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李泽广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
考研南开大学导师信息解读

考研南开大学导师信息解读凯程教育第一时间发布南开大学导师信息解读,希望对广大的考生能有所帮助。
靠出好成绩。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冯尔康,1934年出生于江苏仪征,195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59年毕业,留校在古代史教研室任助教,旋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研究生,毕业后仍在教研室任教职,历经文革,而后晋升讲师、副教授,1985年为教授。
一度为台湾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2002年退休。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识分子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士人与社会》(先秦卷)。
李治安,1949年10月出生,河北省人。
198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198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留校任教。
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任职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
研究方向是元史与古代政治制度史。
现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南炳文,男,1942年1月生。
河北省广宗县人。
教授,196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工作。
1992年、1999年两次出访日本,任研究员和客座教授。
现为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陈振江,1937年2月1日生,河南睢县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毕业于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1959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从事于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15919247_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李泽广:经济动能转换关键期_需防范金融风险

杨槟 上海报道2017年,世界经济感受到复苏暖意。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全球经济增速和增长预期,不仅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增长势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受益外部环境改善,经济持续回暖。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世界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
未来中国如何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由单一模式向并重模式的转变近日,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泽广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的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入新时代,当前,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增长模式,还是增长的动能都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回顾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驱动,特别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驱动。
但近年来,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力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说明我国从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架构进行转换。
”李泽广解释道。
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占比,显然这也可以视作我国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出现的很好的现象及特征。
未来,经济增长过程中还将会面临很多挑战,李泽广还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的精神,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好融合。
“在GDP 快速增长的单一模式开始向速度和质量结构并重的思路转变过程中,这是我们将会遇到的挑战之一。
”我国经济增长处在中长期的一个关键节点,仍有明显的向上空间。
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后续增长动能的持续性问题。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寻找一些新的增长动能;以及通过体制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的更强驱动力。
”李泽广补充道。
多注重风险防范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30年,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
在快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然也会累积一些系统性的风险。
对此,李泽广也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报名复习大纲资料及导师分数线信息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报名复习大纲资料及导师分数线信息一、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导师信息张睿壮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科学》(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年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师从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斯·沃尔兹(Kenneth Waltz)。
先后任美国多米尼肯大学客座教授(1997)、韩国天主教大学客座教授(200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客座教授(2005)、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2007-08)。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国际关系、美国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在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吴志成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欧洲政治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1966年5月出生,先后赴德国汉诺威大学、曼海姆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留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和高级研究学者),并多次赴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新加坡、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欧洲问题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外交部、欧洲联盟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天津市和南开大学社科研究项目20余项,获各类省部级和学校学术奖励20多项。
出版《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理论、历史与实践》等论译著10余部,在多种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各类论译文共计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社等转载10余篇。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篇一: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 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 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各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总额为 282 人左右,相对来说招生人数较 多,与人大、复旦等学校的复试线相比来说,复试分数线低的多。
因此,总体来说,南开大学 经济学考研难度不大,而且复试专业课内容较为简单,对于跨专业考生是极为有利的。
据凯程从南开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 每年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 90%以上是跨专业考生, 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 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本科经济学学专业涉及分析层面的内容没有那么深,此对数学 的要求没那么高,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 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 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你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 计划,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 南开大学经济学就业, 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南开大学经 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 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各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总额为 282 人左右,相对来说招生人数较 多,与人大、复旦等学校的复试线相比来说,复试分数线低的多。
因此,总体来说,南开大学 经济学考研难度不大,而且复试专业课内容较为简单,对于跨专业考生是极为有利的。
