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概论

合集下载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第二章1. 等容粒径、筛分粒径、沉降粒径的定义各是什么?为什么筛析法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接近于它的等容粒径? 答:(1)等容粒径为与泥沙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

如果泥沙颗粒的重量W 和容重γs (或体积V )可以测定,则其等容粒径可按下式计算:113366n s V W D ππγ⎛⎫⎛⎫==⎪ ⎪⎝⎭⎝⎭(2)如果泥沙颗粒较细,不能用称重或体积法确定等容粒径时,一般可以采用筛析法确定其筛分粒径。

设颗粒最后停留在孔径为D 1的筛网上,此前通过了孔径为D 2的筛网,则可以确定颗粒的粒径范围为D 1<D <D 2。

(3)对于粒径小于0.1 mm 的细砂,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而必须用水析法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然后按照球体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式,求出与泥沙颗粒密谋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作为泥沙颗粒的沉降粒径。

(4)对形状不规则的泥沙颗粒,可以量测出其互相垂直的长、中、短三轴,以a ,b ,c 表示。

可以设想颗粒是以通过中轴筛孔的,因此筛析所得到的颗粒的中轴长度b 。

对粒径较粗的天然泥沙的几何形状作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表达如下式:()13b abc =即中轴长度接近(实测结果为略大于)三轴的几何平均值。

如果把颗粒视为椭球体,则其体积为6V abc π=等容粒径为()11336n V D abc π⎛⎫== ⎪⎝⎭因此,如果上述各假设成立,则筛析法所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颗粒恰好通过的孔径)接近于它的等到容粒径。

2. 100号筛的孔径是多少毫米?当泥沙粒径小于多少毫米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答:查表2-2知100号筛的孔径是0.149 mm ,当泥沙粒径小于0.1 mm 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3. 什么是颗粒的形状系数?答:有时采用形状系数(shape factor )来综合表示颗粒形状特点,定义如下:SF =4. 密度、容重、干容重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答:颗粒的密度ρs 即颗粒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kg/m 3或g/cm 3,工程中常用t/m 3。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种能源和动力系统;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原理和技术;4.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4.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6.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7.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8.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9.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0.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论文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

4.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或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第三版);参考书目:1.《能源工程导论》;2.《动力工程导论》;3.《可持续能源技术导论》;4.《热能工程基础》;5.《动力学及其应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课程设计或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或实验,并提交报告;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概述;2.第二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定义和范围;3.第三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4.第四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5.第五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6.第六周: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7.第七周: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8.第八周: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9.第九周: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10.第十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1.第十一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2.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和复习;13.第十三周:期末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_2013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_2013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称为:
A:表观分布容积
B:零级速度过程
C:生物利用度
D:体内总清除率
E:生物半衰期
答案:C
2、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
A:表观分布容积
B:体内总清除率
C:生物半衰期
D:生物利用度
E:零级速
度过程
答案:A
3、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为科学制药、合理用药和正确砰价药剂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B: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生化过程的学科
C: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学科
D:生物药剂学是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E:生物药剂学是探讨药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附加剂、制剂工艺和操作条件等与生物因素、药效关系的学科。

药物动力学概论

药物动力学概论
5、研究药物动力学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统 计矩理论分析;
6、制定临床给药剂量方案; 7、研究建立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联合统 一模型; 8、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二)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药物动力学原理已应用于临床药理学、药物代 谢学、制剂学、药物化学、毒理学及相关生物学科 如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消除与残留动力学、微量元素 在动植物体内药物动力学。
兽医药物动力学
Veterinary Pharmacokinetics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第3章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第4章 二室模型 第5章 三室模型 第6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第7章 多次重复给药模型与剂量方案 第8章 药物动力学的非房室模型分析 第9章 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酶促反应动力 学方程;1958年,Lundquist首先将酶促反应动力 学的Michaelis-Menten方程用来描述乙醇在动物 体内的消除过程。
尔后由于分析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与检 测仪器的精密度大大提高,气相色谱(GC),高效 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等分析方法的出现 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 重大突破和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本门科学发展至今 天已成为一门新型而又成熟的科学。
在本学科中的杰出科学家代表有Dost, KrugerTheimer, Nelson, Wagner, Riegelman , Levy , Gibaldi, Perrier,刘昌孝和朱家璧等,兽医药 物动力学的杰出代表是Baggot JD。
我国人医药物动力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期。1983年,孙瑞元,黄圣凯,陈刚等举办了全国第 一期药物动力学训练班;刘昌孝院士,刘定远,周怀 悟,李端,魏树礼,孙瑞元、曾衍霖等分别编写了有 关药物动力学专著,朱家璧先生翻译了M.吉伯尔迪编 著的经典著作《药物动力学》。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第7周)动力学概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第7周)动力学概论
准磨口 3-弹簧夹 4-刻度毛细管
直径约1mm 长500mm
4
3.7 聚合速率
膨胀计法:
测定原理:利用聚合过程的体积收缩与转化率的线性关系。
随聚合反应发生,分子间形成了键。反应时,从π键变为σ键, 键长有所增加,但低分子间力转变成链节间的共价键,比未成键 前单体分子间距离要短得多:
22
-d[M]/dt
可用C ~t 曲线表示聚合过程中速率的变化
通常呈S 型。据此,
率自
-
时 间 关 系
由 基 聚 合
曲反
线应
图转


