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三 第12单元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人民版必修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人民版必修3)

4.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孟德斯鸠 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②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 ①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主张: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提倡自由、平等,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③影响:对 18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读】 解读项目 史料来源 信息 问题限定 信息 考查主题 信息
解读结论 当代史学著作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启蒙运动的起因及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变化 从史料 “……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 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启蒙思想家认为……已成为一种共识” 得出: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思想即人文精神主要体 现在肯定人性、 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上,而启蒙运动时期则体现在对 科学与自由平等的追求上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开始:1517 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 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揭开 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起因 史料有效 信息
发展 变化
【结论】 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 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深化拓展】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相同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 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追求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产阶 级形成;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 化教育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 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 的幸福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浪潮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 一步壮大;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人 们思想进一步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知识的进步 抛弃宗教外衣,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理性主义 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 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 自由,主张构建“理性王国” 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它打击了世 俗的专制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 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精品

(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起源: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复兴: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在经历了千年中世纪的压抑后再次兴起。

3.发展: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4.成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中外关联]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先秦儒学思想的比较。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主题 宗教改革的意义 (1)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 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 到解放。
》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导读
宗教改革
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看,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1只要有虔诚的 信仰 ,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圣经 》的 2.主张 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解析
宗教改革
A:宗教改革打击教皇权威;
B:宗教改革只是改革宗教信仰的方式,而不是巩固宗
教信仰;
C:宗教改革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2.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图示图解]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二、宗教改革的概况及基本主张1.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归纳提升]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史料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2)解读上述图示表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主张的主要不同有:(1)得救途径不同:后者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前者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2)实质不同:后者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前者否定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史论1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

(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

史论2宗教改革的实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因此,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2019版高三历史一轮教师用书:模块三 第12单元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含解析 精品

2019版高三历史一轮教师用书:模块三 第12单元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含解析 精品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点1|“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主张1.因信称义:只要虔诚地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2.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3.《圣经》是人们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5.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四、影响1.直接影响: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经济方面: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经济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思想方面: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导学案【问题思考】想一想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巨匠的艺术作品的共同点是什么?达·芬奇像 米开朗琪罗像 拉斐尔像说一说下面的这幅名画是怎样反映人文主义这一主题思想的?《蒙娜丽莎》辨一辨 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区别:议一议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想一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体现在哪些方面?想一想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卢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为什么说这支火把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辨一辨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是开始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批判神权统治,提倡人性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将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统治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倡导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构想上来。

考点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

(1)这一现象说明( )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禁欲主义 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 理性科学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精讲(1)从表面上来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思想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2)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理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个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 相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 同 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 点 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联系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1)表现: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集中批判专制主义; 注重人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 说;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层面,主张建立法制 社会。
思想家 伏尔泰
代表作
主要观点
(1)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
代》
禽兽”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___天__赋__人__权_____”,人生 而自由平等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想家 孟德斯

卢梭
代表作
主要观点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论法的 “___三__权__分__立___”学说
(2)影响: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 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 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 兴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这一思想解放运动 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 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 (2)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 是理性的体现
(1)提出“天赋人权”,宣称“人生而
《社会契 自由” 约论》 (2)“社会契约”和“_人__民__主__权_”思想
(3)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康德
(1)人应该____独__立__思__考_____,理性判断 《纯粹理 (2)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非工 性批判》 具”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06
方法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明确目标
制定长期和短期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明确 01 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确定复习的重 02 点和难点。
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03 、复习方法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01 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便于记忆和理解。
17-18世纪欧洲社会状况
政治上
封建专制制度盛行, 教会势力强大,封建 等级森严。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 展,新兴资产阶级力 量壮大。
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 想基础。
科技上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如牛顿经典 力学体系的建立,为 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 方法的借鉴。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商业和手工业逐 渐繁荣起来,城市经济得到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崛起,他们追求自 由、平等和民主,对教会的专制和腐 败表示不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出现了雇佣劳动 和资本积累的现象。
民族国家形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
资产阶级壮大
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政治 上也开始要求相应的权利和地位,成为推动社会 变革的重要力量。
封建专制制度衰落与启蒙思想兴起
封建专制制度衰落
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要求。
他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 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政府应该保护人的自然权 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8 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栏目 导航
三大高考能力培养 两大学科前沿讲练 课后限时集训
2019版高三一轮
考点 1|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5 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文艺复兴 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 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 赎罪券。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史料三认为,宗教改革表面看是一场反对教会腐败、压榨的宗教改革运动,实 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马丁·路德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罗马教会的 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宗教改革反对的目标,也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 教改革的实质目的,其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革命。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 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提示] 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 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史料一 “ 文艺复兴 ” 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 , 而 “ 宗教改革 ”…… 享受到了
“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 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二、概况 1.序幕:1517 年,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 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主张 1.因信称义:只要虔诚地信仰灵魂 便可获得拯救。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 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2.简化宗教仪式。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 仪式。(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返பைடு நூலகம்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 《圣经》是人们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 的,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圣经》 的权利, 不用盲目听从 教皇和教会的 说教。 4.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 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5.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四、影响 1.直接影响: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经济方面: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经济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思想方面: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 播和发展。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提示] ①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西欧各国早期反封建斗争的社会运动,矛头对
准罗马天主教会,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 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 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宗教改革进一步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削弱了天主教会 的经济实力,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 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宗 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 人文主义。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有人认为马丁· 路德的主张树立 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 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马丁· 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
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 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 文主义色彩。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运动的群 众基础更广泛;“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反映了 宗教改革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马丁· 路德在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 注意史料的出处是本史料解读 的落脚点。“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说明了马丁·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 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 何行为。 ——马丁· 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史料三 “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 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表面上看,宗 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 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 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易误辨析]
正确区分“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 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 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