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央视大型纪录片)经典解说词.

合集下载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这几天观看了纪录片《货币》,该片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目前暂时观看了前三集,下面写一下对每一集的一些感想。

第一集《有价星球》主要介绍了货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的关键而又复杂的作用。

一方面,货币释放了人们对财富和价值的渴望和追求,并且帮助人们更容易地创造和积累财富。

作为人类金融史上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最早以贝壳和珍珠形式出现的货币帮助人类逐步摆脱了以物易物的限制。

自此,人类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在相对广阔的地域里进行交易,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可能与此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第一次有了计量财富的一致标准。

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执着,终于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载体,通过货币的积累得以实现。

通过这一集,我们了解到,货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货币融通了财货的往来,让市场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低廉,市场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展,让人们的合作更加紧密。

同时,货币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深化,她将完整的劳动分割为细小的碎片,继而又重新将这些碎片黏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扩展着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力量,人类选择空间随之愈加扩大,自由文明程度亦随之不断攀升。

在随后的几千年间,货币的每一次飞跃和升级,都给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重大的推动。

货币的形式,从早期质地不一的珍珠和贝壳,逐步发展成为同质的金属铸币,纸质货币,乃至现在更通行的信用货币。

货币表面上变得越来越不具体,但其影响力和流动性其实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就像纪录片中所说的,货币在经由商品货币演进到符号化货币之后,也会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滥用以及权力对货币的过度干预而引发通货膨胀等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给人类带来了混杂不堪的社会无序和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

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刺激经济的思想形成体系,以及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更多运用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平缓经济周期。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精编版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精编版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这几天观看了纪录片《货币》,该片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目前暂时观看了前三集,下面写一下对每一集的一些感想。

第一集《有价星球》主要介绍了货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的关键而又复杂的作用。

一方面,货币释放了人们对财富和价值的渴望和追求,并且帮助人们更容易地创造和积累财富。

作为人类金融史上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最早以贝壳和珍珠形式出现的货币帮助人类逐步摆脱了以物易物的限制。

自此,人类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在相对广阔的地域里进行交易,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可能与此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第一次有了计量财富的一致标准。

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执着,终于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载体,通过货币的积累得以实现。

通过这一集,我们了解到,货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货币融通了财货的往来,让市场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低廉,市场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展,让人们的合作更加紧密。

同时,货币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深化,她将完整的劳动分割为细小的碎片,继而又重新将这些碎片黏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扩展着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力量,人类选择空间随之愈加扩大,自由文明程度亦随之不断攀升。

在随后的几千年间,货币的每一次飞跃和升级,都给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重大的推动。

货币的形式,从早期质地不一的珍珠和贝壳,逐步发展成为同质的金属铸币,纸质货币,乃至现在更通行的信用货币。

货币表面上变得越来越不具体,但其影响力和流动性其实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就像纪录片中所说的,货币在经由商品货币演进到符号化货币之后,也会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滥用以及权力对货币的过度干预而引发通货膨胀等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给人类带来了混杂不堪的社会无序和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

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刺激经济的思想形成体系,以及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更多运用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平缓经济周期。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教学文案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教学文案

纪录片《货币》观后感(一二三集)这几天观看了纪录片《货币》,该片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目前暂时观看了前三集,下面写一下对每一集的一些感想。

第一集《有价星球》主要介绍了货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的关键而又复杂的作用。

一方面,货币释放了人们对财富和价值的渴望和追求,并且帮助人们更容易地创造和积累财富。

作为人类金融史上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最早以贝壳和珍珠形式出现的货币帮助人类逐步摆脱了以物易物的限制。

自此,人类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在相对广阔的地域里进行交易,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可能与此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第一次有了计量财富的一致标准。

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执着,终于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载体,通过货币的积累得以实现。

通过这一集,我们了解到,货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货币融通了财货的往来,让市场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低廉,市场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展,让人们的合作更加紧密。

同时,货币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深化,她将完整的劳动分割为细小的碎片,继而又重新将这些碎片黏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扩展着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力量,人类选择空间随之愈加扩大,自由文明程度亦随之不断攀升。

在随后的几千年间,货币的每一次飞跃和升级,都给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重大的推动。

货币的形式,从早期质地不一的珍珠和贝壳,逐步发展成为同质的金属铸币,纸质货币,乃至现在更通行的信用货币。

货币表面上变得越来越不具体,但其影响力和流动性其实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就像纪录片中所说的,货币在经由商品货币演进到符号化货币之后,也会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滥用以及权力对货币的过度干预而引发通货膨胀等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给人类带来了混杂不堪的社会无序和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

