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n)×C_(2m 1)论文:强迫数 强迫谱 匹配2-交换

合集下载

结构化学答案3

结构化学答案3

03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3.1】试计算当Na +和Cl +相距280pm 时,两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并说明讨论化学键作用力时,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已知:完有引力11122, 6.710m m F GG r -==⨯22N m kg -⋅⋅;静电引力922122,9.010q q F KK N m C r -==⨯⋅⋅)解:万有引力 静电引力由上计算可见,在这情况下静电引力比万有引力大3410倍,所以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3.2】写出2O ,2O +,22O -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和磁性。

解:分子(或离子) 键 级 2.521.51键长次序磁 性顺磁 顺磁 顺磁 抗磁【3.3】2H 分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为()21s σ,其激发态有()a 1s s σσ*↑↓,()*11s s b σσ↑↑,()*11s s c σσ↑↓试比较()a ,()b ,()c 三者能级的高低次序,说明理由,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解:ca b E E E >。

因为(c )中两个电子都在反键轨道上,与H 原子的基态能量相比,c E 约高出2β-。

而(a )和(b )中的2个电子分别处在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上,a E 和b E 都与H 原子的基态能量相近,但(a )中2个电子的自旋相反,(b )中的2个电子的自旋相同,因而a E 稍高于b E 。

能级最低的激发态(b )是顺磁性的。

【3.4】试比较下列同核双原子分子:2B ,2C ,2N ,2O ,2F 的键级、键能和键长的大小关系,在相邻两个分子间填入“”或“”符号表示。

解:【3.5】基态2C 为反磁性分子,试写出其电子组态;实验测定2C 分子键长为124pm ,比C 原子共价双键半径和()267pm ⨯短,试说明其原因。

解:2C 分子的基组态为:由于s-p 混杂,1u σ为弱反键,2C 分子的键级在23之间,从而使实测键长比按共价双键半径计算得到的值短。

结构化学模拟

结构化学模拟

结构化学模拟结构化学⾃测题结构化学⾃测题⾃测题1⼀、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能量为100eV的⾃由电⼦的德布罗依波波长为、 cm.2、氢原⼦的⼀个主量⼦数为n=3的状态有个简并态。

3、He 原⼦的哈密顿算符为4、氢原⼦的3Px 状态的能量为 eV 。

⾓动量为⾓动量在磁场⽅向的分量为;它有个径向节⾯,个⾓度节⾯。

5、氟原⼦的基态光谱项为6、与氢原⼦的基态能量相同的Li 2+的状态为⼆、计算(共14分)⼀维势箱基态lxl πψsin 2=,计算在2l 附近和势箱左端1/4区域内粒⼦出现的⼏率。

三、(共14分)计算环烯丙基⾃由基的HMO 轨道能量。

写出HMO ⾏列式;求出轨道能级和离域能;⽐较它的阴离⼦和阳离⼦哪个键能⼤。

四、(共12分)求六⽔合钴(钴2价)离⼦的磁矩(以玻尔磁⼦表⽰)、CFSE ,预测离⼦颜⾊,已知其紫外可见光谱在1075纳⽶有最⼤吸收,求分裂能(以波数表⽰)。

五、(共10分)⾦属镍为A1型结构,原⼦间最近接触间距为2.482m 1010-?,计算它的晶胞参数和理论密度。

六、(共14分)3CaTiO 结晶是pm a 380=的⽴⽅单位晶胞,结晶密度4.103/cm g ,相对分⼦质量为135.98,求单位晶胞所含分⼦数,若设钛在⽴⽅单位晶胞的中⼼,写出各原⼦的分数坐标。

七、简答题(每空3分,共18分)1、原⼦轨道;分⼦轨道;杂化轨道;2、电⼦填充三原则;杂化轨道三原则;LCAO-MO 三原则⾃测题1参考答案⼀、1.810225.1-?; 2.9; 3.()122221222212222?r e r e r e m H +--?+?-= 。

; 4.6.1391-; 2;不确定;1;1。

;. 5.2/32P ;.6.3S ;3P ;3d ;⼆、在2/l 的⼏率即⼏率密度=;22sin2222l l l l l =?=??πψππππ21412sin241sin 24/024/0-=??-=??? ??=?l L lxl l l dx l x l P 三、βα21+=Eβα-==32E Eβ-=离域E , βπ2-=阴,E , βπ4-=阳,E ,可见阳离⼦键能⼤。

