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土壤及水质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其成因。

二、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种类多。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其中,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和石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较为常见。

2. 污染范围广。

农业土壤污染涉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工矿企业周边和交通沿线等地区更为严重。

3. 污染程度深。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加剧的污染源排放,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三、农业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工业污染排放。

部分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等污染物随工业废水、废气等排放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 农业活动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农业活动,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也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 交通污染。

交通干线附近的土壤受到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交通污染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

4. 自然因素。

部分地区因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某些地区的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会在自然条件下逐渐释放进入土壤。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2.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与加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越发明显。

本文将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治理对策。

1.水体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虽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土壤污染:长期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还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常用的化肥会产生酸、碱、盐等污染物质,对土壤PH值、微量元素等造成破坏;农药首先会诱发土壤酶的失活,并在土壤中积累,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气体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农业机械工作,放置、燃烧农膜等操作,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的排放。

这些不仅会增加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4.植物生物多样性:随着广泛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对其它植物生态生物的影响产生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出台更加严厉的立法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升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乡村民众生态环保文化的落地和扩散。

2.实行耕减肥增政策:通过种植和喂养一些特定植物、动物,使农田得到生态的恢复和修复,建立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达到耕减肥增、收益增加的效果。

3.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通过加强土地、施肥等环节的管理,以土改革、节水减排等现代化制度,有效地发展方法,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农田地质环境监察工作,有必要加强对土壤的监测、监理,并引入先进技术,着手开展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减轻土壤质量的恶化情况。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政府、农民和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一步一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怎样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谈起,从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化学农药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难以降解,长期富集在土壤中,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量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积累,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废水、畜禽经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

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地下水和7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业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3. 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的排放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挥发和农药飘散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排放,不仅污染了农田周围的空气,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

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品质,也威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水质污染导致农产品浸泡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也会使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仅是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积累下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水质受到污染,空气中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存在都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 加大农业节水、节肥、减药力度推广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乡结构的转变,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农业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全国有近一半的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主要的污染物质。

2. 水质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污染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农业排放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径流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一些农业产业化区域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时有发生。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畜禽养殖废气排放和农业机械尾气排放等各种因素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加剧。

1. 非合理施肥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往往不顾施肥时机、用量和品种,盲目施用化肥,导致了农田中污染物质的大量积累。

2. 过量农药使用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许多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

3.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直接导致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4. 农田水土流失由于土地的匍匐与水质的污染往往是伴随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发生的。

农业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会损害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农业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土地的肥力和水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护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能够通过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土壤、水体和大气受到污染。

2. 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发酵等措施,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土壤污染随着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被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水体污染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料大量排放,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使得地下水和河流水体受到了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3.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烧毁、化肥挥发和农药喷洒等活动都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和氨气等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1.推进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取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提倡循环利用养殖废料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政府还应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废弃农药和化肥的回收处理系统,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废弃物的处理应采取科学、环保的方式,避免污染环境。

3.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方式,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逐年扩大,涉及农田、果园、菜地等多个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00万公顷。

2. 污染程度较重:部分省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农田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

在一些工业化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使种植的农作物含有毒害物质。

3. 污染物种类多样:农业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农业废弃物和兽药残留等。

其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二、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物质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通过空气、水或土壤等途径进入农业土壤,导致污染。

此外,工业固体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也对农业土壤造成了污染。

2.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污染。

此外,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违规使用也会导致农业土壤污染。

3. 农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容易导致有机污染物和兽药残留物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农田。

三、解决农业土壤污染的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农业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减少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积极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农业生产功能。

4. 加强农田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农田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业土壤的质量和安全。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一、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业环境主要受到农药、化肥、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影响,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残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超标。

特别是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土壤中毒性物质残留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据统计,我国约有1/4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2. 水体污染农业养殖业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废水和畜禽粪便中的有机废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

由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地下水和饮用水受到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喷施和施用,会带来大量的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农业废弃物的露天焚烧和堆肥,也会释放废气和气味,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防治措施农业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 推广生态农业应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

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鼓励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倡导一种健康、环保的饮食理念。

