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合集下载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柳永(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望海潮》赏析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

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海潮》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望海潮》注释:⑴望海潮:词牌名。

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⑵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⑶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⑷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⑸参差(cēncī):高下不齐貌。

⑹云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⑺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

此处指钱塘江。

⑻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⑼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一作“”,意为大山上之小山。

《望海潮》诗词鉴赏大全

《望海潮》诗词鉴赏大全

《望海潮》诗词鉴赏大全《望海潮》诗词鉴赏大全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海潮》诗词鉴赏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诗词鉴赏1《望海潮》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望海潮翻译,一起来看看吧!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诗词鉴赏2【年代】宋【作者】秦观——《望海潮》【内容】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译文|赏析《望海潮·秦峰苍翠》是宋代文学家秦观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春秋时吴越历史遗迹,下片写汉唐时期文人风韵,赞美了越州的人杰地灵,表达了作者人世沧桑的伤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宋代:秦观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注释⑴望海潮:由柳永创调,此调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原调开阔博大具有盛气。

[2]⑵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⑶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

溪旁有院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⑷千岩万壑(hè)争流:据《世说新语。

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⑸鸳瓦雉(zhì)城: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

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

⑹谯(qiáo)门画戟(jǐ):谯门,楼下城门。

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

⑺蓬莱燕阁三休: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

《望海潮》秦观词全文注释翻译参考

《望海潮》秦观词全文注释翻译参考

《望海潮》秦观词全文注释翻译参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②,东风暗换年华③。

金谷俊游④,铜驼巷陌⑤,新晴 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⑥。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⑦。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 堪嗟⑧。

烟暝酒旗斜⑨,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望海潮:柳永创调,见《乐章集》。

此调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是以 钱塘作为观潮 胜地取意。

②冰澌(sī)溶泄:冰块融化流动。

③东风暗换年华:是说东风吹起不知不觉又换了岁月。

④金谷:金谷园,在洛阳西北。

俊游:同游的好友。

⑤铜驼苍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陀夹着相对,后称铜陀陌。

苍 陌:街道。

⑥芳思(sì):春天引起了错综复杂的情思。

⑦西园:宋时洛阳有董氏西园为着名的园林。

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鸣 笳:奏乐助兴。

胡笳是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⑧是事:事事。

⑨烟暝:烟雾弥漫,天色昏暗。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

这首词先是追怀往昔客居洛阳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 的乐趣,继写此次重来旧地时的颓丧情绪,虽然风景不殊,却丧失了当年那种勃 勃的兴致。

倚楼之际,于苍茫暮色中,见昏鸦归巢,归思转切。

结构上,景起情 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语言字斟名酌、千锤百炼,对比的运用效 果显着, 明艳的春色与肃杀的暮景对照, 昔日“俊游”与今日“重来”感情相比, 幽婉而凝重地表现出词人凄苦郁闷的愁情。

足见功力之深厚。

1/52/53/54/55/5。

柳永《望海潮》

柳永《望海潮》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 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 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 翁、采莲的小孩都嬉笑颜开。
完成“柳永词两首学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修辞:互文 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
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
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断肠人在天涯。 点
铺陈的手法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 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 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铺陈 其繁华)
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也是铺陈。

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 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
景 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
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
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表明写作意图的是那一句?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请结合上下阕分析词人各“夸”什么? 为什么“夸”? 上片夸杭州,形胜、繁华; 下片夸西湖,清嘉(清秀美丽)。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文] 地处东南,位置优越,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 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 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钓叟—钓鱼的老翁。

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

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