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一、填空题1、对于微观体系,将ψ*ψ(或ψ2)称为概率密度,ψ*ψd τ为电子空间密度。

2、根据键价理论估算MgO 晶体中,Mg —O 间的距离209.9Pm ,O 2-的离子半径139.9Pm 。

(Mg 2-的离子半径为70Pm ,R o 为169.3Pm ,B 为37Pm )3、波函数是概率波,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连续性,归一性,单值性。

4、用Slater 方法,估算一下氧原子2p 电子的屏蔽常数为3.45,2p 原子轨道能-70.39KJ ,及2p 轨道有效半径46.52Pm 。

(a o =52.92Pm )5、分裂能大小比较:Pt 4+>Ir 3+>Pd 4+>Rh 3+>Mo 3+>Ru 3+>Co 3+>Cr 3+>Fe 3+>V 2+>Co 2+>Ni 2+>Mn 2+C>N>O>F>S>Cl>Br>I ;CO,CN ->NO -2> en >NH 3>py> H 2O>F ->OH ->Cl ->Br -二、选择题1、H 2O 2的属于哪个点群:(A ) A 、C 2 B 、D 2 C 、D 2d D 、S 22、下列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价层分子轨道能级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σ1S <σ*1S <σ2PZ <π2PX <π*2PX <σ*2PZB 、σ1S <σ*1S <π2PX <σ2PZ <π*2PX <σ*2PZC 、σ1S <σ*1S <π2PX <σ2PZ <σ*2PZ <π*2PXD 、1σg <1σu <1πu <2σg <3σg <1πg <3σu3、下列哪个不是两个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满足的条件:(B )A 、能量高低相近B 、能量最低原理C 、轨道最大重叠D 、对称性匹配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结构中具有顺磁性的是:(D )A 、HFB 、N 2C 、B 2D 、NO5、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中,当m+n=6时,形成的多面体为:(D )A 、三角形B 、四面体C 、三方双锥D 、八面体6、下列八面体场的分裂能△O 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D )A 、C O (CN )63-<Fe (CN )63-<C O (NH 3)62+<Mn (NH 3)62+B 、Fe (CN )63-<C O (CN )63-<C O (NH 3)62+<Mn (NH 3)62+C 、Fe (CN )63-<C O (NH 3)62+<C O (CN )63-<Mn (NH 3)62+D 、Mn (NH 3)62+< C O (NH 3)62+< Fe (CN )63-< C O (CN )63-7、六配体化学物,大多呈八面体的结构,其中下列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哪个没有参加与配体所形成的分子轨道:(A )A 、3d xyB 、3d z2C 、4P yD 、4S8、右图为薁的分子图,其中Ⅰ、Ⅱ、Ⅲ、Ⅳ所示处最容易发生反应的位置是:(B )A 、ⅠB 、ⅡC 、ⅢD 、Ⅳ9、下列原子轨道不能组合成σ分子轨道的是:(D )A 、S 轨道和S 轨道B 、P 轨道和P 轨道C 、S 轨道和P 轨道D 、S 轨道和D 轨道10、下列四个选项中,表示的物理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D )A 、点阵B 、格子C 、晶格D 、晶胞三、简答题1、写出一维势箱中的Schrodinger 方程,并写出它的解(包括波函数ψ和能量方程E );根据能量方程,求出第三能级的能量值,此能最值是第二能级的几倍? —m h 282π22dx d ψ=E ψ E=2822ml h n ψ=(l 2)2Sin (l x n π)∴ E 3=2829ml h E 2=2824ml h ∴第三能级值是第二能级值的9/4倍。

