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动力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河流动力学(River Dynamics)课程编号:080820047总学时:32适用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第三年先修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水文测验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1.本课程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2.目的是使该专业学生了解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变化的基本特性。

流域上产生的泥沙进入支流、干流河道后,对河道的水流运动、河道演变及沿河的工业、农业、生活取排水工程有重要影响。

领会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能初步掌握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水流泥沙运动与河道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泥沙运动的观测、采集、分析、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中遇到的泥沙问题。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了解河流动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介绍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介绍典型工程泥沙问题实例。

第二章河道水流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了解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二相性、三维性、非恒定性、非均匀性。

2-2 了解紊动切力:紊动切力的概念、表达式及沿水深的分布规律。

2-3 了解明渠水流垂线流速分布:流速分布的层区,对数流速分布公式介绍。

2-4 掌握明渠水流阻力:阻力的表达形式及相关关系。

2-5 了解明渠水流能量的内在结构:单位水体提供能、消耗能和传递能之间的关系沿垂线分布,挟沙后的能量变化。

重点:水流基本特性和水流阻力难点:水流的能量结构第三章河流泥沙基本特性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3-1 掌握泥沙的物理特性:泥沙的粒径、沙样的级配曲线、泥沙的形状、容重;3-2了解细颗粒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与结合水膜,絮凝与分散现象;3-3了解浑水的基本特性:浑水的含沙量、流型、粘滞性;3-4掌握泥沙的沉降速度:球体的沉降机理、泥沙的沉速公式及影响因素;3-5掌握河流泥沙的分类:按泥沙粒径大小、泥沙运动及造床作用分类;重点:泥沙的物理特性和泥沙的沉速难点: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第四章推移质泥沙运动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了解泥沙起动:起动的机理、泥沙起动的希尔兹关系、起动流速公式、起动的随机性、非均匀泥沙的起动;4-2了解推移质输沙率: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各类公式的基本思路、非均匀沙泥沙的处理。

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力学

第一章泥沙特性1. 等容粒径D:就是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2. 泥沙粒径测量方法:测量法(D〉20mm ;筛析法(0.1mm 《D<20mjm显微镜法(D<0.1mm;沉降法。

3. 粒配曲线:通过颗粒分析(筛分、水析),求出沙洋中各粒径泥沙质量,算出小于各粒径泥沙质量,然后在半对数坐标上,将泥沙粒径D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泥沙在全部沙洋中所占百分比p绘于纵坐标轴上,绘出的D~p关系曲线,即为粒配曲线。

4. 影响泥沙孔隙率的因素:1 .粒径均匀泥沙孔隙率最大2.泥沙形状3.泥沙沉积方式5. 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颗粒比表面积间接反映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作用的相对大小。

6. 絮凝:当扩散层较薄,颗粒间距较小时,粒间力表现为净引力。

相邻的颗粒彼此相互吸引而聚合在一起的现象。

影响絮凝因素:粒径大小,电解质离子浓度、价位,矿物组成。

7. 双电层:细颗粒泥沙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颗粒周围会形成双电层,细颗粒泥沙通常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会发生两种情况(均带负电):一是电解质中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二是泥沙颗粒表面分子发生离解。

双电层分为吸附层(带正电荷,且排列紧密),扩散层(游离反电荷层)8. 几何特性(颗粒形状、大小、群体泥沙组合特性);重力特性(泥沙颗粒容重、淤积泥沙干容重);水力特性(泥沙颗粒沉降速度)9. 泥沙容重(或密度):泥沙颗粒实有质量与实有体积之比,无因次数(有效容重系数)a=(r s-r)/r(容重关系式)=(p s-p)/p(密度关系式)10. 干重度:如取未经扰动的原装沙样,量出它的体积,然后在烘箱中内经100~105C的温度烘干后,其重量(或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干重度(或密度)。

