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建筑设计研究——以植物建筑为例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以南京玄武湖翠洲门为例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以南京玄武湖翠洲门为例

16基金课题1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了艺术学、植物学、心理学、城市建设等众多学科,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而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1]。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与亮点[2]。

植物造景应依照设计场地的构筑风格与设计主旨进行,在保障植物能够科学生长的前提下[3]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进行相关主题的艺术搭配,达到使自然景观得到更加优美的展现的目的[4]。

植物造景主要分为植物与设计两个模块,在进行植物造景前,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植物的观赏特性、所需环境条件与生态效应[5],其次要了解该场地的设计原理,如主题、功能、形式、意蕴等,再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正确的表达[6]。

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决定了最后呈现的植物景观效果[7],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纵向空间的观赏性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8]。

了解植物观赏特性,将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等具有不同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组合[9],可以增强景观在不同季节的色彩观赏性[10]。

还应根据场地科学种植,优先选用本土植物进行造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存活率[11]。

2 南京玄武湖翠洲门场地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 场地现状本次调查改造场地位于国家级AAAA 级景区玄武湖[12]翠洲门区域前约150米处的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场地。

场地中央有一条由玄武湖引出至该场地的小型支流[13],跟随支流前行,可形成较为完整的参观流线[14](如图所示)。

场地内含有一条生命活力较低的水体,有大量浮萍及落叶漂浮在河流表面,缺少阳光直射,水景观的观赏性较弱[15]。

河岸上架有一座造型优美的拱形石桥,河岸两侧种有高大植株,可形成荫蔽,树影斑驳时既为游客提供了阴凉也增加了景观美感。

石桥两侧缠有大量枯死的凌霄和蔓长春花,缺乏清理。

植物景观整体由竹本、针叶木及地被植物构成,整体植被茂盛繁密,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少量的鸟类栖息在树林中。

在河岸两侧及竹林内设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在桥岸面向主人行路方向有一小片硬质铺装场地用以坐憩休息,整片场地除4张座椅外无其他硬件设施。

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

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

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作者:彭佳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彭佳佳(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摘要: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北京玉渊潭公园主要园路、重要节点等种植设计的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分析,从设计理念、树种选择到种植手法,总结植物配置手法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风景园林;玉渊潭;公园;种植设计;绿地空间植物作为公园环境的主体,是园林四大要素之一,与地形、山石、建筑一起营造公园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各式的景观环境。

植物造景离不开植物配置,科学的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因地制宜地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1]。

1 公园概况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南角,公园水面辽阔,水源充沛,经过多年建园形成了绿树浓荫的外轮廓,充满自然趣味,人工雕琢不多[2]。

玉渊潭受纳官厅、密云两大水库的来水,是京城西侧难得的一个自然风景区。

公园分为西部樱花园、北部引水湖景区、南部中山岛、东面的留春园。

全园植被丰富,利用植物与其他景观素材创造了多变的空间特色。

2 总体布局玉渊潭公园设有4 个入口,中部为中心水域,公园内以西湖岸为一主线路,沿途分布各色景点。

充分利用其空间的分割,来达到创造不同的观赏感受。

各个空间之间彼此分离,又由湖岸线连接为一体,彼此交织,相互衔接。

3 植物种植设计3.1 公园门区种植设计玉渊潭公园门区共有4个,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并展示园内精品,凸显入口特色。

南门与中华世纪坛相协调,门区内外形成相对开敞的空间,外广场中间铺设两段草坪,设石围合,视野开敞,两侧为草坪铺地,贴合人行道设置绿篱及花镜,远景种植高大乔木,在空间上遮挡周围景物,引导视线,花镜与秋色叶乔木颜色相衬,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东门入口比邻城市干道外,广场面积较小,主要为疏散人群,门区内侧较为狭长曲折,可以较好地隔离城市环境,银杏、金丝垂柳及樱花夹道,地被铺设蜿蜒曲折的花镜,创造了较为幽深宁静的景观环境。

