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版)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含解析)教科版-教科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1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②用12mv B 2-12mv A 2=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即可. 5.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1.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v n 2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不能用v n =2gh n 或v n=gt 来计算. 3.验证方案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v B 2-12mv A 2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v B 2-12m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像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2018·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装置中的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频率是50Hz.图2(1)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 A .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B .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C .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D .释放重物前,重物离打点计时器下端远些(2)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3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 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图3①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 A .OA 、OB 和OG 的长度 B .OE 、DE 和EF 的长度 C .BD 、BF 和EG 的长度 D .AC 、BF 和EG 的长度②用刻度尺测得图中AB 的距离是1.76cm ,FG 的距离是3.71cm ,则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C (2)①BD ②9.75解析 (1)因为在实验中比较的是mgh 、12mv 2的大小关系,故m 可约去,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A 错误.为了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实验装置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B 正确.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选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C 正确.释放重物前,为更有效地利用纸带,重物离打点计时器下端近些,故D 错误. (2)①当知道OA 、OB 和OG 的长度时,无法算出任何一点的速度,故A 不符合题意;当知道OE 、DE 和EF 的长度时,利用DE 和EF 的长度可以求出E 点的速度,从而求出O 点到E 点的动能变化量,知道OE 的长度,可以求出O 点到E 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B 符合题意;当知道BD 、BF 和EG 的长度时,由BD 、BF 的长度可以求出E 点的速度,但无法求出G 点的速度,故无法求出E 点到G 点的动能变化量,故C 不符合题意;当知道AC 、BF 和EG 的长度时,可以分别求出B 点和F 点的速度,从而求B 到F 点的动能变化量,知道BF 的长度,可以求出B 点到F 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D 符合题意.②根据Δh =gt 2,解得g =FG -AB 5T 2=3.71-1.765×0.022×10-2m/s 2=9.75 m/s 2. 变式1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s 闪光一次,如图4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m/s 2,小球质量m =0.2kg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4时刻 t 2t 3t 4t 5速度(m·s -1)4.994.483.98(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 5时刻小球的速度v 5=________m/s ;(2)从t 2到t 5时间内,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____J ,动能的减少量ΔE k =________J ;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p 与ΔE k 近似相等,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ΔE p ________(选填“>”“<”或“=”)ΔE k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48 (2)1.24 1.28 (3)< 存在空气阻力 解析 (1)v 5=16.14+18.662×0.05×10-2m/s =3.48 m/s.(2)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mg Δh ,代入数据可得ΔE p ≈1.24J,动能减少量为ΔE k ≈12mv 22-12mv 52,代入数据可得ΔE k ≈1.28J. (3)由计算可得ΔE p <ΔE k ,主要是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命题点二 实验创新类型1 实验装置的创新例2 (2018·广东省东莞市上学期期末质检)某同学利用如图5甲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个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图5(1)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d 如图乙所示,遮光条宽度d =________mm. (2)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轻推滑块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大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以下能够达到调整气垫导轨水平的措施是________(选填相应选项前的符号) A .调节旋钮P 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 B .遮光条的宽度增大一些 C .滑块的质量增大一些D .气源的供气量增大一些(3)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后,挂上细线和钩码进行实验,测出光电门1、2间的距离L .遮光条的宽度d ,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钩码质量m .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t 1、t 2,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1=________;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 (1)3.8 (2)A(3)d t 1 mgL =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为3mm +8×0.1mm=3.8mm.(2)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滑块做加速运动,也就是左端低,右端高.能够达到调整气垫导轨水平的措施是调节旋钮P 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故答案是A.(3)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1=dt 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2=d t 2,滑块从光电门2运动到光电门1的过程中,滑块和遮光条及钩码整体动能的增加量是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滑块从光电门2运动到光电1的过程中,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mgL 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表达式是mgL =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类型2 实验方案的创新例3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6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和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做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图6(1)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2)在上述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d 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1)M +m b 22t 2(m -M 2)gd (2)9.6 解析 (1)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12(M +m )v B 2=M +m b 22t 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mgd -Mgd sin30°=(m -M2)gd . (2)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 -M2)gd =12(M +m )v 2,即g =2v 2d ,代入数据得g =9.6m/s 2.