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教师激励风格的表现形式与主要类型_赖丹凤_伍新春_吴思为_胡博
教师学生激励方法

教师学生激励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教师学生激励方法,并介绍它们的优势和如何实施。
一、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指通过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正面激励:1. 表扬奖励:教师通过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被认可。
这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小礼物等形式。
重要的是及时并恰当地给予学生肯定。
2. 成绩公布:将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公布,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努力学习的动力。
学生们会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优秀榜上,这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3. 奖励系统:建立一个奖励系统,设定一些小目标和奖励条件。
例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或课堂活动后可以获得小礼物或特殊待遇。
这样的奖励系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启发式激励启发式激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启发式激励方法:1. 提问激励: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学生,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2. 创意作业:给学生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任务,如写作、绘画、设计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 项目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际的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三、兴趣导向激励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将学习内容与所感兴趣的主题或领域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下是几种兴趣导向激励方法:1. 个性化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能力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2.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激励制度是指一套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制度。
这种制度应该既能够使教师获得物质奖励,又能够给予他们实际支持和认可。
建立教师激励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
同时,这种制度也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保持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薪酬激励。
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激励方式。
要根据教师的岗位、职级、教龄、学历、业绩等因素制定薪酬方案,确保教师收入与其工作贡献相匹配。
2.职称评定。
职称评定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
要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素质、业绩等因素评定职称,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3.业绩考核。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业绩、科研成果、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
4.培训支持。
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5.荣誉表彰。
对在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公开表彰,让他们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和尊重。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推
进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
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尊重、支持和鼓励,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教师激励机制设置方案

教师激励机制设置方案引言:教师激励机制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的目的、激励方式、激励对象等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设置方案。
一、激励机制的目的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激励方式1.薪酬激励: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根据教师的绩效、教育背景、教学成果等因素给予相应的薪资调整和奖惩。
2.荣誉激励:设立教师荣誉称号,例如“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通过评选表彰来激励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贡献。
3.职称晋升:建立科学、公正的职称评定机制,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教学成果等因素,给予符合条件的教师相应的职称晋升。
4.培训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组织各类教育研讨会、开展教学研究项目、邀请专家授课等,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进修欲望。
三、激励对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象包括各个层次的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师类型和教龄等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1.新进教师:对于刚入职的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老师、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2.中级教师:对于已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可以设置年度教学奖励,激励他们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优秀教师: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师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学科带头人:对于具有学科带头人特点的教师,可以给予更高职称和待遇,并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和合作机会。
四、激励机制的评估和调整激励机制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评估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学生评价等方面入手,根据评估结果对激励机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五、激励机制配套政策为了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配套政策。
政策方面可以包括财政资金支持、教学设施改善、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老师激励方案

老师激励方案1. 背景介绍在教育工作中,老师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员。
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而如何激发老师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开发出他们的最大潜力,则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 老师激励方案2.1 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是通过奖励或者惩罚等方式,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增强工作动力并实现目标的方式。
激励方式因人而异,学校管理者可以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
常见的激励机制包括:•工资和奖金制度:制定差异化的薪资和奖金制度,根据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成绩计算奖金和工资待遇。
•荣誉制度:设立先进工作者、五小生、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表彰表现突出的老师,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水平。
•学术研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学科研究,支持老师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在学术成果和发表论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
•成长发展:为老师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
2.2 激励方式的运营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并执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激励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明确激励目标、标准和方式,确保公平公正,避免不同老师之间的歧视和不平等。
•激励反馈的及时和准确性:及时反馈激励信息,激发老师的成就感和工作热情,提高激励机制的效果。
•鼓励老师的参与性和贡献性:让老师参与激励机制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让老师对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发展有更多的贡献性。
•不断更新创新激励方式:在不断尝试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激励效果。
3. 结语正确的激励方式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管理者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不断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老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员的作用,以此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飞跃发展。
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艺术

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艺术激励,即激发勉励,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艺术。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是指在班级工作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和谐式激励人都是有情感的,成长中的学生则更加充满情感。
从与班主任见面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渴望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
班主任是学生学校里最亲近的人,相处的时间最多,关系和谐,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我们班主任要善于创设和谐气氛,抓住和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主体式激励主体式激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班级管理、参与班务决策,把自己当成主人。
学生的这种自我实现,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需求。
在班级工作中,要多倾听学生的呼声,多了解学生的要求,多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这样的管理方式既能从实际出发,又能集思广益,教师轻松自在,学生称心如意。
三、勉励式激励这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班级工作中,要多以勉励的口气对待学生,维护和利用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不是象那些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工作信心。
如批评学生:“你们必须迅速改正,不然一切后果自负!”这种命令让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即使学生改正了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换成勉励式:“你们一定能迅速改正,做得让自己都很满意。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期待式激励学生只有在希望中才能健康成长。
班级,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壤。
班主任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无限的希望,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学习和生活。
在班集体中,优秀学生,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而有相当多地后进生,最害怕的就是受到老师的挖苦和冷遇。
教师激励课堂表彰方式