11. 干容重影响因素:1泥沙粒径(粒径粗,干容重大,变化范围小)2泥沙淤积厚度(淤积厚度越深,干容重越大)3淤积历时。

12. 沉速: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

河流动力学总结

河流动力学总结
9、干容重的影响因素?
①泥沙粒径:粒径较粗的泥沙干容重大,变化范围小;反之,粒径较细的泥沙干容重小,变化范围大。
②泥沙淤积厚度影响:泥沙的淤积深度越深,琪干容重越大,变化范围越小;反之,淤积深度越浅,其干容重越小,且变化幅度越大。
③淤积历时的影响:干容重 随淤积历时的增加而趋向于一个稳定值,较粗颗粒淤积历时不长,其干容重 就趋向稳定,且初始干容重与最终干容重比较接近;而细颗粒泥沙 趋向稳定所需的时间要长的多,初始干容重与最终干容重相差甚远。
3、粒配曲线特点
曲线坡度越陡,表示沙样内颗粒组成越均匀,反之,不均匀。
4、粒配曲线特征值
1)中值粒径 :是常用的特征值,它表示大于和小于该种粒径的泥沙重量各占沙样总重量的50%,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出p=50%,其对应的横坐标即为
2)平均粒径 :是沙样内各泥沙粒径组的加权平均值。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p)按其变化情况分成若干组,并在横坐标(D)上定出各组泥沙相应的上、下限粒径
假设成椭球体,用几何平均值表示
2、粒配曲线的作法:(图1-1p6)①通过颗粒分析(包括筛分和来自析),求出沙样中各种粒径泥沙的重量
②算出小于各种粒径的泥沙总重量
③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将泥沙粒径D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的泥沙在全部沙样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数p绘于纵坐标(普通分格)上,绘出的D~p关系曲线即为所求的粒配曲线。
以及各组泥沙在整个沙样中所占重量百分数 ,然后求出各组泥沙的平均粒径
n—为划分组数;
,其中 —沙样粒径分配的均方差,
当 为零时,沙样均匀, ,一般沙样不均匀, 总是大于零,因此,通常
3)分选系数(非均匀系数) ,若 =1,则沙样非常均匀,越>1,则越不均匀。
5、影响泥沙的孔隙率的因素

河流动力学第一章

河流动力学第一章

5
4 大运河
《国语·越语上》说:“广运百里”。韦昭注:“东西 为广,南北为运”。即大运河是以人工开山凿渠, 连通天然水系修建的南北向的运输航道。
京杭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九倍,是世界上里 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 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km,开凿到现在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河流动力学
主讲教师:孙雪岚
教材
书 名:河流动力学概论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列教材)
编 著:邵学军 王兴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规律的 专门学科,研究对象是天然冲积河流。
研究内容:
泥沙运动学:泥沙在水流中的输运过程和挟沙水流的 运动规律;
河床演变学:在水流和泥沙运动的作用下冲积河流形 态的变化规律。
§1.2 著名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利资源,减少水旱灾害,远 古的人们就开始了兴修水利工程。
在水利建设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 如都江堰、灵渠、郑国渠和大运河等;也有大量 失败的经验教训,如鲧的筑坝挡水失败、三门峡 水库运行初期的严重淤积等。本节对古代有重大 影响的水利工程做一简单介绍。
1 都江堰
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 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 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 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 然屹立。
4
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 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 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 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 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 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 “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 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 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河流动力学_总结

河流动力学_总结

河流动力学第一章泥沙特性1、等容粒径: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设某一颗泥沙体积为V ,则等容粒径3/1)6(πV D =泥沙粒径可用长轴a ,中轴b ,短轴c 的算术平均值表示)(31c b a D ++= 假设成椭球体,用几何平均值表示3abc D =2、粒配曲线的作法:(图1-1 p6)①通过颗粒分析(包括筛分和水析),求出沙样中各种粒径泥沙的重量②算出小于各种粒径的泥沙总重量③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将泥沙粒径D 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的泥沙在全部沙样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数p 绘于纵坐标(普通分格)上,绘出的D~p 关系曲线即为所求的粒配曲线。

3、粒配曲线特点曲线坡度越陡,表示沙样内颗粒组成越均匀,反之,不均匀。

4、粒配曲线特征值1)中值粒径50D :是常用的特征值,它表示大于和小于该种粒径的泥沙重量各占沙样总重量的50%,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出p=50%,其对应的横坐标即为50D 2)平均粒径50D :是沙样内各泥沙粒径组的加权平均值。

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p )按其变化情况分成若干组,并在横坐标(D )上定出各组泥沙相应的上、下限粒径min max D D 和 以及各组泥沙在整个沙样中所占重量百分数i p ∆,然后求出各组泥沙的平均粒径32min max min max i min max D D D D D D D D i +++=+=或∑∑==∆∆=n i i n i i im pp D D 11n —为划分组数;2502σe D D m =,其中σ—沙样粒径分配的均方差,9.151.84ln D D =σ 当σ为零时,沙样均匀,50D D m =,一般沙样不均匀,σ总是大于零,因此,通常50D D m >3)分选系数(非均匀系数)25750D D S =,若0S =1,则沙样非常均匀,越>1,则越不均匀。

