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扫描显示
动态显示方式汇总

动态显示方式
2)位控 如何在这两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数字“13”?由 于两个数码管的段控端都连接在P2口上,因此, 当P2口向外输出数字“3”的字型码时,字型 码将同时送达两个数码管的段控端,如过此时 两个数码管的公共端均有效(也就是接高电 平),那么两个数码管上将显示“33”。 所以动态显示时,数码管除了需要段控之外, 还需要有控制公共端的信号来控制数码管能否 被点亮。我们就将这种控制方式称为是数码管 的位控,它的控制信号称为是位控信号。
动态显示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学校: 常州高级技工学校
授课人: 朱文彬
动态显示方式
1.动态显示概念 所谓动态显示是:LED显示器在显示几位数字或符 号时,几位依次轮流显示,而且以较快的频率重复, 称之为动态扫描显示。它是利用显示器的余辉和人 眼的视觉残留生理特征来实现显示效果的。只要重 复扫描的频率不小于50HZ,人眼的感觉就如同静 态显示一样。动态显示的亮度要差些,但硬件节约 不少。
动态显示方式
3)消闪烁 各位数码的整体重复显示频率应在25Hz以上 (重复周期小于40mS),否则会有闪烁感。 因此,单个数码管显示时间可以用以下公式表 示: t≤1/(25×n) —— 其中n为动态显示中数码管的 个数。
谢谢!
动态显示方式
2.动态显示主要涉及的问题 如要显示一位以上的数码时,通常采用动态扫描的 方法进行显示,即逐个地循环点亮各位数码管。如 图5-1所示为简易秒表电路,它采用两位共阳数码管, 以动态显示方式进行显示。动态显示方法,虽然在 任一时刻只有一位数码管发光,但当各位数码管轮 流显示各自数码、交替发光的轮换频率较高时,这 些数码人眼看上去是同时发光的。 1)段控 数码管的a~dp端分别与单片机P2口的P2.0~P2.7 相连。这样字型码由单片机AT89C51的P2口输出给 两个数码管,从而实现段控。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和编程实现方法;2. 熟悉单片机与数码管之间的接口连接;3. 学会使用定时器中断控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4. 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码管动态显示是通过单片机控制多个数码管同时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实现快速切换显示内容,从而在有限的引脚数下显示更多的信息。
实验中,我们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依次点亮数码管,通过定时器中断控制扫描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如51单片机、AVR单片机等);2. 数码管(共阳/共阴自选);3. 连接线;4. 电阻;5. 实验台;6. 编译器(如Keil、IAR等)。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单片机与数码管的连接电路图,包括数码管的段码、位选信号、电源等。
2. 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功能。
(1)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工作模式、定时器模式、端口方向等。
(2)显示函数:编写显示函数,实现数码管的点亮和熄灭。
(3)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设置定时器中断,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扫描。
3. 编译程序:将编写的程序编译成机器码。
4. 烧录程序:将编译后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5. 连接电路:将单片机与数码管连接好,包括数码管的段码、位选信号、电源等。
6. 运行实验:打开电源,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数码管按照预期实现了动态显示功能,依次点亮每位数码管,并显示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
2. 分析:(1)通过调整定时器中断的周期,可以改变数码管的扫描速度,从而控制显示效果。
(2)在编写显示函数时,要考虑到数码管的共阳/共阴特性,选择合适的点亮和熄灭方式。
(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功能,如显示时间、温度等。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和编程实现方法。
2. 熟悉了单片机与数码管之间的接口连接,提高了动手能力。
led扫描原理

