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
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消炎药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10期小编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说:“上火了吃点消炎药就没事了”。
也看到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去药店买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等药物来消炎,结果不但下不了火、消不了炎,病情还越来越重,并带来一系例的不良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把抗生素与消炎药混为一谈,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一出现红、肿、痛、热的症状,就会求助于所谓的“消炎药”,其实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定义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有些还具有抗肿瘤或其它作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多肽类。
消炎药是指能够消除机体的炎症反应的药物。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常用的说法,定义很模糊。
药学上把既具有影响机体炎症反应机制,又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称之为“抗炎药”,即真正的“消炎药”。
抗炎药分为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萘普生钠等)和甾体类抗炎药(即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如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倍氯米松、可的松等)。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作用机制自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青霉素运用于疾病治疗以来,抗生素种类、品种不断增加。
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等机制,在杀灭或抑制其他敏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挽救了很多生命。
抗生素的“消炎”是通过杀灭或抑制其他敏感微生物,从根本上“消炎”。
但它仅适用于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而对非感染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无效。
“消炎药”,具有消除机体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从而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作用,它对炎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起作用,只是缓解临床症状。
消炎药=抗生素?一起来搞清楚。

消炎药=抗生素?一起来搞清楚。
头疼发热,浑身难受,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大部分都用过阿莫西林、青霉素等药物,而这些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那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一起来搞搞清楚吧!1炎症是什么?炎症,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咱们常说的发炎,是人体对于刺激而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主要有红、肿、痛、功能障碍等表现。
红,即局部发红;肿即为局部肿胀;热是指局部温度升高;功能障碍则是因炎症对该局部功能形成损伤后的表现。
通常而言,炎症是有益处的,此为人体防御反应,但部分情况下炎症具有害性,特别是炎症程度较重,无法控制时,亦可引发组织损伤。
当敌军入侵你的身体时,免疫系统会指派“士兵”抵达战场与其奋斗,而这些敌军有些是生物性的(细菌、病毒感染等),有些是物理性的(刀伤、冻伤及烫伤等),还有些是化学性(强酸、强碱)、自身免疫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等)。
抗生素可借助杀灭细菌亦或是非典型菌,从而实现消除炎症的目的。
而针对其他原因所致炎症并无显著作用。
2消炎药有哪些?·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消炎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就是生活中常说的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3抗生素有哪些?抗生素是具杀灭、阻滞细菌生长的药物。
当下结合化学结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等)、多肽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等)等。
·主要抗生素介绍青霉素:如青霉素钠、青霉素钾。
为改善天然青霉素存在的缺陷(无法耐受胃酸、不能口服等),研发者对青霉素实施了进一步的改造,人工制成了耐青霉素酶、可口服及耐胃酸等多种抗生素,统一称作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
除阿莫西林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复方制剂,虽说克拉维酸钾抗菌活性较低,但其可阻滞耐药菌形成β-内酰胺酶,二者联合运用能够避免阿莫西林水解为酰胺酶。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作用在于阻滞细胞壁合成,所以针对无细胞壁细菌不起任何作用,例如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消炎药与抗生素的区别

因此,建议大家即使服用的是理论上不会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头孢类药物,服药后也尽量不要喝酒。
除了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以外,以下药物同样可能引起乙醛脱氢酶受到抑制,如果服用这些药物饮酒,也有会导致中毒反应的风险——
1. 抗厌氧菌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同样能够抑制乙醇的代谢,服药后饮酒,会导致中毒反应。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个体不同,药物进入我们身体后的变化也千差万别,举个例子:阿莫西林不属于头孢,也不含有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基团,但同样临床上也有服用阿莫西林后饮酒,引起双硫仑反应的病例出现。因此,很多时候,不管药物是否含有相关的化学基团,只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抑制,这个时候再摄入酒精,就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医生建议:是的,左氧氟沙星经常服用容易出现耐药的
追问:那怎么办呢
医生回答:建议换其他药物,最好查个药敏,按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追问:怎么做呢,换什么药呢
医生回答:去医院查个药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
追问:化验血吗
医生回答:你服用抗生素治疗什么病
追问:尿道总是痒,现在吃左氧氟感觉不管用了
▍5. 布洛芬没有成瘾性!
布洛芬没有成瘾性,成瘾的止痛药是:吗啡类的!
布洛芬,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都是消炎药,都是止疼药,都不会上瘾!
▍6. 缓释片不可以加量吃!
芬必得是商品名,它的化学名也是布洛芬,是一种缓释片。也就是说,缓慢释放在身体里,每片300毫克,缓慢释放。
消炎药与抗生素的区别
01 在欧洲,他们只要有疼痛,一定不忍着,马上会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coxib,氟比洛芬等NSAID消炎止痛药物。这些药物不会上瘾,而且给你一个良好的,无痛的生活。
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一回事吗

