯间断缝合:缝一针打一个 结。最常用※ 。
⑵、单纯连续缝合法:第一针打结,中 间不打结,最后一针打结。主要用于缝 合腹膜、筋膜和子宫肌层等。
外科缝合
外总教研室
实训目的
1. 了解组织缝合的目的和要求 2. 掌握缝合的常用方法 3. 熟悉缝合的注意事项
实验物品:
1、器械:持针钳、三角针或圆针、 手术镊(有齿或无齿)、肠钳
2、缝线:3-0丝线 3、模型:缝合模型或袜子
缝合步骤: ①进针;②夹针;③出针;④拉线打结 注意:边距(进针或出针距切口的距离)与针距(相
(3)8字缝合:分内8字和外8字 缝合,主
道。常用有: ⑴、间断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 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
(2) 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法:又称康乃尔( Connells)缝合法。
用于吻合胃肠道前壁。
3. 外翻缝合法:
5、结扎缝合线的松紧适度,过松留有空隙,过 紧影响血运;
6、深部剪线步骤:“一靠、二滑、三斜、四 剪”。
拆线的原则 :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优选材料)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2)、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上课跟老师争了好久,原来老师那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外8字”,右边是“内8字”法,看来“外8字”临床用的要多些呀)(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面保持平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
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 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
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 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
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
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缝合步骤
(1)进针;(2)拔针;(3)出针;
(4)夹针
(1) 、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 用腕
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 、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
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 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
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 组织、
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2)、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 针,将
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 胃肠道
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上课跟老师争了好久,原来老师那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外
右边是“内8字”法,看来“外 8字”临床用的要多些呀)
(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
结 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面保持平滑。 道
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8字”,
如胃肠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 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 时缝合浆
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2)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 Halsted )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 肌层
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3)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 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 浆肌层
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4) 、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康乃尔( Conn ells )缝合法,如胃肠道全
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5)、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
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 阑尾残端的包埋、 造痿管在器官的
固定等。
荷包缝合
(6)、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3. 外翻缝合法: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 吻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驰皮肤的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4. 减张缝合法: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
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 2-2.5cm
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 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
伤脏器。缝合间距离 3- 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 口张力,结
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 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
以免影响血运。
减张缝合法
5. 皮内缝合法: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
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 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 然后交替经过
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 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 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
常用于外露皮
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 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 层次对合有
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 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 拆线早,
愈合疤痕小,美观。
皮内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 封闭
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缝合的基本原则
(1) 、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 缝合,
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 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
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2) 、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
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 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 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
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 处理后可
选用丝线, 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 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 号的无损伤针
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按组织 的对
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 外翻缝合、 内翻缝合三类; 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 分为间断
和连续缝合两种; 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 垂直缝合; 有 时则将上述几
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