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

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

中满足反射定律的散射射线相遇,干涉0最强。
2020/12/8
25
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 原子层间散射的X射线相遇也产生干涉, 即dsin
取极大值的条件为
2dsink
Bragg条件,或Bragg方程,θ为相对于晶面的掠射角。
2020/12/8
26
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
以劳厄方程和布拉格定律为代表的X射线晶体衍射几何理论,不考虑X射线在晶体中多重衍射与衍射 束之间以及衍射束与入射束之间的干涉作用,称为X射线运动学理论。
内容提要
一、背景介绍 二、 X射线晶体衍射几何理论 三、 X射线晶体衍射的试验技术 四、衍射谱线的数学表达 五、衍射谱线宽化效应 六、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2020/12/8
1
一、背景介绍 ——晶体周期性结构与X射线的电磁波属性
2020/12/8
2
晶体结构周期性——立体光栅
物质结构状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结构状态包括: 原子完全无序(稀薄气体) 原子近程有序但远程无序(非晶) 原子近程有序和远程有序(晶体)
测角仪圆
A B C 2
-2
聚焦圆
衍射仪采用平面样品,是一种准聚焦方式。
S
2020/12/8
R 36
探测器与记录系统
X射线衍射仪可用的辐射探测器有正比计数器、盖革管、闪烁计数器、Si(Li)半导体探测器、位 敏探测器等。
2020/12/8
37
衍射仪法的特点:
试样是平板状 存在两个圆(测角仪圆,聚焦圆) 衍射是那些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提供的 接收射线是辐射探测器(正比计数器…) 测角仪圆的工作特点:射线源,试样和探测器三者应始终位于聚焦圆上
4
晶体结构周期性——立体光栅 晶体中有很多的晶面族。不同的晶面族有不同的间距,即,晶格常数,d。

笛卡尔乘积图K_2×C_n及C_3×C_n的符号边domatic数

笛卡尔乘积图K_2×C_n及C_3×C_n的符号边domatic数

笛卡尔乘积图K_2×C_n及C_3×C_n的符号边domatic数李金强;朱智博;成纯波;姚萍萍;李向军【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年(卷),期】2015(12)7【摘要】图G的符号边控制函数集合{f1,f2,…,fd},若满足任意e∈E(G),图G的符i∑fi(e)≤1,则称为=1号边控制集。

G的最大符号边控制集所含符号边控制函数的个数为G的符号边domatic数。

研究确定了笛卡尔乘积图K2×Cn及C3×Cn的符号边domatic数。

对任意正整数n≥3,图K2×Cn符号边domatic数d′s(K2×Cn)=3,图C3×Cn符号边domatic数d′s(C3×Cn)={5,n≡0(mod 5)3,其他。

【总页数】4页(P8-10)【关键词】笛卡尔乘积图;符号边控制集;符号边domatic数【作者】李金强;朱智博;成纯波;姚萍萍;李向军【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57.5【相关文献】1.笛卡尔乘积图Cm×Cn的符号边domatic数 [J], 董启启;陈忠;李向军;谭来军2.笛卡尔乘积图K 2×Cn 及C 3×Cn的符号边domatic数 [J], 李金强;朱智博;成纯波;姚萍萍;李向军3.笛卡尔乘积图P3×Cn的符号边控制数 [J], 汤青芽;李向军4.笛卡尔乘积图P_(3)×C_(n)的符号边控制数 [J], 汤青芽;李向军5.笛卡尔乘积图C_m×C_n的符号边domatic数 [J], 董启启;陈忠;李向军;谭来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 构 化 学 习 题 李炳瑞

结 构 化 学 习 题 李炳瑞

结 构 化 学 习 题 (选编)(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李炳瑞)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与点阵、X 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 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

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 “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

