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港口河岸工程研究生培养计划
港口航道与及海岸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港口航道与及海岸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学生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并具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实际项目的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力学-工程力学-地质学原理-岩土工程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2.专业课程-港口航道工程学-海岸工程学-港口工程设计与施工-港口与航道准备工程-河口海岸动力学-港口航道测量与定位技术-港口环境工程学-港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实践课程-工程实习-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海岸工程实验、航道设计实验等)4.选修课程-港口航道经济学-工程地质学-水工结构实验-工程项目管理三、实践教学1.工程实习在大三下学期进行为期3个月的工程实习,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工地等实践学习并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习报告和总结。
2.课程设计在大四上学期开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并通过报告和答辩来展示其设计成果。
3.实践教学通过开设相关实验室课程,并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工程实验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1.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具备使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具备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管理工作。
4.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5.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
通过以上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东海洋大学

专业代码:081103
学科门类:工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 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的能力;能够从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及关联领域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高 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终身学习能力;毕业后 经过 5 年左右工作实践历练,能够获得其工作领域的工程师任职资格,或具备相应的解决实际工程 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开发、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工程设计方法、工 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运算、实 验和测试、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简单科学问 题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以及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生态文明知识, 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毕业生应获得下列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等专业 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复杂工程问题,并 通过文献从工程经济、工程技术、工程环境等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总体设计、 单项工程设计、结构与构件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分析,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如理论分析、数值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等科学方法对港口、 航道和海岸工程建设中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 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 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 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工程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理解本专业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 研究、设计、生产与开发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对此进行评价的初步能力。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培养方案讲解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110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水利、海洋、能源、交通等部门从事港口与航道工程、海岸与近海工程、工程环境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制图、测量、实验、综合分析和报告书写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工程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和水工结构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的设计方法;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政策和法规;5.了解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及海洋能源工程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支撑学科本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为工学(08);二级学科为水利类(0808)四、核心课程港口水工建筑物;港口规划与布置;航道工程学;水运工程施工;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水力学五、特色课程港口物流;水运工程监理;港口管理;港口、海岸工程实用技术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38.5学分)1.大学物理实验 96课时/3.0学分 10.计算机辅助设计 2周/2学分2.建筑材料实验 16课时/0.5学分 11.工程测量实习 2周/2学分3.水力学实验 16课时/0.5学分 12.水运工程施工设计 1.5周/1.5学分4.土力学实验 16课时/0.5学分 13.毕业设计 12周/12学分5.认识实习 1周/1学分 14.专业综合实验 1周/1学分6.生产实习 2周/2学分 15.社会实践(Ⅰ,Ⅱ) 2周/2学分7.毕业实习 2周/2学分 16.工程地质实践 16课时/0.5学分8.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5周/1.5学分 17.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9.港口水工建筑物设计 2周/2学分包含在课程内的必修实践环节合计74课时/2.5学分选修实践环节(1学分)1.房屋建筑学设计 1周/1学分七、学分分配八、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名称: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土木水利工程等相近专业领域的勘测、设计、施工、应用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制图、测量、运算、实验、综合分析和书写报告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强,职业道德高尚,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善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2、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掌握工程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系统地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获得勘测、设计、制图、实验等基本的工程技术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受到使用工程规范手册和查阅文献的初步训练。
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4、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科学的工程思维方法,具有获取和运用知识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较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面和适应性;5、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作基础。
具有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6、具有体育和军事的基础知识,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运工程施工、河流动力学、港口规划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航道整治、渠化工程。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1)-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1)(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培养目标使硕士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野外实习和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河口环境化学2.环境地学3.环境毒理学4.环境分析化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中国海洋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代码 081103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2016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国家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需求,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以及相关 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胜任水运、海洋、水利、能源等部 门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2)满足国家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需求;(3)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以及相关领域基本知识与技 能;(4)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5)胜任水运、海洋、水利、能源等部门的规划、 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等工作。
数学物理方法概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材料
英文名称
先修课程
Specialty Introduction Descriptive Geometry &
Draw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Theoretical Mechanics
大学物理Ⅱ1
Material Mechanics
008301101135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
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 10 学分。
大学英语Ⅲ
大学 008501101099
C 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with C Language
论(64 课时,2 学分)
(二)选修实践环节(2 学分)
1.Fortran 编程(1 学分,32 课时)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教改教法摘要通过对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的深入分析和对高校及专业相关企业的调研,优化形成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创新创业课程,重整了专业实习实训环节,调整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特色课的设置,并对今后专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培养方案优化Optim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Port Channel and Coastal Engineering//Gui Jingsong,Yu Linping Abstract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Port Cannel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related enterprises,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of2016is formed.In the training program,we set up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reorga-nized the specialized practice training links,adjusted the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and the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courses,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rt Channel and Coastal Engineering;training pro-gram;optimization1前言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2016培养方案的修订起于2015年,完成于2017年,历时近两年的时间。
请简要阐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到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的专业领域。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港口规划、航道整治、海岸防护、水工建筑物建设、航道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来说,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港口规划与设计、航道整治与疏浚、海岸防护与治理、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与勘探、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港口工程公司、航道工程公司、海岸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毕业生还可以在水利、交通、环境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专业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致力海洋工程科学的高级科技和教学人才。
掌握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一门外国语。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毕业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海洋工程管理、航运、环保,港建等部门的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海洋工程与能源;
2、近岸动力学;
3、海岸带水环境与遥感;
4、海洋环境动力要素对建筑物作用;
5、波、流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6、海岸港口河道泥沙;
7、海岸及近海工程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8、海岸及近海工程信息技术及网络研究;
9、海洋环境水力学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
五、考核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要求。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要求。
七、参考书目
1.波浪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丘大洪,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随机波浪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俞聿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3.海岸河口动力学, 赵今声等, 海洋出版社 1993
4.海岸动力学, 薛鸿超等,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
5.海洋科学导论, 冯士笮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河流动力学,王绍成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7.潮汐分析预报,方国洪, 海洋出版社
8.Estuaries: a phsical introduction, Dyer, K.R. 1978, John Wiley and Son
9.水波动力学,梅强中,科学出版社,1984
10.水动力学,朱蔚文,张涤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1.计算流体力学,张涤明、蔡崇喜、章克本、詹杰民、黄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12.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
13.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 ASCE
14.Ocean Engineering
15.Applied Ocean Research
16.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17.海洋学报
18.海洋工程
19.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力学学报
21.水利学报
22.遥感学报
23.海洋与湖沼
24.热带海洋
25.海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