据凯程从南开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 每年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 90%以上是跨专业考生, 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李雪莲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李雪莲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姓名:李雪莲所在单位:金融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投资、风险管理招生专业:金融学现任校内外职务:金融系书记兼副主任个人简历:1983.9-1987.6 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本科学习,1987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9-1990.6 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攻读硕士,199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9-1997.9 在南开大学金融系攻读博士,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9-1999.10 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88.6-1988.8 参加福特基金中美经济学硕士培训班学习(复旦大学)1987.9-1988.5 参加福特基金中美经济学硕士培训班学习(中国人民大学)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主讲:公司理财投资学金融工程专业英语指导本科生论文分获南开大学本科生第5届百项工程项目一等奖、二等奖,2008指导研究生论文获优秀毕业论文,2011指导在校研究生已毕业50余名科研课题:主持"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多元化融资研究",2012 主持中央高校重点学科骨干人才项目,“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及预测研究”,2010 主持南开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我国汇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2010主持国际交流项目,“国际衍生品发展与金融风险管理”,2009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现金融平稳发展的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对策研究”,2008 参加国家开发银行科研项目,“银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2008主持国家统计局规划项目,“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统计研究”,2007主持天津社科基金项目,“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与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研究”,2007参加天津银监局科研项目,“中国物流金融问题研究”,2008主持企业委托课题,“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2004主持南开大学创新项目,“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研究”,200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2003参加国家统计局,“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率的比较研究”,2002主持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校内自选项目,“加入WTO与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2001主持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研究”,1998主要著作:李雪莲,《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李雪莲,《公司财务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李雪莲,万志宏《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新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王继组主编,(本人参编),《国际金融市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薛敬孝主编,(本人参编),《世界经济思想文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穆文德,于忠智主编,(本人参编),《当代企业效益手册》,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主要论文:“美国国债危机与解决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1.5“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统估计及规避”,《现代财经》,2010.10Why Chinese Listed Firms Change the Use of Proceeds from Rights Issues,proceedings of FRCFM,2011.07“证券公司上市:必要性及业绩分析”,《中国金融》,2009.24“主权财富基金的新发展及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现代财经》,2009.10 “金融电子化的效益与风险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与股权结构关系研究”,天津市第九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2006.11“企业作业成本分析的统计模型研究”,第一届海峡两岸统计研究交流论文集,2005.12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4.7.“Impa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e-money on traditional monetary theory”, Seleceted proceedings,the second China and US workshop in electronic commerce,2004,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监管独立与金融稳定”,《财经问题研究》,2003.6“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财经研究》,2003. 5“国际金融并购十年回顾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3.5“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效果分析”,《重庆金融》,2003.3“控制权竞争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第六届全国经济、管理学博士后大会论文集,2002.6“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合理性探讨”,《南开经济研究》,2002.4“公司绩效指标与公司经营状况相关性的检验”,《兵工财会》2001.5“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十年回顾分析”, 《南开经济研究》,2001.3“近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征及问题”,《国际金融市场与制度创新》,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0“近期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特征及问题”,《世界经济》,1996.04“新型多样的国际衍生品市场”,《中国改革报》,1997.9.26“高度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国改革报》,1997.9.1“国际货币市场简介”,《中国改革报》,1997.8.18“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1997.4“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师及其产品”,《上海投资》,1995.10“台湾股市的投资风险为何居世界之最”,《股票信息报》1994,第26期“新兴股市报酬率居世界之冠”,《股票信息报》,1994第11期“1994年亚洲股市展望”,《股票信息报》,1994,第9期“香港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地位及展望”,《特区经济》,1992.2“台湾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海峡两岸》,1991.“香港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地位”,《南开经济研究》,1992.1获奖情况:2013年南开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参加者2011年“第三届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2002年第八届天津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个人三等奖,论文,独撰2005年天津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第一作者2005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第一作者1998年天津市金融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独撰2002年,优秀学生宿舍导师学术交流:“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检验”,2013《金融研究》暨南开高端金融创新论坛入选论文2009.3-2009.8 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学院作访问学者Changes In The Use Of Proceeds From Rights Issu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剑桥大学,第19届全英中国经济学会年—中国改革三十年宣讲论文,2008.4 Why Chinese Listed Firms Change the Use of Proceeds from Rights Issues,“第三届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宣讲论文,2011.7“人民币汇率与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研究”, “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论文,2011.5“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问题研究”,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讲论文,2005.10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与股权结构关系研究”,第一届中国统计学年会宣讲论文,2006.10。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导师李志辉研究方向和论文发表状况介绍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导师李志辉研究方向和论文发表状况介绍姓名:李志辉所在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招生专业:金融学现任校内外职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个人简历:1996-200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经济学博士)1985-1988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1978-1982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高级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财政学、国际税收学、国际金融专题讲座科研课题:2009,“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优化设计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37)2008,“实现经济金融平稳发展的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21)2008,“中国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与天津市银监局合作的横向课题)2008,“银行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的横向课题)2007,“从司库到银行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改革三十年研究项目)2006,“基于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和职能调整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2004,“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天津市横向课题);2003,“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及资本充足性管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
