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介绍了百森商学院著名的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分析了国内创新创业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90%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科技投入的漠视导致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流失,不得不依附于发达国家以推动自身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越来越强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在在校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实践类教育,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兴趣并激发创业的热情,帮助未踏上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特点国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各个院校各有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套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其中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就非常有代表性。
以下着重介绍百森商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 以“创新创业课程”著称的百森商学院百森商学院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创新创业管理教育及研究的最高学府,在创业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百森商学院以“强化意识”为主要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思维方式、冒险精神、进取心、创造能力以及把握市场变化的洞察能力。
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外延拓展计划教学支撑,倡导创新创业精神,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优越性。
百森商学院拥有40多名教师专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同时配备有相当数目的创新创业助教及老师和全职教员。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许多国家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努力让学生亲手实践创新创业的过程。
开设创新创业实习课程、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
创新创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视野,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需要大胆创新的思维和追求成功的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和实践。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英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英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摘要: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做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改革,才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优质大学生。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双创教育如火如荼,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有许多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鉴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双创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其他的配套条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国高等院校应该立足于立足国情、校情、市情及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双创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创业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双创教育改革全面且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创;创新;创业;经验;启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持续深化,逐渐从精英教育朝着大众教育方向发展,大学生数量增加,而社会企事业单位就业岗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
因此,高校加强双创教育管理很有必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质量,培养众多高素质人才,缓解就业市场压力。
但是由于我国双创教育起步较晚,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和师资队伍,极大地影响了双创教育管理成效。
一、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创新教育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群体,其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在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大量积累知识,增强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并在实践中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改变之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形成自身固有的知识和认知规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储存、品质修炼、经验反思、实践应用四个维度。
知识储存是指学生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并积累有关创新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课、实验课程、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TITP)、科技论文撰写等;品质修炼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身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经验反思是指在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如科研实验中数据出现误差,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等,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进行规律性总结;实践应用是指学生将以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并敢于尝试新的方法策略,以实现科创能力的提升。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前几年大学生创业 的概念刚出现在中国.而今 全国范围
