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及解析

小学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及解析

小学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1.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持石击瓮破之.()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足跌没.水中。

()A.没有B.埋没C.淹没4.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田中有株.。

()A.量词,指植物B.露出地面的树根5.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兔走.触株。

()A.跑B.行6.迟.日江山丽()A.迟到B.春天到得太晚C.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7.绿阴.不减来时路()A.树荫B.阴凉C.天气阴沉8.正是河豚欲上时.()A.小时B.时候C.当时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1A.兔/不可复得B.因释/其耒而/守株C.宋人有耕/者10.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有耕者B.兔/走触株,折颈/而死C.因/释其耒/而守株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A.表示地名B.希望C.非常小心的样子二.填空题(共10小题)12.(《司马光》)根据意思写出课文原句。

其他的小孩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缸,水从而涌出,那个小孩得救了。

13.根据意思写出(《司马光》)课文原句。

有个小孩爬到水缸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

1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光持.石击瓮破之。

A.拿着;握着。

B.支持;保持。

15.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滥竽滥竽充数必株走耒翼使1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南辕.北辙.①车轮轧出的痕迹②车前部用于驾牲畜的两根直木2(2)亡.羊补牢.①死亡②牢固③丢失④养牲畜的圈(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①坚固,和“软”相对②坚决或执拗地(做某事)17.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18.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之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51篇(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试题)

文言文专题训练第一篇:一、文言文阅读(20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②,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未遑(huáng):没有闲暇。

②受釐(xī):汉制祭天地五畴,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B.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C.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D.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XXX黄者别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别上别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个儿的话讲讲橄榄为啥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讲明啥?【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依照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因此,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缘故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算是: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讲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似乎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依照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明白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明白文章内容的能力。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③连月不开________④春和景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试卷第2页,总9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3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①,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②,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③,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④,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⑤,则二狼伺⑥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注]:①富室:有钱的人家。

②杂畜:混杂在一起喂养。

③驯:顺服。

④昼寝厅事: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

⑤俟:等候。

⑥伺:守候,观察。

1.对甲文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加点的词(3分)(1)顾( ) (2)洞( ) (3)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分)乐人雷海清天宝①十五年,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

禄山②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

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于前后。

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嘘唏,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而悲不能已。

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者莫不伤痛。

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乱定,玄宗优恤,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明皇杂录》)[来源:学|科|网Z|X|X|K]【注释】①天宝:唐玄宗年号。

②禄山:即安禄山,在公元755——763年发动了“安试卷第3页,总9页 史之乱”。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___________ ②大陈.御库珍宝___________ ③支解以示.众___________ ④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相同的一项( )(2分) A.徐喷以.烟 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从致书以.观 D.以.其境过清 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

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衣襟。

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8.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试卷第4页,总9页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0.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分)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⑪臣之妻私.臣 私:⑫能谤.讥于市朝 谤:⑬委.政卿大夫 委:⑭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皆以美于.徐公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B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C .国且.危亡 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D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⑪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⑫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4.简答。

(4分)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0分)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试卷第5页,总9页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2)非不肯偿.也 ( ) (3)所持立尽. ( ) (4)遂.悉偿所负 ( ) 16.下列各句与例句 “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 例句:人竟以.千钱取一扇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以.丛草为林 C.贻以.金钗 D.太祖常劝以.读书 17.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令以扇二十来 18. 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

19.这则故事中苏东坡是怎样的人?请你概括出两点。

(2分)(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 ì):封存的标记。

② 宦官家: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 ì):等待。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恐.劝令留金也 恐:担心 B 、遂.以还之 遂:于是 C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曾经 D 、去.数年,绝无音信 去:距离 21.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还之 A 、以.我酌油知之 B 、徐以.杓酌油沥之 C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2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

B 、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

C 、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D 、本文最后一段以议论来点明写作意图,表达出对何畏斋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