变式2 用如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已知m 1=50g 、m 2=150g .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5=________m/s ;(2)在打下0点到打下计数点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__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J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3)若某同学作出12v 2-h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1)2.4 (2)0.58 0.60 (3)9.7解析 (1)v 5=21.60+26.40×10-20.1×2m/s =2.4 m/s.(2)ΔE k =12(m 1+m 2)v 52-0≈0.58J,ΔE p =m 2gh 5-m 1gh 5=0.60J.(3)由(m 2-m 1)gh =12(m 1+m 2)v 2,知v 22=m 2-m 1gh m 1+m 2,即图线的斜率k =m 2-m 1g m 1+m 2=5.821.20m/s 2,解得g =9.7m/s 2.命题点三 实验拓展——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例4 (2018·河南省洛阳市上学期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光滑水平桌面距地面高为h ,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 的小钢球接触,弹簧处于原长时,将小球向左推,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小球从桌子边缘水平飞出,小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从而在复写纸下方的白纸P 点留下痕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图8(1)实验测得小球的落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l ,那么由理论分析得到小球释放前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h 、l 、mg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x -l 图像.p 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答案 (1)E p =mgl 24h(2)见解析图(3)x =0.04l E p =625mgx24h解析 (1)小球从桌子边缘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有h =12gt 2,l =v 0t ;将小球向左推压缩弹簧,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p =12mv 02,联立得E p =mgl 24h;(2)根据给出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图像如图所示(3)由图像得出x 与l 的关系式为x =0.04l ,由实验得到弹簧弹性势能E p 与弹簧压缩量x 之间的关系式为E p =mgl 24h =625mgx 24h.。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范文一班级:姓名:座位:[实验目的]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定性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原理]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
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应有:21mg m 2h v =。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T 2h -h 1-n 1n n +=v[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锤、纸带、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1.按如图1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计时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再在距离0点较远处开始选取相邻的几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的高度h 1、h 2、h 3……6.应用公式T2h -h 1-n 1n n +=v 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7.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221n mv ,进行比较,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的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复习能量 & 功 & 功率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的物理意义:一个物体如果具备了对外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是状态量,是标量,与物体的某一状态相对应。
能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动能、势能等。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寻找守恒量的方法:寻找守恒量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如观察此消彼长的物理量、研究其相互的关系、科学构思巧妙实验、精确地论证、推理和计算等。
二、功1.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lcos θ[F 为该力的大小,l 为力发生的位移,θ为位移l 与力F 之间的夹角]。
注: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3.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
4.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或表示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即表示做过的效果。
5.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合力的功:①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②总功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W 总=F 合lcos θ。
7.判断力F 做功的情况的方法: ①利用公式W=Flcos θ来判断:当)2,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当2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当],2(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②看物体间是否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若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则必定有力做功。
此方法常用于两个相互联系的物体。
三、功率1.概念: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tWP =(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θυθυcos cos F P F P ==,顺顺。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一。
教学内容: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二。
知识要点: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
重难点解析:1.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别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
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ep=△ek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手握着纸带,让重物静止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3)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选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计数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如图所示。
(4)依步骤(3)所测的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l、h2、h3…,根据公式vn=计算物体在打下点l、2…时的即时速度v1、v2…。