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刺激经济的思想形成体系,以及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更多运用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平缓经济周期。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货币的产生的全集汇编及解析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货币的产生的全集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1.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

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

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要到哪里去。

她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货币之所以有如此魔力,最根本的原因是()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B.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C.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D.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历史上,布匹、贝壳、贵金属金银等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充当过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②以布匹、贝壳、贵金属金银等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流通手段③所有充当过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其本质都是一般等价物④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诗经·卫风·氓》中有“抱布贸丝”的说法,对这种交易方式认识正确的有①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②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③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④在这种交换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电子货币”在流通中( )A.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B.可以增加社会财富C.可以决定商品的价格D.直接与金银货币挂钩5.商品与货币似乎是对孪生兄弟,下列关于商品与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③货币的本质是商品④商品的价值可以用货币表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参与的商品交换,再到货币参与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从一步变成了两步,看上去更复杂了。

对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①上述三个阶段都是商品流通②前两个阶段不是商品流通③商品交换发展到商品流通提高了交换成本④第三阶段从商品到货币更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日前,世界多地都在不约而同地进行数字货币方面的部署,中国也在加紧对数字货币的研发,并于2016年年底建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看《货币》

看《货币》

《货币》观后感------对货币汇率和国际金融系统的认识11071512 古学益在看第八集《汇率之路》时,有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一个人是竹下登,一个人是索罗斯。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促使资本迅速地、大量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所不同的是,索罗斯是主动出击的;而竹下登则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会如此顺从地配合别人,甚至还替别人保密?期间具体的内幕,竹下登是在什么情境下做出的决定,我无从得知。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我想主要通过索罗斯这个窗口,写写我看完《货币》这一大型纪录片的观后感,梳理一下我对国际金融的认识。

众所周知,索罗斯本人非常节俭,热心公益。

在索罗斯的人生里,赚钱是他的工作,不是他的目的。

那么,索罗斯先生干了那么多“坏事”,他的目的是什么呢?2003年,在美伊战争打响前,索罗斯表示,“速战速决虽然可以刺激经济,使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但由于战争政策将大大增加美国政府的开支,同时让财政赤字更加捉襟见肘,从而使复苏的经济再度陷入低迷。

”他表示,美国目前对于霸权的追逐让他联想起泡沫股市。

他更预言,无论伊拉克战果如何,“布什的政策都会失败”。

这些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对布什政策的不满;还有一层是为什么不满 -- 布什政策的做法不划算,暗指更划算的做法应该是货币战争。

从中可以看出,索罗斯是不仅仅是一位爱国者,而且是一位看问题看得更透彻、更深远的爱国者。

同时,索罗斯也不仅仅是一位分析家,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实践者。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

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

随后不久,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

人们也许只注意到索罗斯对付这些国家,使用的手段是基本相同的,却可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 结果也是相同的:当这些国家的货币在贬值的时候,它们的货币信任度急剧下降;这种形势与人们让财富保值增值的愿望相违背,于是大量的资本纷纷逃逸,跑进了美国的资本市场里。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流通vs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的 整个环节)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 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 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 品所有者?给生产者什么提示? 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 的转换,意味着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白 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的商品也买不回来。所以商品生 产者为了让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必须为消费 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辨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一方面,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 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 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 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 商品生产者注重商品的质 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量,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生产者 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使 出卖商品,获得了商品的价值,而失去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 用价值不过关,没人买, 者购买商品,失去了商品的价值,而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所 就实现不了商品的价值 以,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判断:
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1块 金条留给了小明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 费2亿两白银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解说词全十集

《货币》解说词全十集

【央视财经】十集大型纪录片货币解说词全集目录第一集:有价星球第二集:从哪里来第三集:黄金命运第四集:银行历程第五集:权力之争第六集:通胀之殇第七集:三条红线第八集:汇率之路第九集:超越国界第十集:未来多远题辞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

那么她到底是什么呢?地球的生命是45.6 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 多万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

她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西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的石头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

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

如果将人类的250 万年压缩成24 小时,那么她伴随人类不足三分钟。

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 2 -【本集简介】自从货币诞生之后,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件都可以货币化,货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丰富,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失去温暖变得冰冷。

那么,货币究竟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整个地球的转动?她又如何决定我们的未来?高温融化,瞬间冲压,一块金属成为一枚货币,从此,它的命运改变了,随之也改变了其它物质的命运。

目前全世界有 213 个国家和地区,有近 200 种货币,在繁华的都市,在偏僻的乡野,在有形与无形间,货币丈量着一切。

在浩瀚的星空中,这是一颗被货币包裹的蓝色星球。

【第一集:有价星球】(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区)这里是南非的小村落,舞蹈是村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他们情感最率真的表达,现在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过去的随性起舞如今变成了严格的训练,舞蹈正在成为他们谋生的技能。

