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6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 4 出箱条件:体重 2000 克以上,体温正常;室温 24—26℃小
儿能保持正常体温;在箱内生活 1 个月以上,体重虽不达 2000
克,但一般情况良好
第4页
课后小结: 小儿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
一看 二摸
头脉 浅红色,哭时充血不明显
有搏动,易滑动
第三节 协助治疗的操作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
目的:维持体液平衡,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操作前准备:用物和护生准备
#方法与步骤:见教材 52 页表 6—10
小儿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
头皮静脉
头皮动脉
一看 浅蓝色,哭时充血明显
浅红色,哭时充
血不明显
二摸 无搏动,不易滑动
有搏动,易滑动
三注入 滴入顺畅,向心方向流动 滴入不畅,离心方向流动
时间 分配
10 分 钟
50 分 钟
二光照疗法 目的:使未结合(间接)胆红素降低 操作前准备:用物准备、光疗箱准备、患儿准备和护士准备 方法与步骤:见教材 53 页表 6-12 *注意事项:1.患儿体温:36.5-37.5℃,时间 24-48 小时,补水。 2.每隔 2 小时改变体位一次,每隔 2 小时测生命征 1 次,观察 退程度,全身情况 3.副作用有轻度腹泻、大便深绿色稀,小便深黄,一过性皮疹。 4.灯管 300 小时更换。 5.禁忌症患儿皮肤上涂粉和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三保暖箱的使用 目的: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 适用于出生体重在 2000 克以下、高危或异常新生儿如
第3页
板书
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
操作前准备:暖箱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
40 分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1.[单选题] 对患儿使用约束法的目的是:A促进血液循环B确保患儿的安全C提高血氧浓度D保持患儿体温稳定E以防患儿走失2.[单选题] 下列关于约束法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正确使用各种约束法并使患儿舒适B定时检查患儿皮肤有无损伤和循环障碍C约束要紧,防止患儿滑脱D及时检查约束效果,发现不当及时处理E定时给予短时姿势改变3.[单选题] 头皮静脉的特点是:A管壁厚B不易压瘪C不易滑动D不易固定E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4.[单选题]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采用:A额前正中静脉B颞浅静脉C外眦上部静脉D耳后静脉E以上都正确5.[单选题] 给婴幼儿做头皮静脉穿刺时约束患儿的方法为: A全身约束法B约束带法C夹板法D手套约束法E砂袋约束法6.[单选题] PICC插管最常选择的血管是:A贵要静脉B正中静脉C头静脉D腋静脉E颈静脉7.[单选题] 股静脉穿刺拔针后需压迫穿刺点:A1分钟左右B5分钟左右C10分钟左右D15分钟左右E20分钟左右8.[单选题] 使用暖箱前应预热暖箱,首先调节箱温至:A31℃B32℃C33℃D34℃E35℃9.[单选题] 对早产儿适宜的暖箱相对湿度为:A35%~45%B45%~55%C55%~65%D65%~75%E75%~85%10.[单选题] 关于暖箱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下列提法哪项是错误的:A注意安全,使用前必须接连地线B暖箱放置呈水平位,防振动C暖箱不宜放在太阳下直射、冷风直吹之处D护理人员一切操作在箱内进行E注意暖箱保养,每周用1:1000新洁尔灭揩洗一次11.[单选题] 蓝光疗法的适应证为:A新生儿溶血症B新生儿败血症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新生儿肝炎E新生儿颅内出血12.[单选题] 新生儿溶血症光照疗法的作用是:A减少红细胞破坏B刺激肝脏代谢酶的活性C使间接胆红素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D促进血浆蛋白与间接胆红素结合E以上均不是13.[单选题] 蓝光照射前,患儿的准备措施不包括:A用黑眼罩遮盖双眼B用长条形尿布保护会阴C沐浴或擦身D测体重E在皮肤上涂油保护14.[单选题] 进行光照疗法时,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 A25~30cmB33~5OcmC35~40cmD40~45cmE45~5Ocm15.[单选题] 蓝光照射疗法时,下列护理事项中错误的是:A保持光疗箱内的温湿度稳定B光疗时每2小时测体温1次C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副作用D体温超过38℃时,继续光疗E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16.[单选题] 蓝光疗法中的护理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 A保持蓝光床内温湿度的稳定B给患儿适当限制水分C每小时测T、P、R,并记录D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副作用E结束后磅体重,除去眼罩,检查眼部有无感染17.[单选题] 有关对小儿采用光照疗法描述正确的是:A每小时测体温一次B光疗过程中要按需喂奶保证营养供给C单面光疗每1小时翻身一次D双面光疗每1小时翻身一次E光疗箱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18.[单选题] 光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腹泻B发热C皮疹D溶血E青铜症19.[单选题] 为婴儿进行静脉注射时,最常采用的静脉是:A肘正中静脉B颞浅静脉C大隐静脉D贵要静脉E手背浅静脉20.[单选题] 男孩,1岁半,发育正常,下列测量哪项不妥:A测头围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B测量体温时保持室温22~24℃C测量坐高头肩紧贴量杆D软尺零点固定胸前乳头下缘测胸围E立正姿势站立,足尖分开60°测量身高21.[单选题] 患儿,4岁,护士为其洗脸时,擦拭眼睛的方法是:A由外眦向内眦擦拭B由内眦向外眦擦拭C由外眦向内眦来回擦D由上眼睑向下眼睑方向擦拭E由外眦向内眦或由内眦向外眦均可22.[单选题] 一早产儿,体重为1700g,置于辐射保温箱,使用伺服式控制调节,其上腹部皮肤温度预定值为:A36.0℃B36.3℃C36.5℃D36.7℃E36.9℃23.[单选题] 患儿生后6天,反应差,哭声低,小腿及大腿出现硬肿,测体温33℃,腋肛温差为正值,将该患儿放置的暖箱温度应调节预热到: A25℃B28℃C30℃D35℃E38℃24.[单选题] 患儿,男,2天,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医嘱光照疗法,合适的蓝色荧光管波长为:A120~170nmB220~270nmC320~370nmD420~470nmE以上均可25.[单选题] 出生6日男婴,因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蓝光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腹泻,大便3~4次/日,为深绿色稀便,泡沫多。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用药护理
