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市,是中国葡萄之乡和苹果之乡,有“南果北种”的美誉。

南果北种是庆阳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之一。

南果指的是葡萄、石榴、杏、桃等水果,在庆阳市南部地区广泛种植;北种指的是苹果、李子、梨、枣等果树,在庆阳市北部地区广泛种植。

这种南北分布的特点,使庆阳市的果树种植涵盖了多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果树种植体系,为庆阳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

一、南果种植现状庆阳市南部地区是南果的主要产区。

目前,这一区域南果种植面积达到2125.7公顷,其中以葡萄为主。

庆阳市南部地区的葡萄品种主要有夏黑、巨峰、红提、玫瑰香等,其中夏黑种植数量最多,种植面积达到1641公顷。

南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庆阳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的发展。

庆阳市南部地区有一批葡萄酒企业,年产量可达数万吨。

此外,葡萄加工还涉及到葡萄汁、干葡萄、醋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

南果发展带旺了庆阳市农业经济和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

庆阳市北种水果以苹果为主要代表,种植面积和收获量大幅增长。

以苹果为例,近年来庆阳市的苹果平均亩产量已达2000公斤左右,产量高峰时期,年产量可达120万吨左右。

苹果产业链逐步完善,涉及到果蔬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中心、加工厂等环节,开拓了更多的农业产业链。

三、南果北种的发展潜力庆阳市南果北种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南果北种是庆阳市农业经济的特色,具有先天的优势。

其次,南果北种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相关,与庆阳市广泛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等方面相辅相成。

南果北种的种植和加工产业能够结合地域和文化特色,发展建设独特的旅游商品和文化衍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价值。

此外,庆阳市南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各异,有利于多种果树的生长。

做好南果北种的精准定位和公司化、专业化管理,相信南果北种能够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催生更多的新型农业品牌,推动庆阳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

甘肃: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

Vol.41No.022024 China Fruit News作业;全方位开展气象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等智慧化管理;全链条提供除草、疏花、施肥、套袋、采收等社会化服务。

(赵玉山)甘肃: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以培育百亿级苹果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品种换优、品质提升、品牌升级为主攻点,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苹果总产量达120万t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13%。

近年来,庆阳市围绕影响产业提质、困扰果农增收的瓶颈因素,着力进行品种改良,构建高端化苗木培育推广体系。

按照“好砧木育好苗、好苗木产好果”的思路,建成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试验田6.67hm2、高标准育苗基地70hm2;积极推广“瑞雪”“瑞阳”“秦脆”和“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0.41万hm2,新优品种占比达到20%,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科学研判果业发展形势,通过召开座谈会、专家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产业政策、典型事例、果业优势,稳定果园规模和产量;按照农时季节,指导落实庆阳苹果八项管理技术措施,全面提升果园管理水平。

2023年全市苹果商品率达到85%,优果率达到65%,分别较上年提高3百分点和2百分点。

为打开销售市场,庆阳市盯紧有效营销渠道,设立线上线下直销窗口;举办庆阳苹果品牌推介暨金秋促销大会,现场签约购销协议18份,订购苹果20.5万t,签约金额17.42亿元;持续加大“庆阳苹果”品牌推广力度,先后赴西安、深圳、嘉兴、南京、北京等地举办推介会,为直销专区挂牌,现场订货2.12万t,签约金额达2.88亿元。

2023年,庆阳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推介活动8次、网红直播带货活动40多场,全面提升了庆阳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赵玉山)陕西:澄城县推进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省澄城县樱桃种植面积达到0.67万hm2,挂果面积突破0.47万hm2,年樱桃总产值超过了20亿元,种植户人均樱桃增收5000元以上,成为陕西省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果品质量最佳、采收上市时间最长的优质樱桃连片栽植区,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庆阳市位于中国西北部,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如下: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1. 南果发展:庆阳市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大市,南果产业发展迅速。

南果主要包括水果种植和加工,如苹果、梨、葡萄等。

庆阳市南部的渭源县、宁县等地是主要的南果产区,水果品质和产量都具有竞争力,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 北种发展:庆阳市北部的环县、庆城县等地适宜种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和油菜等。