教师激励课堂表彰方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激励,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如何有效地表彰学生成绩和进步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在课堂中的激励表彰方式。
1. 公开表扬公开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例如在全班同学面前赞扬某个学生在作业上的出色表现或者在课堂参与度上的积极表现。
公开表扬既可以增强被表扬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励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竞争。
2. 私下鼓励除了公开表扬,教师也应重视私下鼓励。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赞扬他们取得的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这种私下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小组合作奖励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
教师可以设立小组合作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当小组完成课堂任务出色时,教师可以给予全组同学奖励。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4. 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上述提到的激励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组或个人竞赛,根据比赛成绩给予奖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展示活动或分享课堂经验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鼓励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
5. 实物奖励实物奖励是一种直观的激励方式。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或徽章,作为学生们在学业上的认可和激励。
这些实物奖励可以作为一种鼓励机制存在,通过奖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律能力。
6. 个性化表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表彰。
有些学生可能喜欢受到公开的表扬,而有些学生则更偏向于私下鼓励。
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表彰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激励制度模板

教师激励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激励制度。
第二条本激励制度适用于全校在编在岗教师。
第三条激励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第四条激励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奖励、科研奖励、师德师风奖励、荣誉奖励、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等。
二、教学奖励第五条教学奖励分为学期教学奖励和年度教学奖励。
第六条学期教学奖励根据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教学竞赛等方面进行评选,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第七条年度教学奖励根据教师一学年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教学竞赛等方面进行评选,每年年底进行一次。
第八条教学奖励金额根据学校财务状况和奖励等级确定,奖励金额可以单独发放,也可以与学期奖金、年终奖金合并发放。
三、科研奖励第九条科研奖励分为课题奖励、论文奖励、专利奖励等。
第十条课题奖励根据课题的级别、立项情况、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选。
第十一条论文奖励根据论文的发表级别、影响力、被引用次数等方面进行评选。
第十二条专利奖励根据专利的授权情况、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选。
第十三条科研奖励金额根据学校财务状况和奖励等级确定,奖励金额可以单独发放,也可以与教学奖金、年终奖金合并发放。
四、师德师风奖励第十四条师德师风奖励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师风建设、突出贡献等方面进行评选。
第十五条师德师风奖励每两年进行一次,奖励金额根据学校财务状况确定。
五、荣誉奖励第十六条荣誉奖励分为校级荣誉、市级荣誉、省级荣誉等。
第十七条校级荣誉由学校评定,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第十八条市级荣誉由市教育局评定,每年年底进行一次。
第十九条省级荣誉由省教育厅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
六、职称晋升第二十条教师职称晋升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学校对晋升职称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七、进修培训第二十二条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期间,享受国家和学校规定的相关待遇。
教师激励机制措施

