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土壤质量管理对中国农田土壤的保护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与分析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与分析
增加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污染程度,制定更加细致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类,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根据环境状况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科 学性。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PART 05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结论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阈值设定等方面存在一 定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需求和政策导向。
国内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仍有改进空间,需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比分 析和经验借鉴。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随着环境状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以更 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 护活动,监督和评价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途径,普及土 壤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危害 的认识。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教育,促使企业履行环保 责任,防止和减少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PART 0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分 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与限值比较
国内标准
我国土壤污染物种类主要包括重金属 、农药残留、石油烃等,限值根据不 同污染物和土壤用途有所差异,总体 上较为严格。
国外标准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土壤污染物种类 和限值与国内相似,但某些特定污染 物限值可能相对宽松或严格。
加大投入力度

粮安天下 地为根基——世界各国耕地保护战略

粮安天下 地为根基——世界各国耕地保护战略

资源导刊 2014/3粮安天下 地为根基保护成本总和一半的补偿。

同时,要求农场主在休耕期间不得抛荒土地,必须维护土地的生产能力。

休耕计划对保护耕地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耕地保护的实践中,美国广泛采用“土地评价与土地分析”系统,用以确立耕地保护的类型和范围。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包括立法、规划、税收等手段在内的耕地保护综合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划定农业区,规定区内仅能进行木材、谷物或其他植物生产;二是税收政策,对非农用地,按土地价值和土地收益双重收税,而对农地则减收税款,鼓励和保护土地私有者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政府出资购买土地私有者的土地发展权,限制农地的非农化使用;四是将农用地划分为保护带和过渡带,只允许土地使用者在过渡带改变农地用途。

英国:严格规划立法 提倡合理用地英国国土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耕地占26.41%,灌溉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60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公顷。

英国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在西欧各国美国:应用评价系统 确定耕保类型美国是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美国农业的强势,既源于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更源于政府自始至终对粮食产业的支持政策。

美国是较早推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国家,早在1933年,美国就把土地保护和农产品价格政策结合起来,补贴休耕土地进行种草种树。

为了保护和提高土地质量,美国于1933年和1977年分别颁布了《土壤保护法》与《土壤和水资源保护法》,制订了“耕地储备计划”、“土壤保持计划”以及“用地和养地结合计划”等一系列计划。

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土地资源,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大投入,增强对耕地的保护。

美国《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启动了一系列耕地保护计划,将2002~2007年6年内用于保护耕地的资金预算由1996~2002年7年的13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土壤保护储备计划”,1985年政府与农场主签订合同,给予农场主相当于每年地租、绿化及土壤——世界各国耕地保护战略□艾维中也是最小的。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乡村振兴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瑞士的精细规划瑞士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乡村振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精细化规划。

瑞士政府通过统一的乡村规划,明确乡村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同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效率。

这种精细化规划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二、日本的农业产业链升级日本作为农业发达国家,其农业产业链升级经验值得我们注意。

日本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同时,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民打开市场。

这种农业产业链升级的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三、芬兰的创新教育芬兰作为教育强国,乡村教育发展成就显著。

芬兰政府注重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同时,芬兰还推动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开展教育交流,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这种创新教育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四、加拿大的农村社区建设加拿大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政府注重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支持,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加拿大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这种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具有积极意义。

五、希腊的乡村旅游开发希腊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国家,乡村旅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政府注重保护和开发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启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六、德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德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高度声誉,其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农产品质量管理。

德国政府建立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水污染日益严峻,其中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给我国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标签: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启示一、前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容忽视,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源污染又叫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其主要形式。

其具有分散性、多样性、随机性以及边界难确定性等特征,且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是目前水体污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将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仍缺少并缺乏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纳有效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

国外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国内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国外主要的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及其实践(1)美国1.立法管理美国早在1972年《联邦水污染控制法》首次明确提出控制面源污染,倡导以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化为基础“最佳管理实践”(BMPs)。

1977年的《清洁水法》进一步强调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

1979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排污权交易法——点源-面源排污交易法,为解决面源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及法律保障。

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水法》(修正案),建立了控制面源污染的国家计划,水资源保护法更加完善。

2.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美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上对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补贴,主要是鼓励农民自愿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

因此,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替代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首选。

比如,美国采用先进的生物环境控制工程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

农业土壤管理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方法和技术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土壤又是农业的基础。

农田土壤的管理保护和改善,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农业土壤的管理保护和改善。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农业土壤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准确地施肥,可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来确定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二、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农田土壤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传统的耕作方式容易造成土壤侵蚀和结构破坏,导致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

而合理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结构破坏,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在山坡地采用梯田种植和水保措施,在平原地区采用保水保墒技术,都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