这些地区的农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稳定。

庆阳市是陕西省粮食生产重点区域之一,北种业发展较好。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展望:1. 多元化种植: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应注重多元化种植,通过引进新品种和创新种植技术,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引进优质水果品种和新的农作物品种,通过种植和加工来增加农业价值链的延伸。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庆阳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可以引进现代农业设备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升庆阳市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庆阳市南果北种的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来宣传庆阳市的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4. 发展农业深加工: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应注重农业深加工,通过加工农产品来提高其附加值。

可以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体系,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和销售期,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较好,未来发展展望广阔。

通过多元化种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农业深加工和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程浩明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9期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一)优势产区基本形成苹果是甘肃省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全省14个市、州都有苹果栽培。

2008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369.78万亩、产量164.14万吨、产值29.05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的59.86%、66.15%、71.07%。

主产区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市322.79万亩、产量134.66万吨、产值23.84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7.29%、82.04%、82.07%。

农业部确定的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306.59万亩、产量125.09万吨、产值22.14亿元,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2.91%、76.21%和76.21%。

从产区分布看,位于陇东南黄土高原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礼县、西和)是甘肃省苹果主产区。

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指标。

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优势产区。

这一区域栽培面积大、产业基础好、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著,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重点产区。

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

2008年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27%和5.89%,种植面积由2002年全国第6位,跃升到2008年第3位,仅次于陕西、山东两省。

因新建果园面积大、苹果产量居全国第6位,与第5位相当。

加快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加快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加快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摘要苹果产业是庆阳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本文主要从壮大基地规模,实施标准化生产, 提高果农素质, 发展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更好的促进苹果产业大发展。

关键词苹果产业化对策庆阳市地处世界优质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 是国家区划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甘肃苹果的重点产区。

苹果生产在全市水果业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其发展状况对果区经济振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较大。

截止2006 年底, 全市苹果园面积89.16 万亩, 苹果总产量16.40 万吨, 以红富士为主的优质苹果年产量9.30 万吨, 占苹果总产量的60%。

全市苹果贮藏库3310个, 年苹果贮存能力近7 万吨, 占苹果总产量的44.90%, 基本实现季产年销, 年增收2 700 多万元。

甘肃通达果汁厂年加工庆阳苹果约2.67 万吨, 直接增加果农收入900 多万元。

近年来相继发展了苹果圈、苹果粒等加工企业, 使苹果从优质果到残次果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果品运销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果品贮运企业243 家, 注册了“赤诚”、“庆庆”、“华泰”、“陇蜜”、“董志塬”、“庆新”等苹果商标, 其中“华泰”、“陇蜜”、“董志塬”等品牌已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随着全国苹果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庆阳苹果生产仍存在规模不足、基地分散、管理不善、果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苹果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今后,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 整体推进与区域开发相结合, 努力扩大苹果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百万亩苹果基地建设工程, 实行规模化生产。

将苹果生产基地集中在董志塬、西华池塬、屯字塬、永和塬等塬面, 以现有基地为基础, 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 实行整体推进, 建成苹果专业乡、专业村或万亩片带; 对起步晚、发展慢的乡村, 实行区域开发, 每年建立2~3 处千亩以上规模栽植示范点, 依靠典型带动, 扩大面积, 形成片带, 建成基地。

庆阳苹果业发展研究综述

庆阳苹果业发展研究综述
万 吨 。 2 O 年 果 园 面 积 1 6 万 亩 , 果 3 )- 4, O8 4 产 3  ̄W 足 , 尤 环 县等j音 匕 也方 , 注 意 冬罐 和 春 应 2O O 9年 全 市 苹 果 产 量 约 4 . 6 8万 吨 。 灌 ; 宜 的积 温 为 39. 适 0 9 5~3 8 。  ̄ 完 全 满 足 ; 9 1 IC, 适 庆 阳 苹 果 业 的 发 展 既 是 广 敝 辛 勤 耕 耘 宜 的 目 照 为 1 6 . — 15 . 小 时 , 照 充 足 , 是 2 40 85 7 光 这 的结果 , 畦 琵聚 着 秘H支工 作 者 的 一 血 和 汗 水 。 科 陇 东 苹 果 生 产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 宜 的 l e 土 适 Om
38. 5 0 6~4 2 . o , 也 是 陇 东 苹 果 优 质 3 32C 这
利 条件 之 一 。陇东 苹 果生 产 具有 得 天 候 资 源 , 富 区 富 民 的 支 柱产 业 , 作 为 是 应
化 发 展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解 氮 、 效 磷 的 含 量 2 0 年 较 1 8 年 均 有 所 增 西 速 O6 90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O 5年 ) 范 宗 珍 《 高 庆 阳 市 力 , 另U 力 . 6, k 、 . S / g、 . mg k 2 8 2O 、 提 Ⅱ分 增 Ⅱ2 3 r  ̄ 0 ] g k 8 3 / g、 . / 牟 果实 品 质 配 套 技 术 研 究 》( j 农 利沸斗技 大 me k 运 定 含 量 2 O 西 匕 S g, 钾 0 6年 较 1 8 9 0辞 蓖 7 S g/ 少 On
摘 要: 庆阳苹果业的发展凝聚 着科技 工作者 的心血, 他们 以 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栽培和管理, 同时开展 学术研 究, 对庆阳苹果 的栽培条件、 虫害防治、 病 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提 出见解。 关 键 词 : 阳; 果产 业 ; 究 ; 庆 苹 研 综述 中图 分类 号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6413 (0 10 - 5 -2 ¥6 A 17—70 2 1 )20 80 0

