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考模拟试题卷
山西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卷

山西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一)1.古典诗文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漫步于古诗文王国,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
下面是以“寻美”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寻美诗文名句自然之美(1)“乱花渐欲迷人眼,__”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清新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蒹葭苍苍,_____”描绘出芦苇荡晚秋的凄清之美。
(《诗经•蒹葭》)(3)“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塞外风雪的壮观之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俗之美(4)“_____,设酒杀鸡作食”是村民热情好客的民风之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5)“_______,_______”是农人欢庆春社日的风俗之美。
(陆游《游山西村》)情怀之美(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体现了杜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7)《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________”表现了苏轼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8)《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2.《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从下面节选的文字中任选一句,为木兰的形象作批注。
《木兰诗》节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批注示例:我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征。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归”中读出了木兰身经百战,凯旋而归之“勇”。
我的批注:__________(二)班级举办“探为学之道·成栋梁之才”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A.吴王寿梦欲废长立幼传位给贤明的幼子季札,即使被拒,依然把此愿托付给了诸樊。
B.季札谢绝寿梦传位的理由主要是不能让父子之间的私情超越了先王传下的礼法制度。
C.周太王废长立幼而王朝兴盛,诸樊借此以表示对父王的理解,也引此例以劝说季札。
D.诸樊没能实现先王的遗愿,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临终之际依然令二弟传位给季札。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2)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四、古代诗歌赏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李商隐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②。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③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④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古驿名。
遗址在四川省广元市北。
相传诸葛亮出师,曾驻军于此,制定军令,运筹帷幄。
②储胥:此处指藩篱。
③管乐:管仲乐毅合称,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
④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2.下列诗歌不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B.《清明》C.《乐游原》D.《锦瑟》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兴,写数百年后鱼鸟依然畏惧军中法令,而风云却长久保护着筹笔驿的藩篱,点明诸葛亮治军有术、法令严明。
B.颔联“徒令”“终见”二词简易平淡,与《蜀相》中“自”“空”二字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着眼于诸葛亮的个体生活体验,关羽、张飞天不假命,更让我们感受一种交游零落之感,因此深化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
D.尾联想象来年所为,亦是全诗情感的凝聚,对句极写长歌当哭之意,既包含了对孔明旧事的无限感伤,也暗含无人赏识的无奈。
五、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五)(含答案)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五)(全卷总分120份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不知不觉中,我们受疫情的影响已经两年多了,为了加强对疫情的了解,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某同学阅读了大量的疫情防控文章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2分)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新冠(guān),冠(guàn)军。
B.有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化脓(nóng)、擦拭(shì)。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训戒”应为“训诫”,“飚升”应为“飙升”。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严正以待”不要写成“严阵以待”。
2.某同学读完《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后,摘抄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做“守护者”,就是担使命、保安康。
当前疫情仍在蔓延,防控①,你们要保护好自己,不让关爱你们的人担心,就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
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
在文学经典中陶冶情操、增长才情;在网络资源平台上自主进行专业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师生线上切磋琢磨、②。
做“识途者”,就是要做到游必有方。
作为③中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学校相关安排。
A.①迫在眉睫②沆瀣一气③李代桃僵B.①迫在眉睫②教学相长③莘莘学子C.①危在旦夕②教学相长③李代桃僵D.①危在旦夕②沆瀣一气③莘莘学子3.下面是从部分新闻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开学之季,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作为疫情防控重要面临极大挑战。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对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D.原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果现在防控措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可以控制。
2022届浙江学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届浙江学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高挑(tiāo) 挫折(cuò) 忸怩(ní) 憨笑(hān)B. 毡帽(zhān) 踌躇(chóu) 讪讪(shān) 亘古(gèn)C. 棱角(líng) 攒射(cuán) 掂量(diān) 裸露(lù)D. 担架(dān) 老妪(yú) 稀落(luò) 颤动(ch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遥远而浓烈的年味,隔着万水千山,纷至沓来。
春节,如同金色大厅里飞旋的圆舞曲,在人们心头鼓涨、发酵,日日逼近。
B.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多重危机,我们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嬴理念,警惕单打独斗、零和思维。
C.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屈原,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
D.昨夜,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和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专心而安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对国家而言,只有借助法律及法律文化,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才能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进而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
C.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D.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023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3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相应位置。
人生路途,唯有厚积薄发,才能行稳致远,小阳和小信对基础知识进行探究,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伫立(zhù) 给予(jǐ)谰语(lán) 怏怏不乐(yàng )B.荫庇(yìn) 连翘(qiáo) 阔绰(chuò) 拾级而上(shí)C.阴晦(huì) 寒噤(jìn)倔强(jué)锲而不舍(qiè)D.陨落(yǔn) 龟裂(jūn) 剽悍(piāo) 锋芒毕露(l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静谧云霄人声鼎沸迫不急待B.戳穿禁固妇孺皆知迥乎不同C.矜持战栗毛骨悚然摩肩接踵D.羁绊恣睢根深蒂固不可明状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习近平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______自己的青春华章,革命先辈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一百年来,他们挺身而出、艰苦奋斗的光辉形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______,反而被岁月淬炼得熠熠生辉。
重温他们的奋斗历程,当代青年______了自己的使命,______了奋斗的信心。
A. 书写暗淡明确坚定B. 续写淡漠明确坚定C. 书写暗淡坚定明确D. 续写淡漠坚定明确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 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教育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 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2024年5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5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2023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首演的原创作品《九州》以“流行十戏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获关注与好评。
