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③雾凇沆砀________④及下船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1)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2)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皇帝亲自慰问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 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 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 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 故/ 人/名为谏果。

⑵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1御:车夫。

2志念:志向和兴趣。

3自下:谦虚。

4抑损:谦虚(抑制自己的骄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晏子为.齐相()(2)(2)自以为足.()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文中的晏子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

B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因惭愧而自卑。

C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

D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品质,也从侧面衬托出晏子所具有的和的品质。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四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⑤益也。

注释:①太宗:指宋太宗。

②右军: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③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规:勉励。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太宗益.刻意临学()(2)若遽.称善()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又以问著,对如初。

3. 太宗“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4.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太宗一开始时书法很糟糕,所以王著不称善。

B “或询其意”的意思是皇帝有时候派人去询问王著的意思。

C“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完全得益于“著之规”。

D本文主要表现王著对太宗的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五王罴待客王罴①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透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罴与客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

罴,音pí。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1)当.是未饥(2)引手就地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A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削瓜时削到了自己的皮肤,王罴心里对他感到不满意。

B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心里不高兴。

C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心里对他感到不满意。

D 又有一次,王罴与客人吃瓜,客人削瓜时削到了自己的皮肤,王罴心里不高兴。

3、本文写了两件事(1)(2)。

这两件事体现了王罴的性格特点。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六周亚夫军细柳1上自劳军2。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3,锐兵刃,彀弓弩4,持满5。

天子先驱6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7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12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9。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10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11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12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3。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注释】1军:军队驻扎。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2上:指汉文帝。

3被:通“披”。

4彀(gòu):张满弓弩。

5持满:把弓弦拉足。

6先驱:先行卫队。

7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8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9壁门:营门。

10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1按:控制。

辔:马缰绳。

12介:铁甲;胄:头盔。

13改容:这里指神情严肃。

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1. 解释下列加点词(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 “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不得入”的原因是“”。

4.以下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是()A“军士吏被甲……持满”描写的是细柳军营接受皇帝检阅的景象。

B “将军令曰……”和“将军约……”侧面描写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格。

C 本文主要表现了汉文帝尊重良将、倚重良将的贤明。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是因为被周亚夫无视皇权,桀骜不驯的霸气所震慑。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七二叟钓鱼有二叟分石而钓。

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①,乃投竿问甲曰②:“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哉?”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③,鱼忘其为我,故易取焉。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④?”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注释】①竟日:整天。

②投:扔掉。

③瞬:眨眼。

神:心神。

④奚其获:哪里能收获呢?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何得失之异.哉()(2)鱼忘其为.我()2.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的句子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3.乙“竟日亡所获”的原因是(文中的话)4.上文给你的启示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八李存审授镞1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2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镞:箭头。

②尔曹:你们。

③膏粱:表示精美的膳食。

膏:肥肉。

粱:精米。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2)位极.将相()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此传授给孩子所出战的箭头,教导他们珍藏起来。

B.因此给予孩子们所出示的箭头,命令他们珍藏起来。

C.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付给孩子们,教导他们珍藏起来。

D.于是,把出示的箭头传授给孩子们,命令他们珍藏起来。

3.“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中的“如此”是指____________ 。

(用原文语句回答)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 。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九岑鼎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1 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2 ,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

”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1 盟:结盟。

2 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1. 解释加点字(1)求.其岑鼎()(2)全君之国()2. 解释文中画线句: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鲁欲使柳季”的目的是。

4.引文通过描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柳季的品质。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十陶侃录木屑厚头陶侃作荆州1 时,敕2 船官悉录3 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4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5 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6 ,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1 作荆州:任荆州刺史。

2 敕:命令。

3 录:收集。

4 正(zhēnɡ)会:正月初一集会。

5 听事:处理政务的厅堂。

前除:堂前台阶。

6 厚头:竹根。

1. 解释加点字(1)桓宣武伐.蜀()(2)悉以作.钉()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是()A 于是陶侃让人全部用木屑铺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觉得无所谓了。

B 于是陶侃让人将木屑全部倾倒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不受妨碍了。

C 于是陶侃命人全都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不受妨碍了。

D 于是陶侃命人将木屑全部倾倒在上面,人们进出就都觉得无所谓了。

3.引文记叙了两件事,请分别概括:(1);(2)。

4.以下对引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侃为人非常节俭,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弃。

B“咸不解此意”,一是因为锯木屑本是废弃物,二是因为“不限多少”。

C“积之如山”,说明很长一段时间,所录之“厚头”没有用武之地。

D从木屑、厚头最终的用处可见陶侃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

训练一、二参考答案一、1.(1)居住(2)担任 2. 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仁爱二、1.(1)更换(2)吃 2. C 3.长孙道生已任高官,而家里的宅子还很简陋4.清廉节俭、心怀国家(爱国)训练三、四参考答案三1.担任(2)满足2.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按实际情况回答了晏子。

3. D4.知错就改谦虚谨慎任人唯贤四1.(1)更加(2)立即2.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3. 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4. D训练五、六参考答案五1、(1)应当(2)伸 2、C 3、(1)王罴撤掉浪费粮食的台使的饭食(2)王罴捡起客人削下的较厚(带肉)的瓜皮吃 4.节俭直率六(1)使者(2)兵器 2.身穿铠甲之人不行跪拜之礼,请让我用军中礼节来拜见您。

3.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 B训练七、八答案七、 1.(1)不同(2)是2.乙按照他教的去做,接连钓到了几条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