计算相应的动能(5)比较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科目教材版本章节(课题)主备人使用人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应到人数实到人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弄清实验目的,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要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够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从而使我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止停留在理论的推导上,而且还能够通过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及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要明确纸带选取及测量瞬时速度简单而准确的方法.2.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3.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4.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及误差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知欲.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学重点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2.实验原理及方法的选择及掌握.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的方法.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细绳的下端拴一个重球,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把重球从平衡位置B拉到A,放开手,重球就在A、B间往复运动,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把铅笔放在B1的位置上,重球将沿怎样的弧线运动?它上升的最高点C1在什么地方?由此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自主学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表达式以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个规律的提出,不但要有理论的支持,还要由实验的验证,今天我们就设计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什么?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应该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景?3.回顾以前学过的运动,哪种运动形式符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物体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符合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符合验证条件.这节课我们通过设计实验,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表达能力.方法总结: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守恒,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需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即可.问题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要完成本实验,应该测量的量有哪些,如何测量,并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测量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减少的势能.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m 、下降的高度Δh ,利用重力势能的公式计算ΔE p =mgΔh;测量自由落体下降Δh 时的速度v,利用动能的公式计算ΔE k =mv 2/2,利用打点计时器处理纸带的方法来求解速度.方法补充:如何利用纸带求解瞬时速度?指导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推导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推导过程,教师通过大屏幕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由于纸带做匀加速运动,故有A 、C 之间的平均速度:2CA AC v v v +=.根据速度公式有:v B =v A +aΔt ,v C =v B +aΔt , 故有:v B -v A =v C -v B , 即v B =2CA v v +. 从而:vB =AC v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该点为时间中点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解决方案:利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纸带,通过处理纸带,既可以求出物体下降的高度,还可以求出某一瞬时的速度,因此电火花计时器是重要的实验仪器.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求自由落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 ,而只需验证221n v =gh n 就行了,如果要具体计算出重力势能或动能的数值就需要天平.总结: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写出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 ①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②重物(质量300 g±3 g )及纸带;③铁架台、夹子、烧瓶夹;④电源.问题预测:在本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该问题的设置,学生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1.重物下落的过程中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哪些阻力?怎样减小这些阻力对实验的影响?2.重物下落时最好选择哪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的位置?3.本实验中用的重锤,质量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为什么?4.质量是否为本实验必须测量的量? 参考答案:1.重物下落的过程中,除受重力外,还要受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给纸带的摩擦力.安装打点计时器时注意保持竖直,重物要选择质量大一些的.2.为减小测量高度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要从起始点开始测量出h 1、h 2,再求出Δh=h 2-h 1.3.锤应该选择质量大一些,体积小一些的,可以有效地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4.质量并非必须测量的量,在需要计算具体的能量数值时,需要天平.步骤整理: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各种器材的注意事项,总结归纳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两根导线接在6伏交流电源上.(2)用手提着纸带,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3)重复几次,从几条打下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2mm 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测出一系列计数点,各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d 1、d 2,d 3,……,d n-1,d n ,d n+1,……据公式v n =Td d n n 211-+-,计算物体在打下点1、2……时的即时速度v 1、v 2……计算相应的动能的增加值,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教师点拨:选第1、2点间距约2 mm 的纸带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时开始运动的,根据h=gT 2/2=9.8×0.022/2 m=1.961 0-3 m≈2 mm.在起始点标上0,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从点0到点1、2……之间的距离h 1、h 2……计算出相应减少的重力势能,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 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参考数据: 各计数点 4 5 6 7 8 9 10 t(s)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h×(10-2 m) 2.92 4.62 6.70 9.18 12.03 15.28 18.92 v=Δh/Δt(m/s) 0.945 1.14 1.33 1.53 1.72 ΔE k =mv 2/2 0.134 0.195 0.265 0.351 0.444 ΔE p =mgh0.1360.1970.2700.3540.450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机械能守恒. 学生分组实验,并处理数据,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组数据,并进行点评. 师生根据实际实验中的体会,总结实验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接运2 mm 的纸带.4.打点计时器必须接50 Hz 交流低压电源.5.测量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易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 cm —80 cm 之内.6.实验中,只要验证gh 是否等于21v 2即可,也可不用测重锤的质量. 误差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减少的重力势能并不是严格地等于增加的动能,而是稍大于增加的动能,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总结归纳.