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路由和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对于网络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

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掌握路由和交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理解和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学习和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掌握安装和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方法;3.能够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4.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5.能够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阶段一:理论准备1.学习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3.学习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4.学习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技术。

阶段二:实验准备1.确定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2.确定实验拓扑结构;3.配置网络设备和主机;4.记录实验环境和配置信息。

阶段三:实验实施1.搭建网络拓扑;2.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3.模拟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4.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5.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器材和材料1.路由器和交换机;2.多台计算机;3.软件:GNS3、Wireshark等。

五、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网络连接不稳定;2.实验设备设定不正确;3.实验选用的拓扑结构不合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技术,掌握了其基本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

此外,我们也通过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了解了网络的运行情况。

对于我们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和运用路由和交换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题名称: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课程设计3专业班级: 09网络工程同组姓名:章蓉、赵德馨、吴龙、庞洁同组学号:09012073、09012074、09012054、09012038联系方式: 153********指导教师:江家宝完成起讫时间: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6月1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1二、课程设计内容12.1、需求分析1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1三、设备选型与数量13.1、交换机的选型与数量23.2、路由器的选型与数量23.3、PC机的选型与数量2四、网络设计与规划24.1、网络设备连接图24.2、设备的属性值基本规划34.3、路由的设计64.4、网络安全的设计64.4、网络出口的设计6五、各设备的配置75.1、交换机的配置75.2、路由器的配置10六、网络的测试结果14附录:参考文献16一、课程设计目的《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综合配置、对实际案例的规划和设计等。

在前阶段的学习中,进行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各个知识点的专项练习,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并能针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地规划、设计和配置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这门课的理解,在理解相关设备的原理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2.1、需求分析组件和管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中小企业网,完成以下网络需求:(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对路由器设置使能密码,加密使能密码,虚拟终端线密码,并能telnet登录;(2).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划分VLAN如下图所示;(3). 使用静态路由,让各VLAN的主机在访问不受限的情况下可访问外网,可互访;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控制,让VLAN1 、VLAN3 、VLAN4的主机只有在夜间23:30~次日凌晨06:00可以访问外网,其余时间以及其它主机访问外网不受限制;此外VLAN1不能与其它VLAN主机相互访问;(4).使用静态路由,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命令,让路由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5).对路由器配置RIP协议,并在路由器上运行RIP协议;(6).远程访问技术的NAT技术,通过地址转换,公有IP地址为:191.2.2.1~191.2.2.3,对内网和外网的IP进行转换;IP地址分配时要求至少有6个网络地址(可利用子网)。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信息工程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多区域OSPF配置与NAT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0级:卜晓燕学号: 1014212112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16 日指导教师:红卫二、主要研究容OSPF:IET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P网络中。

新的路由协议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SPF)路由协议为基础,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包括OSPF在,所有的SP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ijkstra算法。

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

OSPF由IETF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OSPF是SP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

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

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

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

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S3560-1(config-if)#no sh
S3560-1(config-if)#int vlan 20
S3560-1(config-if)#ip add 192.168.20.254 255.255.255.0
S3560-1(config-if)#no sh
S3560-1(config-if)#int vlan30
S2960-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2960-2配置:
S2960-2>en
S2960-2#conft
S2960-2(config)#int range f0/6-15
S2960-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30
S2960-1(config)#vtp domain nyist
S2960-1(config)#vtp password nyist
S2960-2配置:
S2960-2>en
S2960-2#conft
S2960-2(config)#vtp modeclient
S2960-2(config)#vtp domain nyist
S2960-3(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50
S2960-3(config-if-range)#int range f0/16-20
S2960-3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60
3.配置以太网信道,做S3560-1和S3560-2的核心层冗余,
S3560-1(config-vlan)#int range f0/2-4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路由与交换技术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手段和信息处理平台,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可以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规则、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掌握网络拓扑结构、配置路由器,提高对网络攻击威胁的意识,增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3. 课程设计内容1.路由与交换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分层模型和 OSI 参考模型–路由与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分类–IPv4 和 IPv6 协议2.路由器配置–路由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操作–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VRRP、GLBP、HSRP 的配置和使用3.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操作–STP 协议的配置和使用–VLAN 的配置和使用4.网络攻防基础–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防范措施和应对手段5.小型企业网络规划–架构设计和实施计划–设备配置和调优–网络优化和性能监测4. 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理论讲解并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练习、网络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快速和深入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 课程设计结果要求经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拓扑结构。