庆阳苹果产业的优势与发展建议

庆阳苹果产业的优势与发展建议

2 世纪 8 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参考世界苹果主 o o 产 国优 生 区的环 境条 件 , 我 国苹 果 产 区的气 象 条 对
件 和苹果产 量 、 品质做 了系统 的调研 , 定 了全 国苹 制 果 区划 。 在全 国苹果 区划研 究报告 中认 为 , 北黄土 西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 日本、 澳大利亚 、 新西兰等。我 国苹果栽 培 面积 2 0 O 4 . 0万 h , m。总产 量 21 5 2 5 . 万
关键 词 :苹果产业I 优势I 发展建议 I 庆阳市 中图分 类号 : 6 11 ¥ 6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0—432 0 )703—3 0116 (0 60 —0 90 凉 高地 是世 界上 最 大最 好 的 苹果 集 中适 生 区 , 些 这 区域 生态条 件 好 、 品种 资 源多 、 产 成本 低 , 内消 生 国 费 和扩大 出 口的潜 力 巨大 。并 重点 扶持 和发展 渤海 湾、 西北黄 土高 原苹果 优势 区[ , 阳处于 西北 黄土 1庆 ] 高 原苹果 优生 区的 中心位置 。
1 2 庆 阳具 有发展 苹果 产业最 适 宜的生 态条件 .
庆 阳是 我 国周 祖 农耕 文 化 的主 要发 源 地 , 无 冬 严寒 , 无酷 暑 , 候温 和 , 照 充分 , 量 适 中 , 夏 气 光 雨 土 层深 厚 , 质疏 松 , 于农 耕 。该 区域 的生态 条件完 土 宜 全 符 合 国 内外 学 者 普 遍 认 同的 苹 果 最 适 宜 生 态指 标 , 项指 标 值 居 中 , 气候 、 各 就 土壤 、 拔 、 海 纬度 等综 合 因 素考虑 , 生 产 出我 国乃 至世 界最 优 质 的红 富 可
研 究 中心 ,甘肃 兰州 707 ) 3 0 0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素有“庆城”之称,是甘肃省的扶贫开发和黄土高原生态保护重要区域。

庆阳市南果北种发展现状及展望,是庆阳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南果北种发展的现状庆阳市南部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果树种植。

市内南果资源丰富,以苹果、葡萄、核桃为主,发展较为成熟。

苹果种植面积占农业总产量的70%以上,产量居全省前列,其中有名的有庆阳红富士苹果、庆阳红星苹果等。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果品加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苹果饮料、苹果酒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葡萄、核桃等水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南果业正在逐渐成为庆阳市农业的重要支柱。

庆阳市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北部农民多以种植小麦、玉米、莜麦、豌豆等作物为主。

近年来,庆阳市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北种业的扶持力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发展育种技术,并推广耐受干旱的新品种,为北部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

北种业也加快了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南果业展望南果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庆阳市南部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决定了南果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果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为南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北种业展望北部地区水土保持能力差,加之干旱少雨,种植条件相对艰苦。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品种的推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北部农业生产将迎来新的变革。

庆阳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北种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力量,推广耐旱、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北部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政府还将加强对北部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李媛春经济管理学院06经济学班Liyuanchun_2007@摘要当前,庆阳市被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区。