该作品将流行音乐元素、戏曲腔调与传统川剧巧妙融合,传递出中华儿女同宗同源、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不仅在艺术层面实现了再突破,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
近年来,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以《万疆》为代表,“流行十戏腔”掀起潮流。
该曲推出当年即被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BGM”,被相关平台评选为“年度歌曲”。
作品发行至今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传唱度,在各大音乐平台,乃至在不少基层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尤其在学生之间广泛传唱,可谓影响广泛。
“流行十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音乐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音乐人的创作自觉。
虽然深受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十戏腔”应运而生。
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
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
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
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
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
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语文试题卷(模拟测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恨z èn ɡ 吮.吸sh ǔn 偌.大ru ò 引吭.高歌h án ɡ B. 粗犷.ku àng 胆怯.qiè 吮.sh ǔn 吸 戛.然而止ɡā C. 熨.帖y ù 粘.贴ni ān 悄.qi ǎo 然 屡见不鲜.xi ǎn D. 慰藉.ji è 绯.红fēi 嫉.jí恨 狼吞虎咽.y àn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湎 恢宏 汗流脥背 甘拜下风B. 苍桑 精典 鬼计多端 走投无路C. 缅怀 青睐 食不果腹 针砭时弊D. 雾霭 报歉 饥肠漉漉 美纶美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B.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C. 桐庐的早晨,路面光洁,鸟语花香,想起陶渊明“众鸟有依托,吾亦爱吾庐”,居然..生出若来此“结庐”将是人生大幸的念头,天天能在画中游啊! D. 周明同学犯错误后,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可是没过几天,他又犯错了,真是不足为训....啊。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农村淘宝的价值在于为农村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网购服务,更重要的是“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打通。
B. 干部的领导力强弱与群众的热情高低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
C. 由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对喜剧电影的强烈偏好和“周星驰电影”的号召力,使《美人鱼》创下了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最高纪录,现在已经突破30亿大关D.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严子陵的隐,是一种 ① 的隐,他隐得 ② ,而桐君老人是一种③ 的隐,他隐得 ④ 。
A. ①独善其身 ②实在、温暖而随意 ③与苍生为伍 ④飘逸、潇洒而空灵B. ①与苍生为伍 ②飘逸、潇洒而空灵 ③独善其身 ④实在、温暖而随意C. ①独善其身 ②飘逸、潇洒而空灵 ③与苍生为伍 ④实在、温暖而随意D. ①与苍生为伍 ②实在、温暖而随意 ③独善其身 ④飘逸、潇洒而空灵6.下列对联,用于我校七十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B .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C .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D .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7.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其词,自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自称“奉圣旨填词”是(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A. 苏轼B. 李清照C. 李白D. 柳永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作《师说》以贻.之 C. 李牧连却.之 D.舞.幽壑之潜蛟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来游览的人,也将对斯文性格有所感慨。
B.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没有负担受人爱戴了。
D.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我们社里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自己与廉颇一样年事已高而无能为力的哀叹。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完成11—13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难道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更加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忘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谄媚 1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可以看出作者的民主平等思想。
B. 第二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C.在第二段中,作者连用了三个对比,尖锐的批判了“今之众”、“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用“嗟乎!”和“呜呼!”两个感叹词,强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从师学习风气的失望与愤慨之情。
14.下列对《我与地坛》(史铁生)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A. “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忽地”表现了我对突然残废了双腿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的心理。
B.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表明作者内心中有些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感。
C. “剥蚀”、“淡褪”、“坍圮”表达了我对地坛衰败景象的惋惜和厌恶之情。
D.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一个人只有在“沉静”中才能与自己面对面,才能深入的看到“自己”,才能真正感受“时间”变化。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5题。
1954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提出,“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对于李约瑟的疑问,江晓原也有另外一番看法。
他曾公开发表文章中说,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程度上是中国人自己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领先”又如何定义?“领先”既无法定义,“李约瑟之问”的前提也就难以成立了。
江晓原还指出,李约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明有异乎寻常的热爱和迷恋,他在不少问题上对中国古代成就有过分拔高的倾向。
这无疑影响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客观判断。
尤其冷战时期,中国被西方社会孤立之际,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推崇,让中国人对他充满感激,将其视为伟大的朋友,自然也对他缺乏客观评价。
受李约瑟影响,至今国内一些论著在谈论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时,难免有“虚骄之气”。
即便比较文明史,以往很多视角也是片面的,中国的成就讲得多,西方讲得少。
尽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很高明,但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诸如领先西方国家600年”等评价出现得比较少了。
对科技史事件的评价也更为客观,科技发展的中外对比始终贯穿在专题中,并附有中西对照的大事年表,介绍中西方科技发展的进展和水平。
“纠正民族自卑感不是这本书的任务,但客观上会起到这种作用。
同样,也可以纠正一下那种虚骄心理。
”但在民族内心深处,受近代史的影响,很多中国人至今对本土文明还是有种自惭形秽,“我非常反感这种行为。
西方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只是中国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幕罢了。
”江晓原说,以中国学术界奉为圭臬的SCI论文(引用)及期刊“影响因子”为例,实际上就是被过度神化了,背后有赤裸裸的商业性质,完全由西方一家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在发布和操纵。
江晓原坚持,不偏不倚地对待中西方科技文明,这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
就像戴维·林德伯格所提醒,必须带着健康的怀疑精神考察所有断言。
15、下列对“李约瑟之问”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江晓原认为“李约瑟之问”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B. 江晓原认为,事实上,西方人各方面科技都比中国领先,所以“李约瑟之问”的前提也就难以成立了。
C. 江晓原还指出,李约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明有异乎寻常的热爱和迷恋,他在不少问题上对中国古代成就有过分拔高的倾向,这促使他产生了疑问。
D. 中国被西方社会孤立之际,中国人对李约瑟充满感激,将其视为伟大的朋友,从而确信“李约瑟之问”。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受李约瑟影响,至今国内一些论著在谈论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时,视角片面,确实有“虚骄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