化 率
中 期

导 期
初 期
S型
后 期
t
聚合过程
诱 初中 后

期期 期
期 ︵
零 速
︵︵ ︵ 匀加 减 速速 速

期期 期
︶ ︶︶ ︶
诱导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 初期: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转化率在5%~10%以下(研究聚合时)或10%~20%(工
由于副反应和诱导分解,初级自由基或分解的引
发剂并不全部参加引发反应,故须引入引发剂效 率f。
引发速率(Ri)方程为:
Ri =2fkd[ I ]
B 链增长
单体自由基连续加上大量单体分子的反应
RM M RM2 M RM3 M
kp1
kp 2
kp 3
RMx
∲ 根据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 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这是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 第一个假定。(低转化率5%-10%)
上述公式一般只适用于聚合初期 (低转化率5%~10%), 为什么?
3.7 聚合速率

7、动力学-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概论

7、动力学-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概论

11
质点动力学两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微分 问题)。解题步骤和要点: ①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一般选择联系已知量和待求量的质点。 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应在一般位置上进行分析。 ③ 正确进行运动分析 分析质点运动的特征量 。 ④ 选择并列出适当形式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建立坐标系 。 ⑤ 求解未知量。
大小与r的大小成正比,称之为向心力。
16
第二类问题:已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积 分问题)。
已知的作用力可能是常力,也可能是变力。变力可能是时 间、位置、速度或者同时是上述几种变量的函数。 解题步骤如下: ①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判断力是什么性质的力
(应放在一般位置上进行分析,对变力建立力的表达式)。 ③ 正确进行运动分析。(除应分析质点的运动特征外,还要确
一部分由加速度引起,称为附加动拉力。全部拉力称为动拉力。
14
[例2] 已知质量为m的质点M在坐标平面 Oxy 内运动,如
图所示。其运动方程为 x a cost,y bsint ,其中
a、b、 是常数。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F。
解:将质点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得
x2 y2 1
a2 b2
可见,质点的运动轨迹是以
四.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作用力; 第二类: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
综合性问题:已知部分力,部分运动求另一部分力、部分运动。
已知主动力,求运动,再由运动求约1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4.2 动量定理 14.3 动量矩定理
ma
F ,
G d v G sin
g dt
1

中药药剂学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中药药剂学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0-2分)生物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生理及病理条件的差异。

药物剂型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工艺过程。

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研究内容:①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②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③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④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⑤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几个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配置:分布、代谢、排泄。

消除:代谢、排泄。

1.吸收(非血管内给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口服给药):1)生理因素:①胃肠液成分性质: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②胃排空速率: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

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

③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药物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②药物的溶出速度:减小药物粒径、采用药物的亚稳定型晶型、制成盐类、制成固体分散体--加快溶出,促进吸收。

3)剂型因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吸收。

剂型。

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显效快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结构动力学概论

