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文言文专题训练6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

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
力争,最终改判。 关闭
CC项.曾,“公派亮使防者患偕未同然雄州,止赵息滋边前地往事调解端”。的契说丹法违错约误在。界根河据捕文本鱼“运公盐亮,他 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 言双:方‘得萌芽以不相禁安,后无将事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
不诘会盗藏/公匿亮强报盗,/一吾定境是不使藏者盗的/随殆从从干者的之。廋搜耳索/以索后之,果/然果是然这/ 样。据
此,“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停顿;“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个完整的
语句,“物”后要停顿;“移书诘盗”不能断开,前后是目的关系。故选B项关。闭 B
精品课件
解析 答案
-6-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精品课件
-5-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第2讲 文言文翻译题
精品课件
-2-
文言文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考查这个考点的同时,也 考查了通假字、古今异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文 言句式等考点。所以说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是高考 的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时,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
精品课件
-3-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 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 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 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 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 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 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 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 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宰相书①(宋)朱熹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

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

均之二者,皆失也。

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

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

一曰给降缗钱②,广籴米斛。

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

此一事也;二曰速行赏典③,激励富室。

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籍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

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④,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

愚窃以为不然也。

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

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

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

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济其侵欺之奸;馈餫⑤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⑥辇载,争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其几巨万。

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⑦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6a Word版含解析(已审阅)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6a Word版含解析(已审阅)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孙傅)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答案】 A【解析】【分析】句中“使者”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同”的内容是“苏轼”,不是“苏轼奏”。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附参考译文】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

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

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6)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6)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进阶特训(6)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

木华黎常曰:“成吾志必此儿也。

”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年十八袭爵。

庚寅秋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

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觇贼形势,仙恐有伏,,帝亲征,遣塔思复取潞州。

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

壬辰春,睿宗与金兵相拒于汝、汉间。

金兵成列,将战,会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锋,诸军继进,大敗金兵。

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

时诸王大会,帝顾塔思曰:“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

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群臣未对,塔思对曰:“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曰。

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帝悦曰:“塔思虽年少,英风美绩,简在脱心,终能成我家大事矣。

”賜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总军南征。

乙未冬,拔枣阳。

曲出别徇襄、邓,塔思引兵攻郢。

郢濒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

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

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之。

丁酉秋九月,入汴京。

守臣刘甫置酒大庆殿。

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处此。

”遂宴于甫家。

戊戌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宫,塔思大醉。

帝语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节选自《元史•塔思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B.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C.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D.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选择题)ppt课件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选择题)ppt课件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第1 讲
文言文选择题
-3-
高考文言文选择题有3道题,每道题3分,题型稳定,考点稳中有变。 这3道选择题,包括了实词、筛选信息、断句、文化常识、分析概 括5种题型。根据考试趋势,二轮备考时,应将实词、断句、文化常 识、分析概括这四种题型作为复习重点。
-4-


一、(2017· 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谢弘微 ,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 无后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 ...
混有知人之名”。据此可排除B项和C项。“此儿深中夙敏”是一个完整
的主谓句,“敏”后也应断开,据此再排除A项,可以得出答案。 D
解析
关闭
答案
-7-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 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 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 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 关闭 君家钱财营葬。
-10-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 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 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 孩童时期,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 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 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 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 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 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本家子侄谢灵运、谢瞻、谢 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 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 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让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 称他为“微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北校区二轮复习语文专题(五)13 总31)班级:姓名:主备:顼生象刘海君审批:文言文专题II部分(预习)一、考纲要求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高考真题例析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⑵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三、13年高考预测文言实词推断题出自于课本的可能性很大。

四、【专题训练讲析】(自主学习时间用15分钟预习)(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

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

”师因此奇之。

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时周文帝为刹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

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

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

州带北山,多有盗贼。

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

”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

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

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

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人既不备。

以故多被抄掠。

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

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囚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有诏许焉。

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

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诱:教导B.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沦发:发生C.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帅:将领名。

D.自此抄.兵颇息抄:抢掠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组是()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⑤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⑥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⑥D.③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

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B.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

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

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C.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D.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

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州带北山,多有盗贼。

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

前后刺史,莫能防扦。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薄”应为“迫近”【思路分析】C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2【答案】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

据此可排除A、B、C【思路分析】文言文信息的筛选的关键是据题干要求(①朱昭,②主张抗敌)进行排查。

3【答案】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析】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4【答案】(10分)⑴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⑵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

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

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