正确指导患儿用药,包括口服 、注射等给药方式,确保药物 剂量和安全。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的情绪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抚,促进患儿的心
理健康。
儿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儿安全
防止患儿跌倒、烫伤、误食等意外伤害的发 生。
加强沟通与合作
与家长、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协作完成护理工作。
遵循消毒隔离原则
和不适。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个体 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
预防为主原则
强调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 要性,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
病的发生。
儿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基础护理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呼吸和 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
化,保持清洁卫生等。
喂养护理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包括母乳 、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等,确 保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新生儿脐部护理
保持干燥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要避免尿液和粪便污染。每天清洁脐部时可以用棉签轻 轻擦拭,但不要过度擦拭或用力搓洗。
消毒护理
脐带脱落后,要继续消毒护理一段时间,以避免感染。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进 行消毒,从脐带根部向外擦拭。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会在 出生后2周内自然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要密 切观察宝宝黄疸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人工喂养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使用配方奶 喂养。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并按 照说明书正确配制。每次喂奶后要清 洗奶瓶和奶嘴,保持清洁卫生。
新生儿沐浴
准备物品
洗澡前要准备好浴巾、尿布、干 净的衣服、洗护用品等。确保室 温适宜,水温控制在37-40℃之 间。
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脐部护理
【操作目的】预防脐部炎症的发生。
【操作流程】
1.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医嘱。
2.评估:脐部及周围皮肤情况。
3.告知:婴儿家属脐部护理目的以及方法。
4.准备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3)用物:治疗盘、棉签、75%酒精、双氧水、脐部辅料。
5.实施
20(1)査对床头卡、胸卡、识别卡。
(2)仰卧、暴露腹部皮肤至腹股沟。
(3)除去覆盖的敷料观察脐部情况。
▲挤部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蘸取75%酒精由脐带断端根部环状向外涂擦(每次只用一根棉签)─干棉签蘸干脐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脐部渗血:用棉签蘸取3%双氧水─75%酒精─涂擦方向如前─遵医嘱使
用止血药物─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蘸取3%双氧水-涂擦方向如前-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一)脐部护理【用物准备】治疗盘内:0.5%碘伏、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弯盘等。
【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儿床号、姓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使患儿取平卧位,轻轻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冬天注意保暖。
取下脐部的纱布及绷带,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先用0.9%氯化钠溶液轻轻湿润后揭去,以免损伤引起出血。
4.用0.5%碘伏棉签擦洗脐部周围皮肤,若分泌物多时,用3%过氧化氢液棉签擦洗分泌物,以清洁局部;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减少药物对局部皮肤刺激;最后用0.5%碘伏擦洗消毒,范围为5cm。
5.待干后,将患儿包好,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注意事项】1.保持脐部清洁,防止尿液浸润局部。
2.清洁、消毒时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分泌物及周围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冬季注意保暖。
3.对于破伤风感染使用过的敷料及棉签,应单独处理或焚烧。
(二)臀部护理【用物准备】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
尿布带、温水一盆(水温为38~40℃;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
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的药物、烤灯、棉棒、弯盘等。
【操作要点】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3.用温水先清洗会阴,分开女婴阴唇用温水自上而下冲洗;将男婴包皮往上推,用棉签去除污垢洗净,推回包皮;最后清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