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

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1.1 选择题(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A) 动量相同 (B) 动能相同 (C) 质量相同(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动量算符应是(以一维运动为例)(A) mv (B) i x ∂∂ (C) 222x ∂-∂(3) 若∫|ψ|2d τ=K ,利用下列哪个常数乘ψ可以使之归一化:(A) K (B) K 2 (C) 1/K(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π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B) 正比于势阱长度(C) 正比于量子数(5) 对于厄米算符, 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6) 对于算符Ĝ的非本征态Ψ(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g>.(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B)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1.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是否有相互联系, 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1) 算符的线性与厄米性(2) 本征态与非本征态(3) 本征函数与本征值(4) 本征值与平均值(5) 几率密度与几率(6) 波函数的正交性与归一性(7) 简并态与非简并态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谱线总是存在一定的线宽,而且不可能通过仪器技术的改进来使之无限地变窄. 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4 几率波的波长与动量成反比. 如何理解这一点?1.5 细菌的大小为微米量级, 而病毒的大小为纳米量级. 试通过计算粗略估计: 为了观察到病毒, 电子显微镜至少需要多高的加速电压.1.6 将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任取几个, 验证它们都是相互正交的.1.7 厄米算符的非简并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简并本征函数虽不一定正交, 但可用数学处理使之正交. 例如,若ψ1与ψ2不正交,可以造出与ψ1正交的新函数ψ’2ψ’2=ψ2+cψ1试推导c的表达式(这种方法称为Schmidt正交化方法).1.8 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基态, 计算坐标平均值和动量平均值, 并解释它们的物理意义.1.9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波函数的节点数目随量子数增加而增加. 试解释:为什么节点越多, 能量越高. 再想一想: 阱中只有一个粒子, 它是如何不穿越节点而出现在每个节点两侧的?1.10 下列哪些函数是d2/dx2的本征函数: (1) e x (2) e2x(3) 5sin x(4)sin x+cos x(5)x3. 求出本征函数的本征值.1.11 对于三维无限深正方形势阱中粒子, 若三个量子数平方和等于9, 简并度是多少?1.12 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纳米粒子属于介观粒子,有些性质与宏观和微观粒子都有所不同. 不过,借用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模型,对纳米材料中的“量子尺寸效应”还是可以作一些定性解释.例如: 为什么半导体中的窄能隙(<3eV)在纳米颗粒中会变宽, 甚至连纳米Ag也会成为绝缘体?第二章原子结构2.1 选择题(1) 对s、p、d、f 原子轨道进行反演操作,可以看出它们的对称性分别是(A) u, g, u, g (B) g, u, g, u (C) g, g, g, g(2) H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 He+的电离能为(A) 13.6 eV (B) 54.4 eV (C) 27.2 eV(3)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为1 (C) l(A) l(l+1) 2(B) l l()(4) p2组态的原子光谱项为(A) 1D、3P、1S(B) 3D、1P、3S(C) 3D、3P、1D(5) Hund 规则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求出激发组态下的能量最低谱项(B) 求出基组态下的基谱项(C) 在基组态下为谱项的能量排序(6) 配位化合物中d →d 跃迁一般都很弱,因为这种跃迁属于:(A) g ←/→g (B) g ←→u (C) u ←/→u(7) Cl 原子基态的光谱项为2P ,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A) 2P 3/2 (B) 2P 1/2 (C) 2P 02.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区别:(1) 复波函数与实波函数(2) 轨道与电子云(3) 轨道的位相与电荷的正负(4) 径向密度函数与径向分布函数(5)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界面图(6) 空间波函数、自旋波函数与自旋-轨道(7) 自旋-轨道与Slater 行列式(8) 组态与状态2.3 请找出下列叙述中可能包含着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原子轨道(AO )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它描述了电子运动的确切轨迹. 原子轨道的正、负号分别代表正、负电荷. 原子轨道的绝对值平方就是化学中广为使用的“电子云”概念,即几率密度. 若将原子轨道乘以任意常数C ,电子在每一点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到原来的C 2倍.2.4 22cos 1)dz Y θ=-(1) 计算节面对应的θ;(2) 计算极大值对应的θ;(3) 在yz 平面上画出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的剖面, 绕z 轴旋转一周即成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对照下列所示的轨道界面图, 从物理意义和图形特征来说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2.5 氢原子基态的波函数为3/211)Zr asZeaψ-=试计算1/r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势能平均值<V>, 验证下列关系:<V> = 2E= -2<T>此即量子力学维里定理,适用于库仑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粒子体系 (氢原子基态只有一个1s电子,其能量等于体系的能量) 的定态, 对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具有相同的形式.2.6 R. Mulliken用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的平均值来定义元素电负性. 试从原子中电子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的角度想一想,这种定义有什么道理?2.7 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之差值的一半, 可以作为元素化学硬度的一种量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极化率较低). 根据这种定义,化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HOMO与LUMO之间的能隙应当较大还是较小?2.8 将2p+1与2p-1线性组合得到的2p x与2p y, 是否还有确定的能量和轨道角动量z分量?为什么?2.9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为什么永远不会与外磁场方向z重合, 而是形成一定大小的夹角? 计算f轨道与z轴的所有可能的夹角. 为什么每种夹角对应于一个锥面, 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方向?2.10 快速求出P原子的基谱项.2.11 Ni2+的电子组态为d8, 试用M L表方法写出它的所有谱项, 并确定基谱项.原子光谱表明, 除基谱项外, 其余谱项的能级顺序是1D<3P<1G<1S, 你是否能用Hund规则预料到这个结果?2.12 d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无关, 而p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有关. 为什么?2.13 试写出闭壳层原子Be的Slater行列式.2.14 Pauli原理适用于玻色子和费米子, 为什么说Pauli不相容原理只适用于费米子?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3.1 选择题(1) 用线性变分法求出的分子基态能量比起基态真实能量,只可能(A) 更高或相等(B) 更低(C) 相等(2) N2、O2、F2的键长递增是因为(A) 核外电子数依次减少(B) 键级依次增大(C) 净成键电子数依次减少(3) 下列哪一条属于所谓的“成键三原则”之一:(A) 原子半径相似(B) 对称性匹配(C) 电负性相似(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原子轨道只能以同号重叠组成分子轨道(B) 原子轨道以异号重叠组成非键分子轨道(C) 原子轨道可以按同号重叠或异号重叠,分别组成成键或反键轨道(5) 氧的O2+ , O2 , O2- , O22-对应于下列哪种键级顺序(A) 2.5,2.0, 1.5, 1.0(B) 1.0, 1.5,2.0, 2.5(C) 2.5,1.5, 1.0 2.0(6) 下列哪些分子或分子离子具有顺磁性(A) O2、NO (B) N2、F2(C) O22+、NO+(7) B2和C2中的共价键分别是(A)π1+π1,π+π(B)π+π,π1+π 1 (C)σ+π,σ3.2 MO与VB理论在解释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两种理论各有特色. 试指出它们各自的要点(若将两种理论各自作一些改进, 其结果会彼此接近).3.3 考察共价键的形成时, 为什么先考虑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 再填充电子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 而不直接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云叠加来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3.4 “成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g, 反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u”.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3.5 一般地说, π键要比σ键弱一些.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吗? 请举实例来说明.3.6 N2作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 通常以2σg电子对去进行端基配位(即N ≡N→), 而不以1πu电子对去进行侧基配位。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配位化学-本科生版》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配位化学-本科生版》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配位化学发展史上最早见于记录的配合物是()A.大环配合物B.蔡氏盐C.二茂铁D.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2【单选题】(2分)配位化学发展史上标志着配位化学研究的开始的配合物是()A.二茂铁B.大环配合物C.蔡氏盐D.CoCl3.6NH33【单选题】(2分)提出超分子化学概念的是()A.鲍林B.维尔纳C.道尔顿D.莱恩4【判断题】(2分)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是配合物。