结构动力学概论

日本阪神地震
• • • 原因剖析 造成这场灾害的主要因素;
一是该地震的性质所致。城市直下型地震能量积累慢、周期长,就目前的条件基 本无法预测。其震动方式特殊,垂直、水平均有震幅,烈度强,对城市的破坏性极大, 而且神户市与震中距离近。 二是地理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较脆弱。城市大都建设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 地上,经过强震,地基发生形变。城市抗震设防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 建筑)、交通设施及生命线工程大量被毁坏,并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 三是震后救灾工作十分困难。震后,神户市通讯不畅,道路组塞,一个惊恐,客 观上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救灾无法按预定设想组织展开。同时,也反映 出日本政府对关西震灾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在实际救援中,出现了救 灾指挥体系不协调、救贫物资供应混乱和火灾无法及时扑救等情况。
日本阪神地震
•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直接引起了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交通 防范的重视。当时一般日本学者认为关西一带不 可能有大地震发生,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 措施和救灾系统,特别是神户周围有相当多交通 要道都通过隧道或高架桥,在地震时隧道受损严 重,影响了搜救速度。神户市中更因瓦斯外泄、 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 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3 2
2 4
2 4
3 6
1.1.2 动荷载及其分类
所谓动荷载是指:随时间变化(三要素),且作用
结果使受荷物体质量的加速度(惯性力与外荷比)不
可忽视,这种荷载称动力荷载,简称动荷。
自重、缓慢变化的荷载,其惯性力与外荷比很小, 分析时仍视作静荷载。 静荷只与作用位臵有关,而动荷是坐标和时间的函 数。
1.1.2 动荷载及其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 质量矩阵
• 阻尼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运动方程
通用运动方程如下: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C u K u F t M u
其中: [M] [C] [K] {F} {u} {ů} {ü } = 结构质量矩阵 = 结构阻尼矩阵 = 结构刚度矩阵 = 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函数 = 节点位移矢量 = 节点速度矢量 = 节点加速度矢量
• 上述每一种情况都由一个特定的动力学分析类 型来处理
动力学
第二节: 动力学分析类型
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 在工作中,汽车尾气排气管装 配体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固 有频率相同时,就可能会被震 散。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 危险结果呢? – 受应力(或离心力)作用的涡 轮叶片会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 特性,该如何解释和分析这种 现象呢? 答案:进行 模态分析 来确定结构 的振动特性
无需告诉 ANSYS 所使用的单位制,只需确定要使用的单位制,在输入时 保持输入数据单位一致即可。
– 例如,如果几何模型的尺寸是英尺,确保其他输入数据 — 材料性质,实常数, 荷载等 — 也以英制为单位。
– 结构分析中用到的基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
• 米(m)-千克(kg)-秒(s)制
• 厘米(mm)-克(g)-秒(s)制
– 太空船和飞机的部件必 须能够承受持续一段时 间的变频率随机载荷。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解决办法 :进行随机振 动分析来确定结构对随 机振动的影响
Courtesy: NASA
动力学
动力学分析类型(接上页)
• 总之,动力学分析有下列类型:
Training Manual
UX1 x 0 UY 1 ROTZ1 0 UX 2 x 0 0 x 0 0 x x 0 x x x 0 x x 0 x 0 0 x 0 x x x 0 x x
x 0 UY2 0 x ROTZ2 0 x