4.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
5.若腹泻患儿,需勤换尿布,及时清洗臀部及保持干燥,可以涂植物油保护皮肤。
若有尿布皮炎,可采用暴露法,灯光照射法或吹氧法等,使局部皮肤干燥,再涂呋锌膏,鱼肝油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以免形成血肿,保护穿刺针孔勿被尿液 污染。
编辑版ppt
40
二、股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4.若回血呈鲜红色,表明误入股动脉,应 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5‾10分 钟,直到无出血为止。
5.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 ,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编辑版ppt
2.沐浴时尽量减少小儿身体暴露,注意 保暖,动作轻快。
3.擦洗面部时禁用肥皂。耳、眼内不得 有水或肥皂沫进入。
编辑版ppt
31
六、婴儿盆浴法
注意事项
4.对头顶部的皮脂结痂不可用力清洗,可 涂液体石蜡浸润,待次日轻轻梳去结痂 后再予洗净。
5.在清洗全身过程中,操作者左手始终将 婴儿握牢,只在洗背部时,左、右手交接 婴儿,使头靠在手臂上。同时,注意观 察全身皮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医生。
6.穿刺时应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和呼吸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编辑版ppt
37
二、股静脉穿刺法
目的 为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适用
于婴幼儿。
编辑版ppt
38
股静脉穿刺录像文件
股静脉穿剌录像
编辑版ppt
39
二、股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穿刺前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用尿 布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暴晒以 消灭细菌。
编辑版ppt
18
四、约束法
约束目的: 为了限制患儿活动,确保诊疗、护理操
作顺利进行;还可保护高热、谵妄、昏迷、 躁动及危重、意识不清的患儿安全,以免发 生意外;并可保护伤口及敷料,以免抓伤或 感染。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学习目标:掌握一般测量法,臀红护理法,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法,光照疗法。
熟悉儿童床使用法,婴儿盆浴法,颈静脉穿刺术,保暖箱的使用;了解更换尿布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一般护理法一、一般测量法(一)体重测量法【目的】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及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磅秤①盘式杠杆称:婴儿使用,载重10-15k g。
②坐式杠杆称:幼儿使用,载重20-30kg。
③站式杠杆称:3~7岁小儿使用,载重50kg;7岁以上小儿使用,载重100kg.尿布、衣物、毛毯、清洁布、记录本。
2.环境准备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恰当。
【操作方法与步骤】1.婴儿测量法(1)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的秤盘上,调节指针到零点(2)脱去婴儿衣服及尿布,将婴儿轻放于秤盘上,准确读数至10g(3)记录测量结果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校正磅秤;每次测量必须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以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两小时最好;若天气寒冷,体重偏低或病重婴儿,先称出婴儿衣物、尿布,毛毯重量,然后给婴儿穿上称过的衣物,毛毯,再测量体重,得到的结果减去衣物的重量及即为婴儿体重。
2. 幼儿以上小儿测量法(1) 1~3岁可坐位测量,坐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50g(2) 3岁以上可站式测量,小儿站立于站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站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100mg(3) 记录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测量体重时注意安全,不合作或病重的患儿,由成人抱着一起称重,然后减去衣物及成人体重;测量时小儿不可摇动或接触其它物体;测得数值和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小儿体重变化较大应报告医生。
(二)身高(长)测量【目的】评价小儿骨骼发育情况,为相关疾病的判断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1. 用物准备测量器具:3岁以下小儿卧位测量用身长测量板;3岁以上小儿用的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清洁布,记录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涂药: 鞣酸软膏、 氧化锌软膏、 鱼肝油软膏、 康复新溶液、 硝酸咪康唑霜
暴露及照射
臀部涂药 整理用物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三、 臀红护理法
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 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 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一般每日 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 儿,避免烫伤; 如是男孩,用尿 布遮住会阴部。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操作步骤
约束
洗身
洗眼
入盆
洗脸
洗鼻
洗耳
洗头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沐浴法录像文件
沐浴法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注意事项