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 。
21 英 国 的 大学 创 业教 育 实施 体 系 .
自 18 97年英 国政府 发起 “ 高等教 育创 业” ( ne re E tpi r s
内掀起一浪又一浪大学生创业 的热潮 ,无数 的学生公 司犹如 Hi e d ct n Iiav)计划起 ,到后 来逐 步明晰 了创 g rE ua o ntt e h i ii 雨后春笋般应运 而生 。但 只有少数公司能在市场经济的惊涛 业教育政策 ,英国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 目的 ,要在社会上 骇浪 中挺立潮 头。首届 中国 1 1 0 8创业商 机网专家研讨会 于 形成激发创业 、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 『 l 1 。
开展创业教 育的情况来看,无论从理论认识上还是从 实践探索上都还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学 习 和借鉴发达 国家大学生创业教
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总结我国创业教 育的不足 ,提 出建立和完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 系的可行建议 。
[ 关键词】 创业; 达国家;教育体 系 发
【 图分 类 号】G 4. 中 6 91 【 献 标识 码】A 文
S u is o m p e e t to y tm f De eo e Co n re t d e n I lm n a in S se o v l p d u tis
i t e r n ur h p Edu a i n a d Ree a t I s r to s n En r p e e s i c to n l v n n pia i n
大学生就业难、仓 业更难已是不争的瓶颈性难题。大学生创 设计 的。此外 ,英 国在全 国范围 内建立 了 l 个英 国科学创 Ⅱ 3
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启示

破 。 20 1{
标 下 , 英 国 政
府 20 0 4年 7月 发 布 的 《 国 1 年 (0 4 2 1 )科 学 英 0 20- 04 与 创新 投入 框 架 在 六 个方 面 ( 界 级 的创 新 中心 、 可 世
持 续 的财 政 投入 、研 究基 础 对 经 济 和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的反 应 能 力 、 企 业 的研 发 投 资 和 参 与 、 高 素 质 劳 动 力 的培
美 国 总 统 奥 巴马 上 台后 , 于 2 0 0 9年 、2 1 0 ]年 接 连 英 国 创 新 战 略 的 总 目标 是 使 英 国 成 为 世 界 科 学 的 领
先 国、 全 球 经
发布 了 两份 创 新 战 略报 告 。2 0 年 9月 , 国 出 台的 美 09 美 国创新 战 略 : 动 可持 续增 长和 高质 量就 业 报 告 ,提 推
2 5 i 业研 发 投 瓷 占 G P的比重 1 年 间从 12 % 进 创新 ; 4 % 企 D 0 5 ( )加 强社 区 的 作 用 。支 持 地 方 创 新 ,增 强加
增 加 到 1 % 。 ( ) 在 科 技 产 出方 面 ,将 占世 界 引 文 的 7 2 拿大 各地 方对 投资 的 吸引力 。在 《 识 至关 重要 : 知 加
近 年来 , 界 上 很 多 国家 都 在 制 定 和 实施 创 新 战 略 , 世 本 期 介 绍 美 国 等发 达 国家 实施 创 新 战 略 的 一 些情 况 ,希 望 这 些 国 家 的创 新 战 略或 思 路 ,可 以 给 我们 带来 一 些启
迪和 借 鉴 。
提 出五 项 新 计 划 : 展 无 线 网络 , 在 未 来 5年 内使 美 发 国 高速 无 线 网络 接 入 率 达 到 9 % ; 革 专 利 审 批 制 度 , 8 改 提 高 审 批 效 率 , 将 平 均 审 批 时 间从 目前 的 3 5个 月 缩 短 到2 0个 月 ; 展 清 洁 能 源 , 到 2 5 发 0 5年 使 清 洁 能 源 发 电 占全 国发 电 总量 的 比例 提 高 到 8 % ; 0 实施 教 育 改革 , 着 重提 高 学生 理 工 科 技 能 ,在 未 来 1 内新 培 训 1 万 0年 0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可以给民办高校提供宝贵的启示。
以下是几点启示:第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系统思维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第二,强调实践教学。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项目、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参考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式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场景。
民办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地方政府等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
第四,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包括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创业资金等。
民办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导师等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创业资金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资源。
第五,培养国际化视野。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让学生了解国际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民办高校可以增加国际化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竞赛、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国际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给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产学研结合、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个较 为深刻 的认 识过程 , 些发达 国家 已经 形成 了一套 相 对成 一
熟 的创 业教 育和创 业 支持 体系 。 21 国的 大学创 业教育 实施 体系 英
自 18 9 7年 英 国 政 府 发 起 “ 等 教 育 创 业 ” E tr r e 高 ( n pi e s Hg e d c t nIi te 计划 起 , 后 来逐步 明晰 了创 业教 育 ih r u ai t i ) E o ni v a 到
一
3 我 国大 学生 创 业教 育 的 弊端 31 . 创业教 育 目标设 定的 “ 业趋 向性 ” 就
与国外 发达 国家 中小企 业 的兴 起 与发 展 推 动创 业 教育 相 比 而言 。 国创 业教育最 重要 的 因素是 来 自于 社会 发展 所必 需解决 我 的就 业问题 。据 了解 . 0 2 9年尽 管有 国际金 融危机 的不利影 响, 0 高 校 毕业 生初 次就 业率还 是保 持 了基本 稳 定 , 业人 数继 续增 长 。 就 2 1 年 , 国 普通 高校 毕业 生 规模 将达 6 0余万 人, 上往 届未 00 全 3 加 实现 就业 的, 大学生就 业形 势依然 十分 严 峻。 因此 , 要扩 大就 业 岗 位 以解决大 学生就 业 问题。 随之 , 学生 自主创 业教 育也 随之纳 入 高校就 业指导课 程体 系之 中。这 种功 利性 的 目标导 向造成 了高校 的创业 教育 活动主 要局 限干操 作层 面和 技能 层 面 . 业者 创业 的 创 动机 更主要 的是解 决生 存问题 ,而 不是 谋 求个 人的 高层 次发展 。 因此创业者 对创 业教育 的源动 力作用 没有得 到很好地 解决 。
科 学 时 代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创新与创业教育
21 0 0年第 1卷第 3期
事实上 , 大学 生创业 活 动 , 是 随着 知识 经 正
绕着一 个企业 的生命 周期来 构 建 的” 依 照商业 , 计划 的确 定 、 业 的建 立 、 场 的开 拓 、 企 市 企业 的 发展 ( 包括 融 资 、 资 过 程 ) 投 来展 开 的。 同时发