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

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
(3)植物色彩。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等色彩通常不 尽相同,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选择不同色调的植物,如元 舍新中式风格项目,植物以绿色系冷色调为主,营造新 中式景观的素雅、安静氛围,运用植物单色表现、多色配 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 方式,则实现项目冷色调为主,亮色系点缀的景观效果。 尤其综合了植物的季相变化后,还可以使得同一地点不 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3.5 植物配置的创新应用
武汉元舍项目定位为区域的中式豪宅标杆项目, 建筑风格为新中式,整体以简约的线条融入中式文化 元素,创造人居空间的归属感和人文认同感。
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以东方元素的视角为切入口,运 用本地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与建筑联动呼应,意图打 造出一幅立体的、有浓厚中国文化内涵的东方画卷,从 而塑造彰显武汉当地文化内涵的中式豪宅雅居生活。 3.3 项目植物配置原则
(2)植物树形。《园冶》中,计成曰“摘景全留杂树”[3],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树形多自然、舒展、朴实,为此,元舍 项目中在选择苗木树形时,会尽可能选择接近这一特 质,选择舒展、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旺盛,具有季相变化 的品种。因此,类树形散发着自然环境中植物自由生长 的调性,又不乏内敛精致,是对自然原生之美的一种匠 心提炼与艺术化再现,更是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延续。
武汉元舍项目占地面积约 10 万 m2,位于武汉东西 湖区,武汉未来城市门户—— —临空产业聚集区内,包括 了多种建筑业态,致力于打造该区域的文化艺术与商 业中心。项目地块周边交通配套齐全,自然资源丰富, 临近 40hm2 的湖泊绿带。为此,奠定了打造中高端住宅 小区的禀赋基础。 3.2 景观设计核心主题
本项目的植物配置,需实现其服务住宅的根本功 能,即:新中式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必须服从整 体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特征和形 象意蕴[2]。在此前提下,为实现对中式园林景观韵味的延 续和传承,植物景观配置,主要从如下 4 个原则来展开。 3.3.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布局、 配置、造型都往往模仿自然,以实现“天人合一,返璞归 真”效果。为此元舍项目,遵循明代造园大家计成在其 著作《园冶》中的论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有植物 的布局、配置,整体都尽量保持其自然原生态,模拟自 然,以求极致体现其师法自然的效果。 3.3.2 小中见大,构筑无限空间。中式园林景观的精髓 在于模拟大自然,在面积有限的园林里,讲究通过对空 间的处理,比如框景、对景、夹景等构景手法,增加空间 的层次,达到“咫尺山林”的意境。在元舍项目中,除了 借用一些园林景观要素来实现空间的转换关系外,还 通过植物的巧妙配置、道路的曲折、地形的堆坡等手 法,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延展的空间效果。 3.3.3 注重季相变化。清代陈昊子在其著作《花镜》中就 曾提到:“使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名园二字”。通过 对客户需求研究发现,居住区植物能够呈现季相变化, 实现四季皆有景观的效果,是中高端项目居住人群对 小区景观要求的一个共性,为此,要实现新中式植物景 观的品质感,植物的季相变化不可忽视。 3.3.4 植物的文化意韵。通过植物表达寓意,是延续传 统古典园林景观特色和人文内涵的重要处理手法。如 元舍项目巷道里种植的红梅,独树一帜,枝干遒劲弯 曲,花香清幽,是寒冬里最耀眼的明星,具有较高的观 赏价值和文化涵义;古朴苍劲的朴树、榉树,与“前举后 仆”谐音,寓意高中举人,家有仆人的寓意;假山上潺潺 流水,模拟古代咫尺山林的意境,两侧种植一高一矮两 棵造型油松,一仰一合,相互呼应。傍晚时分,明月当 空,听着潺潺流水,有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意境。入户门前点缀 2~3 株刚竹,清新秀丽,象征了古 人高贵不俗的品格。