龙源期刊网
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一回事吗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20年第10期
问:平时家里人有个不舒服,就会吃些头孢,我一直以为这是消炎药。
最近就医得知头孢是抗生素,请问这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吗?
答:消炎药不等于抗生素。
消炎药主要指的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即解热镇痛药,从药效上来说,消炎药是同时具有镇痛、解热、消炎等效果的药物,如常见的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萘普酮、氟比洛芬等。
我们通常说的“抗生素”又叫抗菌药物,用于由微小病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能抑制或殺死病原菌。
如果药名中包含“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硝唑”等字眼即为抗菌药。
(摘自《健康之友》)。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表现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表现
可能我们很多人对于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表现并不是很
了解,抗生素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多种疾病,但是消炎药这是帮助我们在疾病出现后达到消炎杀菌的效果,详细的为大家普及一下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表现吧。
1.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
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
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
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
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
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
2.他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
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
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去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
畴里面去。
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了解了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做出判断,日常不可以服用一些抗生素尤其是在冬天,可以大大降低我们自身遭受流感病毒的侵袭,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治愈效果,同时也应该适当的增强一些体育锻炼。
抗生素、消炎药大不同,别再服错药了

抗生素、消炎药大不同,别再服错药了发布时间:2021-02-03T15:32:50.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2期作者:张勇[导读] 伤口感染、脚扭伤出现红肿以及感冒了,赶紧吃两颗阿莫西林......张勇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100伤口感染、脚扭伤出现红肿以及感冒了,赶紧吃两颗阿莫西林......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常见现像,几乎每家都备有阿莫西林、头孢xx、布洛芬等药,身体一旦有病,可以随时服用,仿佛人人都知医懂药。
这些药如何正确选用?多数人可能还不清楚。
什么是炎症?炎症是身体对有害刺激或损害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发炎”。
导致炎症的原因有很多,如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我们称这类炎症为感染;也有不是由感染导致的非感染性炎症,如花粉、食品和粉尘等过敏原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以及扭伤、冻伤、烫伤等原因导致的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反应是有利的,是人体的一种自动防御,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但严重的炎症反应却对健康不利,可以使人体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
此时就应该积极治疗炎症,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什么是消炎药?“消炎药”是“俗称”,准确来说应称为“抗炎药”,属于“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并不是“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炎症。
“抗炎药”可分为非甾体类和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多用于肌肉扭伤、关节炎、头痛、发烧、滑囊炎和腱鞘炎等;甾体类抗炎药则为糖皮质激素,也称激素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该类药在炎症早期可减轻炎性渗出,炎症后期则能预防疤痕形成,也可用于过敏性和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者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现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造。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控制病情,让身体康复。
比如治疗皮肤感染、肺炎、细菌性痢疾等。
抗生素与消炎药是一回事吗

抗生素与消炎药是一回事吗抗生素与消炎药是同一种药物吗?相信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人都比较困惑,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都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二者没有区别,混淆了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对二者的功效和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存在认知方面的误区。
目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十分常见,分清哪些药物属于抗生素,哪些药物属于消炎药刻不容缓。
本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1.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抗生素不会对炎症产生直接的作用,只是发挥杀灭导致炎症出现的微生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
消炎药是直接作用怒炎症的,比方说阿司匹林这种常见的消炎镇痛药物。
大部分人错误地以为抗生素的药效较强,能够治疗所有的炎症,然而事实上抗生素的适用范围仅仅是由于细菌引发的炎症,对于那些由于病毒导致的炎症是没有任何使用效果的。
机体中存在着数量比较大的有益菌群,如果采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的炎症,当药物到达人体后,很有可能抑制或者是消灭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导致机体中的菌群失衡,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局部组织淤血、红肿、过敏或者是疼痛等导致的接触性的皮炎,或者是病毒导致的炎症等等,都不适合采取抗生素治疗的方法。
2.消炎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的患者需谨慎服抗生素,禁止使用过敏的药物。
(2)肝功能在障碍的患者应小心使用大环内酯类、磺胺类以及抗结核和真菌药物。
当长期共同使用抗结核和真菌药物时,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
若服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容造成肝功能的损伤,也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3)高龄患者以及患儿应尽量避免服用庆大霉素、链霉素以及卡那霉素等一系列肾毒性和耳毒性的药物。
(4)磺胺类药物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所以甲状腺功能较差的患者不宜使用。
(5)双黄连口服液、穿心莲片、冬凌草片、金莲花冲剂,草药野菊花、金银花等等,适合用来治疗非化脓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且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小。
抗生素使用误区

