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高中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及标准译文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及标准译文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测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B.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C.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D.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 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

”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

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

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杨嗣复》,有删改)(1)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2)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5.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画龙点睛。

3. 一丘之貉。

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试题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2. 孟子说:“上天将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的责任,一定会先让他经历内心的痛苦,身体的劳累,饥饿和贫穷,以及各种挫折,这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3. 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4.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5.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旦说出的话,即使用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

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

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

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

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译文:(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

”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

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

”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

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1:擢凤阁舍人。

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

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

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

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

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

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

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张易之要诬陷魏元忠,就劝说张说支持自己。

但张说在朝廷上称“魏元忠并没有抗旨的言论”,这句话实际上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于是武后将张说流放到了钦州。

(2)睿宗称赞他不冤枉好人,又不漏掉坏人,慰问奖赏了他。

玄宗做太子,张说与褚无量侍读,张说特别被信任礼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2: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

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迁升后担任豫章太守,又多次升迁后担任会稽太守。

(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

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

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者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

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

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

”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参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2)(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

(省略句的翻译;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将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省略句的翻译;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而不自责”为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而不责自”)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

“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

(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将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译文:(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译文:(3)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译文:参考答案:(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省略句的翻译)(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对于科举制度的恢复,阻挠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争取。

(“事有不便者”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有不便事”;“集议廷中”为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廷中集议”)(3)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

(“口舌”代指言辞,此处应该意译,“援笔窜定之”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上“玄”)参考译文:欧阳玄,字原功。

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先生张贯之学习,每天能记几千字,即能写文章。

十岁时,有一位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冠绝当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道士)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朝廷)征召欧阳玄为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升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

当时正值有战事,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征调,(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

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对于科举制度的恢复,阻挠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争取。

(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他制定凡例,使论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