2.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操作方法。

3.熟悉防范网络攻击和提高网络安全的基本方法。

4.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6. 课程设计评价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验操作、考勤、作业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1.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路由与交换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网络架构和技术实现的介绍,学生能够掌握企业网络设计、配置和维护的流程,并能够完成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设计和实现。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掌握以下目标:•熟练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企业级网络技术实现和管理的流程•熟悉各种路由与交换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网络设计和实现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3.1 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3.2 交换协议•交换器原理•STP协议•VLAN技术3.3 网络设计实践•企业级网络设计流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4. 课程设计要求4.1 实验环境本课程设计实验环境要求:•最少2台交换机•最少2台路由器•普通硬件设备4.2 实验任务本课程设计实验任务包括:•基本路由协议配置•VLAN 基本配置•基本交换协议配置4.3 实验报告每个小组需提交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任务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实验总结与分析5. 课程设计评价5.1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60%。

5.2 课堂表现和作业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6.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网络基础与实践》第二版,林华著•《企业级路由器技术指南》第二版,谢希仁等著•《企业网络设计与实现》第三版,徐子钰著。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2)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2)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涉及路由与交换技术,主要探讨网络互连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在不断地交流信息,因此,路由与交换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技术。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从而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课程设计内容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内容:第一章:路由与交换基础知识本章主要讲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知识,包括以下内容:•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定义和区别•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分类•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路由与交换的协议与标准第二章:路由与交换应用场景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网络互连•数据中心网络互连•云计算网络互连•其他领域中的网络互连第三章:路由与交换配置实战本章将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路由与交换配置,包括以下内容:•VLAN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础配置•网络拓扑图设计•路由器上的ACL配置•交换机上的QoS配置第四章:路由与交换故障处理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故障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故障分类•网络故障排查、定位和解决步骤•常见的路由与交换故障解决方法设计要求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VLAN的配置;2.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ACL的配置;3.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网络拓扑图设计;4.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QoS的配置;5.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排查、定位和解决。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路由与交换技术及其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实战操作,在无实际网络的情况下,充分锻炼了我们的网络配置和故障处理能力。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目前最流行的路由和交换技术,主要涉及路由和交换的原理、部署方案,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系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掌握设计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目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原理;
2)理解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功能、模型和协议;
3)了解网络设计、实现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4)掌握网络系统的调试、诊断和优化方法;
5)能够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路由和交换的原理:
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简单路由和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VLAN及VLAN交换技术;数据链路层连接技术;以太网技术;帧中继技术;虚拟集线器技术;虚拟私有网络技术;多层交换技术;交换和路由互联技术;
2)设计实施:
网络可用性分析;网络安全性分析;网络设计和配置;网络设备
的部署;
3)管理及维护:
网络拓扑发现;网络基础性能监控;网络拓扑管理;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网络的安全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讲授、讨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和教学案例,使学生具备掌握本课程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作业和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式主要采用笔试和实验考核的结合方式,考核内容涉及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验报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回答问题与答辩(20分):优( )、良( )、中( )、一般( )、差( );