并 。另 一方 面 , 济 增 长 又是 一 个 E益 扩 大 差 经 l
别 的过程 , 而现 代 化 的信 息 技 术 又 有 力 地 推 动 这种 差别 的扩 大 , 是 导 致 大 企 业 供 应 大 市 场 于 的活动不 断 向小 企 业 供 应 小 市 场 的 活 动转 移 。 第四, 就业 竞争 日益 激 烈 。大 学 生创 业 企 业 , 不 仅解 决 了 自 己的 工 作 问题 , 且 能 够 为社 会 提 而 供 大量 的工作 岗位 , 进 经 济 发展 , 必 获得 政 促 势 府 和社 会 的支 持 。第 五 , 知识 经 济 的资 源 特 征
意, 发现 商机 , 速获 得创 办 和 经 营任 何 一 家企 迅
业 与 事业单 位 的信 息 。
[ 稿 日期 ] 2 1 4—2 [ 回 日期 ] 2 1 0 0 收 0 0—0 0- 修 0 0— 5— 5
[ 作 四川 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副教授 , 高级经 济师 , 主要 研究方 向 : 教育 教学管理 ; 段玲 (9 4一) 女 18 ,
通行证 ” 是相 对 于 以知 识 教育 为主 的 “ 术性 通 学 行证 ” 以职 业 技 能 教 育 为 主 的 “ 业 性 通 行 和 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作者:陈啸寅
来源:《卷宗》2016年第02期
摘要:在高等学校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4个国家为例,总结了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国内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即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第二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而兴起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第三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1]。
我国教育部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
2 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的开设,开创了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纪元[3];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硅谷大批企业的创立和师生成功的创业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业本科、MBA专业的正式设立使得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走向了规范化道路;步入21世纪之后,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现如今,美国在校生把创业当成未来职业选择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年至少有60万大学生选修关于创业的课程。
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振兴衰退的经济,开始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期通过两者合作培养适应甚至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于1963年发表《罗宾斯报告》,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开始集中在商学院萌芽。
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委员会发表《迪尔英报告》,强化市场与社会参与高校治理,报告指出“地方政府与企业要致力于帮助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形成企业家的能力,以使他们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由商学院向其他院系扩张。
进入21世纪
之后,英国政府先后成立科学创业中心(UKSEC)、投资设立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EIF)、建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日本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相结合,依托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高校相继创建了“共同研究中心”,作为高校与产业界联系合作的窗口,将高校的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结合起来,所产生的发明及专利为高校和企业共有。
进入21世纪,日本提出“创业家精神的概念”,强调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家精神。
2002年,日本产学官合作促进会议提出希望通过技术转让机构、育成中心、产学合作机制等推动高校进一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提出了在3年内创设1000个校办风险企业的目标。
以色列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能集中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建国不过半个多世纪,经济却增长50多倍,同时,教育、文化、科技水平进入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平均每184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创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总数超过全欧洲的总和。
以色列所创造的奇迹,一方面源于犹太民族鼓励创新、挑战权威和包容性强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源于这个国家对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未建国先建高校,以色列在建国前就先建立了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目前,在以色列有7所研究型大学和1所开放型大学、27所专科学校,其中有4所大学位于全球150所顶级大学之列,7所大学位于亚太地区100所顶级大学之列。
3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既区别于应试教育,又区别于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其特点是点面结合,注重过程。
我国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显而易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应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第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本国国情的具体举措。
因此,我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也应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与文化传统,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人才参与国际化竞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EB/OL].http: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04.
[3]马永斌,王孙禺,刘帆.美、英、日大学-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对比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2010,31(1):71-76.
作者简介
陈啸寅(1986-),男,上海,汉族,工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