5、影响泥沙的孔隙率的因素①沙粒的大小 ②均匀度 ③沙粒的形状 ④沉积的情况 ⑤沉积后受力大小 ⑥历时长短泥沙越细,孔隙率越大;泥沙越均匀,孔隙率越大;越接近球体,孔隙率越大。

河流动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河流动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1试分析人工或天然水系中所谓的“死水”或“活水”是否属于动态系统。

它们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举例说明本校园内的人工河流、湖泊属于何种系统?答:“死水”或“活水”属于动态系统,“死水”是封闭系统,“活水”是开放系统。

校园内的人工河流、湖泊与外部环境既交换热量又交换物质,是开放系统。

1.2若一个封闭水体与外部环境只有能量交换(太阳能辐射),而没有物质交换(水量的流入流出),试分析水体的演变趋势。

考虑两种初始条件:①水体十分纯净,没有任何营养物和微生物;②受到污染的水体,有大量污染物和微生物存在。

答:①水体十分纯净,封闭的水体不会发生变化。

②受到污染的水体,有大量污染物和微生物存在。

在水体中会有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会进一步污染恶化。

1.3仿照图1-1的例子,试举出更多的实例什么是不稳定、亚稳定和平衡状态。

答:一个圆锥体,以其尖端竖立在一个平面上,这些物体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翻倒后,处于亚稳定状态,一直要等到它们的重心相对地取得最低位置时,这些物体才会静止不动处于稳定状态。

1.4简要说明水文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并指出我国大陆地区常见的子系统。

答:水文系统包含:1、大气层-海洋系统2、坡面系统3、海岸线系统4、河流系统5、冰川系统6、地下水系统7、风成沉积系统常见的有1、大气层-海洋系统2、坡面系统3、海岸线系统4、河流系统6、地下水系统7、风成沉积系统1.5在泥沙问题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时间尺度有几种?它们适用于什么学科和什么问题的研究?答:三种。

地质学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研究地质旋回过程。

现代河流地貌学时间尺度为数十年至数十万年,研究侵蚀旋回。

工程学时间尺度为数天至数百年,降雨和水流与流域坡地、河道边界或人工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演变过程。

河流动力学重点

河流动力学重点

前言1.河流动力学就是以力学及统计等方法研究河流在水流、泥沙和河床边界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2.河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原型观测、数学模型。

第一章1.P16等容粒径公式。

2.粒径大小分类、漂石、卵石、砾石、沙砾、粉粒、黏粒,3.有效密度的表示方法(PS-P)/P4.从自然界取得的原状泥沙,经过100到105度的温度烘干后,其质量与原泥沙整体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干密度。

相应重量的比值称为干容重。

5.泥沙干密度主要受泥沙粒径、淤积厚度、淤积历时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图p21,P22的图6.在静水中的泥沙,由于颗粒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堆积成一定角度的稳定倾斜而不塌落,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泥沙的水下停止角!第二章1泥沙沉降速度是指单颗泥沙在足够大的静止请水中等速下沉时的速度,简称沉速。

由于泥沙颗粒越粗,沉速越大,因此又被称为水力粗度!2雷诺数小于0.5为停滞性状态,大于1000属于紊动状态,介于之间属于过渡状态。

3影响泥沙沉降速度因素有,颗粒形状,边壁条件,含沙浓度,紊动,絮凝等4泥沙颗粒越细。

其比表面积越大,当泥沙粒径小于0.01毫米,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可使颗粒之间产生微观结构,随着这种颗粒泥沙的增加,相邻的若干带有吸附水膜的细颗粒便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絮团,这种现象称为絮凝现象。