教师激励机制措施
1.奖励制度:设立各类奖励,如教师个人和集体奖励、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案奖等,激励教师创新思维和优秀表现。
2.职称评定:建立科学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鼓励教师提升自身专
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培训进修: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自主权和话语权:给予教师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和话语权,鼓励教师
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增强其工作动力和责任心。
5.研究项目支持:向教师提供研究项目的资金和支持,鼓励教师开展
科研活动,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6.成长发展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为教师提供晋升晋级、提高待遇等有利条件,激励其积极努力工作。
7.同事交流和分享:鼓励教师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分享,加强
合作学习,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
8.薪酬激励: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根据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和贡
献给予适当的薪资提升,激励其积极投入工作。
9.工作环境改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
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激励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10.荣誉表彰:定期组织评选优秀教师,并在学校内外广泛宣传,提
高教师的社会声誉和职业荣誉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师激励机制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操作,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北京甲中
班级代码
A
学生数
32
小组数
6
2. 研究程序
北京乙中
B
C
33
35
7
7
厦门丙中 D 51 13
北京丁中 E 43 8
总计
194 41
质性访谈以小组形式开展,每个小组包含 4-6 名学生,由两名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担任研究
主试。主试以教师身份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开展团体访谈,每次团体访谈
别对应 18 种典型的教师激励行为,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学教师激励风格的常见表现形式
语义合并
频数
频率
语料示例
1.
使用惩罚
110
19.4% 罚跑步,罚站,罚抄书
2.
使用奖励
86
15.1% 给糖吃,用小红花鼓励他,送他礼物
3.
直接指导
48
8.5% 纠正不对的地方,补课
4.
家长参与
43
7.6% 请家长,写小条给父母,给家长打电话
因此,本研究拟立足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对教师行为中的支持控制特征尤其敏感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组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师日常动机教学策略的 具体感知,探讨中国教师激励风格的独特表现形式和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为全面了解我国教 师动机教学现状及一般规律提供实证支持。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初一年级 3 个自然班、初三年级 1 个自然班和厦门市一所中学初一年级 1 个自然班作为被试,共 194 名学生。在每个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4-6 人,共 41 个学 生小组。被试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
所谓激励风格(motivating style),也称动机激发风格,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以调 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为倾向[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采取许诺奖励、使用威胁 性指令、鼓励竞争、树立“好学生”榜样、制作有趣的教具等不同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对不同策略的偏好,体现出教师的不同激励风格。
15. 人际比较
15
2.6% 评比,排名,让同学跟他比赛
16.
讲道理
11
1.9% 讲道理,做思想工作
17.
励志
10
1.7% 看励志电影,给他看名人传记
18. 引导反省
3
0.5% 让他自己反省,让他自己想开
从表 2 的数据结果可知,我国中学教师常用的具体激励方式,根据回答频率的高低排序,
依次为使用惩罚、使用奖励、直接指导、家长参与、使用威胁、强迫命令、鼓励自信、刺激自
———————————————————— [收稿日期] 2012-00-00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AIA08064)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赖丹凤,女,现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伍新春( 通讯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等;吴思为,女,现任衡 阳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胡博,女,回族,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为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收集学生在小组头脑风暴时写下的所有回答及整堂课的录像作为结果分析的材料,分别采 用质性研究中的文本归纳法和录像编码法进行分析。
1. 教师激励风格的具体表现 对所有样本进行编码,共收集到关于“老师做了些什么”的答案 616 条。将编码及对应的文 本输入 Excel 软件,形成原始语料库。初步样本筛查得到有效样本 568 条,有效率为 91.0%。无 效样本为表意过于含糊、过于笼统或与教师激励行为无关。 对有效样本逐条进行语义分析,将其中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条目进行初步合并,并提取共同 部分关键词作为合并项标签。在对合并后各行为的类别进行命名时,借鉴了自我决定理论早期 研究中的特定阐述[6,9],如将“讲笑话”、“幽默”、“上课变生动”等合并为“激发兴趣”,“告诉他学 习的重要性”、“告诉他不学习就无法立足”等合并为“说明价值”。合并后得到 18 个项目类别,分
Abstract: 19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oup interviews with regard to their teachers' motivating styles. Grounding 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the discourses are transcribed and coded. There are 18 motivation performances and they are categorized into 4 main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common for Chines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o motivate students with interpersonal motivating strategies other than autonomy-supporting or controlling approaches. Moreover, the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motivating strategies vary greatly. Accordingly,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eachers’ motivating style, interaction dimension (autonomy-supporting vs. controlling) and resource dimension (personal vs. interpersonal), is proposed. The interaction dimens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ed theory and the resource dimension reflect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Furthermore, this two-dimensional model is expected to verify, complement and expand the SDT. Als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Key Words: motivating styl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utonomy-supporting; controlling; interpersonal motivating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不容乐观[1-2],而学生的学习 动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合 理的教学行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积极状态[3]。因此,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必须认真关注和研究教师的激励风格。
[摘要] 本研究在借鉴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 194 名中学生的质性访谈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得出我 国中学教师激励风格的 18 种常见表现形式和 4 种主要类型。结果表明,除了支持-控制型激励外,我国教 师对关系型激励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且不同关系激励策略体现出迥异的互动属性。据此,研究者提出我国 教师激励风格的二维结构假设,其中互动维度(支持-控制性)与西方现有理论相吻合,而资源维度(个体 -关系性)则是我国文化和教学实践的特殊表现。二维模型的提出是对自我决定理论的验证、补充和扩展, 为指导动机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激励风格;自我决定理论;支持型;控制型;关系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905(2012)04-0000-00
最早使用“激励风格”这一术语来研究教师动机干预策略的是课堂目标结构理论,但对这 一概念进行系统界定和研究的代表是自我决定理论[5]。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激励风格是一种 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带有意识或无意识层面的倾向性。教师激励风格主要存在两种类型: 控制型激励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或行为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以特定方式 思考、体验或行动,将一切超出教学计划的行为视为破坏性的因素,他们信奉行为主义的奖 惩策略,倾向于使用提供奖励、强迫命令、直接指导、禁止抱怨等策略;与此相反,支持自 主型(支持型)激励风格的教师相信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内在发展需求,倾向于激发学生内在 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独立思考,他们倾向于人本主义的动机信仰,常常表现 出提供选择、激发兴趣、说明价值、接纳情绪等策略[4,6]。
23
4.0% 激励他报效祖国,让他学会感恩,告诉他为了父母
11. 调动同伴
21
3.7% 让同学帮助他,组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
12. 激发兴趣
20
3.5% 讲笑话,幽默,上课变生动
13. 拉近师生
18
3.2% 和同学拉近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
14. 说明价值
16
2.8% 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告诉他不学习就无法立足
5.
使用威胁
35
6.2% 威胁他,恐吓他,提出警告
6.
强迫命令
34
6.0% 逼他,命令他坐好,唐僧念经
7.
鼓励自信
26
4.6% 语言鼓励,老师给了他自信,说他有潜力
8.
刺激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