1.婴儿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 进行,以免呕吐和溢奶。 2.沐浴时尽量减少小儿身体暴露, 注意保暖,动作轻快。 3.擦洗面部时禁用肥皂。耳、眼内 不得有水或肥皂沫进入。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颈外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如穿破静脉会 引起血肿,甚至压迫气管,妨碍呼吸。 一旦局部静脉穿破,立即加压止血,待 止血后更换对侧采血。 6.穿刺时应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和呼吸情 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头皮静脉穿刺录像文件
头皮静脉输液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1.输液前争取患儿合作,不合作的给 予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原则,合理分配加入的药物并注意配 伍禁忌。 3.注意鉴别头皮静脉与动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股静脉穿刺法
目的 为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适用于婴幼儿。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股静脉穿刺录像文件
股静脉穿剌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股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穿刺前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 排尿时污染穿刺点。 3.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多次穿刺, 以免形成血肿,保护穿刺针孔勿被 尿液污染。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股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4.若回血呈鲜红色,表明误入股动脉, 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 5‾10分钟,直到无出血为止。 5.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此法,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目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三节
协助治疗的操作
一、头皮静脉输液法 二、光照疗法
三、保暖箱使用法
一、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4.穿刺前应仔细检查并排尽输液管内空 气;穿刺中注意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 面色和一般情况。 5.需24小时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 若超过48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及输液管。 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 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一、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儿童床使用法
注意事项
1. 患儿进食或治疗时暂停铺床。 2. 婴儿睡床被筒应小而严紧,以 达到保暖作用。 3. 更换幼儿应用床床单时,动作 应轻巧、迅速,注意安全,避 免患儿受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三、 臀红护理法
臀红 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 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 擦或局部湿热如用塑料膜、橡胶布等, 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 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多发生于外 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病损可轻可重, 易继发感染。
6.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 节输液速度,加强输液巡视,观察 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速度是否合适, 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 出,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瓶内溶液 是否滴完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光照疗法
目的
临床上用于高胆红素血症辅 助治疗。血中的间接胆红素经光 照射氧化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随 胆汁、尿排出体外。适用于间接 胆红素增高的新生儿。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4.涂抹油类或药膏时,不可在皮肤上 反复涂擦,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脱 皮。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 用尿布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 下暴晒以消灭细菌。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约束法
约束目的: 为了限制患儿活动,确保诊疗、护 理操作顺利进行;还可保护高热、谵妄、 昏迷、躁动及危重、意识不清的患儿安 全,以免发生意外;并可保护伤口及敷 料,以免抓伤或感染。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五、更换尿布法
注意事项
3.尿布包扎应松紧合适,过紧易影响 小儿活动或擦伤外生殖器,过松易造 成大便外溢。 4.若小儿较胖或尿量较多,可在尿布 上再垫一长方形尿布增加厚度,女婴 将加厚层垫于臀下,男婴则将加厚层 放于会阴部。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目的: 协助患儿皮肤的排泄和散热, 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 使婴儿舒适;清洁皮肤、观察皮肤 表现,并可观察全身情况。
体重测量法
测量体重目的 是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 营养状况,了解病情变化; 为临床输液、用药、奶量计 算提供依据。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体重测量法
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磅秤、环境、 护生 婴儿测量法 操作 儿童测量法 整理用物、记录