2. 强化废弃物处理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进行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露天焚烧和填埋方式,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网,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不合理污水灌溉 没有经过处理的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 有一些重金属等许多有 毒有害的物质,会导致 土壤生态与结构功能改 变。
我国农业污水灌溉状况
据全国第二次污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普查统计(1995年) ,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m2,占我国 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该面积第 一次污水灌溉普查时(1980年)的140万hm2增加了1.6倍。
农田土壤污染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
“低”主要是指基础地力低,生产性能低;
“费”是指需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保证产量;
“污”即耕地土壤污染
农田土壤污染原因
➢ 1、外源污染因素
农田外源污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固 体废弃物是主要的污染源。
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 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废物等几大类。
1990-2005年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度均大于100% ,1990年为227% ,到 2005年, 年已经达到727% ; 水资源自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 北京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1990-2005年北京市农业用水量在本地用水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为 55.1%,农业部门虚拟水净输入量在虚拟水净输入总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 达到89.1%。
2 重金属超标
灌溉水中某些过量的有害重金属能与植物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质结合,使 细胞死亡。即使含量很少, 也能置换植物酶蛋白质中的某些金属元素, 使酶的 活性受到抑制 ,产生阻碍呼吸等一系列代谢过程 , 影响植物生长。
我国农业污染现状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污染主要是由 工业造成的,因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
非常直观。但事实上,农业污染所占的
比例并不低,只是由于其排放具有分散性 和隐蔽性,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污染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农膜过多使用, 造成土壤、农产品等污染加剧;养殖业畜禽粪便排放量增大,造成四周环境污 染和水质污染严重加剧;水面过量的水产养殖造成水体直接污染;农村生活污 水污染的逐步加剧;工业污染向农村辐射。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 a 去皮蔬菜;b 生食类蔬菜
灌溉水质常见问题
1 盐浓度问题
当水体受到酸碱废水污染或直接接收含盐废水, 其含盐总量的增加就给 土壤和农作物带来了盐害问题。盐不易挥发, 常在土壤中造成积累。
在灌溉过程中 ,当盐分积聚在农作物根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作物不再 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时 ,就造成作物的缺水 ,使农作物减慢生长速度 ,甚至抑 制生长而枯死。
➢ 2、农田的自身污染因素
2.1 化肥的大量使用 使用不合理就会引起土壤的污染氮、磷、钾肥是常施用的作物肥料,其
中由于作物根系的选择吸收,吸收的 大大高于酸根离子,使较多的酸根残留 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降水下渗,引起土地贫化,最终破坏土壤结构; 2.2 农药残留
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但大部分农药会残留于环境中,造 成潜在的环境威胁;
我国化肥使用总量变化趋势 我国农药使用量变化趋势
农田土壤污染原因
2.3 畜禽养殖污水
高浓度的畜禽养 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 ,会使作物陡长、倒 伏、晚熟或不熟,造 成减产,甚至毒害作 物出现大面积腐烂。 此外,高浓度污水可 导致土壤空隙堵塞, 造成土壤透气、透水 性下降及板结,严重 影响土壤及水质污染现状
大米镉超标事件
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 一层阴影。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 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
北京富豪电镀厂污染事件
2014年8月18日,北京市水务局官方 微博发布消息称,经过对富豪电镀厂附近 的排水沟进行调查,确认排水口土壤确实 存在铬超标现象。该排水口所排污水主要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北京富豪电镀厂所排 污水;二是生猪养殖场所排污水。
在污水灌溉面积中,直接引用工业及城市下水道污水灌溉 的面积为51.2万hm2,使用超过农灌水质标准水体灌溉的面积 为310.7万hm2。
利用V类地面水标准的水体灌溉的农田面积高达1058.5 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21.44%,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 29.1%。这就是说,我国还有近1/3的农田很可能也发展为污 水灌溉。
我国农业污染现状
目前全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超过350kg/hm2,远远超过国际 上设置的225kg/hm2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且氮、磷、钾三要素施用不平 衡。随着工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对措施的缺乏,中国农田污染 正在加剧。
大面积的耕地污染导致有效耕地面积减少,农产品污染超标,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下降,区域疾病流行,人体健康下降,农业及农村经济损失巨大。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污水灌溉面积达5400多万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减 产粮食100亿公斤,污染超标粮食120亿公斤,合计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4000多万人长期生活在污灌区内,2.5亿人受到污染耕地的直接威胁,全 国13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耕地污染的牵连。全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180~ 200万人,死亡140~150万人,一定程度上与农产品污染超标有关。
我国农业用水的主要水质指标
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将灌溉水按灌溉的作物分三类:
一类是指水作,如水稻灌溉水量为每年800 m3/亩; 二类指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为
每年300m3/亩; 三类是指蔬菜,如大白菜、韭菜、卷心菜等,灌溉
水量为每茬200~300m3/亩。
龚龑说,将土壤中的铬含量恢复到 正常值,成本很高,一亩地或需花费数 十万至上百万。龚龑建议,农田附近不 应建设电镀厂这种排污企业。
富豪工业园附近排水沟紧邻一片玉米田。8月15日,自然大学臭河发现小 组成员潘先生经过检测发现,沟内土壤中铬元素含量高达777PPM,即1千克 土壤里含有777毫克铬。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土壤的铬含量应控 制在350PPM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