植物与建筑结合的绿化设计案例研究

植物与建筑结合的绿化设计案例研究

植物与建筑结合的绿化设计案例研究植物和建筑是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元素,但却可以相互融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环境。

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植物纳入建筑结构中,实现绿化和生态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研究并探讨一些植物与建筑结合的绿化设计案例。

一、垂直绿化的奇迹垂直绿化是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立面上,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这种设计不仅美化了建筑物,还提供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温度调节。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为“穹顶之眼”的大型购物中心,它采用了垂直绿化设计,覆盖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这不仅增加了购物中心的美学价值,还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二、屋顶花园的绿洲在城市中,屋顶往往是被严重浪费的空间。

然而,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利用这个空间,将屋顶打造成一个迷人的花园。

绿色的屋顶花园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在新加坡的“花宫”项目中,建筑师们在屋顶上设计了一个花园,让人们可以欣赏到迷人的花朵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改善了空气质量。

三、悬挂花园的魅力悬挂花园是将植物悬挂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创造出一个美丽而独特的绿化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增加了建筑物的独特性。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座大楼上,设计师创建了一个巨大的悬挂花园,挂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花朵和绿叶。

这个悬挂花园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植物墙的生态植物墙是一种将植物垂直生长在建筑物墙面上的绿化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美化了建筑物,还提供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

在德国柏林的一家餐厅中,设计师在建筑外墙上创建了一个植物墙,用各种鲜艳的花朵装点,为就餐者带来了宜人的氛围。

这个植物墙不仅美丽,还为周围环境提供了氧气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总结:植物与建筑结合的绿化设计案例给现代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提升了建筑物的美学价值,还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仿生植物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仿生植物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仿生植物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仿生植物建筑是指结合生物学原理和建筑设计理念,通过模拟植物的生长和形态特征来创造绿色、环保的建筑空间。

本项目旨在借鉴自然界中的植物结构和功能,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实现空气净化、温度调节、节能环保等目标。

二、设计原则1. 自然仿真:通过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使建筑具有自然仿真的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 生态环保:倡导绿色建筑概念,通过植物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能力,减少对环境的负荷,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功能多样:在保证建筑实用性的同时,注重植物的多功能性,如空气净化、隔音降噪、温度调节等。

4. 美学契合:植物与建筑的结合应形成有机整体,注重建筑美感和景观效果的统一。

三、设计方案1. 植物选型:根据建筑环境和功能需求,选择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同时考虑室内外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2. 空间规划:根据建筑用途和功能要求,合理规划植物的布局和数量,确保植物能够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并与建筑结构相协调。

3. 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植物的种植空间,考虑采用垂直花园、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方式,增加植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景观效果。

4. 灌溉系统: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包括自动喷灌、滴灌等方式,确保植物获得充足的水源,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光照与温度控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光学纤维、自动遮阳系统等,优化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保证植物能够良好生长。

6. 系统监控:建立植物与建筑的联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参数,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保证植物的生长质量。

四、效益预期1. 空气净化:植物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吸附和分解作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者的健康水平。

2. 节能降耗:植物的生长能够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积聚,降低使用空调的频率和能量消耗。

3. 环境保护:通过建筑的绿化设计,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探析——以办公空间为例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探析——以办公空间为例

办公空间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传统的办公空间植物景观多以草坪或者窗台摆放盆栽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公空间的绿化率,但是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工作人员的精神和审美需求,因此,对于办公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植物的建造功能(一)空间营造功能办公空间是由不同性质的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营造空间是植物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植物可以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一平面内,不管是地面,还是垂直面,或是顶平面等都可以通过对于植物的合理布置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

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和种类植物的合理布置可以完美地“勾勒”出空间的边界,营造出充满空间感的场所。

在垂直面上,植物的合理布置更能够凸显空间感,植物的疏密、高低、大小等都影响着空间感的强弱。

在顶平面上,植物布置同样影响着空间的构成,影响着空间效果。

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可通过植物的合理布置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充分利用植物营造空间的功能。