第三章注意资料计算题游荡型河段演变规律:形态特性,平面形态看,河身比较顺直,往往宽窄相间,类视藕节状,河段内河床宽浅,洲摊密布,岔道交织。

水流特性:因河床宽浅,平均水深很小。

水文特性表现为暴涨暴落,年内流量变化大。

输沙特性:含沙量大,而且同流量下含沙量变化很大,流量与含沙量关系不明显。

同意流量,因上站含沙量的不同,其输沙率相差很大,出现多来多排,少来少排现象。

演变规律:冲淤变化,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

非汛期,主槽淤积,滩地坍塌。

从长时间看,表现为主槽淤积抬高,而滩地持续抬高。

(完整word版)河流动力学

(完整word版)河流动力学

1。

等容粒径(假定球体)D : 算数品均值D : 几何品均值(椭球体)D:泥沙级配曲线(群体性):表示天然泥沙组成特性,在采集的代表沙样中,小于某种粒径的泥沙累计百分数与该粒径在半对数纸上的关系曲线.粒配曲线反映的特性⑴可反映沙样颗粒的大小和范围;⑵可反映沙样组成的均匀程度。

沙样的特征粒径:⑴平均粒径Dm :粒径按其所占重量的百分比为权的加权平均值。

1100n i i m i P d d =∆⋅=∑,max min 2i d d d +=⑵中值粒径50d 表示在全部沙样中,大于和小于这一粒径的泥沙重量刚好相等。

求法:粒配曲线—P=50%天然沙的平均粒径常常大于中值粒径2。

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征.细颗粒泥沙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颗粒周围会形成双电层。

通常细颗粒泥沙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它们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会发生两种可能:电解质中的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子发生离解。

不论哪种情况都使泥沙颗粒表面带有负电。

由于凝絮作用,细颗粒在沉积时会连结成絮团,絮团与絮团会连接成集合体,集合体还会搭连而形成网架。

絮凝的新沉积物是一个高度蜂窝状的结构,含水量很高,密度很低,这样的淤积物具有很低的抗剪强度或粘结力。

3。

沉速概念,泥沙沉降状态.单颗粒泥沙在无边界影响的静止清水中的匀速下沉的速度。

因数值主要和粒径有关,也称水力粗度,常用ω表示,单位:cm/s.沉降的形式,泥沙颗粒在静水中下沉时的运动状态与沙粒雷诺数Re d ωνd G ==沙粒性力水流粘Z 力(式中和d 、ω分别为泥沙的粒径及沉速,ν为水的运动粘滞性系数)①层流状态下降:Re d <0。