为适应苹果产业发展的这一新形势,针对甘肃庆阳地区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当地的区位优势及具体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加速优质基地建设、扩大产业链、加快苹果产业化发展;优化栽培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果品质量和优质率;强化产销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发展果品加工业,努力实现产后增值;发挥“一个典型示范一批、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全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基地建设品种结构加工增值产业链条市场开拓正文一.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历史及优势。

(一)发展历史苹果在庆阳市栽培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

苹果树在庆阳地区被广泛种植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但作为一个产业而言,则是从20世纪60开始的。

到1959年底,全市苹果栽培面积已到达1668亩,品种近30种,苹果产量6200公斤。

到1969年,全市苹果栽培面积达到7464亩,品种增加到70多个,果品产量达到42.5万公斤。

1978年栽培面积达到8.2万亩,品种达到90多个,果品产量达到471万公斤。

1978年以前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国营集体园艺场,其中规模较大、栽培品种丰富、从业人员较多的仅有十余家,所产果品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统购统销。

由于管理技术落后、信息闭塞,苹果生产面积多年来基本趋于稳定,产量增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栽培面积每年平均以5%的速度递增。

表1庆阳地区列年苹果面积产量统计表(1999-2008)时间面积(万亩)产量(吨)1999 52.45 151975.22000 22.37 127439.362001 26.6 116968.752002 30.57 386127.072003 36.61 1210632004 47.2 133727.192005 64.28 154680.452006 89.16 164447.15数据来源;甘肃省农村经济统计年鉴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苹果栽培面积由1999年52.45万亩锐减为22.37万亩,2000—2001年由于受果市场价格跌落、苹果品质劣质、造成苹果产量下降,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苹果生产进入调整阶段,苹果生产开始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苹果优生区及经济效益高的地区,通过建立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来壮大苹果生产规模,非适宜区和适宜区的老劣苹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地区,苹果栽培面积大幅度减少。

经过三年的发展,苹果产量逐年增长。

到2004年全市共保留苹果47.20万亩,产量达到133727.19吨。

2006年以来苹果大发展,到2009年,三年年均增产10.7万吨。

2009年苹果栽培面积发展到121.38万亩,产量48.56万吨,苹果年产值达8.26亿元。

近年来,随着苹果品种更新步伐加快,优质品种所占的比例逐步扩大,苹果品种结构不断改善,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生产出的苹果外观漂亮、果型端庄、肉质脆嫩、含糖量高、极耐贮运、加工附加值高。

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80%,乔纳金、嘎拉和其地方特色品牌占20%。

优质果率为65%,优质示范果园优果率已达85%。

已有“长富2号”、“秋富1号”等6个苹果品牌获农业部金奖。

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10%,主要是浓缩果汁,年产浓缩果汁5万吨,用于出口。

以红元帅、红星、红冠、国光等品种为主的庆阳苹果不但大批销往上海、广州、北京、武汉、郑州、成都、兰州、西宁等地,还有部分出口。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逐渐提高,苹果的消费量日益提高。

苹果属于经济作物其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1亩苹果的收益比种一亩大田作物高出6-7倍。

由于庆阳地域独特适合苹果生长,因此苹果是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在近几年,庆阳市各级政府对苹果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加强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优化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套袋技术等,在一些苹果生产优质高效地区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苹果示范园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苹果生产向专业化、市场化、区域化发展,把苹果产业发展成为一些地区的主导产业。

随着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区域化生产格局己经形成,专业户、专业村应运而生,全市共有1000多名栽植大户,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成为辐射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产、销、供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下,各种果品协会﹑专门的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

这对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将起着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户与市场的重要纽带。

并且积极发展苹果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扩展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致富渠道。

提高果品加工率、加工值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甘肃通达果汁有限责任公司为典型代表的加工型企业的落户庆阳,不仅培植了地方财源,更重要的是带动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龙头。

(二)区域发展优势1. 地理资源优势。

庆阳市位于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腹地,大陆性气候显著。

东南部与陕西接壤,西北部与宁夏及平凉市相邻。

南北长207km,东西宽208km,总土地面积为27119km。

现辖7县1区,共116个乡镇,1262个行政村,89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9.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09万人。

庆阳市的农业生产资源非常丰富,其境内有山、原、丘陵、河谷川台地,黄土高原沟壑区还保留有十三条大原,总面积达23.82万hm2,耕地面积在13.33万hm2左右,原面宽阔、土地平坦、黄土层深厚,农牧业十分发达,素有“陇东粮仓”之美称。