A.错B.对5【判断题】(2分)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与分子组装的化学称为超分子化学,它的基础是分子识别。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C6H6是σ配体、π配体、还是π酸配体?A.π配体B.都不是C.σ配体D.π酸配体2【单选题】(2分)根据配体的成键方式,判断下列配合物中有几类配体?A.3B.4C.2D.13【单选题】(2分)[Pt(NH3)2BrCl]有几种几何异构体?A.1B.2C.4D.34【判断题】(2分)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3)2]+,使铜溶解。

A.对B.错5【判断题】(2分)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A.对B.错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以下不属于配位键类型的是()A.反馈π键B.σ配位键C.π配键D.金属键2【单选题】(2分)在晶体场理论中,弱场是指()A.晶体场分裂能等于电子成对能(Δ=P)B.晶体场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Δ>P)C.晶体场分裂能小于电子成对能(Δ<P)D.均不正确3【单选题】(2分)Cl-离子与下列金属离子配位能力大小为()A.Mo3+>Cr3+B.Cr3+>Mo3+C.Cr3+和Mo3+相近D.无法比较4【单选题】(2分)(M→L)π反馈键形成后,配体分子中的化学键通常()A.无法确定B.不变C.增强D.减弱5【单选题】(2分)配合物的磁矩主要决定于配位后中心离子的()A.电荷数B.成单电子数C.原子序数D.成对电子数6【单选题】(2分)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A.CN-B.NH3C.F-D.CO7【单选题】(2分)价键理论认为,决定配合物空间构型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离子的原子轨道杂化B.配体中配位原子对中心原子的作用C.配体对中心离子的影响D.中心离子对配体的影响8【单选题】(2分)配合物呈现的颜色是()A.吸收可见光的颜色B.入射光的颜色C.均不正确D.吸收可见光的互补色第四章测试1【判断题】(2分)原位合成时所加入的配体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配体。