led扫描原理LED扫描原理是指通过控制LED的亮灭状态来实现图像或文字的显示。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在LED扫描显示中,LED通常被分为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矩阵,形成显示屏的像素点阵列。
通过控制不同排列的LED灯的亮灭状态,可以在整个像素点阵列上显示出图像或文字。
LED扫描显示一般分为静态扫描和动态扫描两种方式。
静态扫描方式是指每个LED都连接到独立的控制线上,通过控制每个控制线的高低电平来使相应的LED点亮或熄灭。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显示稳定性好,但是需要的控制线较多,适用于显示点阵较小的情况。
动态扫描方式是指将LED按矩阵排列,分别连接到行线和列线上。
通过控制行线和列线的高低电平来分时扫描每个LED,实现图像或文字的显示。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要显示的图像或文字经过处理,将每个点对应到相应的LED的位置上,并确定LED的亮灭状态。
然后,按照一定的扫描顺序,逐行或逐列地控制行线和列线的电平,使每个LED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亮灭状态的转换。
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难以察觉扫描过程的变化,从而形成连续的图像或文字。
动态扫描方式的优点是控制线较少,适用于显示点阵较大的情况。
但由于扫描过程需要时间,会导致显示刷新率降低,可能出现闪烁现象。
综上所述,LED扫描原理是通过控制LED的亮灭状态来实现图像或文字的显示,可以采用静态扫描或动态扫描方式。
这种显示方式具有高亮度、低功耗的特点,在广告牌、室内外显示屏等领域广泛应用。
简述七段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原理

简述七段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原理
七段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原理是指通过对七段数码管的各段进行逐个刷新,以实现数字、字母和符号等信息的显示。
七段数码管由7个LED灯组成,分别代表数字0~9和字母A~F等,可以通过控制各个LED的亮灭状态来显示不同的字符。
动态扫描显示原理是通过快速地在各个数码管之间切换显示内容,使得人眼无法察觉到切换的过程,从而产生连续的显示效果。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将需要显示的数字或字符转换为相应的LED点亮状态,通过控制各个数码管的引脚来实现。
2. 通过控制锁存器的输入使得数据在锁存器中存储。
3. 通过控制锁存器的输出使得数据从锁存器输出到数码管的控制引脚上。
4. 通过控制位选锁存器的输出,选择显示的数码管。
5. 通过控制位选锁存器的使能引脚,控制数码管的亮灭状态。
6. 循环执行上述步骤,不断刷新各个数码管的显示内容,使得整个显示效果连续而流畅。
7. 根据需要的显示速度和亮度,可以调整刷新频率和亮灭时间的设置。
通过这种动态扫描的方式,只需要控制一部分引脚,就能够实现多
个七段数码管的显示,从而减少了所需的引脚数量和控制复杂度,提高了显示的效率和可靠性。
ct动态扫描的名词解释

ct动态扫描的名词解释CT(Computed Tomography)动态扫描是医学影像诊断领域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的组合,能够以精确的方式生成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精确定位和诊断疾病。
以下将从原理、应用领域和优缺点三个方面来解释CT动态扫描。
首先,我们来了解CT动态扫描的原理。
CT动态扫描利用X射线透过人体组织的特性。
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密度会使X射线的吸收量有所不同。
而接收器在旋转的过程中会记录下多个角度的吸收数据,计算机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就可以生成一系列平面图像。
这些图像就像人体的切片,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分析病变。
CT动态扫描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在肿瘤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此外,CT动态扫描也常用于血管成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医生能够观察到血管的充盈情况,评估血管的通畅度和异常情况,对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
此外,CT动态扫描还可以应用于器官功能评估和导航手术等领域,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操作指导。
然而,CT动态扫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尽管CT扫描在成像效果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使用的是X射线,这使得患者暴露于一定的辐射剂量中,长时间的频繁扫描可能会对健康有潜在风险。
其次,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CT扫描成像速度较慢,需要患者在设备中保持长时间的平静状态,这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扰。
此外,CT扫描设备的价格昂贵,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操作,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尽管有一些缺点,CT动态扫描依然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的高分辨率和全面性能够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CT扫描的成像速度和辐射剂量控制也在逐渐改善,这将进一步提升CT动态扫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4led 动态扫描显示及按键实验感想

4led 动态扫描显示及按键实验感想
在完成4LED动态扫描显示及按键实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实际应用与电路设计的美妙结合。
这不仅是一次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更是一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宝贵体验。
实验中,我们通过编程控制4个LED灯的亮灭,使其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动态扫描。
这其中涉及到了数字信号处理、逻辑门电路、微控制器等多个知识点。
每一个LED灯的亮与灭,都代表着一串代码的执行,每一次的动态扫描,都是程序在控制板上跑动的轨迹。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编程的魅力。
通过编写程序,我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LED灯的亮灭时间,甚至可以创造出复杂的扫描效果。
而按键的部分更是增添了实验的趣味性。
通过按键,我可以随时改变LED的扫描模式,每一次按键,都像是给程序注入了一个新的灵魂,使其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当然,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例如,如何确保4个LED 灯能够均匀地亮起与熄灭,如何处理按键抖动问题等。
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整个实验更加具有挑战性。
通过不断地尝试、调试,我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相关知识。
这次实验让我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同时,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都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
尝试,我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微控制器编程、电路设计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科技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次实验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共同探索科技的奥秘。
数码管动态扫描频率