奥利来是舞蹈队的队长,半年前他组织村民将舞蹈变成了表演,并成了可以收取门票的演出。

【采访】奥利来——我第一个孩子已经上学,我每个月大概给他 500 兰特,第二个孩子我就没有精力了,一个月就只有 400 兰特了,这是不够的。

货币

货币

货币观后感她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西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的石头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

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

如果将人类的25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她伴随人类不足三分钟。

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纪录片《货币》从货币的起源开始,讲述货币的发展、崛起、灾难和未来,对货币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运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试图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

在镜头中,作为主角的货币被打造得如同一个神秘又有故事的女人,台词华丽,故事深沉。

片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看法,如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我们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它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师、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不同的观点引发人们的思考,犹如片中的解说词一样:“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无限延伸,而让普通民众感受深刻的是,货币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精神世界,走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左右我们的喜怒哀乐。

”《货币》作为一部大众科普性的纪录片,内容浅显易懂,构思精巧,画面精美,叙事结构严谨,既能加深普通群众对货币的认知,也能引起金融学者的共鸣。

《货币》并不完全从经济角度去讲述,而是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货币发展史。

先进的文明总是与一种较为有效的货币及其成功的货币制度相联系;而一种相对落后的社会,也总是与相对落后的货币及其货币制度紧密相随。

货币既能成就中华民族的千年昌盛,也能激荡起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欧美崛起,渲染着伟大的人类画卷;货币既能阻碍郑和下西洋的步伐,也能成为点燃世界大战的引信,羁绊着历史文明的前行。

同时,货币还是一个社会学和伦理学等更为广阔的范畴,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货币》
●她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上的石头上,
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

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

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却不知道她将往哪里去。

她,就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货币就像一把尺子,给每一个物品定价。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货币只对有形物品进行丈量定价。

●货币对发明创造的定价叫做专利。

●风险可以定价,也可以买卖。

人们开始用口袋里的货币,开始衡量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
和收益。

●货币给风险的定价叫做保险、叫做期货,货币给企业的定价叫做股票、叫做债券。

货币
给每一种产品定价后就有了交易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可以跨越时空。

●人对自由的天然追求决定了货币在未来的交易中只会越来越深化。

●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在货币缔造的金融市场中不再依赖于权利和武力。

货币对全世界的
资源进行了市场配置,于是诞生了市场经济,而货币成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工具。

●货币,一个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
方面,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财政赤字、汇率与国际社会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公平,这些由货币产生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时的契约就是货币的雏形。

●这些泥板告诉人们:人类最早记录的不是诗歌,也不是哲学,而是生意!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以资本主导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制度称为资本主义。

●货币与工商业结合起来转化为资本。

●古罗马文明传承于古希娜文明,古希娜强调人生在世不仅是为赞叹神的伟大,而且要欣
赏人的伟大,因为人类是神的体现,是神在地上的继承者。

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认识迅速扩展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和艺术,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黄金——被冰封的欲望。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驳斥了黄金是唯一财富这一观念,
在世界树立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试图恢复黄金作为金属的本来面目。

●今天,世界主要银行几乎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资产、债务和经
营业绩,并接受股东和公众监督,股份制不仅壮大了银行资本,同时明晰的权结构将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分离,银行告别了一人独揽大权的时代,职业银行家从此出现,维护信誉不再只是一种道德约束,它渗透到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中。

●央行要有独立性,不能听命于政府。

央行滥发货币,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样虽然会
刺激经济增长,使政府官员获得连任,但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货币的发行从最初的起源于民间,逐渐被政府独享,最终被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职能
也从最原始的一般等价物演变成为市场的制动装置。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货币的独立、自由与公平。

●只要有货币的地方,通货膨胀就像一个幽灵,如影随形。

●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尤其在通货膨胀严重时。

●当通货膨胀来临,投机者可能一夜暴富,诚实劳动者却可能日益贫困。

●通货膨胀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票子发多了,经济消化不了。

通货就是钱,膨胀就是多。

●货币,当货物和钱币在一定条件下等值以后才能称之为货币。

●当钱越来越不值钱,货币不再具有了价值,人们更愿意以物易物来进行交易。

●通货膨胀这个幽灵让辉煌的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掌握铸币权的君主们,减少了货币中贵金属的含量,制造通货膨胀,掠夺货币中蕴藏的
他人劳动成果。