(二)控制私密性功能植物不仅可以营造空间,还可以屏蔽视线,进而有效增强空间的私密性。

空间私密控制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受植物树干大小、枝叶疏密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私密性控制主要选用高于人体身高的植物进行区域围合,在阻挡人们视线的同时赋予空间独特的私密性。

(三)障景功能在空间环境中,植物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不但可以发挥屏蔽视线的作用,还具有引导视线的功能,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

正所谓“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就是要将美好的景色尽收眼底,使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将那些一般的、毫无美感的景色进行屏蔽,障之于视线之外,以达到障景的目的。

植物的通透程度影响着障景的效果,选用不同通透程度的植物可以达到不同的障景效果。

二、植物景观在办公空间设计的作用(一)分隔空间在办公空间设计中,植物景观发挥着重要的分隔空间的作用,植物的布置直接影响着空间的布局与边界构成。

空间分隔是办公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办公室之间、办公室与走廊之间以及办公室与大厅之间等都需要进行空间的分隔,以凸显空间的区域性和功能性。

植物造景浅析——以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为例

植物造景浅析——以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为例

2017年第1期现代园艺项目资助:北方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优势建设学科培育-建筑学(编号XN084)1谐趣园游线及植物简介1.1谐趣园简介谐趣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原名惠山园。

乾隆帝南巡江南,途径无锡惠山时对惠山的寄畅园甚是喜爱,令宫廷画师临摹制图。

返京后命督造颐和园的内务大臣在万寿山东面以寄畅园为蓝图仿建惠山园。

嘉庆十六年(1811年),对惠山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

”遂改名为谐趣园。

1.2谐趣园游线由谐趣园西侧园门入园,穿廊过亭,由西向东前进,可倚栏观水,水中遍植莲、荷,细雨蒙蒙,叶上晶莹剔透的雨珠,仿佛翡翠盘上装满了钻石。

而后向北折行至洗秋,饮绿,岸边种植垂柳,柳斜且枝垂及水面,掩映其后的知鱼桥。

沿岸莲花、荷花成片种植,配合块石的驳岸,尽显自然之趣。

知鱼桥上凭栏而望,可见池对岸的主体建筑涵远楼,楼前亲水平台上也种植这垂柳,与对岸“饮绿”旁的垂柳互成对景。

涵远楼后的山坡上散植着槐树柏树,后山的槐柏作为映衬着涵院楼。

过知鱼桥至知春堂,堂前两侧对植垂柳,柳如画框,知春堂如画,建筑与植物相辅成景。

“小有天”与“饮绿”对望,从小有天观望,前景有垂柳,中景有“饮绿”,园外远山丛林呈远景。

北岸西行过“兰亭”至主体建筑涵院楼,站在楼前南望,近处是一片荷花,莲花,远处是小雨中水汽氤氲的远山。

涵院楼西侧是一出水尾,周边丛植这一片竹林,雨打竹叶,沙沙作响,分外的安逸且富有野趣。

穿过竹林是瞩新楼由此出园。

2植物造景特点2.1植物对于空间和意境的营造《山水诀》中王维对山的布局和花木的配置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山倚树如有衣,树靠山如生骨。

树木过于浓密则遮掩了山势的俊丽,山势亦不能乱而无序,要凸显树木的光辉姿容,雨水的配置也同理,山水植物三者间的配置应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植物利用其冠型特点可自由划分空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其营造的空间中的光影效果增添了山水园林的美感。

高端地产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为例

高端地产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为例

高端地产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为例摘要:本文首先对高端地产项目中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

然后结合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就高端地产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以期为其他高端地产项目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端地产;项目;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现代1、现代高端地产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功能类、园艺类和表象类元素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三大主要元素,其差别在于构成特征的不同。

这三大主要元素结合种植景观、绿化道路景观和场所景观布置,即形成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主要结构。

园林景观不仅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在现代居民区也不可或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绿化面积占比逐渐缩小,居民迫切渴望着宁静、自然的绿色空间。