数码管动态扫描频率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频率是指数码管在单位时间内刷新显示的次数。
动态扫描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其数值越高,显示就会越稳定,不易出现闪烁现象。
动态扫描频率受到驱动电路的影响,一般来说,数码管的动态扫描频率应该大于人眼的闪烁融合频率,以确保人眼无法感知到刷新的过程,从而实现稳定的显示效果。
一般来说,动态扫描频率应该大于50Hz,这样人眼就无法察觉到闪烁了。
在设计电子产品时,需要考虑动态扫描频率对功耗的影响。
较高的动态扫描频率会导致驱动电路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在功耗和显示效果之间需要进行权衡。
另外,动态扫描频率还与数码管的驱动方式有关,常见的有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两种方式。
静态驱动指所有的数码管同时点亮,而动态驱动则是通过快速切换不同数码管的显示,这也会影响到动态扫描频率的设计和实现。
总的来说,数码管的动态扫描频率是确保显示稳定性和功耗之
间的平衡,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产品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

*/
/***************************************************************************/
/*********************************包含头文件********************************/
上图中上面三条就是所谓的位选信号线,下面八条就是所谓的段选信号线。 下图是四位共阳数码管显示原理实验的电路图:
基于以上电路图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显示: 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 个显示笔划
"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 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 的I/O 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 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 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 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 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 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 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 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I/O 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根据这些说明可以总结出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驱动程序的书写流程如下: 1、 送位选信号,选通其中的一位数码管。 2、 送段选信号,让选通的这位数码管显示一个数字。 3、 延时1-2ms。
4、 送另一个位选信号,选通另外一位数码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从体系结构到指令系统都是按照嵌入式应用特点专门设计的,能很好的满足对控制对象、应用系统的嵌入、现场的可靠运行以及非凡的控制品质的要求。
因此,单片机是发展最快、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已深入到国民经济众多技术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军事、工业到家庭日常生活。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难以想象,没有单片机的世界将会怎样!1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显示器由6个共阴极LED数码管构成,单片机的P0口控制输出显示段码1 6 8 1 6 8,由一片74LS245驱动输出给LED数码管,由P1口输出位码,经74LS06输出给LED 来显示。
1.2 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此次设计虽然只完成了简单的显示功能,但它是其它复杂的应用的基础,通过位选、段选的控制,和人的视觉暂留效应,把本身有时间差的东西同时显示出来。
通过本次设计会把理论很好的跟实际联系起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显示现象及其原因。
2 设计方案用单片机的P0口来控制输出显示段码,同时由P1口来控制位码,选中哪片LED由其来显示要显示的数字,在此过程中74LS06来作为反向器控制输出,74LS245 实现数据的传送。
3 元器件的简介3.1 74LS04的应用原理和功能介绍74LS245是以反向器,如果从端口输入5V电压,输出端将会输出0V,如果从输入端输入0V电压,输出端将会输出5V。
逻辑表达式:Y=A~表3.1管脚图 3.1.1封装后的管脚图3.1.23.2 74LS245的应用原理及功能简介74LS245是八路同向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可双向传输数据,传输方向由AB/BA~决定,当片选段CE~低电平有效时,AB/BA~=“0”,信号由B向A传输;AB/BA~=“1”,信号由A向B传输;当CE~为高电平时,A、B均为高阻态。
其封装管脚如图3.2图3.23.3 七段LED显示器应用原理及功能简介七段LED显示器也称数码管(图3.3),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一个阵列,七段LED 共有九条引脚,其中a b c d e f dp 八条引脚为二极管显示引脚,最后一条为数码管的驱动引脚。
图3.3表3.33.4 AT89C51功能介绍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可编程可擦除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个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GND:接地P0口:为八位漏极准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八个TTL门电流。
当P0口得管脚被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口能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
在FLASH编程中,P0口作为源码输入口,进行校验时,P0口输出源码。
P1口: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八位准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受4个TTL门电流。
