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11

《龟虽寿》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古诗。

诗歌写于曹操53岁时。

当时曹操向北平定了乌桓和投靠乌桓的袁绍残余势力,凯旋后写下了这一首充满生活味道的哲理诗。

这首诗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壮志。

诗歌情感的体会不能用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获得,而是要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方式来获得,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滋养,所以要把朗读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而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教学里,要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要树立知人论世的阅读观念,所以在八年级上册继续深化这种阅读观念,这也是教学重点。

这首诗歌充满生活的哲理,而学生学古诗不能学了古诗还是古诗,我还是我,而要学以致用,所以这点定为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朗读方面经过初一一年的训练,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有时羞于表达,所以要多鼓励。

2、本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不一定对学习古诗有兴趣,而初中阶段要形成的一个语文素养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所以设置自主提问的环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提问会有很多另老师预想不到的。

3、知人论世的阅读观念的深入,本节课就让学生用forclsass现场查阅,学生会兴趣盎然,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重点)2、学会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曹操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3、背诵默写古诗,并在文章中能灵活运用。

(难点)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作者吗(一)导入:说起曹操大家很耳熟,请说说你知道的曹操。

预测学生回答:乱世奸雄、知道《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故事:草船借箭、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

(二)教师补充: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魏政权的缔造者精兵法,善诗歌,诗歌今存20多篇。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启者,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这种文风特点慷慨刚健,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举例解释:
-对于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学生需理解“神龟”比喻长寿,但仍有生命终结之时,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诗中的“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运用了比喻手法,学生需明白其表达人生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将归于尘土的哲理。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如“神龟”、“腾蛇”等象征性意象的深层含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原文:曹操《龟虽寿》;
2.诗词背景:介绍曹操及其创作背景;
3.诗词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诗词主题:探讨《龟虽寿》所传达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龟虽寿》中的生命观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3.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龟虽寿》中感受美、鉴赏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背诵、默写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古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龟虽寿》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曹操表达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古诗。它通过对比长寿的神龟和英雄的老去,展现了生命的有限和追求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学流程曹操钩史钓典《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

其中最著名的诗句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作品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初举孝廉,任基层地方官。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13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死后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于吟诗作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是他的代表作。

本课导读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而袁绍战败后两个儿子投奔乌桓。

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取得了胜利。

这首《龟虽寿》是他凯旋时写的。

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全诗十四句,最后两句为入乐而加,与内容没有关系。

其他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表明“人寿不长”,没有直述,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第二层设喻表意,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着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第三层强调人寿在于人的自身保养与努力。

全诗虽主要为抒发壮志凌云之志,但是也不乏令人深思的哲理情怀。

课文注释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寿:长寿。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传说中的神龟虽然寿命很长,最终还是有死亡的时候。

传说中的腾蛇即使能腾云驾雾,终究还是要化作灰土。

生花妙笔:《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8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优质课教案_8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酣畅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学情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对诗歌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分组合作活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学法:自主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背诵《观沧海》,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诗歌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了解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

活动二:了解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曹操当时53岁,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龟虽寿-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龟虽寿-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龟虽寿-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围绕北岳恒山龟背上的“龟纹石”展开,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略龟的长寿传说,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并能够熟练运用;2.掌握文章大意,理解龟的长寿传说,并能够进行文化交流;3.能够运用本篇文章中的实例与同伴交流思想,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龟的长寿传说;2.掌握文章中的生词、成语、熟语及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思想和含义,并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想拓展和文化交流。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师生互动式教学;3.小组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答活动向学生介绍课程主题“龟虽寿”。

引入北岳恒山龟背上的“龟纹石”作为本课程主要内容的背景。

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放完整录音,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并且着重介绍其中的名词用法和翻译。

2.教师可逐段讲解文中重点词汇、翻译、及重点句式结构,并要求学生跟读,加深理解。

3.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词汇、语法知识,展开对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三步: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析文中的人类传统智慧:勤俭、顺其自然等等,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同伴进行思想交流。

学生会自发地开始对龟的长寿和自然规律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可适时予以指导和辅导,促进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

第四步:总结提高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适时组织课堂交流,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考以及小组讨论成果。

开始交流后,每个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探讨彼此的想法,提高互动效果和交流得分。

教师在总结时可对文章的启示、主题、及课程目标进行概括和总结。

课后作业1.在家中了解龟的长寿传说,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2.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相关练习;3.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并进行书面表达,要求500字以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龟虽寿》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龟虽寿》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练习题1、《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下列对《龟虽寿》鉴赏不正确的是(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5、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6、《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答: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 / 虽寿,犹有 / 竟时。
腾蛇 / 乘雾,终为 / 土灰。
老骥 / 伏枥,志在 / 千里。
烈士 / 暮年,壮心 / 不已。
盈缩 / 之期,不但 / 在天;
养怡 / 之福,可得 / 永年。
幸甚 / 至哉,歌/ 以 咏志。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神龟虽寿()⑵犹有竟()时
⑶腾蛇( )乘雾 ⑷老骥( )伏枥( )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三年(208)。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207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208年初,曹操准备南征荆、吴。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而政治思想文化空前解放。曹操,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带头叛经离道,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大批文人。他们胸怀天下,慷慨激昂。这种激情在诗歌中表现为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龟虽寿》,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龟虽寿习题

龟虽寿习题

龟虽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班级:姓名:《龟虽寿》曹操【原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龟虽寿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朗读并了解诗文大意,背诵诗歌。

3、尝试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读:
回顾曹操简介以及《观沧海》背诵
二、课堂探究导学:
1、诗中表现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
胸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
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三、当堂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