●纸币的出现,扩大了通货膨胀的规模,并使通货膨胀的恶果越来越严重。

纸币使通货膨
胀变得更为容易,因为只要有了铸币权,政治家就可以利用铸币权来大量发行纸币来刺激经济增长。

●信用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信用是生产因素之一,决定着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新的货币生产,总是使最初的货币使用者受益,而使最后的货币使用者受损。

事实上在
西方,货币的最初使用者是金融市场,即银行和大型的投资企业,而受害者永远僻居乡下远离金融市场的普通民众。

●凯恩斯写过这样一句话,想颠覆现有的社会基础,没有比货币贬值更绝妙、更可靠的办
法了。

●弗里德曼强烈反对通货膨胀,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合法的税收,超越法律之外,他强烈
主张建立一个严格的量化的货币政策,就黄金在货币基础上的价值制定严格的指导方针,通过这种方式打击通货膨胀。

●要修建铁路,政府没钱,于是开始印钞票,铁路修好后,工人得到工资,民众的收入增
加,促进了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这样民众就会让政府官员获得连任,但是因民众收入的增加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而变得虚假,从而民众是受害者,官员是受益者。

●凯恩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这得到了政治家的赏识。

●凯恩斯最大的光线在于:当总需求不足时,就加大货币供应量,就多投放钱,就使总需
求相对足起来。

我们走进的怪圈就是:不印钞票,总需求就起不来,而印了钞票,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这个平衡点很难把握。

●在学术上,弗里德曼和凯恩斯是并驾齐驱的大师,而在货币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却截然
不同。

弗里德曼主张控制货币的发行,而凯恩斯主张增发货币,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今各国政要更愿意采纳凯恩斯的观点,原因一是货币的增发可以短期内提升经济,从而使自己政绩成果短期显著,而恶果的结出比较漫长,市场有段延滞期;原因二是凯恩斯主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增发金属货币的话还要与工匠商量,而增发纸币则只有自己做主)过程,秘而不宣的没收公民的一部分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部分人暴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通胀,尤其是恶性通胀,首先它使居民的储蓄丧失将来的购买力,同时由于工资不能马
上上涨,所以居民收入的购买力也降低,尤其是资产的价格会在通货膨胀期间有较大的波动,于是就会对居民的财富进行重新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从而造成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象。

●通货膨胀伤害了每一个现金的持有者,人们能做的,就是不把财富的唯一归宿只交给某
一种金融产品,而这取决于一个国家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

●面对通货膨胀,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应付的方式比较有限,只能寻找相对保值的资产,
如土地、房子、黄金等耐用产品;而对于有能力的企业家或者资本家,应该选择对于通货膨胀剥削比较低的产业进行转移投资(对冲)。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货币本身并非财富,一个国家的富裕不在于用以实现货物流
通的货币的数量,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程度。


●国家如同一辆马车,给马车提供动力的三匹马是税收、国债和发行货币。

国家可以通过
发行货币来控制经济的节奏,或者依靠税收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国家还能通过借债来
筹集资金,但是这三种国家权力都有严格的控制范围,都有不能跨越的红线,一旦这三种权力被滥用,就会威胁到国民与政府的关系,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遭遇信用危机,国家就会面临破产。

●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最早明确了税收的红线,增税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1787年,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节规定,联邦财政部每次借债需要获得国会的授权;1844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规定银行发行的货币必须以拥有的金银数量为保证。

三条红线从各自的起跑线出发,在货币的时空划出自己的轨迹,持续地影响着国家的进程。

●人类曾经使用含金量来衡量货币的质量,而今,衡量国家货币质量的因素更为多样和复
杂,其中每一条权力的红线是否被跨越都会直接作用到货币的质量上,继而影响到发行这种货币的国家的命运。

现代的国家是为了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的,国家能获得多少钱,应该取决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因为过度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超量国债透支国家的未来,过量发行货币则将人们的财富兑水,而且三种方式需要相互协调,任何一种方式的失衡,都会使另外两种方式承担巨大的压力。

如何保证三条红线不被跨越,一直是现代国家诞生以来的重大命题。

●英镑的强大离不开这些人:牛顿将英国带入金本位制,约翰洛克反对货币贬值,大卫李
嘉图主张减轻赋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是亚当斯密。

●一个国家的未来则源于其创造财富的能力。

●土地,资源,金钱,货币,这些都被认为过是财富。

●五千多年前,商品交换的需要促使人类创造了货币,货币又反过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
式,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人性的暴露又一次次将货币变成欲望与利益的载体。

●一千多年前,货币成为执政者制造通货膨胀、窃取他人财富的手段;三百多年前,货币成为
国家利益的代表、国家主权的象征;七十多年前,货币成为政府干预经济、制造经济增长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