5,颗粒基本沿垂线下沉,颗粒不发生摆动、转动、滚动,周围水体不发生紊乱现象。

颗粒沉降属于层流状态,下降速度较慢,绕流阻力以摩擦阻力为主,压差阻力相对较小,d C 与Re d 呈直线关系②紊流状态下降:Re d >1000, 泥沙颗粒脱离铅垂线,以极大的紊动状态左摇右摆下沉,附近的水体产生强烈的绕动和涡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4 大运河
《国语·越语上》说:“广运百里”。韦昭注:“东西 为广,南北为运”。即大运河是以人工开山凿渠, 连通天然水系修建的南北向的运输航道。
京杭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九倍,是世界上里 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 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km,开凿到现在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②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 “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
③调节黄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 远景灌溉7500万亩。
④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
⑤改善下游航运。
水利部长傅作义等参加开工典礼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在 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 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 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 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
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 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 了三门峡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 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 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 面的问题。
灵渠(引自杨达源《自然地理学》
灵渠枢纽 布置示意图
灵 渠 全 长 37 公 里 , 由铧嘴、大小天平、 南渠、北渠和陡门 组成。
陡门是世界上最早 的船闸,是灵渠上 又一个中国古代建 筑史上的惊世之作
大、小天平成人字形,是建于湘江上的拦河 滚水坝。大天平长344米,小天平长130米。坝 高2~2.4米,宽17~23米。汛期洪水可从坝面 流入湘江故道,平时可使渠水保持1.5米左右深 度。因其能平衡水位,故称天平。
1954年4月,黄河规划委员会在 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 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 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
年底,《规划报告》出台,选定 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 一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 容360亿立方米。
主要任务:
①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 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
主要任务:
使学生掌握河流泥沙特性及其运动规律方面的有关基本 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为从事水流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生产 设计打下基础。
第一章 河流系统与人类活动
1.1 水文化 1.2 著名水利工程 1.3 河流、流域与地球的各种动态系统 1.4 流域侵蚀与泥沙的输运 1.5 人类活动对流域和河流自然过程的影响
孔子:“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 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 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 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 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袁宏道《文漪堂记》也极力推崇水作为审美对象的 特长:“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 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毅,旋则 为虎眼,注则为天绅,立则为岳王。矫而为龙,喷 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 状。故天下至奇至变者,水也”。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人对水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更 深刻地理解:
“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水 经注》卷一)。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 也。五害之属,水为最大”(《管子·水地》)。将水作 为一种财富,人们已认识到了水资源的价值。
1
相关诗歌
《山海经》: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诗经》:《周南》、《秦风》、《魏风》、《卫风》
悬沙900万吨,推移质200万吨,内江占 26% , 75%以上从飞沙堰排入外 江,卵石直径达 600 mm 以上。1966.7.28 洪水: 738 m3/s。
飞沙堰
离堆
外江
宝瓶口 玉垒山
金刚堤
鱼嘴
内江
关口 河心滩
都江堰河势图
3
都江堰枢纽主要由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等 组成分流、引水、排沙枢纽。河心滩在低水位时出露, 高水位行洪。鱼嘴位于江心,将干流分为内、外江, 内江河宽130 m,外江河宽96 m。金刚堤不过流,飞沙 堰距鱼嘴约1000 m,长约 260 m,高出河槽约2 m。宝 瓶口距鱼嘴1224 m,底宽12 m,上部宽24 m。
易学与水
阴阳五行说: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其中 的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
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为八卦来源。河图最初 出于龙马背上,而洛书处于神龟壳上。 龙马出于孟河 ,而神龟则出于洛河。
儒家与水
水为孔孟思想中重要的意象及哲学思想表达的隐喻 。
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像水那 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时,在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下, 率领当地劳动人民兴修此堰。为修建引水口,他们 以火烧石后浇水,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 了引水总干渠的咽喉宝瓶口。
由于科学的布局和管理,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巨大的效益,现已灌溉约70万公倾,并为成都市等 提供生活、工业和环保用水。古有 “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 的美 誉。
2
今人对水亦有生动的描述:流动、并能推动别人; 经常探求自己前进的方向;遇到障碍能发挥百倍 力量;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 浊的宽大度量;江河湖海能蒸腾为云雾,化为雨 露或凝结为冰雪,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 性(孙景亮,2002)。
水来自于大气之雨雪,即生于天;用之于大地之 生灵,即用于地;世间万物,均离不开人们对水 的利用和保护。所以水利事业发展的目标应是 “天、地、人、水协调发展”。
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 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 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 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 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 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 交通大动脉。
鱼嘴分流 (引自杨达源《自然地理学》)
2 灵渠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 ,是中国 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秦统一六国后,为向岭南用兵,于公元前 219 年 在广 西兴 安县境 内修 建了灵 渠工程 , 铧 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 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将长江水系的湘江 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开通航运,成为 当时南北交通的要道。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6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 工程,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 息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 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 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水利枢纽运营5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 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 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 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 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 然屹立。
4
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 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 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 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 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 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 “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 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 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 南至杭州, 经北京、天津 两市及河北、 山东、江苏、 浙江四省, 沟通海河、黄 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 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 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 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江都为起点, 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 横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为水 资源严重短缺的北方地区提供水源。
§1.1 水文化
炎黄子孙创造了以水为中心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其 文化现象即为水文化。水文化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与水 的关系的总和。
生命起源于水,生命演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水,人类 对水的依存利用与生俱来。远古的人类择丘陵而居, 即洪荒时期的人们以水为害而避之,水占了主导地位。 鲧(gǔn)筑坝挡水,与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的神 话传说具有相似之处,较逃避洪水已有所进步,表现 为人、水之争斗。大禹承父业治水,变堵为疏,导百 川于海,已具有人、水协调的理念。
郑国渠示意图
从仲山脚下的泾河引水,向东流经泾阳、三原、高 陵、富平和蒲城等县注入洛河,全长 300 余里,历十 年后完工,灌地115万亩。
郑国渠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修建了 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 渠、泾惠渠,至今仍造益当地。
郑国渠在高含沙水流远距离输送、引水降 碱、浑水淤灌等河流动力学方面的关键技 术和基础知识仍为今人所用。
§1.2 著名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利资源,减少水旱灾害,远 古的人们就开始了兴修水利工程。
在水利建设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 如都江堰、灵渠、郑国渠和大运河等;也有大量 失败的经验教训,如鲧的筑坝挡水失败、三门峡 水库运行初期的严重淤积等。本节对古代有重大 影响的水利工程做一简单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