因此,良好的现代住宅园林景观有助于满足城市居民的身心需要,为其提供绿色环保、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

在现在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景观的整体布局是前提和基础。

优秀的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景观的和谐性和丰富性。

鉴于现代住宅大多是高层楼宇,人们很难感受到与土地的“亲近感”,因此应当在楼房中建设园林景观,以满足高层住户愉悦身心的需要。

此外,为给居民楼增添亲切感,还应当在居民住宅园林景观中添加细节性建筑,例如,一座构造巧妙的花坛,或者一架弧形的双人长椅等等。

此外,为了方便住户散步、聊天,还可以修建一处绿化面积丰富的广场。

而住宅区域内的植物也应当精心选择,尽量以绿色为主要色调,同时兼顾其他颜色,在讲究视觉冲击性的同时,也应当避免太过鲜艳或冗杂。

人类的亲水性也应当纳入考量范围,即在规划园林景观时适当加入水景设计,同时应注意园林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下面结合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就此类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

1.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概况和定位2.1工程概况上海前滩海景壹号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属于前滩板块,位于东育路游泳耀路交叉位置,离地标性建筑东方体育中心1千米左右,区域绿化景观占地面积约24580㎡,区域景观占地面积旨在打造具有亲切感,都市性生态型的私家“公”园,力求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营造精致的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的景观,通过设计师和业主的空间对话,构筑生活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生态建筑设计研究——以植物建筑为例
发表时间:2012-06-18T15:37:49.76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何少剑[导读] 现代建筑项目中的植物建筑指建筑师们通过剪裁、嫁接植物,利用自然的植物建成的独具魅力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植物建筑。

何少剑(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现代建筑也在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项目的新热点。

这种生态建筑需要人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从空气质量、光环境、温度、声环境、人性化方面进行着手考虑,体现出健康的、舒适的以及和自热和谐共生的建筑。

本文通过以植物建筑为例的新型生态建筑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植物建筑;设计研究现代建筑项目中的植物建筑指建筑师们通过剪裁、嫁接植物,利用自然的植物建成的独具魅力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植物建筑。

这些植物建筑不但能当做正常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供人们使用,还能够提高植物本身的特殊功能,例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

下面先是讲解了植物建筑的设计原则。

1 植物建筑遵循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
植物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地质特点以及其他地域条件,选用合适的植物种类当做植物建筑,不能生搬硬套,要最大限度的采取自然光线,让植物可以正常生长,让植物可以促进对建筑机能的调节,减少在采光、供暖、制冷方面引起的自然污染和能源消耗,避免植物建筑的千篇一律。

生态植物建筑的设计师需要注意保持植物建筑的能量摄取同能量消耗的和谐,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植物建筑空间布局,采取不同的流动气旋,例如,在南方需要采用流动气旋来降低房屋内的空调消耗,北方需要降低流动气旋,采用更多的日照来节约采暖能耗。

建筑外墙需要结合好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

1.2 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植物建筑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节约能源。

以往的建筑墙体大多是水泥墙体,它不会有效的吸收噪音和热量,致使噪音和热量可以通过墙体来回反射,而采用的植物建筑墙体可以很好的做到吸收噪音以及热量,人们在打开窗门时,会感受到清风、新鲜的空气,不必利用更多的能源消耗就构成了一个高效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生态植物建筑的窗户设计时,北方日式小窗户被阳面的双层大窗户所取代,这样一来,冬日的日照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节约了对取暖能源的消耗。

充分的利用生态植物环境所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构建出一个低碳型的生态建筑能源体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以采用循环的水系统,收集雨水以及可以使用的排水,再经过适当的水质处理,使之成为非食用的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

1.3 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设计
以人为本是植物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具体要求就是在设计时注意把人的舒适程度当成设计标准,这也符合国家的宏观要求。

在具体设计时注重整体性的设计思想,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例如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等,不能生搬硬套先进的生态技术,不能以局部的眼光看待植物设计,要以整体性的眼光看待,采用合适的生态技术。