原因: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包括空气阻力、纸带与限孔位及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减少的重力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计时器平面不在竖直方向,纸带平面与计时器平面不平行是阻力增大的原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大于电火花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f 不是50 Hz 也带来误差.f <50 Hz,使动能E k <E p 的误差进一步加大,f >50 Hz 则可能出现E k >E p 的结果.因此为了实验的精确性,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例题在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起始点O 到A 、B 、C 、D 、E 各点的距离分别h A 、h B 、h C 、h D 、h E .如果重物的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 ,则在打B 、D 两点时,重物的速度v B =__________,v D =__________.如果选择起始点的位置为零势能参考点,则在打B 、D 两点时重物的机械能E B =__________,E D =__________,若E B __________E D ,则说明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解析:根据纸带上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得v B =22AC A C h h T h h -=-·f, vD =22CE C E h h T h h -=-·f , 打B 点时,重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别为:E kB =2222)(81)2(2121A C A C B h h mf f h h m mv -=•-=, E pB =-mgh B .此时重物的机械能E B =E kB +E pB =81mf 2(h C -h A )2-mgh B .同理E kD =81212 D mv mf 2(h E -h C )2,E pD =-mgh D ,E D =81mf 2(h E -h C )2-mgh D . 如果E B =E D ,则说明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方法总结:实际上,重物拖着纸带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机械能在不断减小,故有E B >E D .又因为在初始点时重物的机械能为0,所以有0>E B >E D ,21mv B 2-mgh B <0,221D mv-mgh D <0,说明重物在实际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检测反馈(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 2/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_______________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 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 V 、50 Hz 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所示,O 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 、B 、C 、D ,各计数点到O 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 m/s 2.若重锤质量为1 kg.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 B =__________m/s ,重锤的动能E kB =_________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____J.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 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 g (3)(s 6+ s 5+ s 4- s 3- s 2-s 1)/9T 2 (s 5+s 6)/2T 1 5 (4)①1.175 0.69 ②0.69 ③机械能守恒 思维拓展处理纸带的时候速度能不能用v=gh 2或v=gt 计算?参考解答:v=gh 2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的,而我们的目的就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不能用.v=gt 认为加速度为g ,由于各种摩擦阻力不可避免,所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 ,故这种方法也不能用.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实验目的: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2.纸带的选取及重物速度的测量方法.3.实验的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布置作业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题.2.自己设计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自由选择实验仪器,写出操作步骤及实验报告.教学反思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进行的一节实验课,目的在于学习物理规律之后进行,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本节仍然采用了不给步骤给思路,同时进行难点提示的写法,这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大的教学空间.本实验虽然是个验证性实验,但本教学设计突破思维习惯,采用由学生自主提出、验证方法、验证原理、验证步骤及方案的方法,渗透探究型实验的思想.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参与并体验了设计方案形成的思维过程,从中体会实验设计的乐趣和艰辛,感悟了科学实验的本质和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教学设计主要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没有大量讲解例题,重点放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要讲透,这对下一节的应用课有很大帮助.渗透了能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物理力学知识的核心所在.。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本实验属验证性学生实验,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分析实验误差,从而不仅从理论上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通过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材中介绍了测量瞬时速度的更为简单而准确的方法,要明白其道理。
然而作为教者,却不能生硬对教材“惟命是从”,实际操作中可对装置中计时器的安装稍作改进──降低计时器高度,这样一来虽然纸带的利用率降低,但其有效长度的利用仍然是足够的。
【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知道实验中选取测量点的有关要求,会根据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测定物体下落的距离,掌握测量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3.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4.能定性地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教学重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学生分组实验、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配套设备)、电火花计时器、重物(质量300g±3g)、纸带、铁架台、烧瓶夹、电源。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公式。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介绍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本实验验证极其简单情形下的机械能守恒──自由落体运动。
而且,针对的是及其特殊的过程──从释放点到某位置。
计量重力势能的改变时,只要测量出过程越过的高度,结合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即可。
计量动能改变时,启用了打点计时器──根据打出的纸带求末状态的瞬时速度(依据“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实验器材,电源接学生电源,并将输出电压调至4~6V交流。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v1.0 可编辑可修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