抗生素使用误区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很多人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药物。
(消炎药是对症治疗,抗生素是对因治疗。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消炎镇痛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清除后,炎症也会慢慢消退。
例如,某患者去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出布洛芬和氨苄西林。
其中布洛芬是消炎药,起到清除炎症和解热的作用;氨苄西林是抗生素,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3:无规律服用抗生素也许你早已知道抗生素用多了不好,于是经常在病情有所缓解时,便自作主张将服用剂量减少或停药。
药物不同于食物,其发挥作用有自身的特殊性。
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如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而那种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而加大剂量的行为,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一般来讲,正常使用抗生素要在病情好转后继续使用48到72小时。
如果病情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体内的病原菌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干净或只是暂时受到抑制,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使病原菌产生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
信仰是人们发觉肉体的药不灵验时所找到的心灵之药~
什么是消炎药,什么是抗菌素,什么是抗生素?!
一、抗生素是比较大的概念,包括抗菌素,抗肿瘤,抗免疫的三部分。
1、抗菌素是能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抗菌消炎药中最大的一类。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依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故能治病。
还有的抗生素可治疗恶性肿瘤。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品种繁多,下面列举一些市场上有售和医院中常用的品种,可分为八大类。
但须注意的是,目前这类药均属处方药在应用时应注意安全。
(1)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
②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2)氨基糖甙类:常用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等。
(3)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4)大环内酯类:常用品种有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等。
(5)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即氯霉素。
(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卷曲霉素、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
2、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有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3、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
二、消炎药又分两种说法
1、群众说:把消炎药和和抗菌素统称消炎药,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2、医学说:青霉素不是消炎药,抗菌素也不是消炎药。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消炎药并不是医学中的称呼,在医学中青霉素、头孢这类药物被称为抗菌素。
常见的八类抗菌素: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2)消炎药极其种类
消炎药主要有非甾体类和甾体类。
非甾体类消炎药中包括我们熟悉的阿司匹林,布洛酚,对乙酰氨基酚。
甾体类主要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代表性的就是强地松和地塞米松。
三、抗菌素与消炎药的区别
(1)我们所用的抗菌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真菌,是杀灭微生物的。
(2)而消炎药是针对非菌性炎症的。
他们产生效果的机理不同,在副作用,疗效等也不尽相同。
比如甾体类消炎药的药性就非常强,常用于大面积烧伤,结核病等急症,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
四、抗菌素与消炎药的共性
总的来说抗生素与消炎药都具有抗炎作用。
抗生素有时也称抗菌素,说明是对抗细菌的。
(eg: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但后来发现抗菌素不只是对细菌起作用,还可以对肿瘤等疾病起作用,因而现在多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也称为消炎药,是因为由细菌引起的各种炎症,如咽炎、扁桃体炎、肺炎、肠炎、脑膜炎等,经抗生素治疗能痊愈。
但严格地讲,抗生素并非直接消炎,所以不能看成是消炎药。
炎症是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发炎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最易理解的是皮肤脓肿,表皮可发红、肿胀、皮肤的温度增高,用手摸时有热感,有自觉痛、压痛。
但是并非所有的炎症均具有上述四大表现。
常见的炎症是由各种细菌或病毒引起,寄生虫病也有炎症表现。
另外,尚有不少炎症与感染无关。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烧伤或烫伤所致皮肤表现,也为炎症。
因此,除抗生素外,尚有其他非感染性炎症。
应用已久的磺胺类药可以起到与抗生素相同的作用,一般将其称为消炎药。
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引起的各种皮疹,可以用激素治疗。
激素也为消炎剂。
除激素外,尚有非激素类的消炎剂,如现在应用的退烧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这些消炎剂可以使炎症的渗出减少,肿胀减轻,疼痛消失,最终炎症消退。
当皮肤被烫伤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如及早在皮肤上涂抹些酱油,肿胀也可减轻而消退,疼痛也随之而消失。
酱油也成为消炎剂,因酱油中含有食盐,在皮肤表面涂上酱油时,由于渗透压的不同,皮肤外的盐可将皮肤内及皮肤下的渗出液吸出,而使肿胀的炎症消退。
又如口腔或舌面有溃疡、糜烂,有时涂上鱼肝油、紫药水就可以治愈,这些也是消炎药。
(eg: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
所以,由于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所用的消炎药、消炎方法也不同。
不能片面地认为,有炎症就要用抗生素。
如仅是口腔溃疡、皮肤烫伤、新生儿脐部有渗出液(涂上紫药水即可)就静脉用高级抗生素,不但效果不明显,有可能会对小儿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抗生素预防不了感染;抗生素并非适用于所有炎症。
抗生素=消炎药等抗生素的九个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td][/tr][/table]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