200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再构建研究——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天津市横向课题)2002,“我国信托租赁业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市横向课题)2002,“我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8-1999,“交通银行国际规范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主要著作:专著:《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格致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南开金融全职师资团队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结构性错配问题研究_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_李泽广

第16卷第4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Vol.16No.42014年8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ug.2014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结构性错配问题研究———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李泽广1,王 刚2(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100010) 摘 要:过度的金融创新经由多重渠道引致和强化了忽略风险、复杂风险等新型风险形态,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文章应用全球银行数据库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与监管从业务匹配、周期协同性和风险承担激励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错配问题。
以资本充足为核心的监管强度呈现出典型的顺周期性,危机前的宽松监管与之后的严厉监管未能起到周期平滑效果;混业与综合经营方面则表现为业务监管错配,组织架构上的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激励上看,监管未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文章进而从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对称性角度对二者错配的制度根源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结构性错配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14)04-0064-10 金融创新所引致的新型风险形态及其传导机理在研究上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
这些特有的现象在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产生了深刻影响。
布克斯塔伯(2012)对此给出了精辟的阐述:“我们试图改善金融市场的状态,却直接导致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风险,风险的源头正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金融)创新”。
Kim等(2013)深刻地指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错配以及与之关联治理框架的脆弱性在次贷危机中暴露无遗。
显然,金融监管制度供给的相对缺位,及其调整的天然滞后性,无法很好地与微观金融创新速度相适应;正是自我加速的金融创新,连同释放的新型风险因素,以及相对错位的监管体系构成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李泽广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
姓名:李泽广
所在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公司金融
现任校内外职务:
个人简历: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国际金融学宏观经济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在研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金融创新及其监管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冲突机理与优化机制(09YJC79015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投资效率及国际比较研究(11CJY0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模式研究(NKZXB10046)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中国省际公共资本的最适规模、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效率演进(NKQ08012,已结项)
主要著作:
《投资增长与信贷配置的关联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2,独著
《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参著
《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本人担任编委),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主要论文:
近年论文
国际金融方向
“基本面因素与人民币均衡汇率”,《统计研究》, 2012,V29(5): 51-57. (与Man-Wah Luke Chan)
“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及调整”,《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汇率决定的经济与非经济原则”,《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与马君潞)
“资本流动易变性及其经济效应分析”,《财经研究》2003年第12期(与唐伟霞、付飞)
“最近汇改后股价与汇率关系的实证检验”,《现代财经》,2007年第10期(与高明生)
“中国金融体制运行与金融研究前沿问题”,发表于《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期(与胡雪琴、胡博),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08期全文转载。
“金融结构趋同、经济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6期转载)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关系”,《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10期(与王群勇、高明生)
“次贷危机后美元资产动态调配格局及其制度根源”,《上海金融》,2009年第8期
(与王刚)
Demographic Change, Saving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 Case from China, Chinese Economy,Vol. 45, N0. 2 March-April,2012,5–20. (Lead Article, Coauthored with Li Xing and Mah-Wah Luke Chan)
信贷与公司投资方向
“隐含资本成本估计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与孙会国和Man-Wah Luke Chan)
“信贷配置机制、市场化程度与行业投资效率”,《财贸经济》,2009年第10期(与刘宇)
“中国宏观投资的适度性问题:争论、依据及其评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与郝博渊)
“代理成本假说、金融约束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与马君潞、王群勇)
“投资与信贷配置关联机制问题研究”,《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与王博)“分省投资与信贷关系中的“门槛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5期(与王群勇、巴劲松、李津)
“信贷契约的次优治理绩效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与田侃、陈宇峰)“投资增长、效率改进与信贷配置机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中国IPO上市首日的超高换手率之谜”,《金融研究》,2011年第9期(与邵新建、巫和懋、唐丹)
Financial constraints, agency cost and firm’s investment behavior: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 ol. 4, No. 3. (1 September 2009), pp. 384-405. (Co-authored with Ma Junlu and Wang Qunyong)获奖情况:
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青年论坛一等奖
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2006.3-2007.3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
2010.3-2010.11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eGroote商学院博士后(国际金融方向)
国际会议
“Financial constraints, firms' heterogeneit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Speech and Paper Submitted to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Institution and Political-Economy: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December 22-23, 2006, Tokyo,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