三、科学灌溉农田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土壤湿度和盐碱化程度。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水盐累积,造成土壤盐碱化;而缺水灌溉则会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因此,科学灌溉是农田土壤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科学灌溉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保水性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次,保持农田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平衡。

四、绿化种植绿化种植是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的重要措施。

通过在农田边界和空闲地种植绿化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风蚀,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绿化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透水性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提高农田土壤质量。

五、有机废弃物利用合理利用农田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对于保护和改善农田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还可以通过堆肥、沼气池等方式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产生有价值的资源。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制度。

一、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和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政策。

例如,欧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战略》提出了许多可行的环保措施,包括采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整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以及建立补偿措施等。

美国的环保法规也是比较成熟的,其中包括《清洁水法案》和《清洁空气法案》等,这些法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保证了经济的发展。

另外,多个国家也采取了市场化的环保政策,通过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节企业的环保行为。

例如,德国推出了“绿色税收改革”,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税费,促使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产品。

瑞典则在1991年实行了碳排放税,从而强制企业降低碳排放,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借鉴与启示国外的环保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几点具体分析:1. 建立全面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在建立环保制度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较多,但在落实和执行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吸收国际经验,完善相应的环保法规,防范和惩处违法行为,加强环境监管,促使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环保水平。

2. 引入经济手段调节环境行为在环保工作中,单纯的行政手段难以发挥出最佳效果,引入经济手段成为趋势。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经验,采取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调节企业环保行为,促进清洁能源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3. 加强环保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监管机构,成立环保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有效健全与主管有关部门的制约机制,由监管机构制定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标准,推行公开透明的数据库,管理和监督日常环境工作,助力于提升环保制度的效果。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周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渭北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农村土地整治是有效推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文试图在乡村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指引下,通过介绍德国、日本、英国和荷兰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历程及成功经验,分析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形势下,从整体性治理视角,从土地整治规划、审批、施工及开发利用多个环节总结经验启示,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经济密度,为农业创新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城乡均衡;乡村振兴;经验;启示DOI:10.33142/sca.v5i8.3159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The Main Experience of Foreign Rural Land Improve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ZHOU YingWeibei Branch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75, ChinaAbstract: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low of land, labor, capital and other elements,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dustries, break the urban-rural dual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such as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Germany, Japan,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rural land renovation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alysis o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governance, from the land management planning,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ultiple link summing up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ural land economic density, upgrade for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urban-rural bal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erience; inspiration引言综合国内多位学者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涵,本文采用公允标准进行定义。

土壤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环境生态论文

土壤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环境生态论文

土壤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环境生态论文土壤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文/陈亮摘要我国目前土壤形势不容乐观。

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特征、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重要威胁,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发达国家治理土壤污染的经验,并提出了深化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防治;国际经验有土斯有民,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开发、利用、保护好土壤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数据,全国16%的土壤环境超标,其中,一些地方土壤污染严重,工矿业废弃地和农业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八大类土地(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和干线公路两侧)均有相当程度的污染,“毒土”“毒地”等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威胁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预防、控制和修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际经验,探求国内土壤污染防治途径。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土壤环境也迅速恶化,污染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六大特征,表现出由点到片,由城到乡,由单一到复合等发展态势。

造成我国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禀赋低。

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且质量不高、环境压力大等特点。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43%,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

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珠江中下游平原与汉江平原、成都平原外,耕地质量不高,无法耕种的中度、重度污染耕地有5000万亩,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生态难题。

二是土地污染源多面广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农业土壤质量管理对中国农田土壤的保护的启示
作者:罗博文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当前我国国内土壤面临的严峻形势,即农田土壤污染和质量下降,指出了加强土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借鉴以美、英、韩发达国家的农田土壤保护措施,分析和总结国外土壤质量管理的经验,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土壤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关于中国农田土壤保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耕地;农业;土壤质量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数据显示,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

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地表水、土壤、大气的污染过程,而对土壤的污染最为严重和破坏性最大。

土壤污染物通过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间接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及人的健康。

1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
1.1 农田即耕地质量下滑
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级别总体偏低。

据农业部测算(高于当地平均单产20%为高产田,低于20%为低产田,其余为中产田),对农田情况分县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1.22亿hm2耕地中,高于当地平均单产20%的高产田约为0.37亿hm2,其余0.85亿hm2为中低产田,占比近70%。

而中低产田中易于改造的约为0.58亿hm2。

直到今天,中国因各种原因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40%以上,如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泽化、酸化等。

根据国家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数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为0.5%~2.5%,属于较低水平。

1.2 农田土壤污染严重
根据环保部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7年中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1324.09t、总氮270.46万t、总磷28.47万t,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3.7%、57.2%和67.3%;农业源化肥需氧量(COD)、总氮、总磷排放量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调查初步表明,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约2500万km2,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