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应有:21mg m 2h v =。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T 2h -h 1-n 1n n ∆=+v[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锤、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1.按如图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且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6.应用公式T2h -h 1-n 1n n ∆=+v 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1、v 2、v 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 mv n 2/2,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图1图21、打点计时器的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接运2 mm的纸带.4、打点计时器必须接50 Hz交流低压电源.5、测量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易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 cm—80 cm之内.6、实际上重物和纸带下落过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动能的增加量要小于势能的减少量。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标:1.理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会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相关的物理量。
2。
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获取物体下落的高度和速度大小等数据,会分析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一、实验思路1.实验目的(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的使用。
2.实验思路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因此设计实验时要考虑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形.情形1:自由下落的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情形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虽然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支持力与物体位移方向垂直,对物体不做功,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二、物理量的测量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定义,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1.质量的测量:可用天平测量。
2.高度的测量:可用刻度尺测量.3.瞬时速度的测量(1)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测量:测出打n点前、后相邻两段相等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距离x n 和x n+1(或测出h n-1和h n+1),由公式v n=错误!或v n=错误!即可得到打n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说明: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用光电门测量: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则根据遮光条的宽度l和遮光时间Δt,可以算出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错误!.三、数据分析方法1:计算物体在选定位置上动能与势能的和是否满足错误!mv错误!+mgh2=错误!mv错误!+mgh1 ①方法2:计算重物在某两点间的动能变化和势能变化是否满足错误!mv错误!-错误!mv错误!=mgh1-mgh2 ②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式①(或②)满足,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4 s4 s2 2T 2T
2 1 2 1 s4 s2 m(s4 s2 ) mv3 m 2 2 8T 2 2T 2
物体的动能表达式: Ek
物体的势能表达式: EP mgs3 物 体 机 械 能 的 表 达 式 :
E EP EK mgs3 m(S4-S2 )2 / 8T 20 12 Nhomakorabea23
4
s1
s3
s4
2、 【答案】 (1)C, m(S4-S2) /8T ,
2 2
D(2)左端,
mgs3 m(S4-S2 )2 / 8T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问题。在此实验中不需要测出重锤 的质量,所以 C 选项没必要;在实验室应该先接通电源,在释放纸带,所以 D 选项错 误。因为是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应该是越来越大,所以最左端是与只带相连的 那端。 点 3 的瞬时速度: v3
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下图中的( )
1、 【答案】 (1) 纸带是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自由下落的 、 2mm (2) 0.59m/s、 0.174J、 0.176J、 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3) 大于 重锤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以及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阻力作用,重锤机械 能减小。 (4). C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 压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开始下落起至B点, 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 EP= 2 以得出的结论是 . (g=10 m/s )
(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 Δ EP 也一定略 Δ EK(填大于或小于), 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 该系统误差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v2 (4).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υ ,量出下落的距离h,则以 为纵轴,以h为 2
第二教育城高中 高三物理 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 1 页 共 3 页
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 势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 ,操作错误的 是 。 (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 (2)使用质量为 m 的重锤和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选定的纸带 上依次取计数点如图所示,纸带上所打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纸带 的 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设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T,且 O 为打下的第一个点。当打点计时器打点“3”时,物体的动能表达式为 , 若以重物的运动起点 O 为参考点, 当打第点“3”时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为 。
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标题 班别 课标 要求
5-7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三 ( )班
姓名 学号
课时 序号
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备注: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 .用公式
1 2 mv mgh 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 2
,为此
目的,所选择的纸带第1,2两点间距应接近 . (2) . 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m=1kg, 打点纸带如下图所示, 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s, 则记录 B 点时,重锤的速度 vB = ,重锤动能 E KB = .从 , 因此可
3、 【答案】 (1) C
; (2 分)
(2) mg(x0+x1) ; (3 分)
mf 2 ( x1 x2 ) 2 。(3 分) 32
课堂 总结
第二教育城高中 高三物理 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 3 页 共 3 页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室所给的电 源为输出电压为 6 V 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物从高处由静止 开始下落,重物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 进行测量.
第二教育城高中 高三物理 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 2 页 共 3 页
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重物,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2) 某同学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若O点为 重物下落的起始点,重物的质量 m,电源的频率为 f,则重物从O到C过程减小的重力 势能 ;增加的动能 。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用给出的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