位于陇东的庆阳是我省苹果主产区之一,是国家区划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

苹果集中在中南部董志塬、西华池塬、屯字塬、永和塬、宫河塬等塬面。

2. 气象资源优势。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介于东径106°45′—108°50′与北纬35°10′—37°20′之间,海拔高度885~2033m,年降雨量在420~680㎜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在2250~2600h之间,太阳辐射总量在125~145千卡/cm2之间,年平均气温在7~10℃之间,无霜期145~185d。

境内日照充足、光能富裕,雨量适中,气候温和,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由于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指标。

是国家区划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

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3. 苹果资源优势。

本市已经挂果的苹果园,绝大多数单产量都在3000kg 左右,最高的单产量可达到5000kg.早、中熟品种以皇家嘎拉、红将军、藤牧1号、美国8号、新红星为主,重点发展皇家嘎拉和新红星;晚熟品种以2001、烟富6号、长富2号优系、长富6号优系、华冠等为主,重点发展红富士系;加工品种主要发展澳洲青苹。

2007年,庆阳红富士苹果获甘肃省十大名果称号,长富2号、秋富1号和2001富士分别获国家优质苹果金奖,“华泰”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4. 苹果产品加工、储藏优势。

近年来,本市先后建起了通达果汁厂和恒胜果汁厂,年加工浓缩果汁3万t,每年可消化鲜果24万t以上,其中富酸苹果10万t,外果、落地果和残次果约14万t。

还有庆阳的华兴公司、正宁的紫苏油厂等几大企业都建起了苹果圈生产线、年产苹果圈近千吨,消耗鲜苹果近万吨。

同时还配套建起了几十座苹果冷藏库和气调库,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地下土窑洞窖藏,使全市的苹果储藏总量已经超过了8万t。

庆阳苹果外销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每年全市70%的鲜苹果销往东南沿海大中城市。

果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新疆、内蒙古、青海等二十多个省市的大中城市,其次通过边贸形式向俄罗斯、越南、缅甸、蒙古等国出口。

二.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一)、面积快速增长,区域优势形成。

表22008年甘肃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产量和水果面积占全省比重值表地区苹果产量水果面积比值兰州市58166 9.44%嘉峪关市2320 0.26%金昌市2229 0.95%陇南61909 4.36%天水市464275 29.9%武威市60297 5.22%张掖市51803 1.9%平凉市530206 8.88%酒泉市17851 6.31%庆阳市290225 38.97%数据来源:甘肃省农村经济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以看出:庆阳市在全省的苹果产量仅仅位次平凉、天水,种植面积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苹果产区,因此和平凉、天水是我省主要的苹果产区。

仅仅截止2009,全市苹果园面积达到137.6万亩,占全省苹果面积的38.97%。

标志着庆阳苹果的产业规模已经形成。

庆城县赤城乡是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龙头,赤城乡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

乡政府规定,果农每栽一株幼果树,乡财政无偿补助1元,每亩幼果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乡上补助50元。

全乡已有2600多户建立了生态果园,果品收入占全乡经济收入的70℅.赤城乡也因在发展苹果产业上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被省上命名为“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和“苹果出口基地”。

表3庆阳市苹果产区面积产量对比表(2006)地区面积(万亩)产量(吨)西峰市14.52 43655庆城县16.52 37827.15环县 2.43 6200华池县1.08 7000合水县16.49 21500正宁县13.82 20100宁县13.27 8120镇原县11.03 20000图1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西峰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数据来源:甘肃省农村经济统计年鉴。

从上述的两个图表可以看出,随着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区域化生产格局己经形成。

苹果生产呈现区域化发展的特色:栽培面积绝大多集中在中南部6个重点县(区)的50个乡(镇)400个行政村的原面,拥有专业果农10万户。

栽培规模较大的有庆城县赤城乡,合水县板桥乡、店子乡,宁县和盛镇、焦村乡,镇原县屯字镇、孟坝镇、曙光乡,正宁县宫河镇、 河镇,西峰区温泉乡、什社乡、彭原乡等。

全市共有有万亩乡28个,千亩村156个,十亩以上大户1.17万多户,建成了永和、湫头、山甲、新庄、温泉、什社、赤城、何家畔和屯字等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生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