具体操作见第二章体格发育中体重测量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体重测量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蓝光疗法录像文件
光照疗法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光照疗法 注意事项
1.保持灯管及反射板清洁,并及时更换 灯管。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其灯光能量 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0%, 2700小时后减弱45%。 2.一般光照12‾24小时才能使血清胆红 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 情况下,血清胆红素<171µmol/ L(10mg/d1)时可停止光疗。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身长(高)测量法
目的: 评价小儿骨骼发育的状况。
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测量板、环境、 护生 婴幼儿卧位测量 操作 儿童立位测量 整理用物、记录
具体操作见第二章体格发育中体重测量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身长(高)测量法 注意事项
1.婴幼儿易动,推动滑板时动作应轻 快,并准确读数。 2.儿童立位测量时头部保持正直,眼 框下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 。 3.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 枕骨粗隆均同时紧贴测量杆。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约束法
操作流程:
各种约束带准备
方法与步骤
全身约束法
手、足约束法
砂袋约束法
约束带法
双套结约束法 整理用物、记录
夹板法
手套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约束法录像文件
约束法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约束法 注意事项
1. 约束时向家长解释约束原因、目的、 时间。 2. 结扎或包裹松紧适宜,一般以能伸入 1‾2指为宜,避免过紧损伤患儿皮肤、 影响血运,而过松则失去约束意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约束法 注意事项
3. 保持患儿姿势舒适,定时给予短时的 姿势改变,减少疲劳。 4. 约束期间,随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 肤颜色、温度,掌握血液循环情况。 每2小时解开、放松一次,并协助患 儿翻身;若发现肢体苍白、麻木、冰 冷时,应立即放松约束带。必要时进 行局部按摩。并做好记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注意事项
4.对头顶部的皮脂结痂不可用力清洗, 可涂液体石蜡浸润,待次日轻轻梳 去结痂后再予洗净。 5.在清洗全身过程中,操作者左手始 终将婴儿握牢,只在洗背部时,左、 右手交接婴儿,使头靠在手臂上。 同时,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目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光照疗法 注意事项
3.单面光疗箱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仰 卧、侧卧、俯卧交替。俯卧时要有专人 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4.照射时每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 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 36‾37℃。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体温 超过37.8℃或低于35℃,要暂停光疗, 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3.根据臀部皮肤受损程度选择油类或药膏: (1)轻度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 (2)重I、Ⅱ度涂鱼肝油膏; (3)重Ⅲ度涂鱼肝油膏或康复新液,每日 3‾4次。 (4)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可用0.02%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吸干,然后涂红霉素软膏 或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每日2次, 用至局部感染控制。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五、更换尿布法
目的:使小儿保持臀部皮肤清洁舒适, 预防尿布皮炎。
操作步骤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更换尿布法录像文件
更换尿布录像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五、更换尿布法
注意事项
1.选择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吸水性 强的棉织品做尿布或采用一次性尿 布,以减少对臀部刺激。 2.更换尿布时动作应轻、快,尽量减 少暴露身体,以免受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光照疗法 注意事项
5.照射中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 吸、脉搏及黄疸程度的变化;观察大 小便颜色与性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 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 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 监测血清胆红素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三、保暖箱使用法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尤其 未成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 维持体温稳定,容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低温会造成缺氧、酸中毒、低血糖、硬 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暖箱是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 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