当管脚写1时,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被外部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八位准双向口,P2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得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电阻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P3口:管脚是8个内部带上拉电阻的准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作为输入,用于外部下拉低电平,P3将输出电流。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端口,如下表所示: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编程和校验提供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信号。
当振荡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以不变的频率输出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定时。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再出现。
/EA/VPP:当/EA有效时,在此期间只放我那外部程序存储器。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4实验程序及接线图4.1实验程序DBUF EQU 30H ;置存储区首址TEMP EQU 40H ;置缓冲区首址ORG 00HMOV 30H,#1 ;存入数据MOV 31H,#6MOV 32H,#8MOV 33H,#1MOV 34H,#6MOV 35H,#8MOV R0,#DBUFMOV R1,#TEMPMOV R2,#6 ;6位显示器MOV DPTR,#SEGTAB ;置段码表首址DP00: MOV A,@R0 ;取要显示的数据MOVC A,@A+DPTR ;查表取段码MOV @R1,A ;段码存入暂存器INC R1INC R0DJNZ R2,DP00DISP0: MOV R0,#TEMP ;显示子程序MOV R1,#6 ;扫描6次MOV R2,#01H ;决定数据动态显示方向DP01: MOV A,R2 ;取位码MOV P1,A ;位码输出MOV A,@R0MOV P0,A ;段码输出ACALL DELAY ;调用延时MOV A,R2RL AMOV R2,AINC R0DJNZ R1,DP01SJMP DISP0SEGTAB: DB 3FH,06H,5BH,4FH,66HDB 6DH,7DH,07H,7FH,6FHDELAY: MOV R4,#10 ;延时子程序AA1: MOV R5,#250AA: DJNZ R5,AADJNZ R4,AA1RETEND4.2实验接线图4.3流程图程序流程图YY6总结单片机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学生重要基础实践课是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使我得到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结合软件使用,进行仿真设计,可以体现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使电子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我认为,积极地参与电子课程设计设计,不仅可以充分的体会到自己动手实践的乐趣,获得哪怕是前进一小步时候的那种成功的喜悦,还有以下的几点收获:(1)有利于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包括获取资料的能力、理解前人思路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电子设计设计的赛制决定了上述能力缺一不可。
(2)有利于我们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课堂之外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般都要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目,这就非常需要团队精神,而这一点在课堂常规教学中得到的锻炼是很有限的。
电子设计设计集体计算成绩,这就要求三个人必须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
在顺境时小组成员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静,逆境时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出现问题时不能相互埋怨。
这些与课堂教学强调独立性是有明显区别的。
(3)有利于我们心理素质的锻炼。
电子课程设计时间决定了设计结果的产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极其偶然的失误都会导致最终的不理想结果,因此需要参赛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最终的结果。
那么,如何来准备单片机课程设计呢?我认为,PLC不是一个孤立的设计,是同我们电子科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密切结合的,是专业课体系化的过程,与培养自身全面素质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准备设计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兴趣培养。
在这段时间,我在业余时间经常看些普及型的杂志图书,在书中遇到一些小方案也经常自己动手实践一下。
第二、“基础知识储备、实践锻炼”。
在大一到大二这个时候,我对自己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同时,我重点学习了一些应用技能。
比如,我学习了一些常用EDA软件的使用,熟悉了实验室制版的流程,强化了自己的软件编程能力,熟练掌握了硬件描述语言。
第三、“设计后的继续学习”。
设计完成以后,也就是我现在所处的时期。
于是,现在的我对设计和以前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比起各位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所做的科研项目来说,我参加电子设计设计的经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的,参加设计仅仅是使我们了解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缩短“入门”的时间,但就具体的专业水平,技术水准来说,只是刚刚入门,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只有把理论熟练的应用到实际中才叫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是相关联的,所以不论我们学哪门课程,都要考虑它的实际价值,并且尝试着将它与实际相联系,把知识很好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1) 孙涵芳.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2)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3) 周润景、袁伟亭、景晓松.Proteus在MCS-51&ARM7系统中的应用百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附录A程序运行显示附录B最终运行结果显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