1
BEAM3
2
x 0 0 0 0 0
– 振动特性(结构振动方式和振动频率) – 随时间变化载荷的效应(例如:对结构位移和应力的效应) – 周期(振动)或随机载荷的效应
பைடு நூலகம்
• 动力学研究的问题
– 研究系统的固有特性和瞬态特性等动力特性,用于判断是否满 足振动强度、速度、加速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 研究减振、隔振、振动控制等,使系统振动减小到最低程度; – 研究如何利用振动,使系统具有更大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响应,甚至让系统发生共振。
DYNAMICS 11.0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质量矩阵(接上页)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应当采用哪种质量矩阵? • 对大多数分析来说,分布质量矩阵为缺省设定; • 若结构在一个方向的尺寸与另两个方向相比很 小时,可采用简化质量矩阵(如果可能得到的 话)或集中质量矩阵例如细长的梁或很薄的壳; • 集中质量矩阵可用于波的传播问题。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质量矩阵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 对于动力学分析需要质量矩阵 [M],并且这个质量 矩阵是按每个单元的密度以单元计算出来的。 • 有两种类型的质量矩阵 [M]: 分布质量矩阵 和集中 质量矩阵, 对于2-D 梁单元BEAM3,其质量分布 矩阵和集中质量矩阵如下所示:
动力学 -基本概念和术语
求解方法
如何求解通用运动方程 ? • 两种主要方法:
– 模态叠加法 – 直接积分法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求解方法 (接上页)
• 直接积分法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 直接求解运动方程 – 在谐响应分析中,因为载荷和响应都假定为谐函数,所以运动 方程是以干扰力频率的函数而不是时间的函数的形式写出并求 解的 – 对于瞬态动力学,运动方程保持为时间的函数,并且可以通过 显式或隐式的方法求解
动力学
定义和目的(接上页)
静力分析也许能确保一个 结构可以承受稳定载荷的 条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尤其在载荷随时间变化时 更是如此。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著名的美国塔科马海峡吊 桥(Galloping Gertie) 在 1940年11月7日,也就是在 它刚建成4个月后,受到风 速为42英里/小时的平稳载 荷时发生了倒塌。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建模要考虑的问题(接上页)
材料性质: • 需要定义杨氏模量和密度(必须的) • 记住要使用一致的单位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建模要考虑的问题(接上页)
单位制注释 •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DYNAMICS 11.0
– 谐响应分析:假设F(t) 和 u(t) 都为谐函数,例如 Xsin(wt),其 中,X 是振幅, w 是单位为弧度/秒的频率;
w M iwC K u iu F iF
2
ˆ u iu F iF K
1 2 1 2
1
2
1
2
– 瞬态动力分析:方程保持上述的形式。
a0 M a1C K un1 F a n a3 u n M a0 un a2 u n a5 u n C a1un a4 u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运动方程
• 不同分析类型对应求解不同形式的方程
– 模态分析:设定F(t)为零 ,而矩阵 [C] 通常被忽略;
K u 0 M u u U sin ωt K U ω2 M U
Training Manual
第一章: ANSYS动力学简介
第一节: 动力学分析的定义和目的 第二节: 动力学分析的类型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四节: 简单动力学分析实例
动力学
第一节: 定义和目的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什么是动力学分析? • 动力学分析是用来确定惯性(质量效应)和阻尼起重要 作用时的结构或构件动力学特性的技术。 • “动力学特性” 可能指的是下面的一种或几种类型:
0 0 0 0 0 x 0 0 0 0 0 x 0 0 0
0 0 x 0 0 0 0 0 x 0 0 0 0 0 x
Lumped[M]
Consistent [M]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质量矩阵(接上页)
Training Manual
分布质量矩阵 • 通过单元形函数计算出来; • 是大多数单元的缺省选项; • 某些单元有一种称为简化质量矩阵 的特殊形式的质 量矩阵,其中对应于转动自由度的各元素均被置零。 集中质量矩阵 • 质量被单元各节点所平分,非对角线元素均为零; • 通过分析选项来激活。
动力学
定义和目的(接上页)
• 动力学分析通常分析下列物理现象:
– – – – – 振动 - 如由于旋转机械引起的振动 冲击 - 如汽车碰撞,锤击 交变作用力 - 如各种曲轴以及其它回转机械等 地震载荷 - 如地震,冲击波等 随机振动 - 如火箭发射,道路运输等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建模要考虑的问题(接上页)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非线性 (大变形,接触,塑性等等): • 仅在完全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允许使用。 • 在所有其它动力学类型中(如模态分析、谐波 分析、谱分析以及简化的模态叠加瞬态分析 等) ,非线性问题均被忽略,也就是说最初的 非线性状态将在整个非线性求解过程中一直保 持不变。
动力学
动力学分析类型(接上页)
– 汽车防撞挡板可以承受 低速撞击,但在较高速 下撞击就可能变形 – 一个网球拍架子应该设 计得能承受网球的冲击 并且允许发生轻微弯曲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解决办法 :进行 瞬态动 力学分析 来计算结构对 随时间变化载荷的响应
动力学
动力学分析类型(接上页)
– 位于地震多发区的房屋 框架和桥梁应该设计的 能够使其满足承受地震 载荷的要求.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解决办法:进行谱分析来确 定结构对地震载荷的响应
Courtesy: US Geological Survey
动力学
动力学分析类型(接上页)
– 钢的密度 : 7.8×103kg/m3

7.8×10-3 g/mm3
– 钢的弹性模量:2×1011Pa = 2×1011kg / ms2 2×1011 g/mms2(Pa)
• •
ANSYS 不进行单位换算! 它只简单的接受所输入的数据,不怀疑它们的合 理性。 命令 /UNITS 允许指定单位制,但它只是作一个记录,让使用模型的用户 知道所采用的单位。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建模要考虑的问题
要注意下面三方面的问题: • 几何形状和网格划分 • 材料性质
Training Manual
DYNAMICS 11.0
• 各种非线性
动力学 - 基本概念和术语
建模要考虑的问题(接上页)
Training Manu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