品味高雅、生态健康、价格低廉是植物生态建筑追求的理念。

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考虑以人为本,选择无污染、可再生、无公害的植物材料。

要求生态植物建筑低碳消耗,无化学性的污染或物理性的污染,使人和环境可以高度的进行融合。

2 生态植物建筑实施方案
2.1 植物建筑施工方案
植物建筑的施工方案会采用整个的活立木个体或活立木整体构筑房屋建筑的主体。

在植物生态建筑内部结构上,把整个的植物当成施工对象,通过规整的活体树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墙柱以及墙体。

具体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是弯折法,就是根据活体树木原本的弯曲状态,制造缺口,通过人工的栽培养殖,使活体树木可以巧妙的长合,慢慢的让活体树木形成传统意义上墙体或墙柱的“轮廓”。

二是采用连接法,即把两个活体树木粘合起来,采用人工的方法使之成为“连理枝”,培育出具有墙体或墙柱的作用的活体树木。

2.2 生态植物建筑设计方面
植物建筑为人们的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具体的生态植物建筑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保养方面要注重植物生态建筑的日常保养,例如,保持树木的根系不被破坏、对树木进行浇灌时注意不能使建筑受潮、保持植物枝叶的湿润、还要对植物的枯枝烂叶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洁。

在保养费用方面,植物生态建筑比传统意义的墙体或墙柱的养护费用更高。

在防火方面,由于植物生态建筑绝大部分都是木头,所以需要特别注意生态植物建筑的防火问题。

一般植物建筑的墙园大多采用藤本植物,经过合理的整形修剪,搭配灌木以及少数的乔木进行美化,辅以花本植物进行基础栽培。

一个生态植物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好坏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涉及的方面有:工程地质、通风、气候等等因素。

环境因素对生态植物建筑的影响很大,也不是经常变换的,比如气象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温度、湿度和严寒酷暑都会对植物带来直接影响。

生态植物建筑在施工前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因素和植物建筑项目工程本身具备的特点,防止出现植物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2.3 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
植物生态建筑在选择材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选择的植物材料具有普通建筑材料所具有的隔热、承重的功能,二是选择的植物材料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例如,纤麻可以建造碳中和方面的建筑以及新型的生态植物建筑。

纤麻植物可以用来贮存碳,根据纤麻植物的这一特性,可以在一个足球场地大小的地方养殖纤麻植物,用来吸收碳,经过一段时间后,长成的纤麻植物还可以用来建筑房屋。

通过固定纤麻植物的纤麻纤维与一种粘合材料,使纤麻植物形成生态植物建筑,这种纤麻植物还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创造新的商机,带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生态植物建筑越来越精细化。

对于每一个活体植物材料的建设都要留有既定的工作空间,还要考虑到协调其他植物活体材料时的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

要对此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那些有植物建筑进行交叉环节的细节施工方面。

现在的植物生态建筑建设越来越特色化,特色化的同时就需要对每一种植物活体材料进行特色化要求,拒绝雷同。

比如,巴黎的凯布朗利博物馆在进行生态植物建筑时,采用了近百种植物种类,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发生变化,使博物馆成为巴黎人们骄傲的象征,每个到博物馆参观的人都对此由衷的赞叹。

结语
我国古代就有建筑学家把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当地地形地貌、房屋建筑进行结合,创出了在闹市中的绿色景观,也给人们带来了田源野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植物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深,生态植物建筑的品质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采用新型的生态植物建筑,给人们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强民,张辉.方兴未艾的植物生态建筑[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3).
[2]薛允连.别开生面的“植物生态建筑”[J].上海建设科技,2011(1).
[3]邹永华,宋家峰.关于生态建筑中植物建筑的哲学思考[J].建筑,2008(12).
[4]陈章兵.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初探.以植物建筑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5]汪维.植物生态建筑新技术引领材料新潮流[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9(1).
[6]刘海燕.植物生态建筑——人类未来的藏身之所[J].广东科技,2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