(完整版)结构化学第三章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结构化学第三章题目及答案

姓名: 班级: 学号:3001 H 2+的H ˆ= 21∇2- a r 1 - b r 1 +R 1, 此种形式已采用了下列哪几种方法: ------------------------------ ( A C )(A)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B) 单电子近似(C) 原子单位制 (D) 中心力场近似3002 分析 H 2+的交换积分(β积分) H ab 为负值的根据。

H ab =∫ψa [-21∇2- a r 1 - b r 1 +R 1 ] ψb d τ=E H S ab + R 1 S ab - ∫a r 1ψa ψb d τ = E H S ab + K 因 E H = -13.6e V , S ab 为正值,故第一项为负值; 在分子的核间距条件下, K 为负值。

所以 H ab 为负值3003 证明波函数()()()()b a b a ψψψψψψS S s 1s 121us 1s 121g 221221--=++=是相互正交的。

∫ψg ψu d τ=(4 - 4S 2)-1/2∫(ψa s 1+ψb s 1)((ψa s 1-ψb s 1)d τ = (4 - 4S 2)-1/2∫[ψa s 12 -ψb s 12 ] d τ = (4 - 4S 2)-1/2 [ 1 - 1 ] = 0 故相互正交3004 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 C )(A) 等于真实基态能量(B) 大于真实基态能量(C) 不小于真实基态能量(D) 小于真实基态能量3006 什么叫分子轨道?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做了哪些近似以后才有分子轨道的概念? 这些近似的根据是什么?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叫分子轨道。

3个近似 (1) 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 (2) 非相对论近似(3) 单电子近似3007 描述分子中 ______单个电子_________ 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_(2n)×C_(2m 1)论文:P_(2n)×C_(2m+1)的匹配强迫数及

【中文摘要】图的强迫数是指能确定图中某个完美匹配的最小匹
配边子集的大小.此概念是在研究苯系统的Kekule结构的过程中山
Harary等人提出的.更早地Randic和Klein曾提出和强迫数有相同
思想的概念,即“凯库勒的内自由度”.这一概念来源于化学上对分子
图共振结构的研究.设M是图G的一个完美匹配.若M的子集S不包含
在G的其它完美匹配中,则称S为M的一个强迫集.M的最小强迫集
的大小称为M的强迫数,记作f(G;M).在图G的所有完美匹配中,强
迫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叫做G的最小(最大)强迫数,记作f(G)(F(G)).
图G的强迫谱定义为Spec(G)={k|存在一个完美匹配M使得f(G;
M)=k}.Af-shani等人定义了匹配2-交换得到了任意列连续方格子图
的强迫谱是连续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图P2n×C2m+1的强迫数和强迫
谱.根据完美匹配的特性,在2008年,我们已经证明了图P2n×C3的最
小强迫数和最大强迫数分别是n-(?)和2n.进一步,对任意的r∈,构
造出一个完美匹配M使得f(P2n×C3;M)=r.在此基础上,对一般的n
和m,探讨它的强迫数和强迫谱.对于它的最大强迫数,蒋晓艳证明...
【英文摘要】The forcing number of a graph is the smallest
cardinality of a matching edge set which can determine one
perfect matching of the graph. This concept was originally
introduced for Kekule structures of benzenoid systems by Harary
et al. The same idea appeared in an earlier paper of Randic and
Klein under the name innate degree of freedom. This notion has
arisen in the study of finding resonance structures of a given
molecule in chemistry.Let M be a perfect matching of a graph
G. A forcing set for a perfec...
【关键词】P_(2n)×C_(2m 1) 强迫数 强迫谱 匹配2-交换
【英文关键词】P_(2n)×C_(2m 1) forcing number forcing
spectrum matching 2-switch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P_(2n)×C_(2m+1)的匹配强迫数及谱中文摘要
3-4Abstract4-5第一章 引言7-14§1.1 基
本概念、术语和记号7-9§1.2 匹配强迫数的研究背景
9-10§1.3 匹配强迫数的研究进展和问题的提出
10-13§1.4 本文主要结果13-14第二章 P_(2n)×
C_(2m+1)的最小强迫数和谱14-33§2.1 基本性质
14-15§2.2 P_(2n)×C_(2m+1),P4×C_(2m+1)的最小强迫数
和谱15-22§2.3 P_(2n)×C_5的最小强迫数和谱
22-30§2.4 P_(2n)×C_(2m+1)的最小强迫数和谱
30-33参考文献33-35致谢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