最近,由中国国土
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该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333.33万hm2,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1.3 肥料的投入比例不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提高了41%,单产水平提高了56%,增长约4399kg/hm2,而化肥投入量实际增长了225%。

目前,中国耕地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已达到191kg/hm2(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但耕地作物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仍然较这些国家低10%~30%,按播种面积计算则低20%~40%。

由于施肥方法、施肥量、施肥时间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很低,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

化肥的过量使用,不能被植物利用,大量停留在土壤中,造成对土壤严重的污染。

2 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韩国是世界上重视土壤保护且土壤保护中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

注重农田土壤土质退化和保护土壤被污染以及土壤肥力的保护,其显著的特点是通过政府的积极政策干预和立法来保护农田土壤,以及试行在土壤养殖和种植相互搭配。

2.1 政策的干预
在美国,政府提供种田补贴,减免税租,给予货贷等经济措施鼓励农场主积极土壤保护。

另外,政府来投资建造大规模的标准的土壤保护示范工程,免费向农场主推广对耕地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结合”即教育、科研和培训,开展技术类咨询和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务农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尽力促使公共也参与到土壤保护行动中。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于2008年3月31日发布了新的土壤战略计划草图——《英国土壤战略草案征询意见稿》,这是2004年发布的第一个《土壤行动计划(2004—2006)》的延续,其目的旨在通过改善相关的土壤管理措施,保持第一个行动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确保土壤的可持续管理。

该战略计划是“保护环境,以维持碳储存(减缓气候变化)和土壤质量”;建立有机肥料投入土壤的风险度评估,以及评估其对人类、动物、植物健康及环境产生的影响。

2.2 法律法规的保障
以美国为例,2000年以来,美国在原有和新引进项目的同时农场主们得到了逐步增加的土保津贴。

如,2007年《农场安全和农村投资行动计划》保护资金都用于土地退耕或休耕。

《2002—2007环境质量激励计划》投入资金高达58亿美元,增加了保护安全项目和农场耕地保护项目。

投入则会有更高的产出,一个明显的优势美国农业的2/3产量只占1/4美国耕地总面积。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手册》,用于指导农户施肥。

在一般耕作区,政府不要求严格按手册上的施肥量施肥,但氮肥必须按规定的施肥量施肥。

2000年以来,韩国政府农业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亲环境农业的发展,政策包括:制定专门法律,引进先进的制度,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刺激计划,提出了几大任务:建立亲环境农业发展基础;促进综合性农地培养及畜产粪尿资源化;支强化国际协作;改善山林环境等。

制定了加强基础建设、强化标准管理、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示范引导、促进多方参与、强化国际接轨等一系列相应措施。

2.3 农田土壤养殖和种植相互结合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也走过不少弯路。

如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民间团体发起的实践活动,旨在遵守农药安全的使用标准和施肥标准,使用添加剂等,直接导致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土壤退化和土地生产力降低,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危及食品安全。

美国重视农业投入管理,树立农产品安全意识。

农场注重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在饲料、肥料等方面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关系。

养殖和种植是为了在饲料、肥料等方面协调发展,环境的协调和生态协调。

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或通过输送管道或者直接干燥固化成有机肥归还农田,既防治环境被破坏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3 启示和建议
针对我国现实状况,农业土壤污染范围广、程度深,农村环保机构的缺失及以政府主导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土壤治理中,转变思路尤为重要。

在考虑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成为保护的主体,且从保护中受益,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循环农业
在农业生产主产区转变其发展方式,改变依赖农资投入取得高产的粗放生产方式,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模式。

如在平原地带和三角洲地区,把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相结合,发展以农田—养殖场—沼气池型生态循环农业;在平原地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以养殖决定种植,以种植促进养殖,循环利用和发展,既提高了粮食的安全又可实现多处增收。

3.2 建立耕地质量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田污染和对农业投入品的重点监管,根据耕地质量和粮产主区,把耕地划分为几个标准,加大财政专项扶持,实时对土壤质量经行监控和专项保护。

对非农业占地占补平衡验收时,数量和质量必须保持一致。

在土地流转时,也要实行按耕地质量定价转让价格。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在基本农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基本粮田制度,以各类项目建设和补贴资金予以重点支撑和保障。

3.3 合理粮食生产布局,发展西部生态经济
我国西部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中部和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对西部环境的重视,从大局出发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的布局。

如西南地区贵州、广西、云南等地,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大。

重度石漠化地区应封山育林,发展种草养畜和经果林,防治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西北省区,包括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过度开垦使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实施退耕还灌还草还林,发展林果业,退化严重的草场应实行禁牧轮牧,控制水土流失和恢复林草植被。

作者简介:罗博文(1987-),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耕地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