(5)课程设计报告(20分):优( )、良( )、中( )、一般( )、差( );
(6)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 )、否( )
评阅人:职称:讲师
2017年1月6日
1课程设计目的
《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选课,内容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综合配置、对实际案例的规划和设计等。通过课程教学和课内实验,学生掌握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并能将所学基础知识灵活应用于综合性的中小型网络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配置。本课程设计基于此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2)课程设计报告(论文)包括目录、正文(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内容、设备选型、网络设计与规划、各设备的配置、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等)、课程设计总结、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考勤与学习态度:20分。
(2)网络规划方案:20分。
(3)策略配置与系统测试:20分。
(4)回答问题与答辩:20分。
(8)在核心路由器上设置标准ACL或扩展ACL,允许教学楼1和教学楼2所属子网的用户只可以访问数据中心服务器10.1.1.2的WWW服务和FTP服务,但不可以访问外网。允许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内的所有用户可以访问外网的资源,也能访问教学楼1和教学楼2子网内的资源。其他都不可以访问。
3设备选型
3.1设备清单
图2-1网络拓扑图
2.1.2设计需求
(1)将教学楼1和教学楼2所属子网分别划分为VLAN 2和VLAN 3。
(2)使用单臂路由技术使得教学楼1和教学楼2所属子网互相联通。
(3)将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分别划分为VLAN 4和VLAN 5。
(4)使用三层交换技术使得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互相联通。
学生签名:2017年1月2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考勤与学习态度(20分):优( )、良( )、中( )、一般( )、差( );
(2)网络规划方案(20分):优( )、良( )、中( )、一般( )、差( );
(3)系统配置与测试(20分):优( )、良( )、中( )、一般( )、差( );
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网络拓扑图;
(2)确定网络配置策略和配置步骤,进行具体的代码配置。
(3)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验证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方案、拓扑图、网络配置策略和配置代码、实验测试等内容以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提交,格式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论文标准格式进行书写和装订。
本课程设计在Cisco Packet Tracer 7.0中完成。使用设备如表3-1。
类型
型号
数量
备注
路由器
2621XM
3
1.核心路由及出口路由需要安装串口。
(5)课程设计报告:20分。
4)参考文献:
(1)斯桃枝.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易建勋,姜腊林,史长琼.计算机网络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陈凯,胡鹏.vlan技术在校园网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4)王魏.交换机在划分校园vlan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7).
(5)采用合适的路由配置策略(静态路由、RIP协议、OSPF协议或EIGRP协议),使得校园网内部互联互通。
(6)校园网的核心路由器R1和出口路由器ISP之间用高速同步串口连接,采用PPP链路协议进行通信,采用的认证方式可以选择PAP和CHAP两种方式之一。
(7)在核心路由器R1上配置合适的NAT,使得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能访问外网,而教学楼1和教学楼2所属子网不能访问外网。假定动态转换地池为202.121.241.10~202.121.241.20。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并能积累网络管理经验,为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更高级的网络知识,为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内容
2.1课程设计题目
2.1.1题目
某高校校园网的拓扑图如图2-1所示(图中所有地址均使用24位掩码)。
(5)Craig Hunt. TCP/IP Network Administration 3rd Edition[M]. O'Reilly.2002.
5)(2天):了解题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和抽象,选择合理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2)网络策略配置(1.5天):在设备上配置相应的策略命令,并进行系统结果测试,记录结果。
(3)撰写报告阶段(1.5天):根据课程设计内容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6)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具体要求:
题目:
(1)某高校校园网的设计与配置
(2)其他自定义题目(需指导教师审定)
在课程设计内容中应包含以下知识点:静态路由,RIP/OSPF/EIGRP动态路由协议,PPP的封装,ACL访问控制,NAT地址转换,VLAN划分,WEB/FTP等服务器的安全策略等。
三、课程设计(论文)地点:创新大楼机房。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将课本
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
的能力,并能积累网络管理经验,为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更高级的网络知识,为毕业生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课程设计
所属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
题目
某高校校园网的设计与配置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网络工程2014-1
学生李××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 院软件(网络工程)专 业2014-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高校校园网的设计与配置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7年1月2日起至2017年1月6日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